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元吉默然,如果這麽說的話,風軍各部都不能削減了,哪一個軍團從成立到現在不是戰功赫赫?平原軍、三水軍、天鷹軍、直屬軍等等哪一個功勞會比百戰軍少?
唐寅看著上官元吉和邱真二人,在心中暗嘆口氣,覺得上官元吉說得也有一定道理,如果隻削減川軍和玉軍,確實不妥,別的不說,單單是安置川人武將和玉人武將都會成為難以解決的問題。
想了許久,他幽幽說道:「百戰軍的番號不能取消,但三十多萬的將士又確實太多了些,隻保留十萬人的正常編製吧,至於飛龍軍……不必再留,還有靈武學院的學生軍,也一併削掉吧。」
「大王……」邱真急了,又是裁軍又是撤番號,這讓他如何向各軍的統帥交代?
唐寅向他擺擺手,說道:「目前,風軍加上合併進來的川軍、玉軍,總兵力超過三百萬,要供養這麽多的軍隊,負擔太重,起碼得削減掉一大半,如果來削減,邱真,此事你就自己斟酌吧,不過有句話我得要提前聲明,玉軍可以隻保留一、兩個軍團,但川軍起碼得留下四個以上的軍團。」
邱真苦笑,按照大王所說,目前三百萬的總兵力削減一半,那就是一百五十萬,而其中玉軍和川軍又最少得占用五個軍團,也就是說留給風軍的名額隻有十個軍團。
把十二支軍團削減成十支,邱真實在想不出來該削掉哪一軍。不管邱真願意與否,總之,唐寅是把此事這麽定了下來。
唐寅這次對朝廷的調整可花了不少的心思。在他明示或暗示之下,許多風人大臣都交出辭呈,向唐寅提出告老還鄉。
對這些主動請辭的大臣,唐寅都給予了重賞,賜金賜銀、賜宅賜地,保障他們一輩子衣食無憂,榮華富貴。
隨著許多大臣們的離去,風國的官職也終於有了大量的空缺,隨之而來的便是大批的川人被啟用。
其中最受重用的當屬原川國右相司馬召嚴,他被唐寅封為參政堂和軍政堂的總參事,雖說品級是從一品,但比原來那有名無實的閑職要強得多,他對此也頗為滿意。
司馬召嚴對風國還是很了解的,知道風王一直都想重用參政堂和軍政堂,隻是始終沒有搞出大的名堂,現在由他接手,看似這個職位不怎麽樣,好像還是隻得到一個有名無實的閑職,但實則不然,他現在的職位是風王極為看重的,隻要自己做得好,便能得到風王最直接的支持,自己這個川人也極有可能會變為風王的近臣。
在川人文官被大量啟用的同時,川人武將也終於又有機會重返軍中。
按照唐寅的指示,邱真最終重組了四支川人軍團,而風軍的十二支軍團則全部都保留下來,隻不過各軍團的兵力都做了大副的削減,尤其是百戰軍,足足被削減掉二十多萬的將士,雖說風軍的編製還是十二支軍團,但總兵力卻隻有一百萬,至於玉軍,則是象徵性地保留下一支軍團而已。
通過這次的調整,極大限度的緩解了風人和川人之間的矛盾,雖說風人依舊占據著主導地位,但川人的地位也得到了大副的提升。
可以說風人和川人之間的融合是直到此時才剛剛有所起步。
風國朝廷做如此之大的調整,剛開始時難免會有些混亂,大臣們都是人心惶惶,風人大臣怕大王找到自己的頭上,罷免自己的官職,讓自己告老還鄉,而川人大臣則擔心自己剛剛接手新職務難免會犯錯,一旦有錯,又怕遭到風人大臣的彈劾。
可以說剛剛調整後的風國朝廷,無論是風人大臣還是川人大臣,都是兢兢戰戰、如履薄冰,一個比一個小心翼翼,不敢存有絲毫的馬虎。這種情況倒是唐寅樂於見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這次大調整後,司馬召嚴在風國迅速崛起。
由他主導的參政堂和軍政堂幾乎攬下了風國全部的事務,需要經過唐寅過目的奏疏他要審批,不需要唐寅過目的奏疏他更要審批,與此同時,他對參政堂和軍政堂也做了大副的調整,原有的人員被他大批罷免,重新徵用新人。在這件事上,司馬召嚴做的還是很公正的,並沒有隻啟用川人,而是按照唐寅一貫的主張,無論出身如何,唯才是用。
真正讓唐寅對他改觀、讓大臣們對他刮目相看的有兩件事。第一件事是風國的河東地區遭受震災,右相長史李佑向唐寅上書,請唐寅撥銀八十萬兩賑災。
結果這道奏疏到了參政堂之後便被攔了下來,根本沒交到唐寅的手上,被司馬召嚴直接打了迴去。
對於此事,李佑大為惱火,在第二天早朝的時候當著唐寅的麵奏了司馬召嚴一本。
唐寅也聽得直皺眉頭,河東地區受災,理應及時賑災才是,司馬召嚴卻把奏疏攔下,拒不上報,不是耽誤了大事嗎?
還沒等唐寅問到他的頭上,司馬召嚴主動站出來說道:「大王,河東受災一事微臣已有所耳聞,震災的規模並不大,受災的也隻是河東的欒城一地而已,據微臣所知,在地震當中,欒城城內以及周邊一帶,共塌陷房屋五十七間,城主府的左側院牆稍有破損,傷亡的百姓不足百人,如此災情,卻獅子大開口要朝廷撥款八十萬兩,微臣不知這些銀子是真的用於賑災,還是會有大半落到某些大臣的私囊裏!」
他這一番話,把李佑說得老臉通紅,結結巴巴地叫道:「司馬大人你這……你這是血口噴人!」
唐寅看著上官元吉和邱真二人,在心中暗嘆口氣,覺得上官元吉說得也有一定道理,如果隻削減川軍和玉軍,確實不妥,別的不說,單單是安置川人武將和玉人武將都會成為難以解決的問題。
想了許久,他幽幽說道:「百戰軍的番號不能取消,但三十多萬的將士又確實太多了些,隻保留十萬人的正常編製吧,至於飛龍軍……不必再留,還有靈武學院的學生軍,也一併削掉吧。」
「大王……」邱真急了,又是裁軍又是撤番號,這讓他如何向各軍的統帥交代?
唐寅向他擺擺手,說道:「目前,風軍加上合併進來的川軍、玉軍,總兵力超過三百萬,要供養這麽多的軍隊,負擔太重,起碼得削減掉一大半,如果來削減,邱真,此事你就自己斟酌吧,不過有句話我得要提前聲明,玉軍可以隻保留一、兩個軍團,但川軍起碼得留下四個以上的軍團。」
邱真苦笑,按照大王所說,目前三百萬的總兵力削減一半,那就是一百五十萬,而其中玉軍和川軍又最少得占用五個軍團,也就是說留給風軍的名額隻有十個軍團。
把十二支軍團削減成十支,邱真實在想不出來該削掉哪一軍。不管邱真願意與否,總之,唐寅是把此事這麽定了下來。
唐寅這次對朝廷的調整可花了不少的心思。在他明示或暗示之下,許多風人大臣都交出辭呈,向唐寅提出告老還鄉。
對這些主動請辭的大臣,唐寅都給予了重賞,賜金賜銀、賜宅賜地,保障他們一輩子衣食無憂,榮華富貴。
隨著許多大臣們的離去,風國的官職也終於有了大量的空缺,隨之而來的便是大批的川人被啟用。
其中最受重用的當屬原川國右相司馬召嚴,他被唐寅封為參政堂和軍政堂的總參事,雖說品級是從一品,但比原來那有名無實的閑職要強得多,他對此也頗為滿意。
司馬召嚴對風國還是很了解的,知道風王一直都想重用參政堂和軍政堂,隻是始終沒有搞出大的名堂,現在由他接手,看似這個職位不怎麽樣,好像還是隻得到一個有名無實的閑職,但實則不然,他現在的職位是風王極為看重的,隻要自己做得好,便能得到風王最直接的支持,自己這個川人也極有可能會變為風王的近臣。
在川人文官被大量啟用的同時,川人武將也終於又有機會重返軍中。
按照唐寅的指示,邱真最終重組了四支川人軍團,而風軍的十二支軍團則全部都保留下來,隻不過各軍團的兵力都做了大副的削減,尤其是百戰軍,足足被削減掉二十多萬的將士,雖說風軍的編製還是十二支軍團,但總兵力卻隻有一百萬,至於玉軍,則是象徵性地保留下一支軍團而已。
通過這次的調整,極大限度的緩解了風人和川人之間的矛盾,雖說風人依舊占據著主導地位,但川人的地位也得到了大副的提升。
可以說風人和川人之間的融合是直到此時才剛剛有所起步。
風國朝廷做如此之大的調整,剛開始時難免會有些混亂,大臣們都是人心惶惶,風人大臣怕大王找到自己的頭上,罷免自己的官職,讓自己告老還鄉,而川人大臣則擔心自己剛剛接手新職務難免會犯錯,一旦有錯,又怕遭到風人大臣的彈劾。
可以說剛剛調整後的風國朝廷,無論是風人大臣還是川人大臣,都是兢兢戰戰、如履薄冰,一個比一個小心翼翼,不敢存有絲毫的馬虎。這種情況倒是唐寅樂於見到的。
值得一提的是,經過這次大調整後,司馬召嚴在風國迅速崛起。
由他主導的參政堂和軍政堂幾乎攬下了風國全部的事務,需要經過唐寅過目的奏疏他要審批,不需要唐寅過目的奏疏他更要審批,與此同時,他對參政堂和軍政堂也做了大副的調整,原有的人員被他大批罷免,重新徵用新人。在這件事上,司馬召嚴做的還是很公正的,並沒有隻啟用川人,而是按照唐寅一貫的主張,無論出身如何,唯才是用。
真正讓唐寅對他改觀、讓大臣們對他刮目相看的有兩件事。第一件事是風國的河東地區遭受震災,右相長史李佑向唐寅上書,請唐寅撥銀八十萬兩賑災。
結果這道奏疏到了參政堂之後便被攔了下來,根本沒交到唐寅的手上,被司馬召嚴直接打了迴去。
對於此事,李佑大為惱火,在第二天早朝的時候當著唐寅的麵奏了司馬召嚴一本。
唐寅也聽得直皺眉頭,河東地區受災,理應及時賑災才是,司馬召嚴卻把奏疏攔下,拒不上報,不是耽誤了大事嗎?
還沒等唐寅問到他的頭上,司馬召嚴主動站出來說道:「大王,河東受災一事微臣已有所耳聞,震災的規模並不大,受災的也隻是河東的欒城一地而已,據微臣所知,在地震當中,欒城城內以及周邊一帶,共塌陷房屋五十七間,城主府的左側院牆稍有破損,傷亡的百姓不足百人,如此災情,卻獅子大開口要朝廷撥款八十萬兩,微臣不知這些銀子是真的用於賑災,還是會有大半落到某些大臣的私囊裏!」
他這一番話,把李佑說得老臉通紅,結結巴巴地叫道:「司馬大人你這……你這是血口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