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桓溫如此真性情,張遇也就不藏著掖著了,正如馮樂所言,這是許昌,自己的地盤,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於是,張遇擺了擺手,讓全副武裝的士兵退下,然後把桓溫請到了上座之後,開始向桓溫大倒苦水。
其實對於張遇來說,他早就受夠了胡人的氣,在他還是孩提的時候,就常常目睹胡人對自己族人的欺壓,每當他問已成乞活軍將領的父親為何受胡人的氣而不反抗的時候,父親就常常一聲長歎,然後凝視著南方,許久之後,滄桑的臉龐上總是會流下幾行痛苦的淚水,那時的張遇還不明白父親為何常常望向南方,直到長大後才明白,父親並不是向望南方,而是在深深的怨恨逃往南方的王公大臣們拋棄自己的子民而選擇了苟安,而乞活軍之所以稱之為乞活軍,又何嚐不是對晉室南逃的一種怨恨。
張遇講到自己的父親時,總是把頭扭向一邊,臉上流露出悲戚的目光。
麵對對東晉朝廷依然有一絲怨恨的張遇,桓溫也是不由的歎了口氣,這又怎麽能怪他們呢?當自己民族的政權不再以保護自己的子民的時候,也就不能怪自己的子民拋棄他們了。
“既然受夠了他們的氣,那就迴到自己民族的懷抱吧。”桓溫幽幽的說道。
“哼,迴?怎麽迴?晉朝年年喊北伐,年年喊北伐,除了祖逖將軍真正打到過黃河邊上外,那一個主持北伐的將領不是到中原來打一圈就趕緊跑迴去?對他們來說,北伐隻不過是自己積累名聲的工具而已,我們早就成了他們的棄民。”張遇恨恨的說道。
桓溫被張遇嗆的說不出話來,隻得歎息一聲站到了一邊,現場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馮樂受不了這種沉默,便站出來對張遇說道:“此一時彼一時,不管怎麽著,晉朝至少還沒有亡,它依然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希望,你要想一下,若在當時晉室不南渡的話,萬一在中原全軍覆沒了,那我們現在可是連希望都沒有了啊。”
聽完馮樂的話,張遇沒有說話,其實他是認同馮樂的話的,若是當時晉室不難渡,而是在中原被胡族消滅幹淨了的話,那漢族可能就真的失去一切希望了。
“歸降吧,不管怎麽說,它依然是你的祖國;不管你為胡人做再多的事,你身體裏的血液也是跟他們不一樣的,他們永遠都不會把你當成自己人看待的。”桓溫歎息的說道。
張遇依然默不作聲,其實他心中早已做出了決擇,隻是他在等,等著殷浩的北伐大軍應該早早的來到許昌,這樣他也好擺脫胡人的控製啊。
許久之後,張遇才歎了口氣,對桓溫等人坦露了實情:“姚襄在支援襄國時,曾讓我共同出兵,我以抵禦殷浩北伐為由,並沒有出兵;因為許昌離潁川太近,姚襄不放心我,就留下了匈奴兵鎮守潁川,同時監督許昌,這群匈奴兵十分的兇殘,他們的將領是潁川太守劉衛辰的兒子劉勃勃,別看劉勃勃年齡不大,跟他父親一樣的陰險狡詐,不但放縱自己的士兵在潁川城內欺壓百姓,搶奪民財,還經常跑到許昌城內惹事生非。”
“那你為何不奮起反抗呢?”桓溫因為受過匈奴兵的欺負,所以感同身受。
“哼,反抗?說的輕巧,這許昌周圍全是胡人控製的郡縣,我手下隻有區區五千兵力,萬一他們群起而攻之,你讓我如何抵擋得住?”張遇無奈的說道。
聽完張遇的話,桓溫這才意識到張遇所麵臨的困境,那就是身陷重圍,正是因為周圍郡縣則由胡人控製,所以他才不敢有所作為,而這個時候若是殷浩的北伐大軍在許昌的周圍撕開一道口子的話,那麽張遇就可以大膽的投靠殷浩了。
而現在的問題是殷浩在進駐壽春之後,依然沒有進行北伐,所以當前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要把張遇希望投靠朝廷的意思傳遞給殷浩,而殷浩此次北伐的首要目標就是許昌,若是許昌能夠不戰而勝的話,對殷浩絕對是大功一件,所以,盡管桓溫對殷浩意見很大,而殷浩也屢屢的陷害桓溫,但是熟讀曆史的桓溫明白,中國曆史上多少次因為內部鬥爭而導致外敵獲勝,所以,在國家大局和個人利益麵前,桓溫決定放棄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大局。
於是,桓溫對張遇說道:“我給你寫一封信,你派一個人帶著信去壽春,先去見江州刺史褚裒,到時候他會帶你去見殷浩。”
張遇此時已然對麵前這個人非常的感興趣,此人自進屋以來就表現的氣度不凡,談吐也十分的大氣,而且殷浩怎麽說也是東晉的頭麵人物,能夠跟這樣的人關係匪淺,麵前這一位自然也是非同了得。
“談了這麽久,尚不知閣下的尊姓大名。”
“我的名字無關緊要,大人的事要緊,事不宜遲,我快修書一封,您可安排一個可靠的人前往壽春。”
見桓溫不肯透露姓名,張遇也不再多問,他隱約感覺桓溫此次來到許昌的目的絕非一般,但是他也不想管,所以就讓人取來紙和筆,在信中詳細敘述了張遇意欲歸降東晉一事,並說出了許昌當前的處境,希望北伐速速進軍,為防止書信落入別人手中暴露自己的身份,桓溫在信中並沒有寫自己是誰,隻在落款處自稱是在豫章城被太後所救之人,褚蒜子曾救過桓溫一事知道的人不多,但是褚裒肯定知道,桓溫這彎拐的也是夠可以的。
寫完之後,桓溫將信遞給張遇,神色肅穆的說道:“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大人既然下定了決心,就不要再有任何的猶豫了。”
張遇自然明白桓溫的意思,在當前這個極度混亂的亂世下,若是做事猶豫不決,第二天就被殺的事情比比皆是,所以張遇便不再猶豫,對桓溫重重的點了點頭,目光裏充滿了堅定。
見張遇這個這樣,桓溫也就安下心來,三人正準備離開太守府的時候,下人突然慌慌張張來報說道:“大人,不好了,劉勃勃正帶著大批的匈奴兵氣勢洶洶的趕來。”
“劉勃勃?他來這幹嘛?”張遇此時有些吃驚,自己剛剛下定決心投靠東晉,這小子就趕來了,難不成有順風耳不成?
而一旁的桓溫等三人也是嚇了一大跳:“這劉勃勃也太厲害了,自己剛到許昌就追了過來,若是讓他看見我們三人,肯定是兇多吉少啊。”
於是,張遇擺了擺手,讓全副武裝的士兵退下,然後把桓溫請到了上座之後,開始向桓溫大倒苦水。
其實對於張遇來說,他早就受夠了胡人的氣,在他還是孩提的時候,就常常目睹胡人對自己族人的欺壓,每當他問已成乞活軍將領的父親為何受胡人的氣而不反抗的時候,父親就常常一聲長歎,然後凝視著南方,許久之後,滄桑的臉龐上總是會流下幾行痛苦的淚水,那時的張遇還不明白父親為何常常望向南方,直到長大後才明白,父親並不是向望南方,而是在深深的怨恨逃往南方的王公大臣們拋棄自己的子民而選擇了苟安,而乞活軍之所以稱之為乞活軍,又何嚐不是對晉室南逃的一種怨恨。
張遇講到自己的父親時,總是把頭扭向一邊,臉上流露出悲戚的目光。
麵對對東晉朝廷依然有一絲怨恨的張遇,桓溫也是不由的歎了口氣,這又怎麽能怪他們呢?當自己民族的政權不再以保護自己的子民的時候,也就不能怪自己的子民拋棄他們了。
“既然受夠了他們的氣,那就迴到自己民族的懷抱吧。”桓溫幽幽的說道。
“哼,迴?怎麽迴?晉朝年年喊北伐,年年喊北伐,除了祖逖將軍真正打到過黃河邊上外,那一個主持北伐的將領不是到中原來打一圈就趕緊跑迴去?對他們來說,北伐隻不過是自己積累名聲的工具而已,我們早就成了他們的棄民。”張遇恨恨的說道。
桓溫被張遇嗆的說不出話來,隻得歎息一聲站到了一邊,現場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馮樂受不了這種沉默,便站出來對張遇說道:“此一時彼一時,不管怎麽著,晉朝至少還沒有亡,它依然是我們這個民族的希望,你要想一下,若在當時晉室不南渡的話,萬一在中原全軍覆沒了,那我們現在可是連希望都沒有了啊。”
聽完馮樂的話,張遇沒有說話,其實他是認同馮樂的話的,若是當時晉室不難渡,而是在中原被胡族消滅幹淨了的話,那漢族可能就真的失去一切希望了。
“歸降吧,不管怎麽說,它依然是你的祖國;不管你為胡人做再多的事,你身體裏的血液也是跟他們不一樣的,他們永遠都不會把你當成自己人看待的。”桓溫歎息的說道。
張遇依然默不作聲,其實他心中早已做出了決擇,隻是他在等,等著殷浩的北伐大軍應該早早的來到許昌,這樣他也好擺脫胡人的控製啊。
許久之後,張遇才歎了口氣,對桓溫等人坦露了實情:“姚襄在支援襄國時,曾讓我共同出兵,我以抵禦殷浩北伐為由,並沒有出兵;因為許昌離潁川太近,姚襄不放心我,就留下了匈奴兵鎮守潁川,同時監督許昌,這群匈奴兵十分的兇殘,他們的將領是潁川太守劉衛辰的兒子劉勃勃,別看劉勃勃年齡不大,跟他父親一樣的陰險狡詐,不但放縱自己的士兵在潁川城內欺壓百姓,搶奪民財,還經常跑到許昌城內惹事生非。”
“那你為何不奮起反抗呢?”桓溫因為受過匈奴兵的欺負,所以感同身受。
“哼,反抗?說的輕巧,這許昌周圍全是胡人控製的郡縣,我手下隻有區區五千兵力,萬一他們群起而攻之,你讓我如何抵擋得住?”張遇無奈的說道。
聽完張遇的話,桓溫這才意識到張遇所麵臨的困境,那就是身陷重圍,正是因為周圍郡縣則由胡人控製,所以他才不敢有所作為,而這個時候若是殷浩的北伐大軍在許昌的周圍撕開一道口子的話,那麽張遇就可以大膽的投靠殷浩了。
而現在的問題是殷浩在進駐壽春之後,依然沒有進行北伐,所以當前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要把張遇希望投靠朝廷的意思傳遞給殷浩,而殷浩此次北伐的首要目標就是許昌,若是許昌能夠不戰而勝的話,對殷浩絕對是大功一件,所以,盡管桓溫對殷浩意見很大,而殷浩也屢屢的陷害桓溫,但是熟讀曆史的桓溫明白,中國曆史上多少次因為內部鬥爭而導致外敵獲勝,所以,在國家大局和個人利益麵前,桓溫決定放棄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大局。
於是,桓溫對張遇說道:“我給你寫一封信,你派一個人帶著信去壽春,先去見江州刺史褚裒,到時候他會帶你去見殷浩。”
張遇此時已然對麵前這個人非常的感興趣,此人自進屋以來就表現的氣度不凡,談吐也十分的大氣,而且殷浩怎麽說也是東晉的頭麵人物,能夠跟這樣的人關係匪淺,麵前這一位自然也是非同了得。
“談了這麽久,尚不知閣下的尊姓大名。”
“我的名字無關緊要,大人的事要緊,事不宜遲,我快修書一封,您可安排一個可靠的人前往壽春。”
見桓溫不肯透露姓名,張遇也不再多問,他隱約感覺桓溫此次來到許昌的目的絕非一般,但是他也不想管,所以就讓人取來紙和筆,在信中詳細敘述了張遇意欲歸降東晉一事,並說出了許昌當前的處境,希望北伐速速進軍,為防止書信落入別人手中暴露自己的身份,桓溫在信中並沒有寫自己是誰,隻在落款處自稱是在豫章城被太後所救之人,褚蒜子曾救過桓溫一事知道的人不多,但是褚裒肯定知道,桓溫這彎拐的也是夠可以的。
寫完之後,桓溫將信遞給張遇,神色肅穆的說道:“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大人既然下定了決心,就不要再有任何的猶豫了。”
張遇自然明白桓溫的意思,在當前這個極度混亂的亂世下,若是做事猶豫不決,第二天就被殺的事情比比皆是,所以張遇便不再猶豫,對桓溫重重的點了點頭,目光裏充滿了堅定。
見張遇這個這樣,桓溫也就安下心來,三人正準備離開太守府的時候,下人突然慌慌張張來報說道:“大人,不好了,劉勃勃正帶著大批的匈奴兵氣勢洶洶的趕來。”
“劉勃勃?他來這幹嘛?”張遇此時有些吃驚,自己剛剛下定決心投靠東晉,這小子就趕來了,難不成有順風耳不成?
而一旁的桓溫等三人也是嚇了一大跳:“這劉勃勃也太厲害了,自己剛到許昌就追了過來,若是讓他看見我們三人,肯定是兇多吉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