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伐之請終於被司馬昱批準之後,殷浩一刻也沒有停留,立即前往壽春準備北伐,這次他盡揚江二州之兵力,又籌措徐兗青豫司五州兵力,聚兵七萬,進駐泗口,同時命河南太守戴施進駐石門,威脅許昌,滎陽太守劉遁進駐倉垣,威脅洛陽,又以征集財物供軍用為由,奏請司馬昱罷遣太學生徒,為了支持殷浩北伐,司馬昱答應了,太學由此被廢除。
殷浩一向瞧姚襄不順眼,所以這次北伐便以姚襄為先鋒,會同劉遁一同進攻洛陽,妄圖借此消耗姚襄的兵力。
但是姚襄久經沙場多年,跟雷弱兒同屬羌族,與他相識多年,深知他的為人及處事風格,對於殷浩所言雷弱兒會在長安起兵接應之事十分的懷疑,因此便上書朝廷,力陳北伐乃軍國大事,萬不可兒戲,請求朝廷能夠三思而後行。
當時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彪之已經累官到了禦史中丞,參與朝政,他也懷疑雷弱兒詐降一事,因此對司馬昱說道:“雷弱兒等人一定有詐,殷浩不應輕舉妄動”。
但是此時的司馬昱卻以為姚襄是不願意當炮灰,所以才會懷疑雷弱兒投降一事,因此對姚襄及王彪之的忠告未加理會,繼續支持殷浩的行動。
對於朝廷的舉動姚襄大失所望,軍令如山,姚襄不得不率軍前行,此時的他深度懷疑殷浩讓自己當先鋒是借機消滅自己,為了保留羌族的火種,不讓父親的事情在自己手上毀於一旦,姚襄決心反晉。
他先是以軍隊缺領兵的將領為由,調迴了在京城當質子的四弟姚萇、五弟姚緒,僅留其他三個未成年的弟弟在京城;又趁夜色解散了士兵,實際上是讓他們悄悄的前往大軍的必經之地山桑埋伏了起來;然後又派人向坐鎮泗口的殷浩報告士兵都已經走散了。
殷浩在聽聞姚襄的部隊逃散之後,當場就急了,這可是事關自己北伐的大事啊,於是便立即親自率軍急行軍至山桑,進入了姚襄的埋伏圈。
姚襄親眼看著殷浩進入埋伏圈之後,恨的牙癢癢,當即一聲令下,對殷浩軍隊發動了進攻,麵對漫山遍野的羌族士兵,殷浩軍倉促應戰,奈何不是羌族士兵的對手,殷浩見勢不妙,連忙率軍後撤,在陳準等人的拚死護衛下,殷浩隻帶少數人逃出山桑,逃到了譙城。
經此一戰,殷浩軍大敗,被殺死俘虜一萬多人,繳獲軍械糧草無數,姚襄的實力再次增加,累兵至五萬餘人,已經初步恢複了元氣。
逃到譙城的殷浩簡直氣瘋了,他沒有想到姚襄居然來這一手,害得自己出師未捷就先損兵折將,實在氣不過的殷浩當即命令據守譙城的兗州刺史劉啟、鎮東將軍王彬率領譙城之兵兩萬餘人立即前往山桑討伐姚襄,同時上書朝廷說姚襄反叛,請求立即增兵圍剿。
而此時的朝廷除了荊州桓溫處還有兵之外,其他各州的兵都已被殷浩搜刮而去,無力再派,殷浩無奈,隻得寄希望於劉啟、王彬二人了。
奈何劉啟、王彬二人根本不是姚襄的對手,在山桑再次被姚襄打的大敗,劉啟、王彬本就是冉魏政權的降將,為顯忠誠,劉啟、王彬拚死力戰,最終雙雙戰死,剩下的部隊再次被姚襄吞並,至此,姚襄已經累兵至七萬餘人,已經具備了跟東晉決裂的實力。
盡管姚襄早已有不臣之心,但是在看到同為降將的劉啟、王彬為盡忠而戰死沙場的時候,姚襄還是動了側隱之心,心想自己降晉以來,雖然屢遭殷浩的陷害與打壓,但是朝堂之上還有謝尚、桓溫等人真心的維護自己,總不能為了一個殷浩就再次反叛吧。
四弟姚萇看出了姚襄心中所慮,他知道姚襄下不了決心反叛朝廷,於是對姚襄說道:“東晉朝廷裏,雖然有謝尚、桓溫等人真心待人,但是像殷浩之人也絕不在少數,與其在他人屋簷下苟且生存,還不如自立以自強,當初羌氐之爭,氐人弱於羌人,然吾父執著於效忠石氏,帶領大軍前往襄國助戰,造成後方空虛,才讓氐人有了崛起的機會,現在氐人苻健竊國稱帝,已經據有整個關中之地,而我們羌人卻依然到處流浪,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這難道不是因為愚忠所造成的嘛?”
麵對弟弟姚萇的控訴,姚襄也是深感不安,於是便決定反叛東晉,然後自立,當然,在反叛之前,姚襄還是決定惡心一下殷浩,以吐心中之快。
為了惡心殷浩,姚襄親自書寫一封控訴信,信中詳細列舉了殷浩屢次陷害自己,又派刺客刺殺自己,同時還讓魏憬攻打自己的事情複述了一遍,同時再次陳述自己對東晉的忠誠天地可鑒,此次反叛完全是因為殷浩所逼而為之,也為自己的行為對朝廷造成的損失而向朝廷表達了歉意。
此信寫的有理有據,十分的真誠,寫完之後,姚襄就派參軍權翼前往健康呈交給朝廷,姚襄的書信讓司馬昱尷尬不已,出師未捷就先引發內亂,這個殷浩也是夠可以的,為了掩飾自己的尷尬,司馬昱對之前勸說過自己的王彪之說道:“久聞殷浩心胸狹隘,容不得人,今日一看,果然如此啊。”
可是事已至此,又能怎麽辦呢?打又打不過,所以司馬昱隻能盡力安撫。
於是,司馬昱決定重用啟用謝尚,以他為都督江西、淮南諸軍事、豫州刺史,鎮守曆陽,希望憑借謝尚的個人交情穩住姚襄。
謝尚出馬,姚襄當然要給點麵子,繼續選擇臣服於東晉,但是拒絕迴到梁國,但是山桑是個小城,不是久居之地,因此姚襄率軍渡過了淮河,占據芍陂,然後向北打下了前秦據守的盱眙,並以盱眙為基地,招募各地流民,人數多達十萬,同時又設置地方長官,勸課農桑;以王亮為長史,尹赤為司馬,伏子成為左部帥,斂岐為右部帥,王黑那為前部帥,強白為後部帥,薛讚、權翼為參軍。
可以說姚襄儼然把盱眙當作了自己的根據地來打造,並初步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政權。
殷浩一向瞧姚襄不順眼,所以這次北伐便以姚襄為先鋒,會同劉遁一同進攻洛陽,妄圖借此消耗姚襄的兵力。
但是姚襄久經沙場多年,跟雷弱兒同屬羌族,與他相識多年,深知他的為人及處事風格,對於殷浩所言雷弱兒會在長安起兵接應之事十分的懷疑,因此便上書朝廷,力陳北伐乃軍國大事,萬不可兒戲,請求朝廷能夠三思而後行。
當時出身琅琊王氏的王彪之已經累官到了禦史中丞,參與朝政,他也懷疑雷弱兒詐降一事,因此對司馬昱說道:“雷弱兒等人一定有詐,殷浩不應輕舉妄動”。
但是此時的司馬昱卻以為姚襄是不願意當炮灰,所以才會懷疑雷弱兒投降一事,因此對姚襄及王彪之的忠告未加理會,繼續支持殷浩的行動。
對於朝廷的舉動姚襄大失所望,軍令如山,姚襄不得不率軍前行,此時的他深度懷疑殷浩讓自己當先鋒是借機消滅自己,為了保留羌族的火種,不讓父親的事情在自己手上毀於一旦,姚襄決心反晉。
他先是以軍隊缺領兵的將領為由,調迴了在京城當質子的四弟姚萇、五弟姚緒,僅留其他三個未成年的弟弟在京城;又趁夜色解散了士兵,實際上是讓他們悄悄的前往大軍的必經之地山桑埋伏了起來;然後又派人向坐鎮泗口的殷浩報告士兵都已經走散了。
殷浩在聽聞姚襄的部隊逃散之後,當場就急了,這可是事關自己北伐的大事啊,於是便立即親自率軍急行軍至山桑,進入了姚襄的埋伏圈。
姚襄親眼看著殷浩進入埋伏圈之後,恨的牙癢癢,當即一聲令下,對殷浩軍隊發動了進攻,麵對漫山遍野的羌族士兵,殷浩軍倉促應戰,奈何不是羌族士兵的對手,殷浩見勢不妙,連忙率軍後撤,在陳準等人的拚死護衛下,殷浩隻帶少數人逃出山桑,逃到了譙城。
經此一戰,殷浩軍大敗,被殺死俘虜一萬多人,繳獲軍械糧草無數,姚襄的實力再次增加,累兵至五萬餘人,已經初步恢複了元氣。
逃到譙城的殷浩簡直氣瘋了,他沒有想到姚襄居然來這一手,害得自己出師未捷就先損兵折將,實在氣不過的殷浩當即命令據守譙城的兗州刺史劉啟、鎮東將軍王彬率領譙城之兵兩萬餘人立即前往山桑討伐姚襄,同時上書朝廷說姚襄反叛,請求立即增兵圍剿。
而此時的朝廷除了荊州桓溫處還有兵之外,其他各州的兵都已被殷浩搜刮而去,無力再派,殷浩無奈,隻得寄希望於劉啟、王彬二人了。
奈何劉啟、王彬二人根本不是姚襄的對手,在山桑再次被姚襄打的大敗,劉啟、王彬本就是冉魏政權的降將,為顯忠誠,劉啟、王彬拚死力戰,最終雙雙戰死,剩下的部隊再次被姚襄吞並,至此,姚襄已經累兵至七萬餘人,已經具備了跟東晉決裂的實力。
盡管姚襄早已有不臣之心,但是在看到同為降將的劉啟、王彬為盡忠而戰死沙場的時候,姚襄還是動了側隱之心,心想自己降晉以來,雖然屢遭殷浩的陷害與打壓,但是朝堂之上還有謝尚、桓溫等人真心的維護自己,總不能為了一個殷浩就再次反叛吧。
四弟姚萇看出了姚襄心中所慮,他知道姚襄下不了決心反叛朝廷,於是對姚襄說道:“東晉朝廷裏,雖然有謝尚、桓溫等人真心待人,但是像殷浩之人也絕不在少數,與其在他人屋簷下苟且生存,還不如自立以自強,當初羌氐之爭,氐人弱於羌人,然吾父執著於效忠石氏,帶領大軍前往襄國助戰,造成後方空虛,才讓氐人有了崛起的機會,現在氐人苻健竊國稱帝,已經據有整個關中之地,而我們羌人卻依然到處流浪,過著寄人籬下的日子,這難道不是因為愚忠所造成的嘛?”
麵對弟弟姚萇的控訴,姚襄也是深感不安,於是便決定反叛東晉,然後自立,當然,在反叛之前,姚襄還是決定惡心一下殷浩,以吐心中之快。
為了惡心殷浩,姚襄親自書寫一封控訴信,信中詳細列舉了殷浩屢次陷害自己,又派刺客刺殺自己,同時還讓魏憬攻打自己的事情複述了一遍,同時再次陳述自己對東晉的忠誠天地可鑒,此次反叛完全是因為殷浩所逼而為之,也為自己的行為對朝廷造成的損失而向朝廷表達了歉意。
此信寫的有理有據,十分的真誠,寫完之後,姚襄就派參軍權翼前往健康呈交給朝廷,姚襄的書信讓司馬昱尷尬不已,出師未捷就先引發內亂,這個殷浩也是夠可以的,為了掩飾自己的尷尬,司馬昱對之前勸說過自己的王彪之說道:“久聞殷浩心胸狹隘,容不得人,今日一看,果然如此啊。”
可是事已至此,又能怎麽辦呢?打又打不過,所以司馬昱隻能盡力安撫。
於是,司馬昱決定重用啟用謝尚,以他為都督江西、淮南諸軍事、豫州刺史,鎮守曆陽,希望憑借謝尚的個人交情穩住姚襄。
謝尚出馬,姚襄當然要給點麵子,繼續選擇臣服於東晉,但是拒絕迴到梁國,但是山桑是個小城,不是久居之地,因此姚襄率軍渡過了淮河,占據芍陂,然後向北打下了前秦據守的盱眙,並以盱眙為基地,招募各地流民,人數多達十萬,同時又設置地方長官,勸課農桑;以王亮為長史,尹赤為司馬,伏子成為左部帥,斂岐為右部帥,王黑那為前部帥,強白為後部帥,薛讚、權翼為參軍。
可以說姚襄儼然把盱眙當作了自己的根據地來打造,並初步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