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祖地
大明:在洪武底下當小官 作者:小車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24章 祖地
這些人讓朱元璋聯想到現在朝堂的局勢,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有些人,真的是隻能共患難,無法共富貴。”
旁邊寸步不離,在朱元璋身後的毛驤,聽見朱元璋這話,心頭瞬間一顫。
不禁就想到了近日幾則,錦衣衛的通報。
他跟隨朱元璋出行的這些時日裏,朝堂中的變化可謂是雲橘波詭。
不管是淮西一黨或是浙東一黨,皆齊齊出手,不斷地攪亂朝中局勢。
估計他們也已然得知了,朱元璋已經啟程迴宮的消息,在這最後的關鍵時刻。
不斷地壯大自己的勢力、打壓對手,以便為以後在朝堂中的爭鬥,多添一份勝算。
想到此處,毛驤跟隨朱元璋的目光,朝著朱家莊的方向看過去,好似是看出了朱元璋心裏所想,不由得開口安撫了一句。
“皇上,還是有不少人是為朝廷著想的。”
聞聽此言,朱元璋不置可否地緩緩頷首。
隨即一條不算很大的河流出現在眾人眼前,走在前邊的探路隊伍,早已走上了過河的橋梁。
“這條是小滄河吧?”
“是,皇上好記性。”
毛驤適時的拍了下馬屁,確認了朱元璋的猜測。
朱元璋依稀記得,他小時候之所以沒被餓死,這條小滄河功不可沒。夏季的時候,他與家裏兄弟常常來這裏抓魚。
特別是在冷天之時,河水冰涼徹骨,這讓河裏的那些魚兒,為了禦寒身上的魚肉也比夏季豐厚了不少。
肥嫩的魚肉鮮,很香濃的魚湯,此乃朱元璋小時候為數不多對美食的記憶。
不知是由於他的馬車距離小滄河愈發的近,還是記憶擾亂了他的感覺。
朱元璋好像聞到了一股十分鮮美的味道,這個味道不差於清遠縣的魚子醬,但這裏距離清遠縣已有一定距離,哪裏能聞到這麽遠飄來的味道。
看樣子清遠縣一行不僅給自己提供不少治理朝政的經驗,還給自己留下了不少美食記憶。
而這些美食在小時候都是無法想象的盛宴。
也正是因為那時窮的快活不下去,才有了之後的造反,也才有了現在的大明王朝,朱元璋忍不住感慨造化弄人。
現在,大明初立,還有眾多百姓的生活還是過得十分艱苦。朱家祖地交通不便,想必應該也是這樣。
思及此處,朱元璋打算幫那些小時候照顧過他的鄉鄰們做些什麽。
房子必須要修繕一番,朱元璋還記得兒時,他家住的都是土坯房,四麵漏風、屋頂漏雨。
還有,還要將祖地的路都修一下,朱元璋記得,顧良之前說過:“要想富,先修路。”
以及……
伴隨朱元璋的遐想,祖地愈發的近,穿過一片竹林,祖地的風貌完全呈現在了朱元璋的麵前。
正想感歎兩句,卻被麵前的景象打臉。
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現在的祖地已然大變樣。
再沒有他印象裏的那些破爛的房屋,再沒有遍地荒田沒人打理。
朱元璋所見到的,是朱家莊外邊的阡陌縱橫,是一眼望不到盡頭的良田,以及遠處馬路上,百姓熙熙攘攘很是熱鬧。
見此情形,朱元璋開始有點懷疑,此處究竟是不是他的老家。
但是又想了想,可能這些全是當地的官員,為了升官特地做的。因為這些六七品的官員能討好皇帝的手段有限。
對此朱元璋心中也十分欣喜,看樣子數十年過去,此處的百姓生活也有所改善,至少有地能夠耕種。
至於那些做出這些的官員,隻要手段合規,朱元璋也不會多說。
車隊接著前進,距離愈發接近,朱元璋的愕然也隨之變多了,以至於在朱元璋見到錯落有致的房屋時,詫異已轉變為震驚。
隻因那些印象裏的百姓土屋已然不複存在,眼下街道兩邊的那些房子外麵,一個個皆掛著各種招牌。
就比如酒坊、印坊、布坊等等的作坊是坊布滿街上。
麵前的景象雖說讓朱元璋無比震驚,但是更多的還是高興。
見到百姓們的生活如日方升,雖然他十分欣然,但同時也很好奇,這裏發展得,怎麽這麽快啊?
究竟是哪個官員這麽盡心盡力的為他的祖地建造這些?
此人雖然有點投機取巧,但也算是有能力之人,如果並無其他汙點,倒也算一個可用人才。
朱元璋越想越興奮,此次出巡不僅見到了大明百姓的真實麵貌,還發現了不少人才,著實讓他喜悅。
進入祖地之後,朱元璋更驚詫了,這裏的規模極大、房屋牌樓也頗為繁榮。
更加讓朱元璋感到驚訝的是,他們這個車隊如此多生麵孔出現,但莊子裏的百姓們好像都沒什麽反應,看樣子平時到這裏經商的人,估計不在少數。
望著繁華的祖地朱元璋來了興致,走下馬車,漫步在街道上,身邊的護衛也都裝成商人紛紛散開。
邊看邊走,漸漸地,朱元璋感覺有點古怪,腳步不由得放慢,努力迴想著,這種感覺是從哪來的。
身側的毛驤亦有這種感覺,正想開口。
可這時,一個身穿製服的人,滿臉笑意走過來。
“兩位老板,想要什麽樣的服務?”
朱元璋微微一怔,為什麽這一幕,感覺有點熟悉?
問話的姑娘,臉上掛著甜甜的笑意,整個人稍稍前傾,雙手放在小腹上麵。
笑得露出白齒,但卻給朱元璋一種標準化的感覺。
見到朱元璋有點失神,那位姑娘語氣溫柔地又詢問一遍。
“這位遠來的老板,我是這裏的向導,您可以叫我小蘇。”
說完之後,這位姑娘伸手指了指掛在胸口的那個木質銘牌,旋即接著介紹道。
“您有什麽不懂的或需要什麽服務都可找我諮詢?”
朱元璋聽見那位姑娘又一次詢問,不禁眉梢一挑,不露聲色地點點頭。
“麻煩姑娘了,我們路過這裏,本想過來探望一下親戚,不料隻是幾年未見,這裏竟然發生這麽大的變化。”
“現在,我那位親戚已經不知搬去了哪裏,不知該怎麽尋找?”
那個接待的姑娘聽完朱元璋的話,好似觸動到她心中什麽高興事,笑得更甜美了。
“噢,我們這裏近年變化的確很大,我們村長對村子最是熟悉,要不我帶您去問問?”
“好的,麻煩了。”
說完之後,那個姑娘側身做出個請的手勢,旋即就在前邊帶路,朝著村長家走去。
一路上,還不斷給朱元璋介紹著四周的各種店鋪與一些娛樂場所。
說得朱元璋都有點茫然,小時候記憶裏的村子,此刻不見一絲殘留,讓朱元璋感慨萬千。
這些人讓朱元璋聯想到現在朝堂的局勢,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有些人,真的是隻能共患難,無法共富貴。”
旁邊寸步不離,在朱元璋身後的毛驤,聽見朱元璋這話,心頭瞬間一顫。
不禁就想到了近日幾則,錦衣衛的通報。
他跟隨朱元璋出行的這些時日裏,朝堂中的變化可謂是雲橘波詭。
不管是淮西一黨或是浙東一黨,皆齊齊出手,不斷地攪亂朝中局勢。
估計他們也已然得知了,朱元璋已經啟程迴宮的消息,在這最後的關鍵時刻。
不斷地壯大自己的勢力、打壓對手,以便為以後在朝堂中的爭鬥,多添一份勝算。
想到此處,毛驤跟隨朱元璋的目光,朝著朱家莊的方向看過去,好似是看出了朱元璋心裏所想,不由得開口安撫了一句。
“皇上,還是有不少人是為朝廷著想的。”
聞聽此言,朱元璋不置可否地緩緩頷首。
隨即一條不算很大的河流出現在眾人眼前,走在前邊的探路隊伍,早已走上了過河的橋梁。
“這條是小滄河吧?”
“是,皇上好記性。”
毛驤適時的拍了下馬屁,確認了朱元璋的猜測。
朱元璋依稀記得,他小時候之所以沒被餓死,這條小滄河功不可沒。夏季的時候,他與家裏兄弟常常來這裏抓魚。
特別是在冷天之時,河水冰涼徹骨,這讓河裏的那些魚兒,為了禦寒身上的魚肉也比夏季豐厚了不少。
肥嫩的魚肉鮮,很香濃的魚湯,此乃朱元璋小時候為數不多對美食的記憶。
不知是由於他的馬車距離小滄河愈發的近,還是記憶擾亂了他的感覺。
朱元璋好像聞到了一股十分鮮美的味道,這個味道不差於清遠縣的魚子醬,但這裏距離清遠縣已有一定距離,哪裏能聞到這麽遠飄來的味道。
看樣子清遠縣一行不僅給自己提供不少治理朝政的經驗,還給自己留下了不少美食記憶。
而這些美食在小時候都是無法想象的盛宴。
也正是因為那時窮的快活不下去,才有了之後的造反,也才有了現在的大明王朝,朱元璋忍不住感慨造化弄人。
現在,大明初立,還有眾多百姓的生活還是過得十分艱苦。朱家祖地交通不便,想必應該也是這樣。
思及此處,朱元璋打算幫那些小時候照顧過他的鄉鄰們做些什麽。
房子必須要修繕一番,朱元璋還記得兒時,他家住的都是土坯房,四麵漏風、屋頂漏雨。
還有,還要將祖地的路都修一下,朱元璋記得,顧良之前說過:“要想富,先修路。”
以及……
伴隨朱元璋的遐想,祖地愈發的近,穿過一片竹林,祖地的風貌完全呈現在了朱元璋的麵前。
正想感歎兩句,卻被麵前的景象打臉。
朱元璋萬萬沒有想到,現在的祖地已然大變樣。
再沒有他印象裏的那些破爛的房屋,再沒有遍地荒田沒人打理。
朱元璋所見到的,是朱家莊外邊的阡陌縱橫,是一眼望不到盡頭的良田,以及遠處馬路上,百姓熙熙攘攘很是熱鬧。
見此情形,朱元璋開始有點懷疑,此處究竟是不是他的老家。
但是又想了想,可能這些全是當地的官員,為了升官特地做的。因為這些六七品的官員能討好皇帝的手段有限。
對此朱元璋心中也十分欣喜,看樣子數十年過去,此處的百姓生活也有所改善,至少有地能夠耕種。
至於那些做出這些的官員,隻要手段合規,朱元璋也不會多說。
車隊接著前進,距離愈發接近,朱元璋的愕然也隨之變多了,以至於在朱元璋見到錯落有致的房屋時,詫異已轉變為震驚。
隻因那些印象裏的百姓土屋已然不複存在,眼下街道兩邊的那些房子外麵,一個個皆掛著各種招牌。
就比如酒坊、印坊、布坊等等的作坊是坊布滿街上。
麵前的景象雖說讓朱元璋無比震驚,但是更多的還是高興。
見到百姓們的生活如日方升,雖然他十分欣然,但同時也很好奇,這裏發展得,怎麽這麽快啊?
究竟是哪個官員這麽盡心盡力的為他的祖地建造這些?
此人雖然有點投機取巧,但也算是有能力之人,如果並無其他汙點,倒也算一個可用人才。
朱元璋越想越興奮,此次出巡不僅見到了大明百姓的真實麵貌,還發現了不少人才,著實讓他喜悅。
進入祖地之後,朱元璋更驚詫了,這裏的規模極大、房屋牌樓也頗為繁榮。
更加讓朱元璋感到驚訝的是,他們這個車隊如此多生麵孔出現,但莊子裏的百姓們好像都沒什麽反應,看樣子平時到這裏經商的人,估計不在少數。
望著繁華的祖地朱元璋來了興致,走下馬車,漫步在街道上,身邊的護衛也都裝成商人紛紛散開。
邊看邊走,漸漸地,朱元璋感覺有點古怪,腳步不由得放慢,努力迴想著,這種感覺是從哪來的。
身側的毛驤亦有這種感覺,正想開口。
可這時,一個身穿製服的人,滿臉笑意走過來。
“兩位老板,想要什麽樣的服務?”
朱元璋微微一怔,為什麽這一幕,感覺有點熟悉?
問話的姑娘,臉上掛著甜甜的笑意,整個人稍稍前傾,雙手放在小腹上麵。
笑得露出白齒,但卻給朱元璋一種標準化的感覺。
見到朱元璋有點失神,那位姑娘語氣溫柔地又詢問一遍。
“這位遠來的老板,我是這裏的向導,您可以叫我小蘇。”
說完之後,這位姑娘伸手指了指掛在胸口的那個木質銘牌,旋即接著介紹道。
“您有什麽不懂的或需要什麽服務都可找我諮詢?”
朱元璋聽見那位姑娘又一次詢問,不禁眉梢一挑,不露聲色地點點頭。
“麻煩姑娘了,我們路過這裏,本想過來探望一下親戚,不料隻是幾年未見,這裏竟然發生這麽大的變化。”
“現在,我那位親戚已經不知搬去了哪裏,不知該怎麽尋找?”
那個接待的姑娘聽完朱元璋的話,好似觸動到她心中什麽高興事,笑得更甜美了。
“噢,我們這裏近年變化的確很大,我們村長對村子最是熟悉,要不我帶您去問問?”
“好的,麻煩了。”
說完之後,那個姑娘側身做出個請的手勢,旋即就在前邊帶路,朝著村長家走去。
一路上,還不斷給朱元璋介紹著四周的各種店鋪與一些娛樂場所。
說得朱元璋都有點茫然,小時候記憶裏的村子,此刻不見一絲殘留,讓朱元璋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