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馮樂提供的情報,這個豫州刺史姚襄是姚弋仲的長子,姚弋仲原本隻是羌族部落的首領,當時的羌族部落並不是很強大,所以一直臣服於西晉,但是永嘉之亂時,前趙的皇帝,匈奴族劉聰,帶著匈奴大軍攻陷洛陽,俘虜了晉懷帝,宰了西晉王公大臣及其親屬共計10萬多人,直接為西晉王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這讓姚弋仲看到了機會,但是羌族部落太弱小了,根本沒法跟劉聰、石勒這些鏖戰中原的諸侯比,沒辦法,姚弋仲隻得把目光投向了家鄉西北,他趁著永嘉之亂朝廷無暇顧及西北,帶著數萬人遷徙到了榆眉,自立為雍州刺史、扶風公。沒辦法,手裏這點人馬,別說稱帝稱王了,就連稱公都有點兒不好意思。
手裏就這麽點人馬,根本沒法跟如日中天的前趙對抗,所以姚弋仲思量再三,選擇了投奔前趙,當時的前趙皇帝劉曜很高興,就封了他為平襄公,拜平西將軍。
再到後來石勒起的時候,姚弋仲又投降了石勒,反正跟誰也是跟,等到石虎當皇帝的時候,為了穩住西北,又封他為冠軍大將軍、西平郡公。
石虎死後,趙國內亂,一年之內換了三個皇帝,到冉閔稱帝時,也想拉隴姚弋仲,但姚弋仲因為冉閔是漢人,不想跟他混,正好石虎的第十一子石祗在襄國繼位,姚弋仲覺得石祗跟自己都是胡人,就決定效忠石祗,石祗也很給力,直接封姚弋仲為右丞相、趙王,姚襄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自己的父親任命為豫州刺史的。
正在三人謀劃如何去見姚襄的時候,馮樂的手下傳來了一個消息:苻洪死了。
這是一個天大的消息,苻洪是氐族首領,本名蒲洪,因讖文有“草付應稱王”的話,便改姓為“苻”,領有關中之地,當時的關中被稱為秦州,所以被趙國封為秦州刺史,石虎死後,因為趙國內亂,苻洪便向東晉稱臣,褚蒜子因為苻洪雄居關中,領土不跟東晉相連,而且也絕對不是真心稱臣,所以便委任了他很多虛職,封他為氐王、使持節、征北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冀州刺史、廣川郡公 ,又任命他的兒子苻健為假節、右將軍、監河北征討前鋒諸軍事、襄國公。
因為苻洪投降東晉,跟效忠石祗的姚弋仲勢同水火,姚弋仲多次派姚襄攻打苻洪,每次都大敗而歸,現在苻洪突然死了,姚襄極有可能會趁苻洪死之後再次攻打關中。
“苻洪是怎麽死的?”桓溫向馮樂問道。
“是被涼州刺史麻秋毒死的,麻秋被苻洪的兒子苻健打敗後就投降了,後來聽聞石祗在襄國登基,便又想去投奔石祗,被苻洪所阻,麻秋懷恨在心,就在一次宴會上偷偷的給苻洪下藥毒死了他。”馮樂一臉凝重的迴答道。
“麻秋呢?”
“被苻洪的兒子苻健殺死了。”
“當前氐族誰的首領?”
“苻洪的大兒子苻健。”
“哎,一代梟雄,居然死在小人之手。”桓溫也覺得可惜,但是當前容不得他多想,因為桓溫知道,連他都得到了苻洪已死的消息,那麽姚襄肯定也同時得到了,那麽姚襄征伐關中自然不可避免。
“當前階段局勢太不穩定,我建議我們還是不要急於去見姚襄,再等等再說。”張代建議道。
桓溫點了點頭,他的感受跟張代一樣,通過綜合當前的局勢來看,北方簡直就是一團亂麻:冉閔在鄴城另立朝廷,石祗在襄國也登基稱帝,代表氐族勢力的苻洪又突然被效忠石祗的羯族將領麻秋給毒死了,苻健肯定不會善罷甘休;遼東的鮮卑族慕容俊又一直對中原虎視眈眈,目前已經攻占中山郡;漠南的鮮卑族拓跋部的拓跋什翼犍也已占領雲中郡,而且這些勢力都勢均力敵,大家也都沒有絕對壓倒性的實力,這也就注定隻能是混戰了。
“殷浩的大軍到哪裏了?”桓溫覺得局勢這麽混亂,正是殷浩有所作為的時候。
“謝尚跟陳逵已經率軍抵達了壽春,跟褚裒將軍合並一處;荀羨和蔡裔也已駐軍下坯,但是尚未發起軍事行動。”張代迴答道。
“真是太慢了。”桓溫咬牙切齒的說道,在他看來,殷浩行事如此緩慢,必然會錯失很多良機。
“還是得找個機會接觸一下姚襄。”桓溫頓了頓之後,對張代馮樂二人說道。
“找到他又有什麽用呢?難道他還能為我們所用?”馮樂不解的問道。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匈奴、鮮卑、羯、氐、羌五胡,匈奴最弱,已不足為慮,鮮卑遠在遼東河北地,尚未完全染指中原,也可暫不考慮,惟有羯、氐、羌三胡是我們真正的威脅,而這三胡當中,羯最強、氐次之、羌最弱,而羌所占據的豫州又離我們最近,在當前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可以將羌爭取到我們這一邊來。”桓溫分析道。
張代搖了搖頭,對桓溫說道:“不可能的,自古漢胡不兩立,胡人對我們忌諱很深,冉閔以漢人身份建立魏國,又是當前實力最強的一支,姚弋仲跟冉閔同朝為官多年,都尚切不肯依附,更何況代表著漢族正統的大晉呢?”
“那是因為冉閔頒布了殺胡令,一夜之間殺胡二十萬,所以姚弋仲才會跟他對立的。”桓溫又繼續說道。
“我覺得老大說的對,姚襄不同於其他的胡族將領,從不濫殺百姓,善於籠絡人心,姚襄並不是姚弋仲長子,但因百姓愛戴,所以再三請求姚弋仲立他為繼承人,每天都有上千人,姚弋仲沒有辦法,隻得授予他兵權,讓他領兵打仗,所過之處對百姓皆秋毫無犯,而且也經常約束其他胡族將領濫殺,姚弋仲之所以不肯歸附冉閔,完全是因為殺胡令,隻要朝廷能夠保證羌族的完整性,為他們擇城而居,我覺得完全可以將他們爭取過來。”馮樂也同意桓溫的觀點,她畢竟在潁川生活多年,對姚襄的為人處事比較了解,張代見馮樂也同意了,便就不再言語。
“若是真如你所說,姚襄如此愛惜名聲的話,那我覺得沒有必要再等機會了,我們完全可以帶著劉皇後的書信,直接去刺史府找姚襄。”桓溫聽完馮樂的話,更加有了信心。
這讓姚弋仲看到了機會,但是羌族部落太弱小了,根本沒法跟劉聰、石勒這些鏖戰中原的諸侯比,沒辦法,姚弋仲隻得把目光投向了家鄉西北,他趁著永嘉之亂朝廷無暇顧及西北,帶著數萬人遷徙到了榆眉,自立為雍州刺史、扶風公。沒辦法,手裏這點人馬,別說稱帝稱王了,就連稱公都有點兒不好意思。
手裏就這麽點人馬,根本沒法跟如日中天的前趙對抗,所以姚弋仲思量再三,選擇了投奔前趙,當時的前趙皇帝劉曜很高興,就封了他為平襄公,拜平西將軍。
再到後來石勒起的時候,姚弋仲又投降了石勒,反正跟誰也是跟,等到石虎當皇帝的時候,為了穩住西北,又封他為冠軍大將軍、西平郡公。
石虎死後,趙國內亂,一年之內換了三個皇帝,到冉閔稱帝時,也想拉隴姚弋仲,但姚弋仲因為冉閔是漢人,不想跟他混,正好石虎的第十一子石祗在襄國繼位,姚弋仲覺得石祗跟自己都是胡人,就決定效忠石祗,石祗也很給力,直接封姚弋仲為右丞相、趙王,姚襄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自己的父親任命為豫州刺史的。
正在三人謀劃如何去見姚襄的時候,馮樂的手下傳來了一個消息:苻洪死了。
這是一個天大的消息,苻洪是氐族首領,本名蒲洪,因讖文有“草付應稱王”的話,便改姓為“苻”,領有關中之地,當時的關中被稱為秦州,所以被趙國封為秦州刺史,石虎死後,因為趙國內亂,苻洪便向東晉稱臣,褚蒜子因為苻洪雄居關中,領土不跟東晉相連,而且也絕對不是真心稱臣,所以便委任了他很多虛職,封他為氐王、使持節、征北大將軍、都督河北諸軍事、冀州刺史、廣川郡公 ,又任命他的兒子苻健為假節、右將軍、監河北征討前鋒諸軍事、襄國公。
因為苻洪投降東晉,跟效忠石祗的姚弋仲勢同水火,姚弋仲多次派姚襄攻打苻洪,每次都大敗而歸,現在苻洪突然死了,姚襄極有可能會趁苻洪死之後再次攻打關中。
“苻洪是怎麽死的?”桓溫向馮樂問道。
“是被涼州刺史麻秋毒死的,麻秋被苻洪的兒子苻健打敗後就投降了,後來聽聞石祗在襄國登基,便又想去投奔石祗,被苻洪所阻,麻秋懷恨在心,就在一次宴會上偷偷的給苻洪下藥毒死了他。”馮樂一臉凝重的迴答道。
“麻秋呢?”
“被苻洪的兒子苻健殺死了。”
“當前氐族誰的首領?”
“苻洪的大兒子苻健。”
“哎,一代梟雄,居然死在小人之手。”桓溫也覺得可惜,但是當前容不得他多想,因為桓溫知道,連他都得到了苻洪已死的消息,那麽姚襄肯定也同時得到了,那麽姚襄征伐關中自然不可避免。
“當前階段局勢太不穩定,我建議我們還是不要急於去見姚襄,再等等再說。”張代建議道。
桓溫點了點頭,他的感受跟張代一樣,通過綜合當前的局勢來看,北方簡直就是一團亂麻:冉閔在鄴城另立朝廷,石祗在襄國也登基稱帝,代表氐族勢力的苻洪又突然被效忠石祗的羯族將領麻秋給毒死了,苻健肯定不會善罷甘休;遼東的鮮卑族慕容俊又一直對中原虎視眈眈,目前已經攻占中山郡;漠南的鮮卑族拓跋部的拓跋什翼犍也已占領雲中郡,而且這些勢力都勢均力敵,大家也都沒有絕對壓倒性的實力,這也就注定隻能是混戰了。
“殷浩的大軍到哪裏了?”桓溫覺得局勢這麽混亂,正是殷浩有所作為的時候。
“謝尚跟陳逵已經率軍抵達了壽春,跟褚裒將軍合並一處;荀羨和蔡裔也已駐軍下坯,但是尚未發起軍事行動。”張代迴答道。
“真是太慢了。”桓溫咬牙切齒的說道,在他看來,殷浩行事如此緩慢,必然會錯失很多良機。
“還是得找個機會接觸一下姚襄。”桓溫頓了頓之後,對張代馮樂二人說道。
“找到他又有什麽用呢?難道他還能為我們所用?”馮樂不解的問道。
“從目前的局勢來看,匈奴、鮮卑、羯、氐、羌五胡,匈奴最弱,已不足為慮,鮮卑遠在遼東河北地,尚未完全染指中原,也可暫不考慮,惟有羯、氐、羌三胡是我們真正的威脅,而這三胡當中,羯最強、氐次之、羌最弱,而羌所占據的豫州又離我們最近,在當前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可以將羌爭取到我們這一邊來。”桓溫分析道。
張代搖了搖頭,對桓溫說道:“不可能的,自古漢胡不兩立,胡人對我們忌諱很深,冉閔以漢人身份建立魏國,又是當前實力最強的一支,姚弋仲跟冉閔同朝為官多年,都尚切不肯依附,更何況代表著漢族正統的大晉呢?”
“那是因為冉閔頒布了殺胡令,一夜之間殺胡二十萬,所以姚弋仲才會跟他對立的。”桓溫又繼續說道。
“我覺得老大說的對,姚襄不同於其他的胡族將領,從不濫殺百姓,善於籠絡人心,姚襄並不是姚弋仲長子,但因百姓愛戴,所以再三請求姚弋仲立他為繼承人,每天都有上千人,姚弋仲沒有辦法,隻得授予他兵權,讓他領兵打仗,所過之處對百姓皆秋毫無犯,而且也經常約束其他胡族將領濫殺,姚弋仲之所以不肯歸附冉閔,完全是因為殺胡令,隻要朝廷能夠保證羌族的完整性,為他們擇城而居,我覺得完全可以將他們爭取過來。”馮樂也同意桓溫的觀點,她畢竟在潁川生活多年,對姚襄的為人處事比較了解,張代見馮樂也同意了,便就不再言語。
“若是真如你所說,姚襄如此愛惜名聲的話,那我覺得沒有必要再等機會了,我們完全可以帶著劉皇後的書信,直接去刺史府找姚襄。”桓溫聽完馮樂的話,更加有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