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鐵船
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 作者:小車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49章 鐵船
待眾人走後,朱元璋這才有了跟顧良獨處的機會。他本想試探一下,看看顧良腦子裏還有什麽練兵的奇特法子。
可還沒等他開口,就被顧良的一句話搞得,差點把剛喝下去的酒噴出來。
“朱老哥,你那有大海船嗎?我說的是那種,真正能經得起大風大浪的海船,並非常見那種花裏胡哨的樓船。”
“海船!你要那東西幹嘛?”朱元璋自然知道顧良要幹嘛,隻是沒想到他會如此直接。
“當然是搞海上貿易,如今剿滅倭寇的兵馬已經訓練好了,自然是要讓他們出去見見風浪。昨日不是還和朱老哥說過,怎地一天就忘了?”
朱元璋這才明白,為什麽顧良邀請他來參觀營地,原來是要展示武力。
不過開放海上貿易一事,朱元璋還是心有疑慮。雖然對顧良所說的那種食物很感興趣,可相對帶來的危機也不可不防。
這事朱元璋覺得還是要再考慮考慮,當即便開口拒絕。
“當今皇帝可是親自下的禁海令,而且懲罰極其嚴重,就算你不為自己想,也得為那些將士的家人想想。”
“而且咱家也沒有那種大船,就算有咱家也不敢給你。這種船不是在官府記錄在案,就是名義上已經銷毀。咱家一個商人,哪來的大海船。”
說完朱元璋對顧良如此執著於開發海上貿易不解,他手裏的錢似乎這輩子都用不完,幹嘛還要淌這渾水。
“我說顧大人,賺錢的生意那麽多,你幹嘛非盯著海上貿易,難道就不怕殺頭嗎?”
顧良聽出朱元璋話裏的關切之意,搖頭苦笑。
“誰的命都隻有一條,我怎麽會不怕死。朱老哥,這世上有太多值得冒殺頭的風險去做的事情了。”
身為一個穿越者,顧良自然知道這種閉關鎖國帶來的危害。中華就是在這個時候埋下禍根,才慢慢落後於西方,不過此時他說這些朱元璋肯定無法理解。
顧良索性換了個方向勸說朱元璋。
“若是此時福州開戰,朝廷下令不得運糧進戰區,要施行堅壁清野查略。可福州的百姓也會餓死,若是你有一車糧食,你會運進來分發於百姓嗎?”
朱元璋聞言沉默,他一時有些猶豫,也不知在麵對幾十萬可能餓死的百姓,他會如何選擇。
看到朱元璋沒有答話,顧良再次勸說道:“朱老哥,想必你心裏已經有了答案。這與海上貿易一事豈非殊途同歸。”
“你運糧進戰區可能被牽連而死,也可能被朝廷斬首。如今你提供船隻出海,也是為了搜尋土豆救助大明的萬萬百姓。兩者有何不同?”
朱元璋被顧良的說辭打動,他也知道大明需要這種食物。可開海這件事影響重大,他不可能隻憑顧良的三言兩語,就答應下來。
而且那種食物是否真的存在?有多少?是否容易獲得?這一切都是未知數。
更何況海上的風大浪急危險極高,就算能找到那些土豆,能都安全帶迴大明也是未知數。
當年陳友諒殘部逃亡海上,被山一樣高的滔天巨浪掀翻,朱元璋可是親眼所見。
海上未知還不僅於此,更何況這禁海令可是他親自下的。若是僅憑一個傳說中的食物,就輕易解禁,他這皇位是威嚴何在。
思慮良久,最終朱元璋還是搖了搖頭,歎口氣道:“顧大人,你說的那種船咱家確實沒有。”
顧良聽後低下了頭,也跟著歎了口氣,語氣中滿是沮喪。
“好吧。”
朱元璋看著顧良失落的模樣,正要起身安慰幾句,就聽顧良聲音再次傳來。
“既然如此,朱老哥給我搞個皇家造船令好了。”
朱元璋聞言一個沒站穩差點摔倒,連海船你都能造?
朱元璋有點懷疑他聽錯了:“造船令?”
顧良臉上哪還有一點沮喪,笑嘻嘻的搓著手:“是的,皇家造船令,我知道有這東西。”
“你還會造船?”
朱元璋確認他沒聽錯後,更加難以置信。你一個文官會搞錢就算了,練兵也會就有點超綱了。不過多讀些兵書,倒也不難做到。
可造船是怎麽迴事?而且顧良明顯造的不是那種遊湖泛舟的小船,而是要出海貿易的海船。
海船不隻工藝複雜,建造難度高,就連材料都十分難以獲得。海船體積巨大,不但因為他航行海中,船上配置很多。更是因為要用巨大的體積,抗擊風浪。
不說海船,就算是一艘千料大船,要找個合適的木料打造龍骨就要找好久。而顧良想要去往歐羅巴以西,尋找傳說中的土豆,可能需要兩千料的三桅甚至四桅海船。
如此大的海船,恐怕龍骨都找不到幾根。而且要出海貿易,怎麽都得組建個艦隊才行,那麽多海船,材料更加難尋。
看到朱元璋有些有些無語的表情中,摻雜了不少疑惑。顧良起身來到朱元璋身側坐下。
這個舉動讓一直陪在旁邊的毛驤眉頭緊皺,顧良坐這麽近幹嘛?難道還要給在朱元璋身上搞幾個白點?
想想毛驤就心有不甘,往前湊了湊,坐到了兩人身後。
顧良看到毛驤坐過來,以為他也想聽。不但沒有介意,甚至還對毛驤笑了下。
而後顧良轉向朱元璋:“朱老哥,造船這工作有點麻煩,我雖然不會親自打造,但設計還是沒問題的。”
“而且我也已經考證過了,木質海船材料有點麻煩,而且對海浪的抗擊能力不足,咱們幹脆一次到位,直接打造鐵質海船。”
“我跟你說,鐵船……”
朱元璋一聽臉就黑了下來,就連坐在兩人身後的毛驤都翻了個白眼。鐵船?那玩意能當船才怪嘍。
“顧大人,你莫不是在拿我開涮?”
沒等顧良解釋完鐵船的好處,朱元璋就開口打斷了他。
“顧大人,鐵入水即沉,這是常識,什麽時候還可以用鐵來造船了?就算是木質緊致的木頭入水也會沉下去,更何況是鐵呢。”
朱元璋有些氣惱,這顧良分明是把他當成傻子忽悠呢。
鐵船,你怎麽不說飛船呢。那豈不是連海上風浪都不會造成阻礙。
“顧良大人。”朱元璋在聽過顧良的鐵船的論調之後,覺得他是被那畝產幾百石的土豆迷惑了,不然怎麽會如此癡迷出海。
想到這,朱元璋反倒對顧良產生了一絲同情。於是苦口婆心的勸誡起來。
“顧大人海上航行不比江河,你剛來福州不久,怕是還沒見過海上的危險。且不說海盜倭寇什麽的,就算是海上掀起的巨浪,那都是毀滅性的。”
“咱家當年可是親眼看到,海上掀起山一樣高的巨浪,將幾十艘大海船掀翻撕碎。那些船上足有上萬人,一個都沒見到活下來。”
雖然那些都是朱元璋當年的敵人,但也都一條條鮮活的人命。而且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自然界的巨大威力,至今記憶猶新。
待眾人走後,朱元璋這才有了跟顧良獨處的機會。他本想試探一下,看看顧良腦子裏還有什麽練兵的奇特法子。
可還沒等他開口,就被顧良的一句話搞得,差點把剛喝下去的酒噴出來。
“朱老哥,你那有大海船嗎?我說的是那種,真正能經得起大風大浪的海船,並非常見那種花裏胡哨的樓船。”
“海船!你要那東西幹嘛?”朱元璋自然知道顧良要幹嘛,隻是沒想到他會如此直接。
“當然是搞海上貿易,如今剿滅倭寇的兵馬已經訓練好了,自然是要讓他們出去見見風浪。昨日不是還和朱老哥說過,怎地一天就忘了?”
朱元璋這才明白,為什麽顧良邀請他來參觀營地,原來是要展示武力。
不過開放海上貿易一事,朱元璋還是心有疑慮。雖然對顧良所說的那種食物很感興趣,可相對帶來的危機也不可不防。
這事朱元璋覺得還是要再考慮考慮,當即便開口拒絕。
“當今皇帝可是親自下的禁海令,而且懲罰極其嚴重,就算你不為自己想,也得為那些將士的家人想想。”
“而且咱家也沒有那種大船,就算有咱家也不敢給你。這種船不是在官府記錄在案,就是名義上已經銷毀。咱家一個商人,哪來的大海船。”
說完朱元璋對顧良如此執著於開發海上貿易不解,他手裏的錢似乎這輩子都用不完,幹嘛還要淌這渾水。
“我說顧大人,賺錢的生意那麽多,你幹嘛非盯著海上貿易,難道就不怕殺頭嗎?”
顧良聽出朱元璋話裏的關切之意,搖頭苦笑。
“誰的命都隻有一條,我怎麽會不怕死。朱老哥,這世上有太多值得冒殺頭的風險去做的事情了。”
身為一個穿越者,顧良自然知道這種閉關鎖國帶來的危害。中華就是在這個時候埋下禍根,才慢慢落後於西方,不過此時他說這些朱元璋肯定無法理解。
顧良索性換了個方向勸說朱元璋。
“若是此時福州開戰,朝廷下令不得運糧進戰區,要施行堅壁清野查略。可福州的百姓也會餓死,若是你有一車糧食,你會運進來分發於百姓嗎?”
朱元璋聞言沉默,他一時有些猶豫,也不知在麵對幾十萬可能餓死的百姓,他會如何選擇。
看到朱元璋沒有答話,顧良再次勸說道:“朱老哥,想必你心裏已經有了答案。這與海上貿易一事豈非殊途同歸。”
“你運糧進戰區可能被牽連而死,也可能被朝廷斬首。如今你提供船隻出海,也是為了搜尋土豆救助大明的萬萬百姓。兩者有何不同?”
朱元璋被顧良的說辭打動,他也知道大明需要這種食物。可開海這件事影響重大,他不可能隻憑顧良的三言兩語,就答應下來。
而且那種食物是否真的存在?有多少?是否容易獲得?這一切都是未知數。
更何況海上的風大浪急危險極高,就算能找到那些土豆,能都安全帶迴大明也是未知數。
當年陳友諒殘部逃亡海上,被山一樣高的滔天巨浪掀翻,朱元璋可是親眼所見。
海上未知還不僅於此,更何況這禁海令可是他親自下的。若是僅憑一個傳說中的食物,就輕易解禁,他這皇位是威嚴何在。
思慮良久,最終朱元璋還是搖了搖頭,歎口氣道:“顧大人,你說的那種船咱家確實沒有。”
顧良聽後低下了頭,也跟著歎了口氣,語氣中滿是沮喪。
“好吧。”
朱元璋看著顧良失落的模樣,正要起身安慰幾句,就聽顧良聲音再次傳來。
“既然如此,朱老哥給我搞個皇家造船令好了。”
朱元璋聞言一個沒站穩差點摔倒,連海船你都能造?
朱元璋有點懷疑他聽錯了:“造船令?”
顧良臉上哪還有一點沮喪,笑嘻嘻的搓著手:“是的,皇家造船令,我知道有這東西。”
“你還會造船?”
朱元璋確認他沒聽錯後,更加難以置信。你一個文官會搞錢就算了,練兵也會就有點超綱了。不過多讀些兵書,倒也不難做到。
可造船是怎麽迴事?而且顧良明顯造的不是那種遊湖泛舟的小船,而是要出海貿易的海船。
海船不隻工藝複雜,建造難度高,就連材料都十分難以獲得。海船體積巨大,不但因為他航行海中,船上配置很多。更是因為要用巨大的體積,抗擊風浪。
不說海船,就算是一艘千料大船,要找個合適的木料打造龍骨就要找好久。而顧良想要去往歐羅巴以西,尋找傳說中的土豆,可能需要兩千料的三桅甚至四桅海船。
如此大的海船,恐怕龍骨都找不到幾根。而且要出海貿易,怎麽都得組建個艦隊才行,那麽多海船,材料更加難尋。
看到朱元璋有些有些無語的表情中,摻雜了不少疑惑。顧良起身來到朱元璋身側坐下。
這個舉動讓一直陪在旁邊的毛驤眉頭緊皺,顧良坐這麽近幹嘛?難道還要給在朱元璋身上搞幾個白點?
想想毛驤就心有不甘,往前湊了湊,坐到了兩人身後。
顧良看到毛驤坐過來,以為他也想聽。不但沒有介意,甚至還對毛驤笑了下。
而後顧良轉向朱元璋:“朱老哥,造船這工作有點麻煩,我雖然不會親自打造,但設計還是沒問題的。”
“而且我也已經考證過了,木質海船材料有點麻煩,而且對海浪的抗擊能力不足,咱們幹脆一次到位,直接打造鐵質海船。”
“我跟你說,鐵船……”
朱元璋一聽臉就黑了下來,就連坐在兩人身後的毛驤都翻了個白眼。鐵船?那玩意能當船才怪嘍。
“顧大人,你莫不是在拿我開涮?”
沒等顧良解釋完鐵船的好處,朱元璋就開口打斷了他。
“顧大人,鐵入水即沉,這是常識,什麽時候還可以用鐵來造船了?就算是木質緊致的木頭入水也會沉下去,更何況是鐵呢。”
朱元璋有些氣惱,這顧良分明是把他當成傻子忽悠呢。
鐵船,你怎麽不說飛船呢。那豈不是連海上風浪都不會造成阻礙。
“顧良大人。”朱元璋在聽過顧良的鐵船的論調之後,覺得他是被那畝產幾百石的土豆迷惑了,不然怎麽會如此癡迷出海。
想到這,朱元璋反倒對顧良產生了一絲同情。於是苦口婆心的勸誡起來。
“顧大人海上航行不比江河,你剛來福州不久,怕是還沒見過海上的危險。且不說海盜倭寇什麽的,就算是海上掀起的巨浪,那都是毀滅性的。”
“咱家當年可是親眼看到,海上掀起山一樣高的巨浪,將幾十艘大海船掀翻撕碎。那些船上足有上萬人,一個都沒見到活下來。”
雖然那些都是朱元璋當年的敵人,但也都一條條鮮活的人命。而且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自然界的巨大威力,至今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