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此次黃河泛濫突然,我們福州接到消息又比較晚。因此這次隻是顧良大人的試行。”


    “若是此次不出問題,顧良大人打算將這筆代替徭役的款項,作為長項稅交出來。”


    “因為徭役是國策,所以百姓們也是每個月都會要被征收一次”


    朱元璋對此有些意外,大明這段時間主要的工作是維穩。是要讓百姓休養生息,因此一直沒有調整賦稅。


    福州府此舉雖然方便,可為了徭役增加一項賦稅會不會增加百姓的負擔。其他地方若是效仿,會不會變相增加其他的苛捐雜稅。


    方克儉對於朱元璋的脾氣也算是了解,看到朱元璋因為福州增加稅款皺眉,立刻解釋道。


    “陛下無需擔心稅款的問題。”


    “我們這項徭役稅,當然不會涉及到那些百姓們的立足身家,隻是會根據每個人富裕程度不同收一定比例的。”


    “顧良大人估計,一年給國家上交的稅收七百萬兩沒問題。”


    方克儉說的話,頓時讓朝堂上的所有官員,全都猛然的倒吸一口涼氣。


    朱元璋在聽到那個七百萬兩的字眼之後,也是眼皮一跳。


    朝廷上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有些難以置信的看著,跪在大殿上的方克儉。


    一年七百萬兩銀子,福州百姓哪來那麽多錢?而且剛才方克儉也說過了,這還是在不影響百姓生活的基礎上征收的。


    明明福州福並沒有多少人,可為什麽征收上來的徭役銀子,都比他們很多州府的糧稅要多。


    真是人比人急死人,到底怎麽才能到達福州那麽富裕的程度。


    朝堂上的百官全都為這個數字感到驚訝不已,同時也都在心裏將七百萬兩銀子,帶入到他們治下的百姓身上。


    很多官員發現,如果在他們的州府也想征收七百萬兩銀子的稅,很多地方的百姓怕是會直接造反。


    如此一來,更顯得這七百萬兩銀子的徭役銀子多的離譜。


    反應過來的官員們,紛紛開口詢問方克儉。


    “方大人,你們福州的百姓當真能交得上,這麽多銀子嗎?”


    “如果真的征收七百萬兩銀子,福州百姓不會鬧事嗎?”


    “哎呦,我們府要是征收這麽多稅銀,百姓非得造反不可。”


    “是啊,誰不是呢,怎麽就福州這麽離譜。”


    各位官員的一個問題,也問出了朱元璋的心聲。


    等各位官員的問題問得差不多了,朱元璋也與其他人一樣,看向方克儉等待著他的解答。


    方克儉看到朝堂上,諸位官員的反應。心中對這銀子的討論結果,已經有了心理準備。


    隨即按照顧良的計劃開始講述起來。


    “諸位大人不要著急,你們的這些問題我們在決定收稅之前就已經考慮過了。請容我一個一個解答。”


    “首先我們將這個稅收定義為個人所得稅。”


    “雖然征收這個稅的原因,是因徭役而起。但我顧良大人,還為這項稅收賦予了另外一個意義。”


    “那就是用來調節百姓收入的差距,目的是防止收入差距過大,引發更多的社會矛盾。”


    “我們福州發展得多快,相信諸位也都知曉。如今不少百姓的收入,已經比我俸祿還多。因此,顧良大人,才想出這一石二鳥之計。”


    “另外,我們已經和部分裏長討論過,百姓對此全無異議,這銀子已經準備上交國庫。”


    聽到連銀子都已經準備好了,朝堂上的其他官員反應更為激烈。


    顧良的這個主意太棒了,隻要製定出一個合適的征收比例,他們所有的州府都可以加收這麽一筆賦稅。


    平白多了這麽多的錢,很多官員都失去了往日的斯文,唾沫橫飛地激烈討論了起來。


    而且,很多人也都明白了,顧良這個想法背後代表的含義。


    目前光是福州一個地方,就已經每年能夠替國家提供七百萬兩的銀子。


    若是將這個什麽個人所得稅,推廣到全天下,每年豈不是要多收幾千萬兩銀子。


    這不光一年一修黃河,就算是將長江修了,那也是綽綽有餘了呀。


    而且這麽多的銀子,很多地方的徭役,完全可以花錢找人來做。這樣不但可以更快速地完成那些工程,還可以上下其手,讓經辦的那些官員落下不少好處。


    不少官員都在心裏由衷地感歎了一句,有錢果然可以為所欲為。


    大殿上那些官員都在熱烈討論的時候,戶部尚書趙甄吉滿臉帶笑的站出來道。


    “陛下,臣以為,若是福州百姓出了這個錢的話,確實已經盡到了義務,沒必要再服徭役。”


    其他官員一聽,頓時心中大為後悔。


    剛才為方克儉說情求饒的時候,就讓趙甄吉搶先一步。如今讚同福州府的新政策,又被他拔了頭籌。


    如今這位方克儉可是在現場呢,所有的這些他都看在眼裏。現在不表現一下怎麽行。


    於是在趙甄吉出列之後,其他官員也紛紛效仿。


    “陛下,臣也做如此想。”


    “陛下,臣以為不隻福州如此做沒問題,這個方法還可以推而廣之。讓其他地方也可以遵循此例。”


    “沒錯,此舉或可開創萬世效仿。陛下,此舉頗有‘木蘭代父從軍’之善。”


    “若是依此而行,往後定會萬世流芳,讓後輩為之讚頌。”


    胡惟庸一看,心裏就有些開始著急了,怎麽忽然風向就變了。


    立刻出言阻止:“陛下,此舉不可行。首先此舉動搖了徭役這一國之根本政策。”


    “其次,這種唯利是圖、唯金錢至上的辦法。難道不是對貧苦人的一種剝削嗎?”


    “如此一來,定會在世間形成,唯金錢至上的思想。此舉對我朝治理百姓,有諸多害處。”


    “還望陛下三思。”


    錢,又是錢。


    胡惟庸的這句話,也說到朱元璋的心坎裏,他的臉色登時也有些不好看。


    視線掃過群臣,卻沒有急著下結論。


    看到朱元璋沒有說話,那些胡惟庸派係以外的官員,全都跳出來與之爭論。


    “胡大人,你這麽說著實有些危言聳聽了。以金錢代替徭役,隻是解決辦法的一種手段,怎麽能給他披上金錢至上的外衣呢。”


    “下官對胡大人的判斷,也存在一些異議。若是此舉會讓百姓崇拜金錢,那麽看到那些大房子,好衣裳,名貴珍玩,豈不是也會有此效果。”


    “百姓每日都會與金錢接觸,難道他們不知道金錢的作用嗎?”


    “這些錢擺在這裏,不收就是大明的損失。其他地方多派一些民夫去又如何,難道不是更方便調派民力嗎?”


    眾官員搜腸刮肚的找各種理由反駁胡惟庸,原因隻有一個,福州的這些人給的實在是太多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車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車仔並收藏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