其實不但隆慶有這個疑惑,其他跟秦朗對賭的鄉老和官員都是在這個問題上翻了車。


    他們以為肥力已經足夠了,放更多就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所以才不相信秦朗的法子可以讓收成提高三倍。


    三天以後,十個大缸用鐵框架起一字排開,每個大缸裏麵都是滿滿的綠礬石,大缸的下麵點燃了柴火慢慢加熱,每個大缸上麵又倒扣了一個缸,邊緣密封好。


    除了曾平、柳懷鄉的鄉老外,許多村民也來這裏看熱鬧,另一邊是土磚混合造的煉焦窯爐,窯爐上隻留了一個煙囪。


    煙囪上麵並不是開口的,而是一根鐵管子一直通到另外一個巨大的水缸旁邊。


    此時鄉老們都是抱著一種看熱鬧的心態,不太相信這些石頭燒燒就能有用,但是太子殿下親自動手,又給此事增添了幾分佐證力。


    隆慶跟農民一樣,也下場幹活,甘願受秦朗指揮。


    因為是很關鍵的項目,隆慶覺得自己既然要搞明白,就應該參與其中,高高在上坐在那裏未必就能學會。


    綠礬石受熱後就開始慢慢融化,但被密封的大缸封住水汽無法逃脫最終沉澱在缸底成了濃硫酸。


    這個過程很慢,但是大家都有足夠的耐心,秦朗告誡幹餾綠礬石的農人,千萬要離那個缸遠點,萬一不小心裂開了,裏麵的液體泄露出來,就是致命的東西。


    農人們也很小心,都是拿著長木杆加柴,離大缸遠遠的。


    估計時間差不多了,秦朗吩咐暫停燒火,讓大缸慢慢冷卻。


    隆慶指著旁邊裝了大半缸水的水缸問道:“這個是做什麽用的?”


    秦朗再一次叮囑隆慶:“將來你自己搞這個東西的話,千萬記住要離遠一點,順序不要搞反。記住水缸不要動,用燒出來的缸往水缸裏慢慢添加。”


    濃硫酸稀釋成稀硫酸的過程如果搞錯順序是很危險的,如果把水倒進濃硫酸裏,會立刻造成飛濺。


    因為一公斤的濃硫酸就足以使喚兩公斤的水瞬間沸騰,水會挾著硫酸四處飛濺,然後就是一片慘叫。


    所以秦朗再一次叮囑隆慶,水缸不要動,就放在那裏,把燒出來的缸往水缸裏加。


    等燒好的缸徹底冷卻後,先是去掉缸邊的密封泥,然後慢慢移開上麵扣著的缸,裏麵剩下的液體,就是濃硫酸了。


    秦朗特意讓人製作了一個巨大的木框,把缸放在木框裏,然後大家一起抬著木框移動這些濃硫酸,以免因為缸體破裂而造成人員傷亡。


    裝滿了水的水缸兩側用土堆起了兩個高台,大家站在高台上慢慢傾斜木框,缸裏麵的濃硫酸就慢慢流淌了出來。


    隆慶站在一側高台上,扶著木框,讓大缸保持一個傾斜的角度,果然,缸裏麵黏稠的液體就流入了水缸之中。


    秦朗在一旁對隆慶說:“記住,加水的缸要七成滿,然後就一直往裏麵加,加滿就行了。”


    於是隆慶就帶著農人一遍又一遍的往缸裏麵加濃硫酸,直到缸滿為止。


    此時這一缸水已經變成了一缸稀硫酸,十分的危險,但是相比濃硫酸來說,危險性相對小了一點點。


    秦朗看著大缸,腦海裏不由自主的浮現出把某些東西扔進缸裏的畫麵,他趕快搖搖頭,把這些陰暗的想法驅逐出去。


    接下來就是真正製備硫酸銨的階段,為了防止溢出,把滿滿一缸稀硫酸折成兩缸,然後點燃的塞滿煤石的煉焦窯爐,大量煙氣會順著鐵管進入到了缸中。


    當一缸稀硫酸與氨氣反應完成,生成硫酸銨後,會有沉澱產生並且溶液的ph值趨於中性。


    秦朗的辦法還是通過極少量的毛發進行測試,投入缸中不消解就算是反應完成了。這樣對溶液本身也沒有多大影響。


    隆慶看到秦朗觀察缸裏的溶液,興致勃勃的問道:“接下來是不是把這缸水澆到田裏麵就行了?”


    秦朗搖了搖頭:“還不行。”


    這一缸硫酸銨溶液反應完成後,就可以直接做肥料用了,但適合於旱田。


    因為這東西畢竟還是酸性,一旦投入水田,在淹水條件下,土壤會嚴重缺氧,硫酸根離子會被還原成硫化物,而硫化物濃度過高會使植物根係受害而死亡。


    如果用草木灰等進行中和,又會讓酸堿反應過程中氮素丟失。


    所以最好的辦法還是少量多次,間隔施用堿性肥料。


    秦朗把這些硫酸銨溶液全部進了自然晾曬,趁著這個機會,對水田先排水並進行耕耙。


    五月正是第二季稻子準備開始耕種的季節,第一季的稻子收割完畢後,農民自然要曬田,把田裏的泥巴翻曬有利於清除病蟲害。


    因為秦朗已經要求各家各戶準備農家肥,這其中包含了糞肥和泥肥還有廄肥,多種肥料混合在一起,作為基肥使用。


    月朗星稀,忙活了一天的隆慶與秦朗邊走邊說笑。


    “很長時間沒有這麽幹過活了。”隆慶記得上一次這麽累還是跟著魏武東征西討的時候,長途行軍,但是那種累跟這種累完全是兩種體驗。


    秦朗說道:“施肥隻是三環中的第一環罷了,如果要提高產量到極致,至少還要育種和除蟲。”


    “但是育種是一項繁瑣而漫長的過程,也許要用一代人整整一輩子的時間鑽研。”


    秦朗自然而然想起了那位憑著一己之力養活億萬百姓的袁爺爺,沒有他用一生去鑽研的雜交水稻,可能很多人還在為填飽肚子發愁。


    隆慶道:“育種需要那麽長時間嗎?不就是挑選長勢最好的,顆粒最飽滿的留下米粒不就行了嗎?”


    秦朗笑笑:“要是這麽簡單就好了。”


    隆慶沉默下來,按照他對秦朗的了解,他往往是那個能創造奇跡的人,現在武陵的繁榮,南陽的火爆,都證明了這一點。


    盡管他還是對提高產量三成耿耿於懷,卻也有一種熱切的期盼,希望當一季過後,這片土地上真的能收獲三倍的糧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縣令到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少年騰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少年騰飛並收藏從縣令到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