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要多少有多少
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 作者:小車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51章 要多少有多少
顧良看到兩人的表情十分滿意,剛要開口繼續忽悠。就見毛驤猛的竄到朱元璋身前,將朱元璋護在身後,滿臉嚴肅的看向顧良。
“這是……巫術!”
顧良頓感無語,巫個頭啊巫。
朱元璋此時想起了他那個被砸扁的戒指,雖然滿眼都是疑惑,但卻沒將之當做什麽巫術。
拍拍毛驤的肩膀,讓其閃開後,湊近仔細看了看那艘鐵船。
顧良見狀卻歎了口氣:“小的還行,放大了以後很多工藝解決不了。不過我相信,總有一天,朱老哥可以登上實體的鐵鑄海船,一覽大明廣闊的海岸線。”
朱元璋聽著顧良的豪言壯語,一時也有些心動。不過隨即他就發現,顧良的每一步計劃,似乎早都已經準備好了說辭。
從隨手拿出來的圖紙,到那個放在營房裏的鐵船模型。這兩樣東西說來也是機密,怎麽會如此隨意的放在營房中。
看來顧良早已經謀劃好了一切,為的就是自己能夠放心的給他一個出海的機會。但是在看著在水中微微蕩漾的鐵船模型,朱元璋也有些猶豫起來。
不過很快他就想到了顧良的那張圖紙,那上麵標注了很多數字。鐵船雖好,但是像顧良說的那麽大,那麽多鐵哪裏來?
顧良見朱元璋有些動搖,立刻拍著胸脯說:“這個不用擔心,朱老哥隻要搞來造船令就行,鐵這種東西簡直手到擒來。”
朱元璋聞言卻皺起了眉,自古以來鹽鐵都是重要的戰略物資,是朝廷的重點管控物資。
你顧良即便再有錢,也不可能搞到大批量的鐵。
而且造一艘鐵船這麽多的用鐵量,恐怕福州城裏的冶鐵工坊都忙不過來。更何況要打造一支海商船隊。
難道顧良是打算把福州幾年的產量全都吞下來造船!
朱元璋越想越覺得有可能,顧良這人向來是不怎麽守規矩的主。若是拿到了造船令,還不得加班加點的造船。
每年鐵的產量就那麽多。除了供應軍中兵器,就是用於百姓的民生。
若是被顧良拿去造船,福州百姓可怎麽辦?沒了鐵器他們怎麽耕地種田?怎麽買賣、怎麽做工?甚至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會因為缺少鐵器而變得十分艱難。
如此為了一己私利,就不顧百姓生活,以往的顧良可不是這樣。
雖然鐵船被顧良吹出了花,可那些畢竟還是虛無縹緲的設計圖紙。就連顧良自己都說,如今造不出全鐵鑄海船。
而百姓的生活才是實實在在,絕不能被這些東西影響。就算沒有海外的那個什麽土豆,朱元璋也相信,靠百姓的勤勞和他的治理。大明早晚有一天,也會讓所有人都填飽肚子。
顧良見朱元璋麵色不愉,仔細看還隱含一絲薄怒。
顧良隨即便想到了朱元璋這人,平日裏總是事事不離百姓。再想想自己剛剛說的話,頓時了然。
“朱老哥可是擔心咱造船用鐵,會影響百姓生活?”
朱元璋聞言看向顧良,他並不意外顧良能猜到他的想法。顧良如此聰慧的一個人,察言觀色方麵肯定不會差,他隻是意外,顧良既然知道自己會有這方麵的擔憂,會用什麽借口或者理由來說服他。
不過顧良接下來的話,卻讓朱元璋更加憂慮。
“朱老哥對此無需擔心,造船所用鐵錠,我一兩都不會從冶鐵工坊那邊拿。如此朱老哥便無需擔憂百姓用鐵之事了。”
朱元璋有些不解,顧良雖然是官員,但身為福州同知平日裏要向朝廷申請大批量的鐵錠都很困難,他若是不去冶鐵工坊砸錢,如何獲得這麽多的鐵來打造海船龍骨。
“顧大人可是有什麽,不法的途徑?”
除了朝廷分撥和冶鐵工坊,朱元璋也隻能想到私下非法販賣這條途徑。
可顧良卻笑著搖了搖頭:“朱老哥,我身為福州同知,怎會知法犯法,你可太小瞧我了。”
看朱元璋臉上仍有疑慮,顧良索性不再隱瞞:“朱老哥無需擔心,過兩天我帶你去認識一個人,有那人在多少鋼鐵都能管夠,隻要朱元璋能搞得來造船令,咱們分分鍾揚帆出海,搞來土豆拯救萬千黎民百姓,可好?”
朱元璋心中存疑,而且對顧良所說的那個人更加擔憂起來。顧良那張圖紙上可是標了海船的長度,足足有四十多丈長,二十丈寬。
朱元璋看了眼他們所在的營地,這長度大概有五六間營房那麽大呢。如此長的大船,龍骨比之隻長不短。
要想打造出如此長的龍骨,怕是一根就要……
朱元璋在心裏默算了一下,半晌才得出一個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數字。
六萬斤!
一根龍骨就要六萬斤鐵錠,這要是打造一支海商艦隊,那得用掉多少鐵。
而顧良卻說,那人能夠要多少有多少。這種人朝廷居然絲毫不知情,若是讓北方匈奴將人擄走,不知能打造多少彎刀來屠殺大明百姓。
越想朱元璋越覺得這人危險,朱元璋打定主意,一定要見見這人,如果顧良所言屬實,那麽這人即便不能為朝廷所用,也決不能讓其脫離錦衣衛的監控。
想到這朱元璋掃了眼毛驤,這一眼讓毛驤心髒猛的縮了一下。
怎麽迴事?又出了什麽問題?怎麽陛下忽然就生氣了?不是要製裁他們這些錦衣衛了吧,可是顧良不是還在一旁麽?
毛驤腦子裏亂糟糟的,這一天他的經曆太刺激,幾乎顛覆了他以往的認知。此時腦子幾乎成了個擺設,自然猜不出朱元璋此時的心思,隻想趕緊迴城,好向朱元璋請罪。
不知毛驤有沒有領會他的意思,不過朱元璋還是假意推脫了一番:“顧大人,那人真有如此本事?如你所說的那種鐵鑄龍骨怕不是得幾萬斤一根,而且你也說了,船身還要用到不少鐵與木料混合打造。”
“如此工程即便一艘海船,也需要無數鐵錠,什麽人能夠有如此手段,可以搞來這麽多的鐵?”
顧良卻見朱元璋如此急切的詢問,卻賣起了關子:“朱老哥,時機到了自然便可知曉。”
朱元璋見其有意隱瞞,知道今日怕是無法打探到那人的身份,於是便和那含糊的答應了顧良。
顧良看到兩人的表情十分滿意,剛要開口繼續忽悠。就見毛驤猛的竄到朱元璋身前,將朱元璋護在身後,滿臉嚴肅的看向顧良。
“這是……巫術!”
顧良頓感無語,巫個頭啊巫。
朱元璋此時想起了他那個被砸扁的戒指,雖然滿眼都是疑惑,但卻沒將之當做什麽巫術。
拍拍毛驤的肩膀,讓其閃開後,湊近仔細看了看那艘鐵船。
顧良見狀卻歎了口氣:“小的還行,放大了以後很多工藝解決不了。不過我相信,總有一天,朱老哥可以登上實體的鐵鑄海船,一覽大明廣闊的海岸線。”
朱元璋聽著顧良的豪言壯語,一時也有些心動。不過隨即他就發現,顧良的每一步計劃,似乎早都已經準備好了說辭。
從隨手拿出來的圖紙,到那個放在營房裏的鐵船模型。這兩樣東西說來也是機密,怎麽會如此隨意的放在營房中。
看來顧良早已經謀劃好了一切,為的就是自己能夠放心的給他一個出海的機會。但是在看著在水中微微蕩漾的鐵船模型,朱元璋也有些猶豫起來。
不過很快他就想到了顧良的那張圖紙,那上麵標注了很多數字。鐵船雖好,但是像顧良說的那麽大,那麽多鐵哪裏來?
顧良見朱元璋有些動搖,立刻拍著胸脯說:“這個不用擔心,朱老哥隻要搞來造船令就行,鐵這種東西簡直手到擒來。”
朱元璋聞言卻皺起了眉,自古以來鹽鐵都是重要的戰略物資,是朝廷的重點管控物資。
你顧良即便再有錢,也不可能搞到大批量的鐵。
而且造一艘鐵船這麽多的用鐵量,恐怕福州城裏的冶鐵工坊都忙不過來。更何況要打造一支海商船隊。
難道顧良是打算把福州幾年的產量全都吞下來造船!
朱元璋越想越覺得有可能,顧良這人向來是不怎麽守規矩的主。若是拿到了造船令,還不得加班加點的造船。
每年鐵的產量就那麽多。除了供應軍中兵器,就是用於百姓的民生。
若是被顧良拿去造船,福州百姓可怎麽辦?沒了鐵器他們怎麽耕地種田?怎麽買賣、怎麽做工?甚至百姓的日常生活,也會因為缺少鐵器而變得十分艱難。
如此為了一己私利,就不顧百姓生活,以往的顧良可不是這樣。
雖然鐵船被顧良吹出了花,可那些畢竟還是虛無縹緲的設計圖紙。就連顧良自己都說,如今造不出全鐵鑄海船。
而百姓的生活才是實實在在,絕不能被這些東西影響。就算沒有海外的那個什麽土豆,朱元璋也相信,靠百姓的勤勞和他的治理。大明早晚有一天,也會讓所有人都填飽肚子。
顧良見朱元璋麵色不愉,仔細看還隱含一絲薄怒。
顧良隨即便想到了朱元璋這人,平日裏總是事事不離百姓。再想想自己剛剛說的話,頓時了然。
“朱老哥可是擔心咱造船用鐵,會影響百姓生活?”
朱元璋聞言看向顧良,他並不意外顧良能猜到他的想法。顧良如此聰慧的一個人,察言觀色方麵肯定不會差,他隻是意外,顧良既然知道自己會有這方麵的擔憂,會用什麽借口或者理由來說服他。
不過顧良接下來的話,卻讓朱元璋更加憂慮。
“朱老哥對此無需擔心,造船所用鐵錠,我一兩都不會從冶鐵工坊那邊拿。如此朱老哥便無需擔憂百姓用鐵之事了。”
朱元璋有些不解,顧良雖然是官員,但身為福州同知平日裏要向朝廷申請大批量的鐵錠都很困難,他若是不去冶鐵工坊砸錢,如何獲得這麽多的鐵來打造海船龍骨。
“顧大人可是有什麽,不法的途徑?”
除了朝廷分撥和冶鐵工坊,朱元璋也隻能想到私下非法販賣這條途徑。
可顧良卻笑著搖了搖頭:“朱老哥,我身為福州同知,怎會知法犯法,你可太小瞧我了。”
看朱元璋臉上仍有疑慮,顧良索性不再隱瞞:“朱老哥無需擔心,過兩天我帶你去認識一個人,有那人在多少鋼鐵都能管夠,隻要朱元璋能搞得來造船令,咱們分分鍾揚帆出海,搞來土豆拯救萬千黎民百姓,可好?”
朱元璋心中存疑,而且對顧良所說的那個人更加擔憂起來。顧良那張圖紙上可是標了海船的長度,足足有四十多丈長,二十丈寬。
朱元璋看了眼他們所在的營地,這長度大概有五六間營房那麽大呢。如此長的大船,龍骨比之隻長不短。
要想打造出如此長的龍骨,怕是一根就要……
朱元璋在心裏默算了一下,半晌才得出一個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數字。
六萬斤!
一根龍骨就要六萬斤鐵錠,這要是打造一支海商艦隊,那得用掉多少鐵。
而顧良卻說,那人能夠要多少有多少。這種人朝廷居然絲毫不知情,若是讓北方匈奴將人擄走,不知能打造多少彎刀來屠殺大明百姓。
越想朱元璋越覺得這人危險,朱元璋打定主意,一定要見見這人,如果顧良所言屬實,那麽這人即便不能為朝廷所用,也決不能讓其脫離錦衣衛的監控。
想到這朱元璋掃了眼毛驤,這一眼讓毛驤心髒猛的縮了一下。
怎麽迴事?又出了什麽問題?怎麽陛下忽然就生氣了?不是要製裁他們這些錦衣衛了吧,可是顧良不是還在一旁麽?
毛驤腦子裏亂糟糟的,這一天他的經曆太刺激,幾乎顛覆了他以往的認知。此時腦子幾乎成了個擺設,自然猜不出朱元璋此時的心思,隻想趕緊迴城,好向朱元璋請罪。
不知毛驤有沒有領會他的意思,不過朱元璋還是假意推脫了一番:“顧大人,那人真有如此本事?如你所說的那種鐵鑄龍骨怕不是得幾萬斤一根,而且你也說了,船身還要用到不少鐵與木料混合打造。”
“如此工程即便一艘海船,也需要無數鐵錠,什麽人能夠有如此手段,可以搞來這麽多的鐵?”
顧良卻見朱元璋如此急切的詢問,卻賣起了關子:“朱老哥,時機到了自然便可知曉。”
朱元璋見其有意隱瞞,知道今日怕是無法打探到那人的身份,於是便和那含糊的答應了顧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