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發展軍隊,就得有錢,要想有錢,就得有稅收,可是如此少的稅收,讓現有的軍隊都捉襟見肘,又怎麽可能會擴充軍隊呢?
桓溫不明白,便找來了負責收稅的度支主事詢問,當時的朝廷在尚書省下麵設有左民尚書負責征稅,而地方上則是由度支主事來負責。
桓溫希望度支主事能夠想辦法增加一些稅收,好支持自己擴充軍隊的想法,而度支主事卻搖了搖頭,笑著對桓溫說道:
“大人若是想募兵,找有名望的士家大族支持一下就好了,若是想從稅收上考慮的話,那基本上行不動。”
“找士家大族支持是一個方法,從稅收上想辦法是另一個辦法,為什麽找士家大族募集就可以,而稅收上就行不通呢?荊州地有四百萬人口,就算一口人繳納一貫錢,那也應該是四百萬貫,為何現在連一百萬貫都收不上來呢?”桓溫有些不解的問道。
度支主事歎了口氣,有些無奈的對桓溫說道:“大人,荊州地人口雖然是多,但是大部分都是白籍,根本就收不上來稅啊。”
“白籍?何為白籍?”第一次聽說這個名詞的桓溫有些不解,看來他對地方上的事務還是知之甚少啊。
對此頗為有了解的袁喬接過話來說道:
“當年晉室東渡,王公貴族和平民百姓為了躲避禍害,也跟著東渡,這些東渡之人身無分文,又散居各地,極易生亂,朝廷為了安撫這些人,就按他們原來居住的郡縣重新設置了許多僑縣,讓百姓在僑縣登記戶口,本地人登記戶口時為黃本,所以稱之為黃籍,而這些僑民登記時用的是白本,所以稱之為白籍,因為都是僑民登記,所以也稱之為僑籍。”
“奧,原來如此?”桓溫大感意外,一個國家竟然設置兩種戶籍,實在是不應該啊。
度支主事見桓溫大感意外的表情,知道他對這一製度還不甚了解,所以就接過話茬繼續說道:
“僑籍不算正式戶籍,隻能算臨時戶籍,不承擔國家賦稅和徭役,起初隻是朝廷安撫百姓的一個手段,所以隻能算是臨時措施,所以雖然荊州人口有四百萬,但是其中隻有一百多萬的黃籍,其他的三百多萬都是僑籍,他們即不用繳納賦稅,又不用付徭役,所以稅收才如此的低。”
桓溫想了想後,又問道:“難道朝廷對此,沒有出過什麽措施什麽的嗎?這永嘉東渡都近百年了,總不能一直是僑籍吧。”
“其實在蘇峻之亂之前,朝廷曾推行過土斷之法,所謂土斷,就是將當地的僑民按所居住的郡縣就地落戶,成為當地正式戶口,接受當地官衙的管理,但是這樣以來,他們就失去了免繳賦稅和免服兵役的權力,所以當地僑民反抗比較激烈,而士家大族因為雇傭了很多僑民當佃戶,僑民不用納稅,所以也間接享受了免繳賦稅的好處,所以土斷之法的推行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因為反對的人太多,朝廷還得依賴這些士家大族,所以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度支主事迴答道。
原來如此,桓溫略有所悟,他已經意識到,此事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簡單,現在朝廷的官員,全部都是由士族出任,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是不可能跟積極主動的推行土斷的,而若不推行土斷,朝廷就沒有稅收,沒有稅收就無法募兵,更重要的是,因為僑籍免徭役,他們也不用服兵役,朝廷的軍戶製度也就名存實亡,這也是為什麽朝廷兵源一直不足的原因。
“荊州本地,最大的士族是誰?他有多少土地?又有多少佃戶?”桓溫覺得,既然要推行改革,製行土斷,就必須拿當地最大、最有名望的人開刀,把最大的這個搞定了,那麽其他的也就不在話下了,這樣推行的阻力就小了。
“額...”度支主事開始有些支支吾吾,不太想說出來的樣子。
桓溫見度支主事這個樣子,知道他可能有些為難,於是安慰他道:
“你不用怕,盡管說出來,我隻是想了解一下而已。”
度支主事想了想之後,便小聲的說道:“荊州本地,若說要最有名望、占地最多、佃戶最多的大族,當首推前任瘐家。”
“瘐家?那個瘐家?”桓溫已經意識到了可能是指的瘐翼一家,但是還是想確認一下。
“就是前任都督,瘐翼瘐將軍所在的家族。”
“唉。”桓溫瞬間明白了為何瘐翼不顧自己的尊嚴,低三下四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自己關照他的家族,原來他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了啊。
桓溫有些為難,他本以為瘐翼是為了國家、為了朝廷才會對自己如此關照,原來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他的家族利益啊。
可是若不解決瘐翼一家,那麽土斷之法可能就推行不下去,而若土斷之法推行不下去,那麽自己擴充軍隊,收複失地的想法可能就無法實現。
桓溫陷入了沉思之中...
許久之後,桓溫抬起頭來問道:“他們瘐家,占有多少土地、擁有多少佃戶?”
“瘐家在江陵本地占地四萬頃,擁有佃戶十萬戶。”度支主事淡淡的說道。
“多...多少?”桓溫雖然已經預料到瘐家肯定占有很多,但是沒有想到會占有這麽多,因為根據袁喬整理的土地檔案來看,江陵本地共有良田十萬頃,戶口三十萬戶,而僅瘐家就占了四萬傾,十萬戶人口,這等於整個江陵城近一半的良田、人口都掌握在瘐氏手中。
“瘐家在江陵本地占地四萬頃,擁有佃戶十萬戶。”度支主事又重複了一遍,語氣依然是淡淡的口吻,似乎已經見怪不怪了一樣。
這樣恐怕的數據,就連同樣出身士族的袁喬都感到震驚,這瘐家在當地夠可以的啊,把一半的人口都變成了自己的奴隸,再聯想一下自己的家族,簡單就是不值一提啊。
“難道他們在外地還有嗎?”桓溫無奈的問道。
“南陽、襄陽、巴東、南郡、武陵、長沙、衡陽、零陵、桂陽、始興等荊州下轄郡縣皆有土地和佃戶。具體數額不祥,這個得找瘐府管家,他哪裏或許有具體名冊。”度支主事如實的迴答道。
桓溫再一次目瞪口呆,敢情這麽多年,瘐翼一直在發展自己的家族勢力啊,這整個荊州都遍布他們瘐家的勢力,那自己還怎麽管?難不成還要給他們瘐家看家護院?
這當然不是桓溫所想要的,可是眼前瘐家成了自己治理荊州必須要過的第一道關,若是不解決瘐家,其他的根本就沒法推進。
想到這裏,桓溫的心中掠過一絲殺意。
桓溫不明白,便找來了負責收稅的度支主事詢問,當時的朝廷在尚書省下麵設有左民尚書負責征稅,而地方上則是由度支主事來負責。
桓溫希望度支主事能夠想辦法增加一些稅收,好支持自己擴充軍隊的想法,而度支主事卻搖了搖頭,笑著對桓溫說道:
“大人若是想募兵,找有名望的士家大族支持一下就好了,若是想從稅收上考慮的話,那基本上行不動。”
“找士家大族支持是一個方法,從稅收上想辦法是另一個辦法,為什麽找士家大族募集就可以,而稅收上就行不通呢?荊州地有四百萬人口,就算一口人繳納一貫錢,那也應該是四百萬貫,為何現在連一百萬貫都收不上來呢?”桓溫有些不解的問道。
度支主事歎了口氣,有些無奈的對桓溫說道:“大人,荊州地人口雖然是多,但是大部分都是白籍,根本就收不上來稅啊。”
“白籍?何為白籍?”第一次聽說這個名詞的桓溫有些不解,看來他對地方上的事務還是知之甚少啊。
對此頗為有了解的袁喬接過話來說道:
“當年晉室東渡,王公貴族和平民百姓為了躲避禍害,也跟著東渡,這些東渡之人身無分文,又散居各地,極易生亂,朝廷為了安撫這些人,就按他們原來居住的郡縣重新設置了許多僑縣,讓百姓在僑縣登記戶口,本地人登記戶口時為黃本,所以稱之為黃籍,而這些僑民登記時用的是白本,所以稱之為白籍,因為都是僑民登記,所以也稱之為僑籍。”
“奧,原來如此?”桓溫大感意外,一個國家竟然設置兩種戶籍,實在是不應該啊。
度支主事見桓溫大感意外的表情,知道他對這一製度還不甚了解,所以就接過話茬繼續說道:
“僑籍不算正式戶籍,隻能算臨時戶籍,不承擔國家賦稅和徭役,起初隻是朝廷安撫百姓的一個手段,所以隻能算是臨時措施,所以雖然荊州人口有四百萬,但是其中隻有一百多萬的黃籍,其他的三百多萬都是僑籍,他們即不用繳納賦稅,又不用付徭役,所以稅收才如此的低。”
桓溫想了想後,又問道:“難道朝廷對此,沒有出過什麽措施什麽的嗎?這永嘉東渡都近百年了,總不能一直是僑籍吧。”
“其實在蘇峻之亂之前,朝廷曾推行過土斷之法,所謂土斷,就是將當地的僑民按所居住的郡縣就地落戶,成為當地正式戶口,接受當地官衙的管理,但是這樣以來,他們就失去了免繳賦稅和免服兵役的權力,所以當地僑民反抗比較激烈,而士家大族因為雇傭了很多僑民當佃戶,僑民不用納稅,所以也間接享受了免繳賦稅的好處,所以土斷之法的推行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因為反對的人太多,朝廷還得依賴這些士家大族,所以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度支主事迴答道。
原來如此,桓溫略有所悟,他已經意識到,此事沒有想象中的那麽簡單,現在朝廷的官員,全部都是由士族出任,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是不可能跟積極主動的推行土斷的,而若不推行土斷,朝廷就沒有稅收,沒有稅收就無法募兵,更重要的是,因為僑籍免徭役,他們也不用服兵役,朝廷的軍戶製度也就名存實亡,這也是為什麽朝廷兵源一直不足的原因。
“荊州本地,最大的士族是誰?他有多少土地?又有多少佃戶?”桓溫覺得,既然要推行改革,製行土斷,就必須拿當地最大、最有名望的人開刀,把最大的這個搞定了,那麽其他的也就不在話下了,這樣推行的阻力就小了。
“額...”度支主事開始有些支支吾吾,不太想說出來的樣子。
桓溫見度支主事這個樣子,知道他可能有些為難,於是安慰他道:
“你不用怕,盡管說出來,我隻是想了解一下而已。”
度支主事想了想之後,便小聲的說道:“荊州本地,若說要最有名望、占地最多、佃戶最多的大族,當首推前任瘐家。”
“瘐家?那個瘐家?”桓溫已經意識到了可能是指的瘐翼一家,但是還是想確認一下。
“就是前任都督,瘐翼瘐將軍所在的家族。”
“唉。”桓溫瞬間明白了為何瘐翼不顧自己的尊嚴,低三下四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自己關照他的家族,原來他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了啊。
桓溫有些為難,他本以為瘐翼是為了國家、為了朝廷才會對自己如此關照,原來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他的家族利益啊。
可是若不解決瘐翼一家,那麽土斷之法可能就推行不下去,而若土斷之法推行不下去,那麽自己擴充軍隊,收複失地的想法可能就無法實現。
桓溫陷入了沉思之中...
許久之後,桓溫抬起頭來問道:“他們瘐家,占有多少土地、擁有多少佃戶?”
“瘐家在江陵本地占地四萬頃,擁有佃戶十萬戶。”度支主事淡淡的說道。
“多...多少?”桓溫雖然已經預料到瘐家肯定占有很多,但是沒有想到會占有這麽多,因為根據袁喬整理的土地檔案來看,江陵本地共有良田十萬頃,戶口三十萬戶,而僅瘐家就占了四萬傾,十萬戶人口,這等於整個江陵城近一半的良田、人口都掌握在瘐氏手中。
“瘐家在江陵本地占地四萬頃,擁有佃戶十萬戶。”度支主事又重複了一遍,語氣依然是淡淡的口吻,似乎已經見怪不怪了一樣。
這樣恐怕的數據,就連同樣出身士族的袁喬都感到震驚,這瘐家在當地夠可以的啊,把一半的人口都變成了自己的奴隸,再聯想一下自己的家族,簡單就是不值一提啊。
“難道他們在外地還有嗎?”桓溫無奈的問道。
“南陽、襄陽、巴東、南郡、武陵、長沙、衡陽、零陵、桂陽、始興等荊州下轄郡縣皆有土地和佃戶。具體數額不祥,這個得找瘐府管家,他哪裏或許有具體名冊。”度支主事如實的迴答道。
桓溫再一次目瞪口呆,敢情這麽多年,瘐翼一直在發展自己的家族勢力啊,這整個荊州都遍布他們瘐家的勢力,那自己還怎麽管?難不成還要給他們瘐家看家護院?
這當然不是桓溫所想要的,可是眼前瘐家成了自己治理荊州必須要過的第一道關,若是不解決瘐家,其他的根本就沒法推進。
想到這裏,桓溫的心中掠過一絲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