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張忠對此有誤解情有可原。
在他的認知裏,能謀反的那是什麽人?都是茶樓說書唱曲兒那些人嘴裏的大奸臣,個個手握權柄,要麽就是手握重兵。
而且謀反豈能公開?定然是偷偷進行,張忱去查謀反,那還能有命在嗎?
所以張忠其實就是明擺著準備幫他弟弟逃亡了,過了南陽就是鄭國,去鄭國生活也好,再往東去晉國也好,隻要避開這場禍端就好。
張忱並不是傻子,如果是傻子的話也不可能當上廚師長,隻不過他一旦進入鑽研的狀態,就顯得有些瘋瘋癲癲。
他哥哥張忠已經把追查謀反一事跟他說過了,他倒是沒怎麽放在心上。
既然陛下有命,那就奉旨做事就好了。
而且他也不覺得必須要逃到鄭國或者晉國去,這次查案隻有一個小太監來宣旨,聖旨上隻有一句話:“今著張忱赴南陽查謀反案。”
沒給隨從,也沒給期限,也沒說查誰,完全就是一道沒頭沒尾的聖旨。
要是按照這道聖旨去辦,不知道什麽時候能交差。
張忱的所有心思都在自己那一堆零件上,任憑他哥在耳邊反來覆去念叨也不在意。
那邊秦朗被隆慶急急忙忙叫走,進宮後在文華殿看到了一臉疲憊的魏武。
“秦朗,雖然你和雪兒還沒有結婚,咱們也算是自家人了,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你們三本道到底是什麽樣的心思?”
這些天魏武被秦朗編出來的“師門”搞得坐臥不安。
三本道支持魏國,魏國就有了大炮,三本道支持鄭國,鄭國就有了飛艇。很難說哪一個更厲害,隻能說在各自的領域中暫時無敵。
鄭國的飛航行如果超千艘,不想想一定會平定天下,成為所有國家的霸主。
大炮也是如此,如果魏武傾盡全力,製造上千台大炮,那麽整個天下還有誰是對手?千炮齊射,一切都是齏粉.
但問題是這個“三本道”既支持魏國又支持鄭國,搞不好將來還會支持什麽晉國楚國秦國等等,魏武沒有摸清“三本道”是什麽想法之前,許多事情會受到挈肘。
其實根本沒有什麽“三本道”,全是秦朗為了讓魏武答應去鄭國舉辦婚禮才編出來的。
但是魏武當真了,他覺得就算秦朗再聰明,也不可能一個人編出一整套所謂的南陽字體,更不可能搞得出木軌公交,玻璃大炮。
一個人一生中能有幾項出彩已屬難得,秦朗年紀輕輕才二十多歲,就已經這樣了,要是再過二十年那還了得?這天下隻怕都容不下他了。
所以魏武認為秦朗是有一個師門的,這個師門必是隱世宗門,而且在秦朗自己的講述中,這些稀奇古怪的知識完全來自於四海之外。
那些與華夏人種不同的蠻夷,竟然已經掌握了這些神秘的知識。
無論是威力難當的大炮還是晶瑩剔透的玻璃,飛天巡遊的飛艇,全都是這這些蠻夷玩剩下的了。
這讓魏武心中升起無比急迫的焦灼感。
如果海外蠻夷架著上千大炮和上千飛艇,一齊打進來,這天下誰人能擋?
魏武光是想一想,就覺得腦仁疼,外族的危機已經如此緊迫,可這天下卻仍然四分五裂,難心想象遭遇攻擊的情景。
再加上今天朝堂上禦史張青提到南陽謀反,讓魏武更加提高了警惕,總覺得這些幕後黑手會不會跟秦朗提到的那些外族蠻夷有關。
所以這才讓隆慶把秦朗找來,一個是商談舉辦婚禮的事情,一個是想讓秦朗暗查當年南陽郡的事情。
魏武當著秦朗的麵,直接問“三本道”是什麽心思,秦朗也沒有迴避的餘地,隻能繼續撒謊。
“陛下,三本道追求的是宇宙的終極真理!”
魏武不太懂:“朕聞有求財者,求名利者,未聞有求理者,求這些理有什麽用?”
秦朗道:“陛下忘了嗎?大炮的製造,飛艇的升空,不全都是從這些道理中學來的嗎?據我所知,三本道的目標應該是星辰大海。”
“星辰?大海?”魏武覺得這三本道有點不靠譜。
秦朗也不多做解釋,如果解釋得太細的話,恐怕下一次再撒謊的時候細節對不上,容易被反駁。現在他隻要微笑,用不屑一顧的眼神看著周圍,充分表現出一種狂妄和高深莫測,魏武自己就會腦補了。
“你的師門不打算統一天下?”
秦朗搖搖頭:“師門一向主張天下一統,但是反對互相廝殺,這對哪一國的百姓來說都是悲劇,因此師門打算以秘學發展為主,使各國在發展秘學上互相競爭,互相提高。”
“等生活環境好了,百姓富足,天下自成一統。”
其實秦朗自己也不信自己這番鬼話,但是說實話現在他的確不想打仗,一旦天下統一,他的這些秘學就很難推銷出去了。
因為天下一統之後,皇帝必然要維護自己的統治,使家天下萬年長,而要達到這個目的,首先就是要創造一個穩定的社會思想。
比如儒家的各種經典,稍加修改之後,就變得更加有利於統治者。
也許初期還看不出什麽,但是這種情況越到後麵就會越僵化,使民眾失去了多姿多彩的思想。
秦朗可不想最後再一次出現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局麵,所以現在雖然分裂之中,但是隻要大家不打架,你爭我趕地發展經濟,發展科學,何愁天下不昌盛呢?
“以秘學為主,互相提高?那是什麽意思?”
秦朗解釋道:“現如今,從治理方麵來說,南陽僅用了一年時間就恢複元氣,原因就在於應用了秘學進行治理。”
“秘學在時政、教育、醫療等方麵都有獨到之處,如果每個國家,都有一座郡城按照南陽的模式來治理,就會形成一個有效的促進和提高。”
“假如鄭國邊城跟南陽一樣,我們有什麽,他們也有什麽,我們發明了玻璃,他們就發明了肥皂,陛下,這樣的對手才會逼著我們不斷向前啊。”
在他的認知裏,能謀反的那是什麽人?都是茶樓說書唱曲兒那些人嘴裏的大奸臣,個個手握權柄,要麽就是手握重兵。
而且謀反豈能公開?定然是偷偷進行,張忱去查謀反,那還能有命在嗎?
所以張忠其實就是明擺著準備幫他弟弟逃亡了,過了南陽就是鄭國,去鄭國生活也好,再往東去晉國也好,隻要避開這場禍端就好。
張忱並不是傻子,如果是傻子的話也不可能當上廚師長,隻不過他一旦進入鑽研的狀態,就顯得有些瘋瘋癲癲。
他哥哥張忠已經把追查謀反一事跟他說過了,他倒是沒怎麽放在心上。
既然陛下有命,那就奉旨做事就好了。
而且他也不覺得必須要逃到鄭國或者晉國去,這次查案隻有一個小太監來宣旨,聖旨上隻有一句話:“今著張忱赴南陽查謀反案。”
沒給隨從,也沒給期限,也沒說查誰,完全就是一道沒頭沒尾的聖旨。
要是按照這道聖旨去辦,不知道什麽時候能交差。
張忱的所有心思都在自己那一堆零件上,任憑他哥在耳邊反來覆去念叨也不在意。
那邊秦朗被隆慶急急忙忙叫走,進宮後在文華殿看到了一臉疲憊的魏武。
“秦朗,雖然你和雪兒還沒有結婚,咱們也算是自家人了,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你們三本道到底是什麽樣的心思?”
這些天魏武被秦朗編出來的“師門”搞得坐臥不安。
三本道支持魏國,魏國就有了大炮,三本道支持鄭國,鄭國就有了飛艇。很難說哪一個更厲害,隻能說在各自的領域中暫時無敵。
鄭國的飛航行如果超千艘,不想想一定會平定天下,成為所有國家的霸主。
大炮也是如此,如果魏武傾盡全力,製造上千台大炮,那麽整個天下還有誰是對手?千炮齊射,一切都是齏粉.
但問題是這個“三本道”既支持魏國又支持鄭國,搞不好將來還會支持什麽晉國楚國秦國等等,魏武沒有摸清“三本道”是什麽想法之前,許多事情會受到挈肘。
其實根本沒有什麽“三本道”,全是秦朗為了讓魏武答應去鄭國舉辦婚禮才編出來的。
但是魏武當真了,他覺得就算秦朗再聰明,也不可能一個人編出一整套所謂的南陽字體,更不可能搞得出木軌公交,玻璃大炮。
一個人一生中能有幾項出彩已屬難得,秦朗年紀輕輕才二十多歲,就已經這樣了,要是再過二十年那還了得?這天下隻怕都容不下他了。
所以魏武認為秦朗是有一個師門的,這個師門必是隱世宗門,而且在秦朗自己的講述中,這些稀奇古怪的知識完全來自於四海之外。
那些與華夏人種不同的蠻夷,竟然已經掌握了這些神秘的知識。
無論是威力難當的大炮還是晶瑩剔透的玻璃,飛天巡遊的飛艇,全都是這這些蠻夷玩剩下的了。
這讓魏武心中升起無比急迫的焦灼感。
如果海外蠻夷架著上千大炮和上千飛艇,一齊打進來,這天下誰人能擋?
魏武光是想一想,就覺得腦仁疼,外族的危機已經如此緊迫,可這天下卻仍然四分五裂,難心想象遭遇攻擊的情景。
再加上今天朝堂上禦史張青提到南陽謀反,讓魏武更加提高了警惕,總覺得這些幕後黑手會不會跟秦朗提到的那些外族蠻夷有關。
所以這才讓隆慶把秦朗找來,一個是商談舉辦婚禮的事情,一個是想讓秦朗暗查當年南陽郡的事情。
魏武當著秦朗的麵,直接問“三本道”是什麽心思,秦朗也沒有迴避的餘地,隻能繼續撒謊。
“陛下,三本道追求的是宇宙的終極真理!”
魏武不太懂:“朕聞有求財者,求名利者,未聞有求理者,求這些理有什麽用?”
秦朗道:“陛下忘了嗎?大炮的製造,飛艇的升空,不全都是從這些道理中學來的嗎?據我所知,三本道的目標應該是星辰大海。”
“星辰?大海?”魏武覺得這三本道有點不靠譜。
秦朗也不多做解釋,如果解釋得太細的話,恐怕下一次再撒謊的時候細節對不上,容易被反駁。現在他隻要微笑,用不屑一顧的眼神看著周圍,充分表現出一種狂妄和高深莫測,魏武自己就會腦補了。
“你的師門不打算統一天下?”
秦朗搖搖頭:“師門一向主張天下一統,但是反對互相廝殺,這對哪一國的百姓來說都是悲劇,因此師門打算以秘學發展為主,使各國在發展秘學上互相競爭,互相提高。”
“等生活環境好了,百姓富足,天下自成一統。”
其實秦朗自己也不信自己這番鬼話,但是說實話現在他的確不想打仗,一旦天下統一,他的這些秘學就很難推銷出去了。
因為天下一統之後,皇帝必然要維護自己的統治,使家天下萬年長,而要達到這個目的,首先就是要創造一個穩定的社會思想。
比如儒家的各種經典,稍加修改之後,就變得更加有利於統治者。
也許初期還看不出什麽,但是這種情況越到後麵就會越僵化,使民眾失去了多姿多彩的思想。
秦朗可不想最後再一次出現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局麵,所以現在雖然分裂之中,但是隻要大家不打架,你爭我趕地發展經濟,發展科學,何愁天下不昌盛呢?
“以秘學為主,互相提高?那是什麽意思?”
秦朗解釋道:“現如今,從治理方麵來說,南陽僅用了一年時間就恢複元氣,原因就在於應用了秘學進行治理。”
“秘學在時政、教育、醫療等方麵都有獨到之處,如果每個國家,都有一座郡城按照南陽的模式來治理,就會形成一個有效的促進和提高。”
“假如鄭國邊城跟南陽一樣,我們有什麽,他們也有什麽,我們發明了玻璃,他們就發明了肥皂,陛下,這樣的對手才會逼著我們不斷向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