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隆慶腹誹,但他老爹的話也讓他無言以對。


    的確,若以大魏九州之地保武陵,自然武陵可以拋開一切不管,一心隻做商業。


    但如果魏國九州全都實行武陵的模式,隻怕行不通,就算隆慶再喜歡商業,也不能不承認,治理天下並不是治理一縣的放大版。


    同樣的道理,如果真的用大炮打下了全天下,十國全部收入囊中,固然可以成就前無古人的無上霸業,史書上也不得不記上一筆,天下一統自魏始。


    但是真到了那個時候,靠著隆慶在武陵治理的經驗,並不能放諸四海而皆準,也不能以此方式去治理全天下。


    魏武的問題,讓隆慶反思自己是不是有點太過於自信了,盲目陷入到賺錢得利的模式之中不能自拔。


    魏武看到隆慶在那裏默然不語,知道自己的一番話總算是有了點效果,至少隆慶會認真去想過去的做法到底行不行。


    “武陵,商業之地也,以一地奇貨,換取九州商旅流動,固然是可行的辦法。”


    “但若大魏交給你,九州之地均如此治理,大魏必亡!”


    魏武斬釘截鐵地說道:“休要以為朕是在危言聳聽,有千餘門大炮又如何?有飛天之艇又如何?有的時候,奪其城不用一兵一卒,所謂上兵伐謀是也。”


    “你的商業奇謀在國戰中隻能用於奇,不能用於正。”


    隆慶有點不服,反問道:“為何不能用於正?”


    魏武問道:“你剛剛從殿外進來時,朕曾問你今年的麥可曾種下,你是如何迴答?”


    隆慶道:“今年武陵所有的耕地都種了棉花,故而未種麥子。”


    不過他隨即補充道:“但是父皇,兒臣之所以敢這麽做的原因,是武陵的糧食足夠納稅和食用了,而且兵部需求棉花的量極大,所以兒臣才決定不種麥子。”


    魏武點頭道:“正是如此,這就是商業之道的關竅所在。”


    “商之一物,隻為逐利!”


    他看了看隆慶的表情,接著說道:“比如武陵,明知棉花為獲利之關鍵所在,豈能不種?加上糧食有保證,不用擔心其他方麵的問題,自然要全麵種植棉花。”


    “可是治理一國豈能各州全都如此?想來必有一州專門產糧,一州專門種棉,以求獲利最豐,朕說得可對?”


    隆慶點點頭,同意他老爹的說法。


    如果讓他用商業的模式治理九州,的確會像魏武剛剛說的那樣,各州分工不同,以求獲利。


    魏武繼續說道:“可是這樣一來,若敵人專攻產糧之州,或者破壞種子,或者施以水火,一旦有失,則全國必陷入災荒,整個大魏沒有退讓與緩和的餘地,一旦得手便是滿盤皆輸。”


    “另外,你治商之地固然富庶,百姓生活無憂,但那產糧之地,為供養全國,隻能保糧價平穩,所謂穀賤傷農,這久而久之,產糧之地百姓生活困苦,與治商之地形成鮮明對比。”


    “若有心人加以挑撥,則舉州降敵,你可曾考慮過?”


    隆慶真的沒想過這個問題,他隻站在統治者的角度以為,九州各司其職,也能使天下安定,沒想到反而會形成更大的隱患。


    “父皇,那若是以足夠的金銀補貼產糧之州,使其百姓衣食無憂,又會如何呢?”


    魏武歎道:“那治商之地的百姓,則會嘲笑種糧之地的百姓。謂其不中用,或謂累贅,或謂受治商之地供養,使百姓離心。”


    隆慶仔細一想,的確是這麽個道理,這些百姓是不會站在統治者的高度去想這些事情的,而且有些施政方略,各州必然不同,百姓又怎會知道那麽多。


    他細細想了一迴,大受打擊,原本以為自己在商業上有些天賦,可以盡情施展,即使以商治國,又有何不可。


    但被魏武一通話點醒,才知道自己想的實在是太短淺了。


    “父皇,若是治商之策不能為正,隻能為奇,那麽如何才能正奇相輔呢?”


    魏武坐迴到桌案後麵,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臉上的皺紋又深刻了一些。


    “若朕知道如何正奇相輔,也不至於二十餘年大魏仍未進入盛世了。”


    隆慶聽他老爹這麽說,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慰才好。


    燈花劈啪,父子倆沉默相對,都沒有說話。


    隆慶想的是,那些給他講課的老師,都是名宿大儒,應該對治國之策有所了解。可是如果自己去學習那一套,跟老爹又有什麽區別?


    終究這九州之地,百姓過得困苦是實實在在的,而老爹的勤勤懇懇,也是半點不虛的。


    為什麽二十餘年的勵精圖治,卻換不來大魏的崛起呢?


    魏武想的是,這些問題不僅僅是隆慶太子的問題,自己在治國理政上也有許多問題。


    這些問題在臣子那裏都能夠得到很好的解答,但是依策治理後,效果仍然是沒什麽大的差別,以至於二十餘年過去,大魏沒什麽起色。


    以前他也常常被這個問題所困擾,想要找出破局的方法,但是苦於沒有機會,也沒有人選。


    但是現在魏武覺得自己看到了一個希望,那就是現任南陽郡守秦朗。


    這個年輕人有豐富的治政經驗,不但有奇,而且有正。


    單看他在南陽這一年多來的作為,就可以判定他是有著一整套治國之策的,並不是瞎胡說。


    南陽能從一片荒蕪迅速發展起來,且不靠朝廷一文資助,硬生生超越多年的州府,成為魏國最有口碑的城市,絕對不僅僅是靠經商。


    魏武有心把秦朗從南陽調到京城來任職,但是時間還是太短了,剛剛從武陵升遷到南陽才一年多,再次升遷太過迅速。


    這樣快速升遷的話,既不利於秦朗本人,也不利於朝廷。


    魏武有心把隆慶再派到秦朗身邊,但是由於上一次在武陵的經曆,讓他有些猶豫不決。


    最終他還是決定讓秦朗來擔任隆慶的老師,如果不是他身為皇帝事務繁忙,他自己也想去跟秦朗學一學。


    但是這一次不能再任由隆慶胡鬧,培養太子這個任務,要明確的交給秦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縣令到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少年騰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少年騰飛並收藏從縣令到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