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大明真正鼎盛之時
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 作者:小車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棣立刻上前攔住發怒的三皇子朱棡:“三哥三哥,冷靜一下。砍了他就隻能我們去趕車了。”
朱棡看了眼朱棣:“什麽我們,車隊不是還有那麽多人麽。”
朱棣隻是插科打諢,見朱棡稍微冷靜了一下,連忙拉著他上了馬車。
“三哥何須為了一匹馬發火,福州那麽多好玩的,我還是趕緊趕路要緊。”
說著朱棣輕咳一聲,下令啟程。
外麵的馬夫感覺撿迴一條小命,連忙催促馬匹出發。
後麵跟著長長的隊伍,也隨之開動。
馮慶明把剛才的一幕淨收眼底,心中無奈的歎了一口氣。
被朱元璋打發出來後,等了兩天便與三皇子朱棡、四皇子朱棣一同出發前往福州。
還沒等啟程,朱棡就因為馬料的事情,差點砍了那馬夫。這讓馮慶明真實的感受到了,伴君如伴虎這句話。
雖然朱棡不是皇帝,但也讓馮慶明嚇得夠嗆。
想想這一路都要和這位爺同行,馮慶明頓時如坐針氈。
不過好在還有朱棣這位三皇子同行,若不是朱棣此行怕是沒人能勸得住朱棡。
隻是這一路得小心些,可千萬不能犯到朱棡手裏。
正想著日後的行止,馮慶明聽到對麵的朱棣忽然開口。
“馮大人,你們那位顧良大人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
馮慶明哪敢當得起四皇子的這種稱唿,連連擺手:“四皇子不可如此,微臣當不得大人二字。”
誰知朱棣卻對他十分和氣:“習慣一下,我們兄弟是朱老爺的兒子。自然就是大明的普通百姓,見了你們官家自然要叫大人。”
馮慶明還要拒絕,朱棡不滿的嗬斥了一句婆婆媽媽,立刻讓馮慶明閉嘴,不再糾結稱唿一事。
轉而思考起了朱棣的問題。
“四皇……哦不,四公子。”
聽到四皇兩個字,朱棣的眼神一凝。雖然他對這小官和氣,但不代表他沒有脾氣。
馮慶明連忙改口,訕訕的笑了一下繼續解釋。
“四個字,我們顧良大人思路天馬行空,這是最大的特點。我們這些人腦子笨,經常跟不上他的思路……”
朱棣聽了兩句,卻擺了擺手:“我不是要聽這些。”
“怎麽說呢,我大哥二哥曾去過福州。他們說顧良很有才能,可父皇……不是家父卻又說顧良是個徹頭徹尾的大貪官。”
說著朱棣攤開手笑了笑:“既然家父說顧良是貪官,為什麽又要讓我們兄弟去跟他學習,學習貪汙之後,好治理大明的貪汙嗎?”
“哈哈哈……”朱棣這話,逗得一旁擦拭弓箭的朱棡一陣大笑。
“還得是你啊四弟,這想法不錯,有見地。”
馮慶明皮笑肉不笑的跟著哈哈了兩聲,他可不敢大意,若是真笑得太大聲了,說不準又要惹三皇子不開心了。
邊笑馮慶明邊想朱棣的問題,這話題讓他也是一陣頭大。
朱元璋讓朱棣朱棡兩人去學什麽,他哪裏知道。隻是朱棣既然問了出來,他若是不給個合適的迴答,怕是接下來不會好過。
想了一陣之後,馮慶明道:“陛下和太子與二皇子得出的結論不同,大概是因為雙方看待這個問題的角度不同吧。”
“陛下眼中,顧良大人可能是個貪官。但在福州的官員以及百姓眼裏,顧良大人可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好官。”
“或許太子和二皇子,是因為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在福州生活了一段時間。看到了百姓眼中的顧良大人的好處。”
“而陛下日理萬機,大概沒時間去仔細體會這些。”
朱棣一聽便來了興趣,雖然馮慶明解釋清楚了,朱元璋和朱標結論不同的問題,可又拋出了一個新問題。
“那麽百姓和家父,又為什麽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呢?”
馮慶明想了想,看到一旁桌上的紙張,便腦海中靈光一閃。
“公子,可否借紙筆一用。”
朱棣不在乎的擺了擺手,朱棡則連眼皮都沒抬一下。
馮慶明拿過紙張,在正反兩麵各寫了一個字。正麵是水、反麵是火。
而後將這張紙立起來,展示給了朱棣。
“兩位皇子,你們看這紙上寫的是什麽字?”
朱棣看了眼答是水,朱棡不耐煩的哼了一聲,不過在朱棣看向他的時候,還是不耐煩的答了一聲火。
馮慶明這才放下那張紙:“這就是了。陛下和百姓也如二位公子一樣,站在不同的立場,看到的自然不同,得出的結果也就不一樣。”
朱棣聽後若有所思,這種換角度看問題,對於他來說也挺新鮮。
點了點頭,然後又迴到剛才的問題上。
“可是我還是不理解,同一個人,就因為角度不同,就能產生這麽大的分歧嗎?”
“這跟顧良是貪官還是清官有什麽關係?”
?“公子,分歧並不大。陛下似乎也沒說顧良大人不是好官呀。”
朱棣聞言一愣:“沒有嗎?不是說顧良是大貪官嗎?”
“對呀。”馮慶明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貪官不是壞官,清官未必是好官。一個無能的清官和一個讓百姓都過上好日子的貪官,誰更受百姓追捧呢?”
朱棣頓時恍然大悟,他一直以來,都將貪官和壞官畫上了等號。此時經馮慶明提醒,才想明白這根本就是兩迴事。
看到朱棣麵露恍然神色,馮慶明繼續道:“陛下之所以稱顧良大人是貪官,卻還沒有動他。我想大概就是因為這點吧,顧良大人畢竟讓福州的百姓都過上了好日子。”
而後不無感慨的說道:“天底下的官員若都像顧良大人這樣有才能,大概就是大明真正鼎盛之時。”
朱棣聽後頗為認可的點了點頭,而三皇子朱棡卻不為所動,耳朵豎起來關心著外麵的動靜。
剛好這個時候,外麵又傳來了他愛馬的叫聲,朱棡臉色一沉,手立刻就握住了剛剛還在擦拭的弓箭上麵。
顯然又是動了殺心,這讓馮慶明看得一頭黑線。
同樣都是朱元璋的皇子,怎麽差距就這麽大呢。
不過好在快到福州了,他也不用在這受罪了。
一路顛簸,就在馬車忽然變得平穩的時候,馮慶明心中一喜,總算是到地方了。
馬車上的兩位皇子很快也發現了變化。
“哎,怎麽忽然變得這麽穩當了?”朱棡撩開車簾,向外看了一眼。
朱棡看了眼朱棣:“什麽我們,車隊不是還有那麽多人麽。”
朱棣隻是插科打諢,見朱棡稍微冷靜了一下,連忙拉著他上了馬車。
“三哥何須為了一匹馬發火,福州那麽多好玩的,我還是趕緊趕路要緊。”
說著朱棣輕咳一聲,下令啟程。
外麵的馬夫感覺撿迴一條小命,連忙催促馬匹出發。
後麵跟著長長的隊伍,也隨之開動。
馮慶明把剛才的一幕淨收眼底,心中無奈的歎了一口氣。
被朱元璋打發出來後,等了兩天便與三皇子朱棡、四皇子朱棣一同出發前往福州。
還沒等啟程,朱棡就因為馬料的事情,差點砍了那馬夫。這讓馮慶明真實的感受到了,伴君如伴虎這句話。
雖然朱棡不是皇帝,但也讓馮慶明嚇得夠嗆。
想想這一路都要和這位爺同行,馮慶明頓時如坐針氈。
不過好在還有朱棣這位三皇子同行,若不是朱棣此行怕是沒人能勸得住朱棡。
隻是這一路得小心些,可千萬不能犯到朱棡手裏。
正想著日後的行止,馮慶明聽到對麵的朱棣忽然開口。
“馮大人,你們那位顧良大人到底是個什麽樣的人?”
馮慶明哪敢當得起四皇子的這種稱唿,連連擺手:“四皇子不可如此,微臣當不得大人二字。”
誰知朱棣卻對他十分和氣:“習慣一下,我們兄弟是朱老爺的兒子。自然就是大明的普通百姓,見了你們官家自然要叫大人。”
馮慶明還要拒絕,朱棡不滿的嗬斥了一句婆婆媽媽,立刻讓馮慶明閉嘴,不再糾結稱唿一事。
轉而思考起了朱棣的問題。
“四皇……哦不,四公子。”
聽到四皇兩個字,朱棣的眼神一凝。雖然他對這小官和氣,但不代表他沒有脾氣。
馮慶明連忙改口,訕訕的笑了一下繼續解釋。
“四個字,我們顧良大人思路天馬行空,這是最大的特點。我們這些人腦子笨,經常跟不上他的思路……”
朱棣聽了兩句,卻擺了擺手:“我不是要聽這些。”
“怎麽說呢,我大哥二哥曾去過福州。他們說顧良很有才能,可父皇……不是家父卻又說顧良是個徹頭徹尾的大貪官。”
說著朱棣攤開手笑了笑:“既然家父說顧良是貪官,為什麽又要讓我們兄弟去跟他學習,學習貪汙之後,好治理大明的貪汙嗎?”
“哈哈哈……”朱棣這話,逗得一旁擦拭弓箭的朱棡一陣大笑。
“還得是你啊四弟,這想法不錯,有見地。”
馮慶明皮笑肉不笑的跟著哈哈了兩聲,他可不敢大意,若是真笑得太大聲了,說不準又要惹三皇子不開心了。
邊笑馮慶明邊想朱棣的問題,這話題讓他也是一陣頭大。
朱元璋讓朱棣朱棡兩人去學什麽,他哪裏知道。隻是朱棣既然問了出來,他若是不給個合適的迴答,怕是接下來不會好過。
想了一陣之後,馮慶明道:“陛下和太子與二皇子得出的結論不同,大概是因為雙方看待這個問題的角度不同吧。”
“陛下眼中,顧良大人可能是個貪官。但在福州的官員以及百姓眼裏,顧良大人可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好官。”
“或許太子和二皇子,是因為以普通百姓的身份,在福州生活了一段時間。看到了百姓眼中的顧良大人的好處。”
“而陛下日理萬機,大概沒時間去仔細體會這些。”
朱棣一聽便來了興趣,雖然馮慶明解釋清楚了,朱元璋和朱標結論不同的問題,可又拋出了一個新問題。
“那麽百姓和家父,又為什麽得出了不同的結論呢?”
馮慶明想了想,看到一旁桌上的紙張,便腦海中靈光一閃。
“公子,可否借紙筆一用。”
朱棣不在乎的擺了擺手,朱棡則連眼皮都沒抬一下。
馮慶明拿過紙張,在正反兩麵各寫了一個字。正麵是水、反麵是火。
而後將這張紙立起來,展示給了朱棣。
“兩位皇子,你們看這紙上寫的是什麽字?”
朱棣看了眼答是水,朱棡不耐煩的哼了一聲,不過在朱棣看向他的時候,還是不耐煩的答了一聲火。
馮慶明這才放下那張紙:“這就是了。陛下和百姓也如二位公子一樣,站在不同的立場,看到的自然不同,得出的結果也就不一樣。”
朱棣聽後若有所思,這種換角度看問題,對於他來說也挺新鮮。
點了點頭,然後又迴到剛才的問題上。
“可是我還是不理解,同一個人,就因為角度不同,就能產生這麽大的分歧嗎?”
“這跟顧良是貪官還是清官有什麽關係?”
?“公子,分歧並不大。陛下似乎也沒說顧良大人不是好官呀。”
朱棣聞言一愣:“沒有嗎?不是說顧良是大貪官嗎?”
“對呀。”馮慶明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貪官不是壞官,清官未必是好官。一個無能的清官和一個讓百姓都過上好日子的貪官,誰更受百姓追捧呢?”
朱棣頓時恍然大悟,他一直以來,都將貪官和壞官畫上了等號。此時經馮慶明提醒,才想明白這根本就是兩迴事。
看到朱棣麵露恍然神色,馮慶明繼續道:“陛下之所以稱顧良大人是貪官,卻還沒有動他。我想大概就是因為這點吧,顧良大人畢竟讓福州的百姓都過上了好日子。”
而後不無感慨的說道:“天底下的官員若都像顧良大人這樣有才能,大概就是大明真正鼎盛之時。”
朱棣聽後頗為認可的點了點頭,而三皇子朱棡卻不為所動,耳朵豎起來關心著外麵的動靜。
剛好這個時候,外麵又傳來了他愛馬的叫聲,朱棡臉色一沉,手立刻就握住了剛剛還在擦拭的弓箭上麵。
顯然又是動了殺心,這讓馮慶明看得一頭黑線。
同樣都是朱元璋的皇子,怎麽差距就這麽大呢。
不過好在快到福州了,他也不用在這受罪了。
一路顛簸,就在馬車忽然變得平穩的時候,馮慶明心中一喜,總算是到地方了。
馬車上的兩位皇子很快也發現了變化。
“哎,怎麽忽然變得這麽穩當了?”朱棡撩開車簾,向外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