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聖人的用意
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 作者:小車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57章 聖人的用意
毛驤也不明所以,隻得推脫說:“有人的地方就有買賣,福州即便窮對商品也有需求,總會有商隊貪圖利潤、不辭辛苦,每隔幾個月來這邊販賣些尋常貨物。”
眾人一聽頓覺有理:“不愧是指揮使大人,就是比咱們深思遠慮。”
“會不會拍馬屁,那叫深謀遠慮。大人我看您不隻遠慮,還有大局觀。”
說著,那人豎起大拇指,對毛驤比了個大大的讚。
一時間其他人也跟著恭維起來,毛驤心裏對此頗為得意。
但臉上卻表現得十分自然:“這些你們到了福州要多多觀察,好了休息差不多了,就準備出發吧。”
毛驤的話音才落,熟悉的吆喝聲、熟悉的車馬喧鬧聲再次傳來。
眾人一驚,頓時全都轉頭看向官道方向。那邊果然又有一個商隊,在逐漸向這邊靠近。
和剛剛的那支隊伍不同,這支隊伍前麵真的有一隊鏢師。打著個順威鏢局的旗號,十幾壯碩的鏢師,浩浩蕩蕩地走在隊伍前端。
遠遠的他們就看到茶棚這裏的情況,但卻沒有像剛剛那支商隊護衛那般緊張。反而是對毛驤等人拱了拱手,顯然是對他們自己的實力頗為自信。
在那些鏢師的護衛下,長長的車隊緩緩接近茶棚,然後沒有絲毫停頓地繼續向福州方向前進。
一車車的貨物,在錦衣衛眾人眼前緩緩駛過,而後揚長而去。
茶棚中休息的錦衣衛成員,全都非常吃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全都把視線聚集到了毛驤的身上。
毛驤也有些不淡定了,正看著那離開的商隊出神時,感受到眾人的視線,立刻輕咳一聲。
“福州如今已經打完仗了,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自然也需要更多的農耕種子、或者一些生活用具,有商隊過來倒也不是很奇怪。”
眾人一聽,覺得這麽說也合理,雖然福州百姓比較窮,可總得活著不是。
得到眾人的認可之後,毛驤緩了口氣,張了張嘴剛要叫眾人繼續前進,遠處的官道上再次傳來熟悉的喧鬧聲。
眾人甚至以為產生了幻聽,齊齊轉頭看向官道上麵。
同樣的場景再一次打了毛驤的臉,但此時他已經沒有心情再解釋什麽,福州肯定發生了什麽變化,才會讓這麽多的商隊一窩蜂的都往這邊趕來。
但偏偏有個手下不合時宜的湊過來,有些好奇的問:“大人剛剛不是說來過這裏,百姓窮的很嗎?怎麽現在這裏現在這麽多人來做生意?”
毛驤聞言頓時板起了臉,剛才手下都還誇他見多識廣,如今被打臉了這人還不識趣的過來問,是不是要造反啊。
另一名手下看到毛驤的臉色,立刻將那問話的人推開。
“真不會說話,現在是好奇的時候麽。不過大人,這麽多商隊都過來了,我們要不要查一下。”
毛驤看著緩緩過去的商隊,聽著遠處官道上再次傳來的車馬聲,麵色嚴肅的點了點頭。
“查,必須要查。福州這窮鄉僻之地也不見如何繁華,怎麽就來了這麽多商隊,一定是有什麽事發生,這些商人鼻子對錢的嗅覺可是比狗還靈敏。”
“是。”那手下應了一聲後,將這件事記錄在本子上。
看著又一個商隊路過,毛驤忽然到了什麽,對正在茶攤旁玩耍的小男孩招了招手。
小男孩不明所以的抹了把臉,蹦躂著跑了過來:“客官,有啥事?”
毛驤盡量露出溫和的笑容,拿出一塊飴糖遞給小男孩。
“你叫什麽名字?”
小男孩看到飴糖,眼睛裏頓時閃起了光,接過飴糖就塞進了嘴裏。
含糊著迴道:“我叫張三,我家還有兩個哥哥,叫張大和張二。”
男孩含著糖,樂嗬嗬的看著毛驤,期待著他的問話,希望能再得到些吃食。
毛驤又拿出一塊飴糖,握在手裏指了指正在路過的一個商隊:“這些商隊什麽時候開始有的,每日都有許多商隊從這裏過嗎?”
男孩聽到問話連連點頭:“嗯,每天都過,每天都有十多個商隊呢。”
說著小男孩撓了撓頭:“什麽時候有的我記不清了,好像有一個月了。”
這時茶攤的老婦也走了過來,幫著小孩迴了句:“是有一個多月了,以往這邊都沒多少人,自從一個多月前忽然來往的人就多了起來。”
毛驤點了點頭,把手中的飴糖遞給小孩子,便打發他們離開。
他手下的錦衣衛們,也聽出了其中的關竅:“大人,一個多月前,不正是那個顧同知來福州的日子。”
毛驤點了點頭:“這下知道聖人的用意了吧,出發吧,到城裏麵去看看就知道是怎麽迴事了。”
說完率先起身,帶著眾人離開。
中途沒再耽擱,一行人很快就來到福州城門口。
與其他城池不同的是,這邊城滿口除了進出城門的隊伍外,還排著四個長長的隊伍。
毛驤從馬上站起,往前方看了看,才看到隊伍每個隊伍前麵都有張桌子,有個人坐在桌子後麵記錄著什麽。
毛驤吩咐了一聲,帶著幾人來到隊伍前方,正看到一個人站在桌子前說著什麽。
“鄙人乃是書香之家,家中父親乃是本鄉有名的教書先生,不才也是寒窗苦讀十餘載才有如今童生的成就。”
“哦對了,家中祖上還曾出過狀元,隻不過文脈凋敝,沒能蒙陰我等晚輩。”
那人一邊說,坐在桌子後麵的文吏一邊記錄,那人看到文吏記得差不多了,才從包裹中,珍而重之的拿出一個厚紙包。
一層層展開那紙包,裏麵是用布匹仔細包著的幾張紙。
將那幾張高紙一一小心的展開,排在了那名記錄的文吏麵前。
“這是當時我家祖上中狀元時的文書、還有州府的嘉獎文書、以及鄙人的童生身份文書。”
幾張紙,記錄了這個家族幾代、或者十幾代人的努力。
可那文吏隻是翻起眼皮看了看,頭也沒抬,而後便讓這人簽字畫押,喊著下一個。
毛驤看完這邊,又聽到身側另外一張桌子前有人說話。
“俺叫劉全有,家中三代都是匠人,我爺爺是個木匠,我也是木匠,家中還有泥瓦匠……”
那張桌子的文吏沒有繼續聽下去,不耐煩的打斷了他。
“別說其他人,自己說自己的,你說你能幹什麽就行。”
劉全有也不生氣,樂嗬嗬的將手上的刨子往前遞了遞,又將手掌翻過來,給那文吏看了看手上幹活磨出來的老繭。
“俺就是木匠,手藝可好了,鄉鄰打些家具、耕具都找俺來做活呢。”
那文吏隻掃了一眼木匠的手和刨子,同樣沒有多說什麽,讓其畫押後立刻叫了下一個。
毛驤也不明所以,隻得推脫說:“有人的地方就有買賣,福州即便窮對商品也有需求,總會有商隊貪圖利潤、不辭辛苦,每隔幾個月來這邊販賣些尋常貨物。”
眾人一聽頓覺有理:“不愧是指揮使大人,就是比咱們深思遠慮。”
“會不會拍馬屁,那叫深謀遠慮。大人我看您不隻遠慮,還有大局觀。”
說著,那人豎起大拇指,對毛驤比了個大大的讚。
一時間其他人也跟著恭維起來,毛驤心裏對此頗為得意。
但臉上卻表現得十分自然:“這些你們到了福州要多多觀察,好了休息差不多了,就準備出發吧。”
毛驤的話音才落,熟悉的吆喝聲、熟悉的車馬喧鬧聲再次傳來。
眾人一驚,頓時全都轉頭看向官道方向。那邊果然又有一個商隊,在逐漸向這邊靠近。
和剛剛的那支隊伍不同,這支隊伍前麵真的有一隊鏢師。打著個順威鏢局的旗號,十幾壯碩的鏢師,浩浩蕩蕩地走在隊伍前端。
遠遠的他們就看到茶棚這裏的情況,但卻沒有像剛剛那支商隊護衛那般緊張。反而是對毛驤等人拱了拱手,顯然是對他們自己的實力頗為自信。
在那些鏢師的護衛下,長長的車隊緩緩接近茶棚,然後沒有絲毫停頓地繼續向福州方向前進。
一車車的貨物,在錦衣衛眾人眼前緩緩駛過,而後揚長而去。
茶棚中休息的錦衣衛成員,全都非常吃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後全都把視線聚集到了毛驤的身上。
毛驤也有些不淡定了,正看著那離開的商隊出神時,感受到眾人的視線,立刻輕咳一聲。
“福州如今已經打完仗了,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自然也需要更多的農耕種子、或者一些生活用具,有商隊過來倒也不是很奇怪。”
眾人一聽,覺得這麽說也合理,雖然福州百姓比較窮,可總得活著不是。
得到眾人的認可之後,毛驤緩了口氣,張了張嘴剛要叫眾人繼續前進,遠處的官道上再次傳來熟悉的喧鬧聲。
眾人甚至以為產生了幻聽,齊齊轉頭看向官道上麵。
同樣的場景再一次打了毛驤的臉,但此時他已經沒有心情再解釋什麽,福州肯定發生了什麽變化,才會讓這麽多的商隊一窩蜂的都往這邊趕來。
但偏偏有個手下不合時宜的湊過來,有些好奇的問:“大人剛剛不是說來過這裏,百姓窮的很嗎?怎麽現在這裏現在這麽多人來做生意?”
毛驤聞言頓時板起了臉,剛才手下都還誇他見多識廣,如今被打臉了這人還不識趣的過來問,是不是要造反啊。
另一名手下看到毛驤的臉色,立刻將那問話的人推開。
“真不會說話,現在是好奇的時候麽。不過大人,這麽多商隊都過來了,我們要不要查一下。”
毛驤看著緩緩過去的商隊,聽著遠處官道上再次傳來的車馬聲,麵色嚴肅的點了點頭。
“查,必須要查。福州這窮鄉僻之地也不見如何繁華,怎麽就來了這麽多商隊,一定是有什麽事發生,這些商人鼻子對錢的嗅覺可是比狗還靈敏。”
“是。”那手下應了一聲後,將這件事記錄在本子上。
看著又一個商隊路過,毛驤忽然到了什麽,對正在茶攤旁玩耍的小男孩招了招手。
小男孩不明所以的抹了把臉,蹦躂著跑了過來:“客官,有啥事?”
毛驤盡量露出溫和的笑容,拿出一塊飴糖遞給小男孩。
“你叫什麽名字?”
小男孩看到飴糖,眼睛裏頓時閃起了光,接過飴糖就塞進了嘴裏。
含糊著迴道:“我叫張三,我家還有兩個哥哥,叫張大和張二。”
男孩含著糖,樂嗬嗬的看著毛驤,期待著他的問話,希望能再得到些吃食。
毛驤又拿出一塊飴糖,握在手裏指了指正在路過的一個商隊:“這些商隊什麽時候開始有的,每日都有許多商隊從這裏過嗎?”
男孩聽到問話連連點頭:“嗯,每天都過,每天都有十多個商隊呢。”
說著小男孩撓了撓頭:“什麽時候有的我記不清了,好像有一個月了。”
這時茶攤的老婦也走了過來,幫著小孩迴了句:“是有一個多月了,以往這邊都沒多少人,自從一個多月前忽然來往的人就多了起來。”
毛驤點了點頭,把手中的飴糖遞給小孩子,便打發他們離開。
他手下的錦衣衛們,也聽出了其中的關竅:“大人,一個多月前,不正是那個顧同知來福州的日子。”
毛驤點了點頭:“這下知道聖人的用意了吧,出發吧,到城裏麵去看看就知道是怎麽迴事了。”
說完率先起身,帶著眾人離開。
中途沒再耽擱,一行人很快就來到福州城門口。
與其他城池不同的是,這邊城滿口除了進出城門的隊伍外,還排著四個長長的隊伍。
毛驤從馬上站起,往前方看了看,才看到隊伍每個隊伍前麵都有張桌子,有個人坐在桌子後麵記錄著什麽。
毛驤吩咐了一聲,帶著幾人來到隊伍前方,正看到一個人站在桌子前說著什麽。
“鄙人乃是書香之家,家中父親乃是本鄉有名的教書先生,不才也是寒窗苦讀十餘載才有如今童生的成就。”
“哦對了,家中祖上還曾出過狀元,隻不過文脈凋敝,沒能蒙陰我等晚輩。”
那人一邊說,坐在桌子後麵的文吏一邊記錄,那人看到文吏記得差不多了,才從包裹中,珍而重之的拿出一個厚紙包。
一層層展開那紙包,裏麵是用布匹仔細包著的幾張紙。
將那幾張高紙一一小心的展開,排在了那名記錄的文吏麵前。
“這是當時我家祖上中狀元時的文書、還有州府的嘉獎文書、以及鄙人的童生身份文書。”
幾張紙,記錄了這個家族幾代、或者十幾代人的努力。
可那文吏隻是翻起眼皮看了看,頭也沒抬,而後便讓這人簽字畫押,喊著下一個。
毛驤看完這邊,又聽到身側另外一張桌子前有人說話。
“俺叫劉全有,家中三代都是匠人,我爺爺是個木匠,我也是木匠,家中還有泥瓦匠……”
那張桌子的文吏沒有繼續聽下去,不耐煩的打斷了他。
“別說其他人,自己說自己的,你說你能幹什麽就行。”
劉全有也不生氣,樂嗬嗬的將手上的刨子往前遞了遞,又將手掌翻過來,給那文吏看了看手上幹活磨出來的老繭。
“俺就是木匠,手藝可好了,鄉鄰打些家具、耕具都找俺來做活呢。”
那文吏隻掃了一眼木匠的手和刨子,同樣沒有多說什麽,讓其畫押後立刻叫了下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