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燕軍進城的消息,蔣幹隻覺得一陣眩暈,差點暈倒在地,而桓溫更是震驚不已,這慕容恪剛到鄴城,就攻克的北城門,而這北城門一直是鄴城四門當中最難攻克的地方,更為關鍵的是,若是慕容恪從北門進城的話,那麽整個北城就有可能陷落,而北城又集中了整個冉魏政權所有的重要行政機構,不但皇宮建在哪裏,就連皇親國戚的住所也建在了那裏,也就是說,極有可能太子冉智和董皇後此時已經陷入敵手了。


    來不及細想,當前形勢十分的緊急,幸好當時的鄴城分北城和南城兩部分,中間以漳河分割,北城主要是皇宮及帝國行政機構、皇親國戚的居住區,而南城則是普通老百姓的居住區,中間的漳河建有橋梁連通南北二城,漳河之上建有門鏈以防止敵人的偷襲。


    所以桓溫連忙命劉建率軍前往北城與南城中間的漳河,守住橋梁,防止燕軍從北城進攻南城。


    在經過短暫的混亂之後,桓溫終於弄清了狀況,原來自慕容恪亮出冉閔的頭顱之後,冉魏政權上上下下開始軍心渙散,人人都開始思考後路,而鎮守北城的龍鑲將軍田香本就意誌不堅定,在冉閔被俘之時就想逃跑,現在見冉閔已死,軍心渙散,便有意想要投降燕軍,在經過短暫的接觸之後,慕容恪向田香一定的承諾之後,田香一刻也不想等待,立即打開了廣德門,燕軍蜂湧而入。


    因為廣德門正衝著皇宮,所以燕軍入城之後第一件事攻入皇宮,太子冉智、皇三子冉明、皇四子冉裕、皇六子冉叡連同董皇後皆被俘,而居住在戚裏的皇親國戚、大小官員也大多被俘,可以說除了蔣幹因為有事恰巧來到南城而僥幸逃過一劫外,整個冉魏政權的重要官員幾乎都被一網打盡,可以說北城一失,南城再守已無意義,因為冉魏政權已經不存在了。


    此時的南城僅有守軍一萬餘人,漳河又那麽長,根本無法擋住從北城如潮水般湧來的燕軍,而南城外的慕容評也開始加緊攻打南城,受冉閔之死的影響,軍心士氣都受到很大的影響,南城的各個城門都開始告急,可以說南城失守僅在旦夕之間。


    麵對如此危局,張代跟劉建一起找到桓溫,力勸桓溫立即突圍,不然的話極有可能會落入敵手,桓溫也明白南城已經守不住了,所以他轉身也力勸蔣幹跟他一同突圍,此時的蔣幹心灰意冷,身為乞活軍他奮鬥了一輩子,冉魏政權的大司馬就是他的高光時刻,現在冉魏沒了,他也不願意再苟活,所以在表麵上答應了桓溫的突圍請求之後,在趁桓溫不注意的時候,就拔劍自刎了。


    桓溫轉身看到自殺的蔣幹,也隻得歎息了一聲,此時的局勢已經十分的危機,燕軍從北城陸續突破了南城的防線,大量的士兵已經逃亡,劉建將原來的老部隊重新組建起來,雖然隻有八百人,但是勝在忠誠。


    隊伍集結完畢之後,桓溫決定從漳河邊的納文門突圍,納文門是一個小門,平時主要用於水陸運輸的貨物的出入,又因為緊挨著漳河,平時並不引人注目,桓溫從這裏突圍,顯然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在劉建跟張代的護送下,冒著如雨的箭矢和熊熊的大火,桓溫等人穿街過巷,很快就來到了納文門前,此時的納文門也已有小股的燕軍存在,但是顯然戰鬥力不足,經過劉建等人的拚死衝殺,最終全殲了這支小股的燕軍,桓溫等人趁勢突出納文門,向太行山奔去。


    太行山山高林密,地勢十分險要,隻要進了太行山,就可以利用其險要的地形臨時隱蔽起來,就要桓溫等人向太行山急行軍的時候,桓溫遠遠的看到一隊騎兵在向桓溫相反的方向馳去,這隊騎兵的裝扮桓溫很熟悉,是晉軍的裝扮,桓溫猜到可能是戴施帶的來的那一萬名士兵其中的一部分,本著好奇的心態,桓溫命下停下腳步,就地隱藏起來,他想看看此時此刻,戴施會做何打算,畢竟這一萬名晉軍雖說不多,但也是一支有生力量,若是戴施肯有所作為的話,打燕軍一個措手不及也是很有可能的。


    然後事實卻完全出乎桓溫所料,不一會兒,這一隊騎兵就護送著狼狽不堪的戴施從城內出來,向南方急馳而去,看著遠去的晉軍的背景,桓溫苦澀了笑了一下,其實他早就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隻是他對戴施還抱有一些希望,所以希望戴施能有所作為,現在看來,根本就是自己多想了。


    懷著心有不甘的心情,在劉建等人的催促下,桓溫帶著他們繼續南太行山進發,等進了山之後,站在高處,桓溫遠遠的看到鄴城內已是一片火海,存在了僅僅三年的冉魏政權正式滅亡。


    想到這些日子裏在鄴城奮鬥的時光,桓溫也是唏噓不已,盡管桓溫已經盡了力,但是依然不能保住鄴城,保住這個在五胡十六國時代中原漢人所建的惟一一個政權,而受苦受難的永遠都是底層的老百姓,此時鄴城失落,免不了又是一場大屠殺,而此刻的桓溫卻是無能為力。


    在太行山上休息了一夜之後,不死心的桓溫派人秘密潛迴鄴城打探情況,還好,慕容恪不像後趙羯人那般兇殘,雖然也有零星的殺戮,但是並沒有大規模的屠城,而此時的冉魏皇室成員都已經被俘,董皇後、太子冉智以及冉閔的其他的幾個兒子都已落入敵手,大小官員也被俘了很多,屹立中原三年之久的冉魏政權,算是徹底滅亡了。


    在經過短暫的悲傷之後,桓溫決定盡快迴到東晉,經過這三年多的遊曆,桓溫已然對北方中原地區的各族政權了解的差不多了,趁著冉魏剛剛滅亡,燕國政權還立足未穩之際,北伐必然會大有可為。


    於是,迎著朝露與初升的太陽,桓溫的這支八百人小隊又一次踏上了征程,這一次桓溫將不再停留,從鄴城直插入譙郡,根據戴施的說法,此時的譙郡已被東晉收複,到了譙郡就算是迴到東晉了,到了那裏,桓溫將不用再躲藏,他將以最快的速度迴到荊州,然後舉起北伐的大旗。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謀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石頭阿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石頭阿愣並收藏謀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