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直屬於梁、舞、子陽這三家的二十個兵團中,是有一些兵團長、千夫長對其舊主十分忠誠,念念不忘,接到書信後便率心腹部眾逃往天淵郡前去投奔,但另一些人還處於舉棋不定之中,或者並沒有前去投奔的打算,被鍾天這一刀切的罷官,涉及到自身的實際利益,不滿情緒自然開始飛速擴散。
要知道軍中的上下級關係可比官場上的上下級關係親密得多,之間的感情是在並肩作戰、出生入死中培養出來的,鍾天把兵團長和千夫長都撤換掉了,可下麵的大隊長、隊長們還是忠於原來的上司,就算把大隊長和隊長也都換掉,但不可能把所有的士卒們全換掉。
他的這種作法未能有效製止逃兵,反而還加劇了逃兵現象,等於是逼著這些人去投奔舊主。即使城被封了,可冒險翻牆而逃的將士依然眾多,有些人是被抓住處死了,但還有更多的人沒被抓住,成功逃到了天淵郡。
沒過多久,這二十個兵團已鬧得人心渙散,千瘡百孔,軍不成軍,毫無戰鬥力而言。
這還不算,梁興、舞虞、子陽浩淳這三位聯手起草的討逆檄文一經發出,在風國各地立刻引起轟動和響應,數之不盡的風國百姓長途跋涉到了天淵郡前來充軍,而鹽城城外的二十萬地方軍也都收到了家中傳來的消息,人人都有迴家後反投天淵郡的打算,軍中亦是人心惶惶,紀律渙散。
正如張哲當初向唐寅分析的那樣,鍾天稱王之後雖然麾下擁有大軍五十多萬,實際上真正忠誠於他的也僅僅是他直屬的那六個兵團而已。
鍾天或許是個出色的政治家、陰謀家,但他絕不是個會治兵的人。現在,鍾天對眼前的局勢急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而天淵郡的形勢截然相反。
梁、舞、子陽三家的部眾來投,直接帶來的兵力就有接近十萬之多,而風國各地前來充軍的百姓也差不多有十萬,如此一來,天淵郡的兵力在極短的時間裏就激增了一倍。
對那些前來投奔的中央軍們,唐寅以禮相待,並沒有動,但對各地充軍的百姓,他則一律吸納到天淵軍內,併入郡的直屬兵團中,原來天淵郡的直屬兵團隻有三個,現在一下子擴充到十三個。
唐寅把前頭投軍的百姓都收納到他的麾下,自然引起梁興、舞虞和子陽浩淳的不滿,紛紛來找他質問,向他要人,唐寅則以他們三家的兵團還未穩定下來為藉口,拒不分給三家一兵一卒。
這時,三家人已對唐寅生出不滿之意。
天淵郡的兵力從二十萬一下子增加到四十萬,不僅財政上支撐不起,連糧草都成問題。
這時候唐寅想起了關南郡的郡首趙輝。
天淵郡養不起四十萬的大軍,不過若是加上關南郡可就差不多了。他派人給趙輝送去一封書信,請趙輝增援天淵郡軍資糧餉,為討伐逆賊鍾天出一份力。信中的內容很客氣,但裏麵不止一次提到天淵軍已擴充到四十萬的字樣,這就是在暗中威脅趙輝,若不給物資不給錢,四十萬的天淵軍隨時都會攻入他的關南郡。
趙輝那麽機靈哪能看不出唐寅的言外之意,他沒敢怠慢,急忙給唐寅寫了迴信,滿口答應會全力資助天淵郡。
事實上他也真這麽做了,郡庫裏的錢財、糧草又不是他的,送給鍾天是送,送給唐寅還是送,怎能捨近求遠,得罪唐寅這個虎視耽耽的近鄰?
有了關南郡的軍資、糧餉源源不斷的送入天關,天淵郡的壓力立刻減輕許多,此時,唐寅已有了出兵討伐的打算。
這天,唐寅招集麾下將領開會,當然梁興、舞虞、子陽浩淳這三位也在他的邀請範圍之內。
會上,他先對目前的形勢做了簡單的詢問和分析,然後切入正題,正色說道:「現在我軍,兵力眾多,糧餉充沛,已可對鍾天出兵,不知各位的意思如何?」
一聽唐寅終於要出兵了,梁興、舞虞、子陽浩淳連聲說道:「現在出征正是時候,我軍氣盛,而鍾天勢衰,定能一戰得勝!」
邱真清清喉嚨,拱手說道:「現在我軍還有隱患,暫時不能出征。」
「什麽隱患?」眾人紛紛向邱真看去,梁興說道:「邱大人有什麽話請直說!」
邱真一笑,說道:「是這樣的,我軍雖然有四十萬人,而實際上卻隻相當於三十萬。」見眾人麵露疑色,他又解釋說道:「梁相、舞相、子陽大將軍的麾下是有十萬之眾,但卻缺少統一的指揮,在兩軍陣前的爭鬥中隻會是一盤散沙,難以發揮出實際的作用。」
梁興雖然是左相,主管軍務,但他主要負責的也是軍中的文職事務,對統兵打仗並不在行,而舞虞更是個文人,這方麵的事一竅不通。聽完邱真的話,他二人不知該如何以對,雙雙皺起眉頭。
子陽浩淳則問道:「那邱大人的意思呢?」
「我看,三位大人不如將指揮權統統交給唐大人,由唐大人統一指揮調派,三位大人的意思呢?」
「這……」
眼下這個形勢,誰不希望自己手中有兵?交出兵團,就如同交出命根子,梁興、舞虞、子陽浩淳三人都是麵帶難色,沉吟不語。
正在氣氛要鬧僵的時候,唐寅突然哈哈一笑,說道:「想做到統一的指揮調遣,三位大人也不需要把兵權都交給我。」
「哦?」這話倒是令三個老頭子精神為之一振,異口同聲地問道:「唐大人此話怎講?」
要知道軍中的上下級關係可比官場上的上下級關係親密得多,之間的感情是在並肩作戰、出生入死中培養出來的,鍾天把兵團長和千夫長都撤換掉了,可下麵的大隊長、隊長們還是忠於原來的上司,就算把大隊長和隊長也都換掉,但不可能把所有的士卒們全換掉。
他的這種作法未能有效製止逃兵,反而還加劇了逃兵現象,等於是逼著這些人去投奔舊主。即使城被封了,可冒險翻牆而逃的將士依然眾多,有些人是被抓住處死了,但還有更多的人沒被抓住,成功逃到了天淵郡。
沒過多久,這二十個兵團已鬧得人心渙散,千瘡百孔,軍不成軍,毫無戰鬥力而言。
這還不算,梁興、舞虞、子陽浩淳這三位聯手起草的討逆檄文一經發出,在風國各地立刻引起轟動和響應,數之不盡的風國百姓長途跋涉到了天淵郡前來充軍,而鹽城城外的二十萬地方軍也都收到了家中傳來的消息,人人都有迴家後反投天淵郡的打算,軍中亦是人心惶惶,紀律渙散。
正如張哲當初向唐寅分析的那樣,鍾天稱王之後雖然麾下擁有大軍五十多萬,實際上真正忠誠於他的也僅僅是他直屬的那六個兵團而已。
鍾天或許是個出色的政治家、陰謀家,但他絕不是個會治兵的人。現在,鍾天對眼前的局勢急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而天淵郡的形勢截然相反。
梁、舞、子陽三家的部眾來投,直接帶來的兵力就有接近十萬之多,而風國各地前來充軍的百姓也差不多有十萬,如此一來,天淵郡的兵力在極短的時間裏就激增了一倍。
對那些前來投奔的中央軍們,唐寅以禮相待,並沒有動,但對各地充軍的百姓,他則一律吸納到天淵軍內,併入郡的直屬兵團中,原來天淵郡的直屬兵團隻有三個,現在一下子擴充到十三個。
唐寅把前頭投軍的百姓都收納到他的麾下,自然引起梁興、舞虞和子陽浩淳的不滿,紛紛來找他質問,向他要人,唐寅則以他們三家的兵團還未穩定下來為藉口,拒不分給三家一兵一卒。
這時,三家人已對唐寅生出不滿之意。
天淵郡的兵力從二十萬一下子增加到四十萬,不僅財政上支撐不起,連糧草都成問題。
這時候唐寅想起了關南郡的郡首趙輝。
天淵郡養不起四十萬的大軍,不過若是加上關南郡可就差不多了。他派人給趙輝送去一封書信,請趙輝增援天淵郡軍資糧餉,為討伐逆賊鍾天出一份力。信中的內容很客氣,但裏麵不止一次提到天淵軍已擴充到四十萬的字樣,這就是在暗中威脅趙輝,若不給物資不給錢,四十萬的天淵軍隨時都會攻入他的關南郡。
趙輝那麽機靈哪能看不出唐寅的言外之意,他沒敢怠慢,急忙給唐寅寫了迴信,滿口答應會全力資助天淵郡。
事實上他也真這麽做了,郡庫裏的錢財、糧草又不是他的,送給鍾天是送,送給唐寅還是送,怎能捨近求遠,得罪唐寅這個虎視耽耽的近鄰?
有了關南郡的軍資、糧餉源源不斷的送入天關,天淵郡的壓力立刻減輕許多,此時,唐寅已有了出兵討伐的打算。
這天,唐寅招集麾下將領開會,當然梁興、舞虞、子陽浩淳這三位也在他的邀請範圍之內。
會上,他先對目前的形勢做了簡單的詢問和分析,然後切入正題,正色說道:「現在我軍,兵力眾多,糧餉充沛,已可對鍾天出兵,不知各位的意思如何?」
一聽唐寅終於要出兵了,梁興、舞虞、子陽浩淳連聲說道:「現在出征正是時候,我軍氣盛,而鍾天勢衰,定能一戰得勝!」
邱真清清喉嚨,拱手說道:「現在我軍還有隱患,暫時不能出征。」
「什麽隱患?」眾人紛紛向邱真看去,梁興說道:「邱大人有什麽話請直說!」
邱真一笑,說道:「是這樣的,我軍雖然有四十萬人,而實際上卻隻相當於三十萬。」見眾人麵露疑色,他又解釋說道:「梁相、舞相、子陽大將軍的麾下是有十萬之眾,但卻缺少統一的指揮,在兩軍陣前的爭鬥中隻會是一盤散沙,難以發揮出實際的作用。」
梁興雖然是左相,主管軍務,但他主要負責的也是軍中的文職事務,對統兵打仗並不在行,而舞虞更是個文人,這方麵的事一竅不通。聽完邱真的話,他二人不知該如何以對,雙雙皺起眉頭。
子陽浩淳則問道:「那邱大人的意思呢?」
「我看,三位大人不如將指揮權統統交給唐大人,由唐大人統一指揮調派,三位大人的意思呢?」
「這……」
眼下這個形勢,誰不希望自己手中有兵?交出兵團,就如同交出命根子,梁興、舞虞、子陽浩淳三人都是麵帶難色,沉吟不語。
正在氣氛要鬧僵的時候,唐寅突然哈哈一笑,說道:「想做到統一的指揮調遣,三位大人也不需要把兵權都交給我。」
「哦?」這話倒是令三個老頭子精神為之一振,異口同聲地問道:「唐大人此話怎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