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所謂慈悲,便是予樂拔苦,無緣大慈,一體同悲。
給眾生帶來歡樂,同時將他們的痛苦一一拔除,這便是慈悲。
慈悲的對象,是所有的眾生。不分好壞是非,不分人鬼野獸,全部都要渡。
有人來求渡,玉陽子自然不會拒絕,不過,他這法門,可不是人人都能承受得了的。
“我此法門,名七佛滅罪,要受八種苦刑,你們可以先沐浴佛光,能承受的鬼,我再將八種苦刑告之。”
眾鬼麵麵相覷,交頭接耳。
他們都是向善的鬼,但都各有自己的罪。能夠消罪,當然開心,但受這金光一照,說不定自個就便先死了。
鬼群之中,有一個老鬼決定嚐試。來到金光麵前,伸出左手,探了進去。
“呀!”
老鬼一下子又把手縮了迴來。因為實在是太痛了。
他叫趙闊,生前是個捕蛇人,除了捕蛇,其他壞事倒是沒做過。
對於人來說,他是個好人。但成了鬼後,殺生的罪業便一直伴隨著他。
因為一直不認為自己是錯的,趙闊一直無法消去罪業,從而往生。
在枯寂的鬼國一呆便是數十年,趙闊終於感到無比厭倦,立誓往生。
本來,佛道兩派,是最好的去處,但趙闊堅持認為自己沒錯,佛門便說他罪孽深重。
至於道門,需要極大的悟性,趙闊生前生後一百多歲,卻始終不是個聰明的,最終進展不大,隻能四處求道。
如今,遇到了玉陽子,趙闊敏感地意識到,這將會是他一次極好的機會,若是錯過,恐怕會無比遺憾。
所以,哪怕再痛,他也得承受,一咬牙,眼一閉,左手再次伸出。
“呀……”
又是一聲長長的慘叫。
七佛滅罪真言,可是佛門神咒,他不管你是人是鬼,殺的是人是獸,隻要殺了,便有罪業產生。
趙闊一生,吃魚殺雞,捕蛇捉鼠,殺戮的數量可不比玉陽子少。
不管是不是罪,趙闊都已決定,一定要超脫自我。所以,哪怕痛徹入心,他也依舊在堅守。
真的猛士,敢於麵對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這一刻,趙闊就是真的猛士。
趙闊與劉和珍君當然是比不上的,但純以勇氣來論,他確實未輸。
有了趙闊作先鋒,又有數鬼走上前來,迎接佛光的洗禮。
“呀……”
慘叫聲,接連響起。
“很好,很好。從你們的行為裏,我看到你們對往生的向往,對贖罪的信心,還有極大的勇氣。隻要一直有著這大勇氣,世間便沒有什麽能難得住你們。”
玉陽子大聲鼓舞,開始講解七佛滅罪。
“現在,我便傳你們七佛滅罪真言,再配以八苦,便能永斷罪業,成佛證祖。現在,你們聽好了。”
玉陽子念出真言:
離婆離婆帝
求訶求訶帝
陀羅尼帝
尼訶囉帝
毗黎你帝
摩訶伽帝
真陵乾帝
莎婆訶
“念這真言,有四大功德,分別為:消滅罪障,平安吉祥,事事順利,造福後世。”
玉陽子解說完,又再次念誦了起來。
一連念誦了十遍,玉陽子才停止了下來。
這真言,擁有不可思議殊勝之力。真心聽的鬼,都已經把他記了下來。並開始跟著念了起來。
於是,群鬼之中,慘叫聲再次響起,無法忍受的鬼,便都停了下來。
“嗯,挺好,不錯。你們都是好樣的。不過,七佛滅罪真言,不是那麽好修成的,尤其是我們作為鬼,難度,痛苦,都將會增加數倍。”
“現在,我開始傳授你們八苦,能忍受得了這八苦,你們必能學會真言。而且比起人來說,鬼體受這八苦,會更容易。”
“這八苦,便是刺足、鏈身、黥體、針掌、封眼、鎖喉、栓耳、焚業。下邊,我們一起來嚐試這第一苦!”
修練七佛滅罪,便需受這八苦。事實上,玉陽子自己也沒試過。所以他使不出梵海神擊。
人體要受這八種苦楚,定然難以承受,而鬼魂因為形態能夠變換,雖然有苦,但卻不會有傷,比起人來說,確實占有優勢。
要刺足,得有工具,鬼界是虛無的,沒有實體的刺具,不過玉陽子也有辦法,那就是念!
玉陽子的念能力是全能的,甚至還能實質化。現在要以惡念化出長針,也是不難。
惡念湧動,十支長針,出現在了十指指尖。
“現在,便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刺足之痛吧!記住,一定念著佛咒,不念咒的話,可是會白痛的哦!”
玉陽子說完,開始念起七佛滅罪真言,同時,兩手頂著十支長長的念針,往腳下刺下。
離婆離婆帝
求訶求訶帝
嘶……
……
真他娘地痛呀!玉陽子倒吸一口涼氣。
鬼群之中,眾鬼也是看得倒吸涼氣,這種痛,光是看著,便足以讓他們膽顫心驚。
趙闊一咬牙,也想刺足,但他可使不出念針,隻得以指作針,兩手食指,分別向兩腳猛地插下。
“呀……”
哪怕做足了心理準備,趙闊還是忍不住慘唿了起來。兩食指下意識一拔,顫抖的雙腳,便出現了兩個指頭大的洞,源源不斷地流著白中帶紅的鬼血。
趙闊痛得渾身顫抖了起來。鬼體的痛是一方麵,心理上的太過仔細認真地去感受,更是讓這痛加了三分。
玉陽子則是搖了搖頭,道:“這位大叔,你忘記念咒語了。不念咒的話,可消不了罪。”
趙闊認真地點了點頭,道:“多謝小菩薩教誨,待會,趙闊一定不會再忘記。”
玉陽子:“嗯,不錯。大叔,我看好你,繼續努力吧。”
說完,玉陽子又對眾鬼道:“有誰知道什麽是慈悲嗎?”
人群中,走出一年輕女鬼,姿色普通,身材卻是極佳,收拾地也極幹淨利落,氣質偏向小家碧玉。
“小菩薩,我知道慈悲,慈是如同小菩薩這般,給眾生帶來歡樂,能學會這解脫的法,便是我們最大的歡樂。而悲,便是拔除眾生的苦,小菩薩此時所做,正是悲的體現。”
所謂慈悲,便是予樂拔苦,無緣大慈,一體同悲。
給眾生帶來歡樂,同時將他們的痛苦一一拔除,這便是慈悲。
慈悲的對象,是所有的眾生。不分好壞是非,不分人鬼野獸,全部都要渡。
有人來求渡,玉陽子自然不會拒絕,不過,他這法門,可不是人人都能承受得了的。
“我此法門,名七佛滅罪,要受八種苦刑,你們可以先沐浴佛光,能承受的鬼,我再將八種苦刑告之。”
眾鬼麵麵相覷,交頭接耳。
他們都是向善的鬼,但都各有自己的罪。能夠消罪,當然開心,但受這金光一照,說不定自個就便先死了。
鬼群之中,有一個老鬼決定嚐試。來到金光麵前,伸出左手,探了進去。
“呀!”
老鬼一下子又把手縮了迴來。因為實在是太痛了。
他叫趙闊,生前是個捕蛇人,除了捕蛇,其他壞事倒是沒做過。
對於人來說,他是個好人。但成了鬼後,殺生的罪業便一直伴隨著他。
因為一直不認為自己是錯的,趙闊一直無法消去罪業,從而往生。
在枯寂的鬼國一呆便是數十年,趙闊終於感到無比厭倦,立誓往生。
本來,佛道兩派,是最好的去處,但趙闊堅持認為自己沒錯,佛門便說他罪孽深重。
至於道門,需要極大的悟性,趙闊生前生後一百多歲,卻始終不是個聰明的,最終進展不大,隻能四處求道。
如今,遇到了玉陽子,趙闊敏感地意識到,這將會是他一次極好的機會,若是錯過,恐怕會無比遺憾。
所以,哪怕再痛,他也得承受,一咬牙,眼一閉,左手再次伸出。
“呀……”
又是一聲長長的慘叫。
七佛滅罪真言,可是佛門神咒,他不管你是人是鬼,殺的是人是獸,隻要殺了,便有罪業產生。
趙闊一生,吃魚殺雞,捕蛇捉鼠,殺戮的數量可不比玉陽子少。
不管是不是罪,趙闊都已決定,一定要超脫自我。所以,哪怕痛徹入心,他也依舊在堅守。
真的猛士,敢於麵對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
這一刻,趙闊就是真的猛士。
趙闊與劉和珍君當然是比不上的,但純以勇氣來論,他確實未輸。
有了趙闊作先鋒,又有數鬼走上前來,迎接佛光的洗禮。
“呀……”
慘叫聲,接連響起。
“很好,很好。從你們的行為裏,我看到你們對往生的向往,對贖罪的信心,還有極大的勇氣。隻要一直有著這大勇氣,世間便沒有什麽能難得住你們。”
玉陽子大聲鼓舞,開始講解七佛滅罪。
“現在,我便傳你們七佛滅罪真言,再配以八苦,便能永斷罪業,成佛證祖。現在,你們聽好了。”
玉陽子念出真言:
離婆離婆帝
求訶求訶帝
陀羅尼帝
尼訶囉帝
毗黎你帝
摩訶伽帝
真陵乾帝
莎婆訶
“念這真言,有四大功德,分別為:消滅罪障,平安吉祥,事事順利,造福後世。”
玉陽子解說完,又再次念誦了起來。
一連念誦了十遍,玉陽子才停止了下來。
這真言,擁有不可思議殊勝之力。真心聽的鬼,都已經把他記了下來。並開始跟著念了起來。
於是,群鬼之中,慘叫聲再次響起,無法忍受的鬼,便都停了下來。
“嗯,挺好,不錯。你們都是好樣的。不過,七佛滅罪真言,不是那麽好修成的,尤其是我們作為鬼,難度,痛苦,都將會增加數倍。”
“現在,我開始傳授你們八苦,能忍受得了這八苦,你們必能學會真言。而且比起人來說,鬼體受這八苦,會更容易。”
“這八苦,便是刺足、鏈身、黥體、針掌、封眼、鎖喉、栓耳、焚業。下邊,我們一起來嚐試這第一苦!”
修練七佛滅罪,便需受這八苦。事實上,玉陽子自己也沒試過。所以他使不出梵海神擊。
人體要受這八種苦楚,定然難以承受,而鬼魂因為形態能夠變換,雖然有苦,但卻不會有傷,比起人來說,確實占有優勢。
要刺足,得有工具,鬼界是虛無的,沒有實體的刺具,不過玉陽子也有辦法,那就是念!
玉陽子的念能力是全能的,甚至還能實質化。現在要以惡念化出長針,也是不難。
惡念湧動,十支長針,出現在了十指指尖。
“現在,便讓我們一起來感受刺足之痛吧!記住,一定念著佛咒,不念咒的話,可是會白痛的哦!”
玉陽子說完,開始念起七佛滅罪真言,同時,兩手頂著十支長長的念針,往腳下刺下。
離婆離婆帝
求訶求訶帝
嘶……
……
真他娘地痛呀!玉陽子倒吸一口涼氣。
鬼群之中,眾鬼也是看得倒吸涼氣,這種痛,光是看著,便足以讓他們膽顫心驚。
趙闊一咬牙,也想刺足,但他可使不出念針,隻得以指作針,兩手食指,分別向兩腳猛地插下。
“呀……”
哪怕做足了心理準備,趙闊還是忍不住慘唿了起來。兩食指下意識一拔,顫抖的雙腳,便出現了兩個指頭大的洞,源源不斷地流著白中帶紅的鬼血。
趙闊痛得渾身顫抖了起來。鬼體的痛是一方麵,心理上的太過仔細認真地去感受,更是讓這痛加了三分。
玉陽子則是搖了搖頭,道:“這位大叔,你忘記念咒語了。不念咒的話,可消不了罪。”
趙闊認真地點了點頭,道:“多謝小菩薩教誨,待會,趙闊一定不會再忘記。”
玉陽子:“嗯,不錯。大叔,我看好你,繼續努力吧。”
說完,玉陽子又對眾鬼道:“有誰知道什麽是慈悲嗎?”
人群中,走出一年輕女鬼,姿色普通,身材卻是極佳,收拾地也極幹淨利落,氣質偏向小家碧玉。
“小菩薩,我知道慈悲,慈是如同小菩薩這般,給眾生帶來歡樂,能學會這解脫的法,便是我們最大的歡樂。而悲,便是拔除眾生的苦,小菩薩此時所做,正是悲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