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航嘆了口氣,說道:「大王的心思,我又怎能不懂?不過,我就生在東海郡,深知海盜之患的厲害,不管大王心裏是怎麽想的,若是真能剷除海盜,保一方百姓的安居樂業,即便搭上性命,我也願意去做。」
青羽聞言頗為動容,像高航這樣胸懷大誌又肯為百姓著想的人已經不多了。他輕嘆一聲,說道:「隻可惜我不懂水戰,不然,我真想和高兄一起出征,蕩平蠻夷匪寇!」
高航說道:「海外作戰,最怕的就是後勤補給不足,如果青羽將軍能留在朝廷,幫我督促後勤,那就等於是幫了我的大忙。」
青羽想了想,拍著胸脯說道:「此事盡管包在我身上。」
「如此就先多謝青羽將軍了。」在風國朝堂裏的莫人並不少,除了青羽,還有李進、張榮等人,不過對這些莫國的老臣,高航早已絕望,想指望他們,那可真把自己推進火坑裏了。在那麽多的莫人當中,高航也就看青羽還值得自己去信賴。
接收高航一眾的水軍過去沒幾天,上官元吉和邱真這兩位左右丞相終於抵達鎮江。
對於他二人的到來,唐寅表現得異常興奮,親自出城迎接,進城時,他還把兩人拉進自己的馬車裏,三人同坐一乘。
路上,沒有太多的寒暄,唐寅直言不諱地說出自己想要遷都於鎮江的想法。
聽聞他要遷都,上官元吉和邱真心頭同是一驚。其實,早在風國得到寧北八郡的時候,鹽城就已經不再適合做都城,距離寧地太遠,導致風國朝廷想治理寧地都顯得鞭長莫及,現在又吞併了寧南八郡以及莫國除兩郡外的全境,鹽城就更不適合做都城了,這事人人心裏都明白,但卻沒人敢提出來。
風人是風國的根本,但凡是風人,都不希望把都城遷出風國本土,雖說寧、莫兩地業已併入風國,但在傳統風人的心裏,還無法這麽快的接受。正因為這樣,誰若是提出遷都,便等於有了企圖動搖風國根本的嫌疑,即便是上官元吉和邱真這位高居左右丞相又是正統風人的重臣,也不敢提出此事。現在唐寅自己提出來,上官元吉和邱真又怎能不感驚訝和意外呢?
在情感上,兩人絕對是支持唐寅的,但在理智上,兩人又不得不表示反對。首先是上官元吉開口說道:「大王,把都城遷到鎮江,隻怕會引起國內百姓的不滿啊,自風國立國以來,鹽城就是風國的都城,它早已成為風國的象徵,在傳統風人的觀念裏,是無法接受遷都鎮江的,還望,大王三思啊!」
邱真贊同上官元吉的觀點,連連點頭,應道:「大王有遷都之心是好事,不過實行起來恐怕,不會那麽容易。」
還沒迴鹽城呢,單單是和上官元吉、邱真碰個頭,他倆就不約而同地表示反對,可見迴到鹽城之後,想說服朝中的大臣們得有多難。
唐寅不滿地說道:「對於目前的風國而言,鹽城地處偏僻,交通極不便利,根本不再適合做一國之都,遷都更靠近中心的鎮江,怎麽就不行呢?」
上官元吉苦笑道:「大王,遷都一事涉及到太多的利害關係。從情感上而言,老風人會覺得被大王所拋棄,在百姓當中定會滋生出對大王不滿的情緒,其次,大臣以及商賈大戶的產業基本都置在鹽城,一旦遷都,這些產業可能會變得一文不值。所以,遷都之事,百姓們會不支持,朝中的大臣們也不會支持,由上至下,都不支持大王的決定,那大王的決定便很難再實施下去,既然如此,又何必非要把這個決定提出來,自損威望呢?」
聽聞他這話,唐寅也沒詞了。是他把問題想得太過於簡單,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遷都可是天大的事,其中的利害關係以及所涉及到的方方麵麵,多到令人無法想像,可絕非國君頭腦一熱,拍拍額頭就能決定下來的事。
「這麽說來,遷都之事就肯定不行了?風國的國都就定死在鹽城了?」憋了半晌,唐寅才不服氣地質問道。
事實上也就這樣了。上官元吉心中嘟囔一聲,但嘴上沒有說。
邱真差不多也是這樣的想法,不過又不希望唐寅太窩火,拐著彎地說道:「此事,還得再從長計議,從長計議吧!」
「廢話!從長計議?從長計議到幾時?」唐寅氣唿唿地一拍大腿,目光在上官元吉和邱真身上掃來掃去,最後別過頭去,看向車外。
上官元吉和邱真麵麵相覷,也不敢再言語了,他倆倒是也想支持唐寅,同樣認為遷都是正確的決定,可惜,他倆也無能為力。
如果說唐寅當真力排眾議,硬是要遷都,大臣們的不滿倒還好說,就怕百姓不滿的情緒會被人利用,進而引發意想不到的後果。風人百姓可是風國的根基,如果連風人都不支持大王,那寧人、貞人、莫人就更不用說了,等到那時,大王眾叛親離,悔之晚矣,連帶著,讓本就矛盾重重的風國也會一併陷入危難當中。這個險,風國可冒不起,至少現在不行。
本來唐寅對上官元吉和邱真的到來還感覺很高興,但他二人的這盆冷水把他心中的興奮勁一下子澆了個精光,心裏拔涼拔涼的。
上官元吉和邱真抵達鎮江後,為唐寅分擔了大部分的軍政事務,被併入風國的莫地也開始逐步穩定下來。至此,也終於到了唐寅返迴鹽城的時候。
唐寅要離開鎮江,靈霜也要迴玉國,兩人正好能結伴而行。
青羽聞言頗為動容,像高航這樣胸懷大誌又肯為百姓著想的人已經不多了。他輕嘆一聲,說道:「隻可惜我不懂水戰,不然,我真想和高兄一起出征,蕩平蠻夷匪寇!」
高航說道:「海外作戰,最怕的就是後勤補給不足,如果青羽將軍能留在朝廷,幫我督促後勤,那就等於是幫了我的大忙。」
青羽想了想,拍著胸脯說道:「此事盡管包在我身上。」
「如此就先多謝青羽將軍了。」在風國朝堂裏的莫人並不少,除了青羽,還有李進、張榮等人,不過對這些莫國的老臣,高航早已絕望,想指望他們,那可真把自己推進火坑裏了。在那麽多的莫人當中,高航也就看青羽還值得自己去信賴。
接收高航一眾的水軍過去沒幾天,上官元吉和邱真這兩位左右丞相終於抵達鎮江。
對於他二人的到來,唐寅表現得異常興奮,親自出城迎接,進城時,他還把兩人拉進自己的馬車裏,三人同坐一乘。
路上,沒有太多的寒暄,唐寅直言不諱地說出自己想要遷都於鎮江的想法。
聽聞他要遷都,上官元吉和邱真心頭同是一驚。其實,早在風國得到寧北八郡的時候,鹽城就已經不再適合做都城,距離寧地太遠,導致風國朝廷想治理寧地都顯得鞭長莫及,現在又吞併了寧南八郡以及莫國除兩郡外的全境,鹽城就更不適合做都城了,這事人人心裏都明白,但卻沒人敢提出來。
風人是風國的根本,但凡是風人,都不希望把都城遷出風國本土,雖說寧、莫兩地業已併入風國,但在傳統風人的心裏,還無法這麽快的接受。正因為這樣,誰若是提出遷都,便等於有了企圖動搖風國根本的嫌疑,即便是上官元吉和邱真這位高居左右丞相又是正統風人的重臣,也不敢提出此事。現在唐寅自己提出來,上官元吉和邱真又怎能不感驚訝和意外呢?
在情感上,兩人絕對是支持唐寅的,但在理智上,兩人又不得不表示反對。首先是上官元吉開口說道:「大王,把都城遷到鎮江,隻怕會引起國內百姓的不滿啊,自風國立國以來,鹽城就是風國的都城,它早已成為風國的象徵,在傳統風人的觀念裏,是無法接受遷都鎮江的,還望,大王三思啊!」
邱真贊同上官元吉的觀點,連連點頭,應道:「大王有遷都之心是好事,不過實行起來恐怕,不會那麽容易。」
還沒迴鹽城呢,單單是和上官元吉、邱真碰個頭,他倆就不約而同地表示反對,可見迴到鹽城之後,想說服朝中的大臣們得有多難。
唐寅不滿地說道:「對於目前的風國而言,鹽城地處偏僻,交通極不便利,根本不再適合做一國之都,遷都更靠近中心的鎮江,怎麽就不行呢?」
上官元吉苦笑道:「大王,遷都一事涉及到太多的利害關係。從情感上而言,老風人會覺得被大王所拋棄,在百姓當中定會滋生出對大王不滿的情緒,其次,大臣以及商賈大戶的產業基本都置在鹽城,一旦遷都,這些產業可能會變得一文不值。所以,遷都之事,百姓們會不支持,朝中的大臣們也不會支持,由上至下,都不支持大王的決定,那大王的決定便很難再實施下去,既然如此,又何必非要把這個決定提出來,自損威望呢?」
聽聞他這話,唐寅也沒詞了。是他把問題想得太過於簡單,對於一個國家而言,遷都可是天大的事,其中的利害關係以及所涉及到的方方麵麵,多到令人無法想像,可絕非國君頭腦一熱,拍拍額頭就能決定下來的事。
「這麽說來,遷都之事就肯定不行了?風國的國都就定死在鹽城了?」憋了半晌,唐寅才不服氣地質問道。
事實上也就這樣了。上官元吉心中嘟囔一聲,但嘴上沒有說。
邱真差不多也是這樣的想法,不過又不希望唐寅太窩火,拐著彎地說道:「此事,還得再從長計議,從長計議吧!」
「廢話!從長計議?從長計議到幾時?」唐寅氣唿唿地一拍大腿,目光在上官元吉和邱真身上掃來掃去,最後別過頭去,看向車外。
上官元吉和邱真麵麵相覷,也不敢再言語了,他倆倒是也想支持唐寅,同樣認為遷都是正確的決定,可惜,他倆也無能為力。
如果說唐寅當真力排眾議,硬是要遷都,大臣們的不滿倒還好說,就怕百姓不滿的情緒會被人利用,進而引發意想不到的後果。風人百姓可是風國的根基,如果連風人都不支持大王,那寧人、貞人、莫人就更不用說了,等到那時,大王眾叛親離,悔之晚矣,連帶著,讓本就矛盾重重的風國也會一併陷入危難當中。這個險,風國可冒不起,至少現在不行。
本來唐寅對上官元吉和邱真的到來還感覺很高興,但他二人的這盆冷水把他心中的興奮勁一下子澆了個精光,心裏拔涼拔涼的。
上官元吉和邱真抵達鎮江後,為唐寅分擔了大部分的軍政事務,被併入風國的莫地也開始逐步穩定下來。至此,也終於到了唐寅返迴鹽城的時候。
唐寅要離開鎮江,靈霜也要迴玉國,兩人正好能結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