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平道:“賭注算上我一個,說實話我也是不太信能豐產三倍的。”


    有了縣令的帶頭,縣丞縣尉,包括縣裏的文吏都參與進來了,大家不圖別的,就圖那五千兩路費啊。


    秦朗鄭重地對眾人說道:“雖然不賭銀錢,但是賭注可是莊嚴神聖的,這一賭,可就是一輩子,大家可想好了,搭上後半生值不值得。”


    “怎麽樣老先生,敢不敢賭?”


    宋賢目光閃動,心想這小子開出了一個讓人不忍拒絕的條件啊,他一個人對賭濮陽縣這幾十號人,如果大家去這小子家裏呆兩天,臨走就能拿走幾十萬啊。


    他咳了咳說道:“小子,莫說大話,你要是想賭,咱們就立下字據!”


    秦朗一聽,有了字據那就更好了。


    於是大家拿出筆墨紙硯,由縣裏的文吏執筆,寫了幾十份賭約,秦朗輪流給他們簽字。


    收起了自己的那份賭約後,秦朗心情十分好,對隆慶說道:“太子殿下,你不想賭一把?”


    眾人都愕然,都在想這小子到底什麽來頭,連太子也想拉起來賭?


    曾平暗想,這小子敢跟太子賭,是不要命了嗎?太子住在宮裏頭,莫非他還想進宮裏住?


    還得天天對著他笑,將來要是太子登基,成了魏國新皇,難不成也天天對著他笑,這是壽星老長吊,嫌命長了吧。


    隆慶也笑道:“也是這個賭注嗎?”


    秦朗搖搖頭:“不一樣的。”


    隆慶其實也不太相信能達到豐產三倍的效果,忍不住也想跟秦朗賭一把。


    “那你說說賭注是什麽。”


    秦朗把剛才那份眾人簽字的賭約放在懷裏揣好,接著說道:“肥利專營!”


    隆慶政事上的才情一般,但對於“利”、“專營”等詞十分敏感,立刻就反應過來秦朗要的是這上麵的長久利益。


    於是斷然搖頭:“如果製肥能使糧食增長三倍,恐怕就不是我能做得了主的了。”


    他的言外之意很明顯,真要是達到了這麽恐怖的效果,到時候就是我老爹來找你了,肥利的事情我又怎麽能插得上話呢?


    秦朗知道隆慶說的是實情,他這個大舅哥能做多少主他還是心裏有數的,之所以先喊一句高的,是為了真實報價的時候,顯得不那麽高。


    “既然不能專營,那製肥的售肥裏,應該有我的專利。”


    這個專營,就是特許經營的意思,全魏國隻許他獨一份賣這個東西,其他人如果賣的話就是犯法。


    隆慶說他做不了這個主,於是秦朗退了一步,表示別人製造肥料,售賣肥料,獲得的收益裏麵應該有我一份,叫做專利。


    隆慶一聽也有道理,畢竟這個製肥的法子都是秦朗一個人搞出來的,然後大魏就這麽平白無故拿過去,裏麵有一份收益實屬正常。


    而且隆慶覺得這個自己應該能夠爭取得來,就是魏皇會很容易接受這個觀點,會傾向於讚同給秦朗專利。


    秦朗見到隆慶意動,趁熱打鐵說道:“如果我輸了,南陽的特產太子殿下可以挑一種生產工藝拿去。”


    隆慶頓時意動了。


    南陽的特產工藝,樣樣都是精品,能得到任意一樣,這賭約都不虧。


    “好!我賭了!不過專利一事,我不敢打保票,隻能說盡力而為。”隆慶雖然有八成的把握,但還是不敢說死。


    秦朗也不計較那麽多,隻要隆慶認賬就行。於是提起筆,刷刷刷寫下了賭約。


    魏國的農耕,以秦朗的眼光看來,類似於先秦,還處於十分落後的水平。這些鄉裏種植的大多是黍,類似黃米,或者是稻,就是大米。


    但是這兩種作物的產量都不高,在秦朗的印象中,在施加化肥、雜交製作良種的前提下,北方種植的小麥,畝產一千多斤,而南方種植的稻米,畝產兩千多斤。


    現在魏國旱田裏還沒有普遍種粟和麥,黍是一種類似糜子的作物,產量不高,是百姓們十分重要的糧食作物。


    柳懷鄉約有三十來戶,每戶約有幾十畝地,每畝種黍時得糧兩石,折算過來,大概160多斤。這些糧並不多,所以縣令曾平把各鄉都改成了水田,然後種稻。


    種稻之後,每畝得糧三石,折算過來,大概250斤左右。


    全鄉加起來,差不多五千多石,這個產量在魏國已經很高了。


    但是秦朗表示這還不夠看,在化肥、農藥和良種的三重加持下,現代水稻已經達到了畝產2000多斤,是柳懷鄉的十倍。


    因為稻種還比較落後,再加上農藥也沒有,全靠人工除蟲,三重加持隻剩下化肥一重,所以秦朗很保守給了個三倍的數字。


    就這已經讓這些人紛紛表示不信了,為此還跟秦朗簽了賭約。


    現在雙份賭約在手,秦朗心情十分不錯,幹起活來也格外有勁。


    “那個誰,去拆些磚來,就在這裏蓋窯,讓你們見識見識火焰之力。”


    現代工業很大程度上是燒出來的,什麽東西都燒,燒來燒去就燒出了甲乙丙丁……


    然後甲乙丙丁又製成了abcd,最後變成了萬花筒一樣的花花世界。


    冶鐵在此時已經很普遍了,甚至有鋼,所以蓋窯什麽的對於這些農人來說並不陌生。許多村落就是靠著這些手工作坊一點一點發展成小鎮,再變成大城的。


    到了日薄西山之時,一座長筒形的窯就蓋好了,因為搭建出來是臨時製肥用的,所以很簡陋,考慮到後期還要拆除重建,所以連砂泥也放得不多,草草而成。


    接著就把煤石一筐接一筐的運到窯裏,然後覆土、封窯。在煤窯的上麵,隻留有唯一的一個煙囪。


    秦朗對隆慶說道:“這座窯的目的,就是要把這些煤石石煉成焦,而在煉焦的過程中,會冒出許多濃煙。肥料就在這些煙裏邊。”


    隆慶如聽天書,新鮮之餘未免疑惑:“可是……這煙輕飄飄的,被風一吹就散,又能製出多少肥料來?”


    “再說,這些煙隻要一點燃就會消散掉,又該如何收集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縣令到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少年騰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少年騰飛並收藏從縣令到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