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是漫長而又難熬的,戴施原本是河南郡太守,殷浩北伐之後,戴施歸征北將軍謝尚管轄,趁冉閔與燕國征戰之際,偷偷的出兵打下了濮陽,雖然有趁人之危之嫌,但到底是拿下了一座城,將東晉的北部邊界推到了黃河邊上,對於殷浩來說,也是大功一件。
從鄴城到濮陽,來迴至少十天時間,而燕國的前鋒慕容評已經到達了鄴城近郊,第二天就可以發起攻城,而此時的城內已經沒有一粒糧食了,甚至就連樹木和野草都被吃光了,整個大地都是光禿禿的,也就是說哪怕是慕容評不攻城,光圍就能把鄴城給圍死,所以麵對這地獄般的危局,整個冉魏朝廷上上下下都已信心全無,整個城內彌漫著一種沮喪的氣氛。
桓溫明白,當前最主要的就是軍糧,隻要有糧食在,憑鄴城的堅固城防工事,再堅持一年半載都沒有問題,所以問題關鍵的關鍵,就在糧食上。
為此,他再一次的秘密啟用蝶眼台,鄴城是大城,又是後趙和冉魏政權的首都所在地,自然有蝶眼使者的存在,在張代通過蝶眼台內部的秘密渠道找到蝶眼使者駐所的時候,蝶眼使者卻已餓死在了住所裏,這讓桓溫受到了極大的刺激,蝶眼使者都是有專門費用撥付的,連他們都給餓死了,更何況普通老百姓?
大受刺激的桓溫已然明白不能再繼續等下去了,必須有所行動,既然等外援如此漫長而又充滿不確定性,那麽再一個辦法就是搶,對,搶糧,既然慕容評率領號稱十萬兵前來圍攻鄴城,那麽就必然會有大量的糧草,而在當時行軍打仗,一般都會設有專門的糧站負責糧草的運輸,隻要找到這個糧站並打下它,就可以搶到對方的糧食,隻要糧食到手了,那麽一切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為此,桓溫讓張代先後派出去了好幾撥秘探前去偵察鮮卑軍的糧草所在地,終於在鄴城西南的曹村發現了蹤跡,曹村臨近漳河,漕運方便,離著鄴城也不遠,再往西就是太行山,進山隱藏也方便,所以慕容評把糧站設在這裏,也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
糧站雖然發現了,但是不幸的是,為了保護糧站的安全,慕容評設了兩個營的兵力在這裏守護糧站,一個營兩千人,兩個營就是四千人,這四千人又依險修築了大量的工事,使糧站更加的不容易被攻破。
盡管困難這麽多,但是桓溫依然決定放手一博,他將原本作為預備隊的五千人重新組織起來,又組織了一千餘名還能站起來了老百姓,從全城搜集了一百輛還能用的小推車,作為搶糧時所用。
桓溫與蔣幹、劉建等人經過反複的推算後,覺得勝算還是比較大的,現在慕容評大軍已經抵達鄴城近效,不出意外的話,明天就會到達鄴城,到時候慕容評必然圍城,所以,搶糧隻能在今晚進行,不然等到明天的時候鮮卑軍對鄴城形成了合圍之勢,再突圍就很難了。
這一仗實在太過重要,能不能搶到糧直接關係到整個鄴城的安危,所以桓溫決定自己親自帶隊搶糧,時間定在了四更時間,這個時候是人最困的時候,也是敵人防守最鬆懈的時候,趁著夜色昏暗,桓溫偷偷的派出了三隊人馬,其中一隊由劉建率領一千人,先行攻打曹村,雙方交手之後佯裝向西南方向敗逃,劉建的任務就是盡量的把曹村守軍引出來。
可惜的是事與願違,曹村守軍沒有上劉建的當,在劉建殺聲震天的衝進曹村的時候,曹村守軍還是大吃一驚的,畢竟曹村糧站建立時間不長,也十分的隱蔽,而桓溫能這麽快的找到這裏確實是出乎曹村守軍的意料,但是畢竟是一群訓練有素的人,曹村守軍很快就反應過來,並迅速的擊潰了劉建的部隊,劉建也率隊按照約定向西南方向逃走,可惜的是曹村守軍並沒有上當,在追了一段距離之後,曹村守軍就鳴金收兵迴寨了。
一計不成,隻能再生一計,幸好桓溫早有預案,他迅速的派出了張代率領另外一千人繼續從正麵攻打曹村,而桓溫則率領另外兩千人直接跳進漳河裏,涉水繞到曹村糧站後麵,因為糧站是依水而建,有一麵是背水的,所以在張代前麵攻打糧站之際,沒有人注意到背水的一麵,所以桓溫率領這兩千人就悄悄的從糧站後麵爬上岸,在解決掉幾個哨兵之後,偷偷的潛入到了糧站內部。
糧站守軍沒有料到桓溫會來這一手,所以當士兵從糧站內部殺出來的時候,曹村守軍還以為是神兵天降,頓時大亂,其實按照之前的推演,桓溫這個時候應該是派人放一把火才對,那樣的話效果會更佳,但是桓溫發現可能是糧站新建的緣故,糧站裏的糧食並不多,為了保留更多的糧食,桓溫臨時取消了縱火這一計,但還是打的曹村守軍到處亂躥,最終在內部夾擊之下,四千糧站守軍除少部分突圍之外,大部分被俘,由於糧食連自己都不夠用,更不可能用來養戰俘了,而且這些戰俘全部為鮮卑族,更不可能為自己所用,所以桓溫一咬牙,將這群俘虜全部殺掉後推進了漳河裏,鮮血染紅了漳河水,也染疼了桓溫的心,作為一名現代人,桓溫是不願意殺俘的,但是基於當前的情況,桓溫又不得不殺之,不殺的話這群戰俘就又會重新迴到戰場上殺自己,所謂義不聚財、慈不掌兵,在道義與生存麵前,桓溫最終還是選擇了生存。
戰場結束時天還沒有亮,之前組織的一千名農夫推著手推車進場拉糧,由於手推車在當時屬於戰略物資,整個鄴城內也不多,東湊西湊才湊了一百多輛,這一百多輛手推車拉著滿滿當當的糧食進進出出,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久違的笑容,這麽多天來終於可以吃頓飽飯了,再也不用擔心餓死人的事情發生了。
士兵們也對桓溫充滿了敬佩與信任,他們第一次感受到了桓溫的魄力與能力,開始由衷的信任和擁護這位陌生的將領,對於即將到來的鄴城之戰,也第一次開始有了堅定的信心。
不同於士兵與農夫們的喜悅,桓溫還是充滿了焦慮,這次搶糧雖然是成功的,但是糧站內的糧食太少,滿打滿算也隻有三千擔糧食,按每擔100斤算,也隻有三十萬斤而之,三十萬斤糧食若是隻供應兩萬名部隊的話,倒是綽綽有餘,但是城內還有八萬的百姓呢,兩萬士兵加上八萬百姓,這三十萬斤糧食就很緊張了,頂多也就是十天的量,所以在十天之內,必須找到外援才行。
從鄴城到濮陽,來迴至少十天時間,而燕國的前鋒慕容評已經到達了鄴城近郊,第二天就可以發起攻城,而此時的城內已經沒有一粒糧食了,甚至就連樹木和野草都被吃光了,整個大地都是光禿禿的,也就是說哪怕是慕容評不攻城,光圍就能把鄴城給圍死,所以麵對這地獄般的危局,整個冉魏朝廷上上下下都已信心全無,整個城內彌漫著一種沮喪的氣氛。
桓溫明白,當前最主要的就是軍糧,隻要有糧食在,憑鄴城的堅固城防工事,再堅持一年半載都沒有問題,所以問題關鍵的關鍵,就在糧食上。
為此,他再一次的秘密啟用蝶眼台,鄴城是大城,又是後趙和冉魏政權的首都所在地,自然有蝶眼使者的存在,在張代通過蝶眼台內部的秘密渠道找到蝶眼使者駐所的時候,蝶眼使者卻已餓死在了住所裏,這讓桓溫受到了極大的刺激,蝶眼使者都是有專門費用撥付的,連他們都給餓死了,更何況普通老百姓?
大受刺激的桓溫已然明白不能再繼續等下去了,必須有所行動,既然等外援如此漫長而又充滿不確定性,那麽再一個辦法就是搶,對,搶糧,既然慕容評率領號稱十萬兵前來圍攻鄴城,那麽就必然會有大量的糧草,而在當時行軍打仗,一般都會設有專門的糧站負責糧草的運輸,隻要找到這個糧站並打下它,就可以搶到對方的糧食,隻要糧食到手了,那麽一切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
為此,桓溫讓張代先後派出去了好幾撥秘探前去偵察鮮卑軍的糧草所在地,終於在鄴城西南的曹村發現了蹤跡,曹村臨近漳河,漕運方便,離著鄴城也不遠,再往西就是太行山,進山隱藏也方便,所以慕容評把糧站設在這裏,也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的。
糧站雖然發現了,但是不幸的是,為了保護糧站的安全,慕容評設了兩個營的兵力在這裏守護糧站,一個營兩千人,兩個營就是四千人,這四千人又依險修築了大量的工事,使糧站更加的不容易被攻破。
盡管困難這麽多,但是桓溫依然決定放手一博,他將原本作為預備隊的五千人重新組織起來,又組織了一千餘名還能站起來了老百姓,從全城搜集了一百輛還能用的小推車,作為搶糧時所用。
桓溫與蔣幹、劉建等人經過反複的推算後,覺得勝算還是比較大的,現在慕容評大軍已經抵達鄴城近效,不出意外的話,明天就會到達鄴城,到時候慕容評必然圍城,所以,搶糧隻能在今晚進行,不然等到明天的時候鮮卑軍對鄴城形成了合圍之勢,再突圍就很難了。
這一仗實在太過重要,能不能搶到糧直接關係到整個鄴城的安危,所以桓溫決定自己親自帶隊搶糧,時間定在了四更時間,這個時候是人最困的時候,也是敵人防守最鬆懈的時候,趁著夜色昏暗,桓溫偷偷的派出了三隊人馬,其中一隊由劉建率領一千人,先行攻打曹村,雙方交手之後佯裝向西南方向敗逃,劉建的任務就是盡量的把曹村守軍引出來。
可惜的是事與願違,曹村守軍沒有上劉建的當,在劉建殺聲震天的衝進曹村的時候,曹村守軍還是大吃一驚的,畢竟曹村糧站建立時間不長,也十分的隱蔽,而桓溫能這麽快的找到這裏確實是出乎曹村守軍的意料,但是畢竟是一群訓練有素的人,曹村守軍很快就反應過來,並迅速的擊潰了劉建的部隊,劉建也率隊按照約定向西南方向逃走,可惜的是曹村守軍並沒有上當,在追了一段距離之後,曹村守軍就鳴金收兵迴寨了。
一計不成,隻能再生一計,幸好桓溫早有預案,他迅速的派出了張代率領另外一千人繼續從正麵攻打曹村,而桓溫則率領另外兩千人直接跳進漳河裏,涉水繞到曹村糧站後麵,因為糧站是依水而建,有一麵是背水的,所以在張代前麵攻打糧站之際,沒有人注意到背水的一麵,所以桓溫率領這兩千人就悄悄的從糧站後麵爬上岸,在解決掉幾個哨兵之後,偷偷的潛入到了糧站內部。
糧站守軍沒有料到桓溫會來這一手,所以當士兵從糧站內部殺出來的時候,曹村守軍還以為是神兵天降,頓時大亂,其實按照之前的推演,桓溫這個時候應該是派人放一把火才對,那樣的話效果會更佳,但是桓溫發現可能是糧站新建的緣故,糧站裏的糧食並不多,為了保留更多的糧食,桓溫臨時取消了縱火這一計,但還是打的曹村守軍到處亂躥,最終在內部夾擊之下,四千糧站守軍除少部分突圍之外,大部分被俘,由於糧食連自己都不夠用,更不可能用來養戰俘了,而且這些戰俘全部為鮮卑族,更不可能為自己所用,所以桓溫一咬牙,將這群俘虜全部殺掉後推進了漳河裏,鮮血染紅了漳河水,也染疼了桓溫的心,作為一名現代人,桓溫是不願意殺俘的,但是基於當前的情況,桓溫又不得不殺之,不殺的話這群戰俘就又會重新迴到戰場上殺自己,所謂義不聚財、慈不掌兵,在道義與生存麵前,桓溫最終還是選擇了生存。
戰場結束時天還沒有亮,之前組織的一千名農夫推著手推車進場拉糧,由於手推車在當時屬於戰略物資,整個鄴城內也不多,東湊西湊才湊了一百多輛,這一百多輛手推車拉著滿滿當當的糧食進進出出,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久違的笑容,這麽多天來終於可以吃頓飽飯了,再也不用擔心餓死人的事情發生了。
士兵們也對桓溫充滿了敬佩與信任,他們第一次感受到了桓溫的魄力與能力,開始由衷的信任和擁護這位陌生的將領,對於即將到來的鄴城之戰,也第一次開始有了堅定的信心。
不同於士兵與農夫們的喜悅,桓溫還是充滿了焦慮,這次搶糧雖然是成功的,但是糧站內的糧食太少,滿打滿算也隻有三千擔糧食,按每擔100斤算,也隻有三十萬斤而之,三十萬斤糧食若是隻供應兩萬名部隊的話,倒是綽綽有餘,但是城內還有八萬的百姓呢,兩萬士兵加上八萬百姓,這三十萬斤糧食就很緊張了,頂多也就是十天的量,所以在十天之內,必須找到外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