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用心良苦


    聽到朱元璋的問話,楊幼文再次叩首。


    “陛下英明,臣沒有異議。”


    “陛下容稟,徐州這兩年多收上來的糧食,並沒有貪汙、也沒有濫用。”


    “而是全都記錄在案,完整的存在當地的糧倉中,且每年還會排查舊糧中發黴變質的糧食,以新糧加以替換。”


    聽到楊幼文的話,朝堂上的文武百官無不驚訝莫名。


    為什麽全存在糧倉裏,而且還查舊換新?幹嘛把貪汙搞的這麽麻煩,直接賣了換錢他不香嗎。


    貪官不解,清官難以苟同。


    朱元璋聽到楊幼文的話,更是差點從龍椅上站起來。


    尤是如此,也還是身子前傾,驚訝的問道:“什麽!你的意思是說,徐州各地州縣都囤了兩年的餘糧!”


    “是的,所有糧食出入都有記錄,陛下可差人仔細查看。”


    朱元璋難以想象,這楊幼文為何要頂著貪官的帽子,將這些糧食全都存起來,而且還費力不討好的保證存糧質量,事情似乎跟他的想象相去甚遠。


    “楊幼文,你此舉意欲何為?”


    朱元璋的語氣,已經沒有方才那麽冷厲,取而代之的是不解和疑問。


    畢竟將那麽多的糧食隱匿不報,誰都會以為是為了滿足私欲,但這個楊幼文卻是為了囤積。


    而且還為那些糧食,專設了看管和守衛人員,這些開支可都要算到他這個知府頭上。


    這些且不說,身負罵名甚至如今身陷囹圄,依舊是在他的逼問之下,才說出真相。


    僅這份擔當,就讓朱元璋不解。


    “迴陛下,臣此舉乃是為了百姓,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


    轟——


    朝堂上的文武群臣,再次炸鍋。


    你個貪官,幾年間貪了百萬石的糧食,存在不知道什麽地方,現在你說是為了大明的社稷?


    這話怎麽聽都像是在狡辯,為了活命這個楊幼文還真是什麽瞎話都能編得出來。


    不過有膽子讓皇帝去查驗,說不定倉裏真的有糧食,大概是臨時找人借來充數的,為的就是度過這次危機。


    朝堂上的不少官員,越想覺得合理,認為這就是真相。


    這些人越發的覺得楊幼文這個家夥膽子夠大,心思縝密。


    朱元璋聽到楊幼文的迴答,心裏說不上是什麽滋味,說他貪汙吧、糧食分毫沒動,說他不是貪汙,但卻私自收取藏匿糧食。


    或許這些疑問,隻有他自己能迴答:“楊幼文,把話說清楚,給咱家從頭說。”


    “是。”


    楊幼文定了定神,一邊迴憶一邊講述起,如何操作這些事情的過程。


    “這些年,我們徐州的收成著實不錯,因此很多的農戶都有了更多的餘糧,這一兩年起,我們在百姓交完稅糧之後,就會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將農民手中多餘糧食收過來。”


    “這樣也能減少百姓往來奔波,甚至被糧商訛詐,壓價的事情發生。”


    說到這裏楊幼文笑了笑:“陛下,那些糧商在收糧的時候,都會大力壓價,市場上三錢銀子一石的糧食,在秋收的時候,往往要被糧商壓到一錢銀子。”


    “百姓一年到頭,就指著這些糧食賣些銀子,好為家中添置家什,隻能忍受那些糧商的盤剝。”


    “甚至還有地方,糧商夥同賊匪將那些不賣糧百姓家的糧食盜取,甚至燒毀。”


    聽到楊幼文的講述,朱元璋的怒火立刻轉移到那些糧商身上。


    “真是該死,咱家已經將商稅壓到三十稅一,這些商人居然還這麽索取無度。”


    “陛下所言極是,商人逐利低買高賣本無可厚非,但手段如此過激著實可恨。”


    “因此,臣才要將那些糧食直接購買過來,如此一來商人想要糧要麽去其他州府,要麽隻能接受臣的定價。”


    朱元璋對楊幼文所說大感興趣,不知不覺間,他對於楊幼文“貪汙”行徑的怒意已經削弱不少。


    “那些糧食,你們都收在倉中?”


    楊幼文搖了搖頭:“臣能力有限,購於百姓的糧食太多,倉中實在存不了那麽多,因此多出來的要麽賣與糧商,要麽用於投資各地的一些商家。”


    “此舉也為府衙和下屬的各個縣衙增加了不少收益,有了這些錢財,驅使吏員衙役更加方便,而且也能減少衙役們對於百姓的盤剝。”


    朱元璋聽後大為讚同,他也是從底層百姓開始的逆襲,他知道那些衙門中人對百姓的欺壓有多嚴重。


    “這點做得好,做的很好。”


    雖然楊幼文的做法得到了朱元璋的認同,但他還是不解。


    “雖然你們此舉,可以讓百姓減少很多損失,也打壓到了糧商。”


    “可是要想做到這些,隻要你們嚴加管束糧商,也能做到,為什麽非要這麽吃力不討好的囤糧。”


    “囤積的那些糧食既不上交朝廷,也不售賣,如此究竟有何意義?”


    楊幼文繼續解釋道:“迴陛下,豐收之年穀賤傷農這點剛剛已經說了,此時官府出麵屯糧,等到饑荒之年就可以拿出來用。”


    “而且還可以售賣給其他縣城,這樣既不會讓百姓吃虧,還能幫助其他的地方,一舉多得。”


    朱元璋聽後默默點頭,這麽做無論是對於官府還是百姓,都算得上是兩全其美了。若是大明不是如今這樣百廢待興,他也想將這辦法推廣到其他郡縣。


    如今有些地方的百姓正在遭受水旱災害,一些地方的百姓今年甚至顆粒無收。


    那些地方的州縣衙門中人都在餓肚子,更別提出錢收購糧食,朝廷的救濟也是杯水車薪,這其中還有人上下其手貪汙賑災糧,真是可恨。


    想到貪汙,朱元璋忽然意識到,現在這位楊幼文還以貪汙的罪名,跪在階下。


    如今看來楊幼文的貪汙之事倒不存在,楊幼文這邊的唯一問題,就是沒有就愛你過豐收之事上報朝廷。


    或者換個說法,這件事是雙方的信息不對稱,而且雙方之間還沒有溝通,導致的結果。


    另外徐州豐收這件事,就算沒有及時上報朝廷也算不得什麽大事,畢竟這是他自己的政績,別人也不好說什麽。


    琢磨了一番,似乎楊幼文隻能算是有過而非有罪,所作之事也算得上是用心良苦。


    “好了,既然事情說清楚了,楊知府也不必繼續跪著了,你們快快將其攙起來,鬆去鐐銬。”


    站在楊幼文身旁的兩個侍衛,聽到朱元璋的命令,立刻給楊幼文去了鐐銬後將其攙扶了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車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車仔並收藏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