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王此話何意?」曾盛凝視著唐寅,沒太明白他的意思。
「本王的意思是,安地由安人自己來治理是最合適不過的了,而現在,能夠擔此重任者也隻有曾大人,不知曾大人意下如何?」
聽聞唐寅的話,在場的安國大臣們心中皆為之一動,安地由安人治理,這當然是件好事,倘若交於風人治理,安國不出幾年就得變成一片荒蕪,到時還不知道要害死多少安人呢!
從私心來講,他們也希望這樣,如此一來,他們便不會被罷官,還可以繼續吃俸祿,繼續留在朝中為官。
人們眼巴巴地看著曾盛,皆希望他能答應唐寅,無論於公於私,能由安人治理安地都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曾盛當然也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隻是他還不清楚唐寅的真實目的是什麽,是真的想用安人治理安地,還是打算以此為幌子做過渡,等到日後安地穩定了,再把安人一腳踢開。
似乎看出他的顧慮,唐寅正色說道:「如果你等安人能把安地治理的好,百業興盛,蒸蒸日上,本王當然會繼續重用你們安人,反之,本王也不會養些無用的廢物,曾大人,你的意思呢?」
曾盛沒有馬上迴話,低著頭,又沉思了良久,最後,他深吸口氣,仍是一句話未說,不過人已緩緩走到左邊的那些大臣當中。
見到曾盛妥協,左邊的大臣們無不長鬆口氣,同時,右邊剩下的那幾名大臣也失去了繼續堅持下去的勇氣,跟隨著曾盛,也站到了左邊。
唐寅拊掌大笑,說道:「這就對了嗎,與本王合作,對大家都有好處,與本王作對,受苦的隻能是你們自己!」
「是」有幾名如釋重負的大臣還討好的去應唐寅的話,可下意識地看眼臉色陰沉的曾盛,他們又把下麵的恭維之詞咽了迴去。
曾盛清了清喉嚨,問道:「風王殿下剛才所說的由安人治理安地可是當真?」
「當然。」唐寅迴答得幹脆。
「那不知由哪位安人來執掌安地?」
「當然是曾大人你了。」唐寅想也沒想。
「既然如此,在下有個不情之請,還望風王殿下能饒恕左相、右相的家人。」曾盛拱手說道:「風安之爭到今日,亡靈已經夠多了,還請風王殿下開恩!」
曾盛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那個能力保下吳思聰和高震的家人,但事到如今,他也隻能盡力而為。
唐寅看向曾盛的雙目閃過一抹幽光,此人倒是很會打蛇隨棍上,竟然拿自己的話反將了自己一軍。
他凝視曾盛片刻,隨即笑了,點頭說道:「既然是曾大人求情,本王也不好再嚴懲他二人的家眷,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饒,吳思聰和高震的家眷,皆發配到桓地邊關為奴。」
曾盛心頭一顫,桓地的邊關相鄰蠻邦,長年有戰事,到邊關為奴,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但他心裏也明白,唐寅肯這麽做,已算是給了自己十足的麵子,再求下去,隻怕會適得其反。
他拱手說道:「多謝風王殿下開恩!」
唐寅在王宮裏迫安國的大臣們表態,導致安國的左右丞相雙雙斃命,不過總算是收服了曾盛,也算是有所收穫。
而後,唐寅當廷冊封曾盛為安地總巡查使,另外還給他加派了兩名副使,這兩位皆是風人,說是輔佐曾盛,實際上是行監督之權。
至於其他那些安國的大臣,也是各有官職,雖然和他們在安國的官職相比要低了不少,但具體的職權和俸祿卻相差不多。
對於治國、治理地方,唐寅對老風人的信心越來越不足,用安人治理安地,加派老風人行監督之權,這是他認為目前最實際可行的辦法。
當然,這麽做也會留下很大的隱患,就是這些前朝遺臣很容易包庇和縱容當地的反抗勢力,支持他們和風國對抗,隻是安國的情況比較特殊,安人生性喜好安逸,國家觀念淡薄,被風國占領的郡縣幾乎沒有反抗勢力的存在,這也是唐寅能放心讓安人治理安地最主要的原因。
風軍在攻陷禦鎮之後並未急於南下去攻占安地其餘的郡縣,而是在禦鎮進行一次大休整,順便補充新兵以及糧草和軍備。
禦鎮在當時可是少有大城鎮,其規模和繁華程度要勝過鎮江,甚至都超過川國的都城吉仁,僅次於帝都上京。
唐寅在禦鎮住下來,是越住越喜歡,心中又萌生遷都的想法,可是風國才剛剛遷都於鎮江,如果現在再遷都禦鎮,實在勞民傷財,風國的國力也支撐不起,所以他隻能在心裏想想,實際要做的話,並不現實。另外,安國緊鄰上京,等風國徹底吞併安國之後,下一個目標自然就是上京,即便要遷都,也得是往上京遷才對。
一想到可以奪下上京,帝國之都城,唐寅體內摻滿了好戰因子的血液又開始沸騰起來,當然,現在上京還被川國牢牢掌控著,要占領上京,就如同是對川國宣戰,在短時間內,風國還無法做到這一點。
風軍在禦鎮的休整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安國朝廷又開始運作起來,隻不過現在這個朝廷效忠的對象已換成了唐寅。
被任命為安地總巡查使的曾盛主管安地一切大小事務,兩名風人副使相繼到位,一位是文昊,一位是湯煜,都是老風人出身,也都是唐寅最信得過的大臣之一。
「本王的意思是,安地由安人自己來治理是最合適不過的了,而現在,能夠擔此重任者也隻有曾大人,不知曾大人意下如何?」
聽聞唐寅的話,在場的安國大臣們心中皆為之一動,安地由安人治理,這當然是件好事,倘若交於風人治理,安國不出幾年就得變成一片荒蕪,到時還不知道要害死多少安人呢!
從私心來講,他們也希望這樣,如此一來,他們便不會被罷官,還可以繼續吃俸祿,繼續留在朝中為官。
人們眼巴巴地看著曾盛,皆希望他能答應唐寅,無論於公於私,能由安人治理安地都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曾盛當然也清楚其中的利害關係,隻是他還不清楚唐寅的真實目的是什麽,是真的想用安人治理安地,還是打算以此為幌子做過渡,等到日後安地穩定了,再把安人一腳踢開。
似乎看出他的顧慮,唐寅正色說道:「如果你等安人能把安地治理的好,百業興盛,蒸蒸日上,本王當然會繼續重用你們安人,反之,本王也不會養些無用的廢物,曾大人,你的意思呢?」
曾盛沒有馬上迴話,低著頭,又沉思了良久,最後,他深吸口氣,仍是一句話未說,不過人已緩緩走到左邊的那些大臣當中。
見到曾盛妥協,左邊的大臣們無不長鬆口氣,同時,右邊剩下的那幾名大臣也失去了繼續堅持下去的勇氣,跟隨著曾盛,也站到了左邊。
唐寅拊掌大笑,說道:「這就對了嗎,與本王合作,對大家都有好處,與本王作對,受苦的隻能是你們自己!」
「是」有幾名如釋重負的大臣還討好的去應唐寅的話,可下意識地看眼臉色陰沉的曾盛,他們又把下麵的恭維之詞咽了迴去。
曾盛清了清喉嚨,問道:「風王殿下剛才所說的由安人治理安地可是當真?」
「當然。」唐寅迴答得幹脆。
「那不知由哪位安人來執掌安地?」
「當然是曾大人你了。」唐寅想也沒想。
「既然如此,在下有個不情之請,還望風王殿下能饒恕左相、右相的家人。」曾盛拱手說道:「風安之爭到今日,亡靈已經夠多了,還請風王殿下開恩!」
曾盛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那個能力保下吳思聰和高震的家人,但事到如今,他也隻能盡力而為。
唐寅看向曾盛的雙目閃過一抹幽光,此人倒是很會打蛇隨棍上,竟然拿自己的話反將了自己一軍。
他凝視曾盛片刻,隨即笑了,點頭說道:「既然是曾大人求情,本王也不好再嚴懲他二人的家眷,不過,死罪可免,活罪難饒,吳思聰和高震的家眷,皆發配到桓地邊關為奴。」
曾盛心頭一顫,桓地的邊關相鄰蠻邦,長年有戰事,到邊關為奴,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但他心裏也明白,唐寅肯這麽做,已算是給了自己十足的麵子,再求下去,隻怕會適得其反。
他拱手說道:「多謝風王殿下開恩!」
唐寅在王宮裏迫安國的大臣們表態,導致安國的左右丞相雙雙斃命,不過總算是收服了曾盛,也算是有所收穫。
而後,唐寅當廷冊封曾盛為安地總巡查使,另外還給他加派了兩名副使,這兩位皆是風人,說是輔佐曾盛,實際上是行監督之權。
至於其他那些安國的大臣,也是各有官職,雖然和他們在安國的官職相比要低了不少,但具體的職權和俸祿卻相差不多。
對於治國、治理地方,唐寅對老風人的信心越來越不足,用安人治理安地,加派老風人行監督之權,這是他認為目前最實際可行的辦法。
當然,這麽做也會留下很大的隱患,就是這些前朝遺臣很容易包庇和縱容當地的反抗勢力,支持他們和風國對抗,隻是安國的情況比較特殊,安人生性喜好安逸,國家觀念淡薄,被風國占領的郡縣幾乎沒有反抗勢力的存在,這也是唐寅能放心讓安人治理安地最主要的原因。
風軍在攻陷禦鎮之後並未急於南下去攻占安地其餘的郡縣,而是在禦鎮進行一次大休整,順便補充新兵以及糧草和軍備。
禦鎮在當時可是少有大城鎮,其規模和繁華程度要勝過鎮江,甚至都超過川國的都城吉仁,僅次於帝都上京。
唐寅在禦鎮住下來,是越住越喜歡,心中又萌生遷都的想法,可是風國才剛剛遷都於鎮江,如果現在再遷都禦鎮,實在勞民傷財,風國的國力也支撐不起,所以他隻能在心裏想想,實際要做的話,並不現實。另外,安國緊鄰上京,等風國徹底吞併安國之後,下一個目標自然就是上京,即便要遷都,也得是往上京遷才對。
一想到可以奪下上京,帝國之都城,唐寅體內摻滿了好戰因子的血液又開始沸騰起來,當然,現在上京還被川國牢牢掌控著,要占領上京,就如同是對川國宣戰,在短時間內,風國還無法做到這一點。
風軍在禦鎮的休整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安國朝廷又開始運作起來,隻不過現在這個朝廷效忠的對象已換成了唐寅。
被任命為安地總巡查使的曾盛主管安地一切大小事務,兩名風人副使相繼到位,一位是文昊,一位是湯煜,都是老風人出身,也都是唐寅最信得過的大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