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真先是瞄了一眼唐寅,然後重重地咳了一聲,提醒道:「兩位,咱們現在是在商議國務呢,想嘮家常迴家去說。」
蕭慕青和聶澤二人不好意思地幹笑一聲,不再言語了。不過被他倆這麽一攪和,場上的氣氛倒是輕鬆了許多。
唐寅一直沒有說話,邊聽著眾人的討論,也邊偷偷觀察眾人的表情。
在場的這些人中,表現得最輕鬆最從容的就屬蔡圭,雖說他也是一言不發,但臉上一直保持著胸有成竹的微笑。
唐寅知道蔡圭這人甚有才華,他的頭腦甚至可能比邱真和上官元吉都更勝一籌。
他清了清喉嚨,示意眾人先暫停討論,而後,看向蔡圭,笑問道:「蔡圭,你怎麽一直都不說話?對安用兵一事,你又是如何看待的?」
聽大王問到自己的頭上,蔡圭忙欠身施禮,說道:「大王,微臣以為,滅安不能一味的謀求動武,至少在動武之前,要先用計。」
「哦?」唐寅來了興趣,問道:「那你說說,我們是用什麽計謀為好?」
蔡圭沉思了片刻,揚頭說道:「請大王給微臣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月後,微臣必會給大王一條滅安之計!」
嗬,好大的口氣啊!在場眾人無不對蔡圭側目。他們這麽多人聚到一起都商議不出個切實可行的辦法,蔡圭一個人,就能琢磨出滅安之計?
「蔡大人的口氣可不小,你可知道,君前無戲言?」張鑫冷笑一聲,滿臉的鄙夷,斜眼睨視著他。
「下官當然知道。」蔡圭含笑道。
「若是一個月後,你給不出滅安之計,那可是欺君之罪,是要掉腦袋!」
不等張鑫說完,蔡圭哈哈大笑道:「張大人,你我打個賭如何?」
張鑫一怔,疑問道:「賭賭什麽?」
「一個月後,下官若給不出滅安之計,下官自裁謝罪,若是交出了滅安之計,你我二人的官職調換一下如何?」蔡圭笑吟吟地說道。
「豈豈有此理!這這不是兒戲嗎?」張鑫氣得滿臉通紅,扭頭去看唐寅。
唐寅也樂了,搖頭說道:「這樣的賭注,確實太兒戲。這樣吧,參政堂現在還缺一名總參事,蔡圭,你若真能說到做到,那麽參政堂總參事一職就是你的了。」
在場眾人聞言,臉色同是一變。現在參政堂和軍政堂在風國的職權已越來越大,主掌參政堂和軍政堂的人也越來越重要,由於參政堂總參事的職位一直都是空缺,覬覦這個位置的大臣不在少數,張鑫亦是其中之一。
唐寅話音剛落,蔡圭便起身叩首,大聲說道:「微臣謝大王隆恩。」
「先別謝。」唐寅含笑說道:「先把事情辦妥之後再說!」
「微臣明白。」蔡圭起身後,還特意感激地看眼張鑫,言下之意,多虧有你了!
張鑫看得清楚,鼻子都快氣歪了,不過轉念一想,他又在心中暗笑,他倒想見識一下,蔡圭究竟有什麽的本事能在一個月內想出滅安的策略。
對安用兵之事,由於蔡圭誇下海口,暫時被拖延下來,趁著這段時間,唐寅一邊處理桓地的事務,一邊著手招收新兵,繼續增強風軍的軍力和兵員儲備。
隨著風軍兵力的進一步增加,唐寅也有了構建第十二支軍團的打算。第十二支軍團仍是以步兵為主的步兵軍團,在兵力上絕對沒有問題,隻是軍團長的人選讓唐寅頗為為難。
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風國的諸多武將當中,要找出勇冠三軍、驍勇善戰的猛將太容易了,但想選出一名可以指揮千軍萬馬的將帥,並非易事。
唐寅為此事還特意徵求邱真的意見,但事關重大,一軍之統帥關係到全軍將士的性命,邱真也不敢隨意給出個人選。
他的意見是,目前朝廷當中還具備統帥之才的隻有一個,就是都衛營的總頭領雷震,可雷震又有足不出風國的忌諱,難以擔此重任。
他的話說了等於沒說,唐寅依舊為此事犯愁不已,有時候連他都想不明白,偌大的風國,人口數萬萬,怎麽能被朝廷所用的人才就如此凋零呢。
針對此事他還真的苦心研究了一番,終於找到了答案,是風國的用人機製有問題。
現在風國用人還是以推薦製為主,由各地和朝廷的官員推薦人才,可其中難免有人存著私心,推薦的人才亦是良莠不齊。
至於唐寅所頒布的召賢令和召武令,並不是年年都有,即便頒布,所招收人才的名額也很有限。
風國的用人機製必須得改,而且還得大刀闊斧的改,唐寅想來想去,最後也隻想到了科舉製。
用現代的眼光來看,科舉製是有這樣那樣的弊端,但放在眼下的這個時代,科舉製是最實用、最適用又最能被推廣的選拔人才的製度,它至少比貴族繼承製和官員推薦製要先進得多。
有了大致的構想,唐寅便把自己的想法傳達給參政堂,由參政堂擬出具體的施行方案,先交由他過目,等他確認可行了再在朝堂上公布出來。
參政堂對唐寅提出的科舉製驚訝不已,在他們的觀念裏,還從沒見過這樣培養和選拔人才的方法,想要全盤接受,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唐寅可沒時間和參政堂耗,傳令下去,十日之內,參政堂必須得交出具體的施行方案,若是逾期不交,便已抗令不遵論處。
蕭慕青和聶澤二人不好意思地幹笑一聲,不再言語了。不過被他倆這麽一攪和,場上的氣氛倒是輕鬆了許多。
唐寅一直沒有說話,邊聽著眾人的討論,也邊偷偷觀察眾人的表情。
在場的這些人中,表現得最輕鬆最從容的就屬蔡圭,雖說他也是一言不發,但臉上一直保持著胸有成竹的微笑。
唐寅知道蔡圭這人甚有才華,他的頭腦甚至可能比邱真和上官元吉都更勝一籌。
他清了清喉嚨,示意眾人先暫停討論,而後,看向蔡圭,笑問道:「蔡圭,你怎麽一直都不說話?對安用兵一事,你又是如何看待的?」
聽大王問到自己的頭上,蔡圭忙欠身施禮,說道:「大王,微臣以為,滅安不能一味的謀求動武,至少在動武之前,要先用計。」
「哦?」唐寅來了興趣,問道:「那你說說,我們是用什麽計謀為好?」
蔡圭沉思了片刻,揚頭說道:「請大王給微臣一個月的時間,一個月後,微臣必會給大王一條滅安之計!」
嗬,好大的口氣啊!在場眾人無不對蔡圭側目。他們這麽多人聚到一起都商議不出個切實可行的辦法,蔡圭一個人,就能琢磨出滅安之計?
「蔡大人的口氣可不小,你可知道,君前無戲言?」張鑫冷笑一聲,滿臉的鄙夷,斜眼睨視著他。
「下官當然知道。」蔡圭含笑道。
「若是一個月後,你給不出滅安之計,那可是欺君之罪,是要掉腦袋!」
不等張鑫說完,蔡圭哈哈大笑道:「張大人,你我打個賭如何?」
張鑫一怔,疑問道:「賭賭什麽?」
「一個月後,下官若給不出滅安之計,下官自裁謝罪,若是交出了滅安之計,你我二人的官職調換一下如何?」蔡圭笑吟吟地說道。
「豈豈有此理!這這不是兒戲嗎?」張鑫氣得滿臉通紅,扭頭去看唐寅。
唐寅也樂了,搖頭說道:「這樣的賭注,確實太兒戲。這樣吧,參政堂現在還缺一名總參事,蔡圭,你若真能說到做到,那麽參政堂總參事一職就是你的了。」
在場眾人聞言,臉色同是一變。現在參政堂和軍政堂在風國的職權已越來越大,主掌參政堂和軍政堂的人也越來越重要,由於參政堂總參事的職位一直都是空缺,覬覦這個位置的大臣不在少數,張鑫亦是其中之一。
唐寅話音剛落,蔡圭便起身叩首,大聲說道:「微臣謝大王隆恩。」
「先別謝。」唐寅含笑說道:「先把事情辦妥之後再說!」
「微臣明白。」蔡圭起身後,還特意感激地看眼張鑫,言下之意,多虧有你了!
張鑫看得清楚,鼻子都快氣歪了,不過轉念一想,他又在心中暗笑,他倒想見識一下,蔡圭究竟有什麽的本事能在一個月內想出滅安的策略。
對安用兵之事,由於蔡圭誇下海口,暫時被拖延下來,趁著這段時間,唐寅一邊處理桓地的事務,一邊著手招收新兵,繼續增強風軍的軍力和兵員儲備。
隨著風軍兵力的進一步增加,唐寅也有了構建第十二支軍團的打算。第十二支軍團仍是以步兵為主的步兵軍團,在兵力上絕對沒有問題,隻是軍團長的人選讓唐寅頗為為難。
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風國的諸多武將當中,要找出勇冠三軍、驍勇善戰的猛將太容易了,但想選出一名可以指揮千軍萬馬的將帥,並非易事。
唐寅為此事還特意徵求邱真的意見,但事關重大,一軍之統帥關係到全軍將士的性命,邱真也不敢隨意給出個人選。
他的意見是,目前朝廷當中還具備統帥之才的隻有一個,就是都衛營的總頭領雷震,可雷震又有足不出風國的忌諱,難以擔此重任。
他的話說了等於沒說,唐寅依舊為此事犯愁不已,有時候連他都想不明白,偌大的風國,人口數萬萬,怎麽能被朝廷所用的人才就如此凋零呢。
針對此事他還真的苦心研究了一番,終於找到了答案,是風國的用人機製有問題。
現在風國用人還是以推薦製為主,由各地和朝廷的官員推薦人才,可其中難免有人存著私心,推薦的人才亦是良莠不齊。
至於唐寅所頒布的召賢令和召武令,並不是年年都有,即便頒布,所招收人才的名額也很有限。
風國的用人機製必須得改,而且還得大刀闊斧的改,唐寅想來想去,最後也隻想到了科舉製。
用現代的眼光來看,科舉製是有這樣那樣的弊端,但放在眼下的這個時代,科舉製是最實用、最適用又最能被推廣的選拔人才的製度,它至少比貴族繼承製和官員推薦製要先進得多。
有了大致的構想,唐寅便把自己的想法傳達給參政堂,由參政堂擬出具體的施行方案,先交由他過目,等他確認可行了再在朝堂上公布出來。
參政堂對唐寅提出的科舉製驚訝不已,在他們的觀念裏,還從沒見過這樣培養和選拔人才的方法,想要全盤接受,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唐寅可沒時間和參政堂耗,傳令下去,十日之內,參政堂必須得交出具體的施行方案,若是逾期不交,便已抗令不遵論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