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眼人都知道,桓溫此行極其兇險,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兇險,政治上也十分的兇險,因為在朝廷公文到達刺史府的同時,瘐冰的書冰也同步到達了瘐援之的手裏,瘐冰在信中囑咐瘐援之在這段時間內不要衝動,並告之了朝廷的決定,若是沒有意外發生的話,桓溫極有可能在此次迴京之後就不能再迴江陵了。
而更離譜的是,桓溫非但不想去京城找後門找路子,卻選擇了對抗朝廷,不按朝廷的旨意迴京述職,而是私自西征蜀地,要知道,帶兵出征那必須得到朝廷的批準才行,桓溫如此藐視朝廷,不辦他辦誰?
更何況,桓溫此去,極有可能是有去無迴,不要說瘐援之在巴郡布下的陷阱會要了桓溫的命,就算桓溫躲過了這一劫,就他帶的那兩千兵力,就想征服若大的蜀地?至少自盤古開天地以來,沒有這樣的先例。
所以,而瘐援之之所以按兵不動,就是因為他知道,無論桓溫結果如何,都必敗無疑,選擇這個時候去給搗亂,實在是犯不著。
一切也正如瘐援之所期望的那個樣子發展,馬亮跟關悅離開江陵之後,連夜向巴郡前進,馬亮想著的是盡快的到達巴郡,把瘐援之的指示交給於喜,關悅想著的是盡快到達巴郡,盡快的接管巴郡,好迎接隨後的大軍到來。
二個懷著不同目的的人,就這樣一路上日夜兼職,風餐露宿、馬不停蹄的向巴郡進發,原來一個月的路程硬生生的在十五天之內就到達了。
到達巴郡之後,於喜並不認識馬亮,馬亮為了防止關悅懷疑,就先把關悅安排在了兵營外麵等候,自已走進去向於喜匯報情況,於喜看完馬亮遞過來的瘐援之的書信之後,沉思了一會,便讓下麵的人先行安排馬亮跟關悅稍作休息,待明日再洽談其他的事情。
其實此時的於喜,已經不是以前的於喜,當年的於喜是因為走投無路才投靠的瘐府,被瘐府派到蜀地從小兵開始,慢慢爬到現在的這個位置,確實是不容易。
當年被李奕壓著,再加上瘐府也一直給著經費,於喜還沒有非分之想,現在李奕死了,整個巴郡都在於喜的控製之下,於喜就多少的有點想法了。
於喜明白,若是按照瘐援之的安排,在桓溫進城之後殺了桓溫,那麽自己也就站在了整個晉朝的對立麵,再加上之前於喜曾跟隨李奕反叛,現在李奕被殺,成漢朝廷肯定也不會放過自己,這樣自己就跟晉朝和成漢朝同時反目,萬一兩邊都同時討伐自己,到時候連個投降的機會都沒有了。
所以,於喜不能這樣做,但是不這樣做的話,瘐援之肯定是饒不了自己的,瘐援之的手段於喜非常清楚,睚眥必報、心狠手辣,而且整個成漢國內不知道有多少像於喜這樣的效忠於瘐家的奸細的存在,到時候來個暗中刺殺,也夠於喜喝一壺的。
所以於喜必須想個萬全之策才行,即不殺桓溫,又能讓瘐援之說不出啥來,經過一夜的冥思苦想之後,於喜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
第二天一大早,於喜盛情邀請馬亮跟關悅到城中太守府一聚,自李奕起兵反叛失敗之後,太守府裏的官員也就做鳥獸散了,於喜本來一直駐在城外的兵營裏,因為太守府裏沒人主持工作,巴郡的一些頭麵人麵便請於喜出麵主持太守府的工作,於喜這才搬到了太守府裏來居住。
於喜首先帶著馬亮跟關悅觀察了一下太守府,巴郡其是是一個很小的城市,本來是一個縣城,名叫巴縣,後來李特奪取了蜀地的政權之後,巴縣的戰略地位就突現出來了,為了守住這個東大門,成漢政權將巴縣從縣提升成了郡,並派出了宗室成員鎮守該地。
可即便如此,也改變不了巴君貧窮落後的樣貌,所以太守府也就建的比較寒酸,跟富庶之地的江陵完全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於喜之所以帶領二人參觀太守府,其實就是想告訴二人,巴郡是個很窮的地方,完全沒有必要爭來爭去的。
在參觀完太守府之後,於喜又帶著二人出了城,前往兵營參觀,到了兵營之後,於喜故意安排一些老弱病殘組成儀仗隊,來迎接馬關二人。
關悅看到這些老弱病殘之後,驚訝的問道:“巴郡是蜀地的東大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可以說是巴郡失則蜀地失,你們竟然用這麽些老弱病殘來守城?這能守得住嗎?”
問關悅發問,於喜故作痛苦的說道:“關大人有所不知,巴郡原有部隊五萬餘人,李奕叛亂時帶走了四萬餘人,隻留下一萬人防備東邊來犯之敵,李奕帶走的四萬人都是精兵強將,剩下的這一萬多人也就都是老弱病殘了。”
於喜迴答的滴水不漏,關悅也就沒有再繼續追問,其實李奕帶走四萬餘人是事實,但是李奕戰敗之後,大部分的部隊又潛逃迴了巴郡,因為巴郡是蜀地的東大門,萬一成漢朝廷不放過他們,他們可以向東逃往晉地,所以他們才大部分的潛逃迴了巴郡。
而作為實際上的巴郡最高統帥的於喜,此時也打起了自立的算盤,所以對於這一部分的逃兵,於喜並沒有選擇上報,而是私自留了下來,還是按原來的編製留在了軍隊,經過收隴這些殘兵,於喜竟然也擁有了近四萬人的武裝,這也進一步加大了於喜的野心。
隻是於喜覺得現在還不是反叛的時候,他要靜觀其變,此時的成漢朝並沒有顧得上他這一塊,所以即沒有平叛,也沒有安撫,其實於喜內心想到的更多的還是留在成漢朝,憑借當前的部隊武裝,討個巴郡太守的職位,而實際上卻割據一方,遊走在晉朝和成漢朝的中間,坐收漁翁之利。
這個打算是不錯,本來於喜以為桓溫隻是派了關悅一個人來巴郡,隻要糊弄住關悅就行了,待桓溫到來之時,利用部隊扣押桓溫,然後再將桓溫禮送出境,交給瘐援之派來的人,到時候瘐援之殺不殺桓溫,就不該我的事情了,這樣即沒有違背瘐援之的命令,又沒有得罪晉朝和成漢朝,算是一個目前來看最為穩妥的辦法了。
可是千萬算萬,於喜沒有算到桓溫據然直接略過巴郡,不但略過了巴郡,還略過了涪陵、江陽,直撲成都東邊的小鎮彭模。
而更離譜的是,桓溫非但不想去京城找後門找路子,卻選擇了對抗朝廷,不按朝廷的旨意迴京述職,而是私自西征蜀地,要知道,帶兵出征那必須得到朝廷的批準才行,桓溫如此藐視朝廷,不辦他辦誰?
更何況,桓溫此去,極有可能是有去無迴,不要說瘐援之在巴郡布下的陷阱會要了桓溫的命,就算桓溫躲過了這一劫,就他帶的那兩千兵力,就想征服若大的蜀地?至少自盤古開天地以來,沒有這樣的先例。
所以,而瘐援之之所以按兵不動,就是因為他知道,無論桓溫結果如何,都必敗無疑,選擇這個時候去給搗亂,實在是犯不著。
一切也正如瘐援之所期望的那個樣子發展,馬亮跟關悅離開江陵之後,連夜向巴郡前進,馬亮想著的是盡快的到達巴郡,把瘐援之的指示交給於喜,關悅想著的是盡快到達巴郡,盡快的接管巴郡,好迎接隨後的大軍到來。
二個懷著不同目的的人,就這樣一路上日夜兼職,風餐露宿、馬不停蹄的向巴郡進發,原來一個月的路程硬生生的在十五天之內就到達了。
到達巴郡之後,於喜並不認識馬亮,馬亮為了防止關悅懷疑,就先把關悅安排在了兵營外麵等候,自已走進去向於喜匯報情況,於喜看完馬亮遞過來的瘐援之的書信之後,沉思了一會,便讓下麵的人先行安排馬亮跟關悅稍作休息,待明日再洽談其他的事情。
其實此時的於喜,已經不是以前的於喜,當年的於喜是因為走投無路才投靠的瘐府,被瘐府派到蜀地從小兵開始,慢慢爬到現在的這個位置,確實是不容易。
當年被李奕壓著,再加上瘐府也一直給著經費,於喜還沒有非分之想,現在李奕死了,整個巴郡都在於喜的控製之下,於喜就多少的有點想法了。
於喜明白,若是按照瘐援之的安排,在桓溫進城之後殺了桓溫,那麽自己也就站在了整個晉朝的對立麵,再加上之前於喜曾跟隨李奕反叛,現在李奕被殺,成漢朝廷肯定也不會放過自己,這樣自己就跟晉朝和成漢朝同時反目,萬一兩邊都同時討伐自己,到時候連個投降的機會都沒有了。
所以,於喜不能這樣做,但是不這樣做的話,瘐援之肯定是饒不了自己的,瘐援之的手段於喜非常清楚,睚眥必報、心狠手辣,而且整個成漢國內不知道有多少像於喜這樣的效忠於瘐家的奸細的存在,到時候來個暗中刺殺,也夠於喜喝一壺的。
所以於喜必須想個萬全之策才行,即不殺桓溫,又能讓瘐援之說不出啥來,經過一夜的冥思苦想之後,於喜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
第二天一大早,於喜盛情邀請馬亮跟關悅到城中太守府一聚,自李奕起兵反叛失敗之後,太守府裏的官員也就做鳥獸散了,於喜本來一直駐在城外的兵營裏,因為太守府裏沒人主持工作,巴郡的一些頭麵人麵便請於喜出麵主持太守府的工作,於喜這才搬到了太守府裏來居住。
於喜首先帶著馬亮跟關悅觀察了一下太守府,巴郡其是是一個很小的城市,本來是一個縣城,名叫巴縣,後來李特奪取了蜀地的政權之後,巴縣的戰略地位就突現出來了,為了守住這個東大門,成漢政權將巴縣從縣提升成了郡,並派出了宗室成員鎮守該地。
可即便如此,也改變不了巴君貧窮落後的樣貌,所以太守府也就建的比較寒酸,跟富庶之地的江陵完全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於喜之所以帶領二人參觀太守府,其實就是想告訴二人,巴郡是個很窮的地方,完全沒有必要爭來爭去的。
在參觀完太守府之後,於喜又帶著二人出了城,前往兵營參觀,到了兵營之後,於喜故意安排一些老弱病殘組成儀仗隊,來迎接馬關二人。
關悅看到這些老弱病殘之後,驚訝的問道:“巴郡是蜀地的東大門,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可以說是巴郡失則蜀地失,你們竟然用這麽些老弱病殘來守城?這能守得住嗎?”
問關悅發問,於喜故作痛苦的說道:“關大人有所不知,巴郡原有部隊五萬餘人,李奕叛亂時帶走了四萬餘人,隻留下一萬人防備東邊來犯之敵,李奕帶走的四萬人都是精兵強將,剩下的這一萬多人也就都是老弱病殘了。”
於喜迴答的滴水不漏,關悅也就沒有再繼續追問,其實李奕帶走四萬餘人是事實,但是李奕戰敗之後,大部分的部隊又潛逃迴了巴郡,因為巴郡是蜀地的東大門,萬一成漢朝廷不放過他們,他們可以向東逃往晉地,所以他們才大部分的潛逃迴了巴郡。
而作為實際上的巴郡最高統帥的於喜,此時也打起了自立的算盤,所以對於這一部分的逃兵,於喜並沒有選擇上報,而是私自留了下來,還是按原來的編製留在了軍隊,經過收隴這些殘兵,於喜竟然也擁有了近四萬人的武裝,這也進一步加大了於喜的野心。
隻是於喜覺得現在還不是反叛的時候,他要靜觀其變,此時的成漢朝並沒有顧得上他這一塊,所以即沒有平叛,也沒有安撫,其實於喜內心想到的更多的還是留在成漢朝,憑借當前的部隊武裝,討個巴郡太守的職位,而實際上卻割據一方,遊走在晉朝和成漢朝的中間,坐收漁翁之利。
這個打算是不錯,本來於喜以為桓溫隻是派了關悅一個人來巴郡,隻要糊弄住關悅就行了,待桓溫到來之時,利用部隊扣押桓溫,然後再將桓溫禮送出境,交給瘐援之派來的人,到時候瘐援之殺不殺桓溫,就不該我的事情了,這樣即沒有違背瘐援之的命令,又沒有得罪晉朝和成漢朝,算是一個目前來看最為穩妥的辦法了。
可是千萬算萬,於喜沒有算到桓溫據然直接略過巴郡,不但略過了巴郡,還略過了涪陵、江陽,直撲成都東邊的小鎮彭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