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這場戰爭,後世的評介有了極大的分歧,一部分人認為唐玉做得對,吞併提亞,為風國的進步起到不小的推進作用,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吞併提亞是讓風國吞掉一隻苦果,此後的千百年來,提亞的叛亂一直沒有中斷過,耗費了風國大量的人力和財力,總體而言是得不償失。
但不管怎麽樣,歷史不會改變,第二次征西戰爭仍以風國的最終勝利而結束,風國成功吞併提亞,將其納為風國的提亞郡。
但是,也正如一部分人認為的那樣,被風國吞併後的提亞一直沒有消停過,叛亂時有發生,而且是從古至今的一直延續了下去。
第二次征西戰爭很短暫,前前後後也沒用上一年的時間,由於此戰打得順利,風國的戰損不大,一下子讓唐玉的野心又膨脹起來。
風國的東部、南部都是大海,沒有向外擴張的空間,西部的番邦又都已被風國所吞併,接下來,唐玉的目光逐漸北移,瞄準了與風國北方接壤的貝薩帝國。
風帝國與貝薩帝國之間的戰爭也正是由唐玉主動挑起來的。風歷三十七年,年滿三十的唐玉不顧朝中群臣的反對,毅然決然地向貝薩宣戰,並頒布全國動員令。
在唐玉期間,風國與貝薩總共發生過三次大的戰爭,第一次戰爭發生在三十七年,唐玉拜任放、布英二將為帥,兵分兩路,侵入貝薩。
此戰一打就是兩年多,戰事極為艱苦,前方將士的傷亡不計其數,根據風國方麵自己的統計,兩年的時間裏,光是將軍的陣亡就多達七十六人,兵卒的陣亡數以十萬計。
當然,風國損失慘重,貝薩方麵也沒有占到便宜,同樣是傷亡巨大。可以說此戰無論對風國還是對貝薩而言,都是一場災難。
由於前方戰事不利,推進緩慢,唐玉又委派梁啟和齊橫兩位上將軍出征,援助北方戰場。
結果,梁啟和齊橫的加入也未能扭轉戰爭膠著的局麵,反而風軍還在貝薩都城附近打了一場大敗仗,此仗使得布英一部傷亡大半,連布英自己也歿於兩軍陣前。
布英的陣亡徹底擊潰了風軍的鬥誌,接下來的戰事,風軍幾乎都是無心戀戰,將士們隻想著盡快迴到自己的故鄉。
失去鬥誌的風軍,就如同一隻被拔掉牙齒和利爪的老虎,在對陣貝薩軍的時候已占不到任何的優勢。
此戰打到現在,風軍已成強弩之末的態勢,同樣,貝薩也是筋疲力盡,貝薩的國王派出使節到上京,向唐玉求和。
在雙方和談期間,唐玉的態度依然強硬,最終硬是逼著貝薩割讓三個郡的土地給風國,才使得這場戰事告一段落。
這就是第一次風貝戰爭。
而第二次的風貝戰爭則是由貝薩挑起的,割讓給風國三郡之地後,貝薩國內一直認為此事是奇恥大辱,第二次風貝戰爭正是由於貝薩軍侵入被割讓的那三郡之地而爆發的。
對於這場戰事,唐玉仍是委派任放為帥,出兵抵抗貝薩軍。通過唐玉連續重用任放也能看得出來,從他執政到現在,一直是比較看重川人的,倒不是他認為自己的川人血統多過風人血統,而是川人相對而言更容易受他控製,而風人則太強勢了,他心裏的顧慮也頗多,不太敢過於重用風人。
第二次風貝戰爭的初期打不並不順利,任放和貝薩軍的交戰各有勝負,戰事也一直呈現膠著狀態。
這時的風國國內,人們普遍都不支持這場戰爭,認為風國本就不應該強占貝薩的三郡之地,應該還給人家,繼續與貝薩交好、維持北方的太平才是。
在前方作戰不利,國內又不支持的情況下,唐玉感覺自己的威望受到極大的影響,若想挽迴威望和顏麵,此戰必須得打贏,而且還得是速戰速決的大勝。
想靠著川人打出一場大勝是不太可能了,任放可算是川人當中最優秀的將帥,但即便是他都和貝薩軍打個平手,其他的川人還能指望得上嗎?
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唐玉隻能把目光重新落迴到風人將帥身上。隻是對他一直重用川人的政策,風人早已不滿,現在他想啟用風人,已無人響應。
最後,唐玉隻能拉下臉來,親自去拜訪風國最德高望重的統帥,蕭慕青,請蕭慕青掛帥,增援北方戰場。
唐玉肯放下身段,親自請自己出身,這讓蕭慕青也頗受感動,後者接受唐玉的委任,親帥平原軍和虎賁軍,遠赴北方戰場。
平原軍是風國公認的王牌軍團,平原軍還沒抵達前線,前方的將士們隻是聽說平原軍正在趕來增援的消息,便已是軍心大振。
趁著將士們的士氣被提升起來的機會,任放一連打出三場漂亮的大勝仗,挫敗了貝薩軍的鋒芒。
其實,等到蕭慕青率平原軍和虎賁軍抵達北方三郡的時候,以任放為首的風軍已經占有極大的優勢,他的到來,倒更像是來撿漏的。
接下來的戰事毫無懸念,蕭慕青和任放聯手,不僅打退了入侵的貝薩軍,而且還反攻出北方三郡,再次侵入貝薩國土。最後,貝薩國王再次派出使節前往上京議和。
此次的議和,使得兩國又和平相處了二十多年,直至唐玉中年時,才對貝薩發動起第三次戰爭。
這場戰爭唐玉並不是為自己打的,而是為了他的兒子唐贊打的。
唐贊是唐玉的二子,在自己的子女當中,唐玉最喜歡的就是唐贊,他心裏有廢長立幼的心思,所以說第三次的對貝薩戰爭完全是為了給唐贊積累功績的一戰。
但不管怎麽樣,歷史不會改變,第二次征西戰爭仍以風國的最終勝利而結束,風國成功吞併提亞,將其納為風國的提亞郡。
但是,也正如一部分人認為的那樣,被風國吞併後的提亞一直沒有消停過,叛亂時有發生,而且是從古至今的一直延續了下去。
第二次征西戰爭很短暫,前前後後也沒用上一年的時間,由於此戰打得順利,風國的戰損不大,一下子讓唐玉的野心又膨脹起來。
風國的東部、南部都是大海,沒有向外擴張的空間,西部的番邦又都已被風國所吞併,接下來,唐玉的目光逐漸北移,瞄準了與風國北方接壤的貝薩帝國。
風帝國與貝薩帝國之間的戰爭也正是由唐玉主動挑起來的。風歷三十七年,年滿三十的唐玉不顧朝中群臣的反對,毅然決然地向貝薩宣戰,並頒布全國動員令。
在唐玉期間,風國與貝薩總共發生過三次大的戰爭,第一次戰爭發生在三十七年,唐玉拜任放、布英二將為帥,兵分兩路,侵入貝薩。
此戰一打就是兩年多,戰事極為艱苦,前方將士的傷亡不計其數,根據風國方麵自己的統計,兩年的時間裏,光是將軍的陣亡就多達七十六人,兵卒的陣亡數以十萬計。
當然,風國損失慘重,貝薩方麵也沒有占到便宜,同樣是傷亡巨大。可以說此戰無論對風國還是對貝薩而言,都是一場災難。
由於前方戰事不利,推進緩慢,唐玉又委派梁啟和齊橫兩位上將軍出征,援助北方戰場。
結果,梁啟和齊橫的加入也未能扭轉戰爭膠著的局麵,反而風軍還在貝薩都城附近打了一場大敗仗,此仗使得布英一部傷亡大半,連布英自己也歿於兩軍陣前。
布英的陣亡徹底擊潰了風軍的鬥誌,接下來的戰事,風軍幾乎都是無心戀戰,將士們隻想著盡快迴到自己的故鄉。
失去鬥誌的風軍,就如同一隻被拔掉牙齒和利爪的老虎,在對陣貝薩軍的時候已占不到任何的優勢。
此戰打到現在,風軍已成強弩之末的態勢,同樣,貝薩也是筋疲力盡,貝薩的國王派出使節到上京,向唐玉求和。
在雙方和談期間,唐玉的態度依然強硬,最終硬是逼著貝薩割讓三個郡的土地給風國,才使得這場戰事告一段落。
這就是第一次風貝戰爭。
而第二次的風貝戰爭則是由貝薩挑起的,割讓給風國三郡之地後,貝薩國內一直認為此事是奇恥大辱,第二次風貝戰爭正是由於貝薩軍侵入被割讓的那三郡之地而爆發的。
對於這場戰事,唐玉仍是委派任放為帥,出兵抵抗貝薩軍。通過唐玉連續重用任放也能看得出來,從他執政到現在,一直是比較看重川人的,倒不是他認為自己的川人血統多過風人血統,而是川人相對而言更容易受他控製,而風人則太強勢了,他心裏的顧慮也頗多,不太敢過於重用風人。
第二次風貝戰爭的初期打不並不順利,任放和貝薩軍的交戰各有勝負,戰事也一直呈現膠著狀態。
這時的風國國內,人們普遍都不支持這場戰爭,認為風國本就不應該強占貝薩的三郡之地,應該還給人家,繼續與貝薩交好、維持北方的太平才是。
在前方作戰不利,國內又不支持的情況下,唐玉感覺自己的威望受到極大的影響,若想挽迴威望和顏麵,此戰必須得打贏,而且還得是速戰速決的大勝。
想靠著川人打出一場大勝是不太可能了,任放可算是川人當中最優秀的將帥,但即便是他都和貝薩軍打個平手,其他的川人還能指望得上嗎?
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唐玉隻能把目光重新落迴到風人將帥身上。隻是對他一直重用川人的政策,風人早已不滿,現在他想啟用風人,已無人響應。
最後,唐玉隻能拉下臉來,親自去拜訪風國最德高望重的統帥,蕭慕青,請蕭慕青掛帥,增援北方戰場。
唐玉肯放下身段,親自請自己出身,這讓蕭慕青也頗受感動,後者接受唐玉的委任,親帥平原軍和虎賁軍,遠赴北方戰場。
平原軍是風國公認的王牌軍團,平原軍還沒抵達前線,前方的將士們隻是聽說平原軍正在趕來增援的消息,便已是軍心大振。
趁著將士們的士氣被提升起來的機會,任放一連打出三場漂亮的大勝仗,挫敗了貝薩軍的鋒芒。
其實,等到蕭慕青率平原軍和虎賁軍抵達北方三郡的時候,以任放為首的風軍已經占有極大的優勢,他的到來,倒更像是來撿漏的。
接下來的戰事毫無懸念,蕭慕青和任放聯手,不僅打退了入侵的貝薩軍,而且還反攻出北方三郡,再次侵入貝薩國土。最後,貝薩國王再次派出使節前往上京議和。
此次的議和,使得兩國又和平相處了二十多年,直至唐玉中年時,才對貝薩發動起第三次戰爭。
這場戰爭唐玉並不是為自己打的,而是為了他的兒子唐贊打的。
唐贊是唐玉的二子,在自己的子女當中,唐玉最喜歡的就是唐贊,他心裏有廢長立幼的心思,所以說第三次的對貝薩戰爭完全是為了給唐贊積累功績的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