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變陣,是桓溫在創建該陣型時,考慮到敵人一旦衝散陣型的時候,我方在近戰優勢不明顯的情況下;
打破原有的陣型,重新組陣;組陣的原則就是所有方陣的盾牌兵拋掉盾牌,手持短刀,跟鐵戟兵全部衝到前麵,纏住敵人,跟敵人近戰,而所有的弓箭兵和強弩兵剛全部撤向四周,將戰場團團圍住,手持弓箭和強弩,機動射殺敵人。
這是桓溫根據各個兵種的特點,而創立的一種不得已的辦法;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發揮出各個兵種的優勢。
但是,當桓溫喊出變陣的時候,所有人都殺的難解難分,前麵幾個陣型的士兵已經被敵人死死纏住,不可能撤到圈外,隻能是後麵還沒有完全衝散的幾個方陣實現了真正的變陣,但是即便如此,效果也很明顯。
撤至戰鬥圈外的強弩和弓箭兵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盡可能多的射殺敵軍;同時也對戰鬥中的敵軍造成一定的威懾。
而已經衝入戰鬥的桓溫,也通過自身的行為,帶動了所有人的士氣,所有士兵都士氣大振,紛紛大喊大叫著殺敵。
正在圍繞城牆巡邏的張盛聽到西門戰鬥的喊叫聲,也立馬帶著機動部隊來到西門,投入了戰鬥當中。
而守衛其他城門的周楚和孫恩,因為久不見敵人的到來,又見西門戰況激烈,便果斷各自帶著一半的兵力,各自趕來支援。
看到援軍的士兵士氣更加的大震,各個都像不要命了一樣,以一抵十,直殺的敵人開始節節敗退。
而敵人的士氣卻在漸漸變弱,尤其是當看到援軍緩緩不斷的往這裏湧來的時候,開始漸漸的崩潰,王基也是心裏沒底,不知道桓溫那邊還有多少兵力沒有使出來。
壓死駱駝的稻草,其實就在一瞬間。
周楚不愧是戰場老將,他一眼就看出了身著戎裝的王基是敵人的老大,於是騎兵奮不顧身的直接殺向王基,王基一個躲閃不及,被砍下馬來,被周楚一刀結過了性命。
主帥一死,敵軍士氣瞬間渙散,開始如潮水般的撤退,桓溫立馬帶領眾人乘勝追擊,又是砍殺無數。
望著如兔子般拚命逃跑的敵軍,桓溫有著說不出來的痛快,士兵們也是高興的搖旗呐喊,發泄著心中的痛快。
經此一役,桓溫想要在戰士們心中建立的自信和勇氣,終於建立起來了,他們開始信任、甚至崇拜桓溫,甚至把桓溫當成了神;有了這個基礎,這支部隊,也將成為桓溫最忠誠的部隊。
消息很快傳到了冉閔那裏,剛剛拿下壽春的冉閔誌得意滿,正在跟部下商量著能否在後天趕到廣陵,趁著敵人主力還沒有完全集結到廣陵的時候,快速拿下廣陵,威懾健康。
當冉閔聽到王基的部隊在彭城被打的全軍覆沒,王基被人也被砍掉的時候,震驚的無以言表,他千算萬算,就是沒有算到據然在彭城遭受了這麽大的損失,在他的戰略規劃當中,也從來就沒有把彭城當成一個目標。
震驚之餘,冉閔很快反應了過來,他看了看地圖,搖著頭說道:“沒有辦法了,隻能重新調整部署了。”
冉閔知道,彭城雖小,但是地理位置實在重要,彭城境內有泗水和汴水兩條河流,通過泗水可以直抵廣陵,通過汴水可以直達洛陽,在冷兵器時代,水運要比陸運效率高的多,也就是說隻有拿下彭城,才能將軍需糧草緩緩不斷的運往前線,而拿不下彭城,部隊的大後方就十分的不穩固,很容易陷入絕境。
沒有辦法,為了盡快騰出手來南下包圍廣陵,達到牽扯東晉部隊,戰略支持石虎中路大軍的目標,冉閔決定親率大軍,一鼓作氣,拿下彭城。
而取得了重大勝利的桓溫並沒有像周楚孫恩一樣,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不能自拔,通過這次戰鬥,桓溫清醒的意識到了步兵方陣的缺點,他也清楚冉閔一定不會善罷幹休,一定會卷土重來,並且應該會很快就會再來。
為了修複這些缺點,桓溫根據實戰中敵人騎兵衝擊力大的特點,決定在方陣的最前方,再增加一排戰車排,即將第一排盾牌兵,再人手一部戰車,這個戰車其實就是一個獨輪車,最前麵是盾牌兵手中的大盾牌,大盾牌上設置了多個突刺;以便在騎兵衝撞的時候,盡可能多的給他們造成傷害。
在戰車的中間位置,桓溫又讓工匠們設置了一個大倉,裏麵盛滿了硫碘、柴草等易燃物,桓溫的想法是一旦敵軍衝到前麵,就放火點燃戰車,以形成一道火牆,盡可能多的給後方的弓箭強弩兵爭取更多的時間,以殺傷更多的敵軍。
也就是說,桓溫布陣的思想還是圍繞著弓弩兵而來的,這是基於敵我雙方的作戰特點而來的,同時桓溫針對方陣進攻能力弱的特點,又特意設計了一個進攻方陣,這個方陣全是手持大砍刀的兵,這些大砍刀機動靈活,殺傷力強,待到大混戰時,這些砍刀兵就可以分散突進各個戰鬥方位,與鐵戟兵等其他兵種配合,給予敵人最大殺傷。
桓溫並沒有等多久,冉閔就如期而至,這次他隻留下一萬守衛壽春,其他的全部被他帶到了彭城,足足七萬人,他決定殺雞用牛刀,集中優勢兵力,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掉彭城問題。
顯然他還是沒有重視彭城,沒有重視桓溫,他依然認為王基的失敗隻是一個巧合,或者說是王基實在太笨,彭城依然不足為慮。
當坐鎮彭城的桓溫得知冉閔帶著整整七萬人來攻打彭城的時候,驚訝的說不出話來;他想過最壞的結局,但是沒有想到結局竟然這麽壞;整整七萬人,而自己手頭隻有七千人,七千對七萬,無論怎麽說,都很難取勝。
況且第一次的奇招已經用過一次了,再用可能就不靈了,雖然自己又對陣型做了調整,但依然不能保證就能取勝,畢竟整整十倍的兵力差距,而且都是能征善戰之士,又有冉閔親自帶隊,桓溫自己都覺得很難取勝。
打破原有的陣型,重新組陣;組陣的原則就是所有方陣的盾牌兵拋掉盾牌,手持短刀,跟鐵戟兵全部衝到前麵,纏住敵人,跟敵人近戰,而所有的弓箭兵和強弩兵剛全部撤向四周,將戰場團團圍住,手持弓箭和強弩,機動射殺敵人。
這是桓溫根據各個兵種的特點,而創立的一種不得已的辦法;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發揮出各個兵種的優勢。
但是,當桓溫喊出變陣的時候,所有人都殺的難解難分,前麵幾個陣型的士兵已經被敵人死死纏住,不可能撤到圈外,隻能是後麵還沒有完全衝散的幾個方陣實現了真正的變陣,但是即便如此,效果也很明顯。
撤至戰鬥圈外的強弩和弓箭兵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盡可能多的射殺敵軍;同時也對戰鬥中的敵軍造成一定的威懾。
而已經衝入戰鬥的桓溫,也通過自身的行為,帶動了所有人的士氣,所有士兵都士氣大振,紛紛大喊大叫著殺敵。
正在圍繞城牆巡邏的張盛聽到西門戰鬥的喊叫聲,也立馬帶著機動部隊來到西門,投入了戰鬥當中。
而守衛其他城門的周楚和孫恩,因為久不見敵人的到來,又見西門戰況激烈,便果斷各自帶著一半的兵力,各自趕來支援。
看到援軍的士兵士氣更加的大震,各個都像不要命了一樣,以一抵十,直殺的敵人開始節節敗退。
而敵人的士氣卻在漸漸變弱,尤其是當看到援軍緩緩不斷的往這裏湧來的時候,開始漸漸的崩潰,王基也是心裏沒底,不知道桓溫那邊還有多少兵力沒有使出來。
壓死駱駝的稻草,其實就在一瞬間。
周楚不愧是戰場老將,他一眼就看出了身著戎裝的王基是敵人的老大,於是騎兵奮不顧身的直接殺向王基,王基一個躲閃不及,被砍下馬來,被周楚一刀結過了性命。
主帥一死,敵軍士氣瞬間渙散,開始如潮水般的撤退,桓溫立馬帶領眾人乘勝追擊,又是砍殺無數。
望著如兔子般拚命逃跑的敵軍,桓溫有著說不出來的痛快,士兵們也是高興的搖旗呐喊,發泄著心中的痛快。
經此一役,桓溫想要在戰士們心中建立的自信和勇氣,終於建立起來了,他們開始信任、甚至崇拜桓溫,甚至把桓溫當成了神;有了這個基礎,這支部隊,也將成為桓溫最忠誠的部隊。
消息很快傳到了冉閔那裏,剛剛拿下壽春的冉閔誌得意滿,正在跟部下商量著能否在後天趕到廣陵,趁著敵人主力還沒有完全集結到廣陵的時候,快速拿下廣陵,威懾健康。
當冉閔聽到王基的部隊在彭城被打的全軍覆沒,王基被人也被砍掉的時候,震驚的無以言表,他千算萬算,就是沒有算到據然在彭城遭受了這麽大的損失,在他的戰略規劃當中,也從來就沒有把彭城當成一個目標。
震驚之餘,冉閔很快反應了過來,他看了看地圖,搖著頭說道:“沒有辦法了,隻能重新調整部署了。”
冉閔知道,彭城雖小,但是地理位置實在重要,彭城境內有泗水和汴水兩條河流,通過泗水可以直抵廣陵,通過汴水可以直達洛陽,在冷兵器時代,水運要比陸運效率高的多,也就是說隻有拿下彭城,才能將軍需糧草緩緩不斷的運往前線,而拿不下彭城,部隊的大後方就十分的不穩固,很容易陷入絕境。
沒有辦法,為了盡快騰出手來南下包圍廣陵,達到牽扯東晉部隊,戰略支持石虎中路大軍的目標,冉閔決定親率大軍,一鼓作氣,拿下彭城。
而取得了重大勝利的桓溫並沒有像周楚孫恩一樣,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不能自拔,通過這次戰鬥,桓溫清醒的意識到了步兵方陣的缺點,他也清楚冉閔一定不會善罷幹休,一定會卷土重來,並且應該會很快就會再來。
為了修複這些缺點,桓溫根據實戰中敵人騎兵衝擊力大的特點,決定在方陣的最前方,再增加一排戰車排,即將第一排盾牌兵,再人手一部戰車,這個戰車其實就是一個獨輪車,最前麵是盾牌兵手中的大盾牌,大盾牌上設置了多個突刺;以便在騎兵衝撞的時候,盡可能多的給他們造成傷害。
在戰車的中間位置,桓溫又讓工匠們設置了一個大倉,裏麵盛滿了硫碘、柴草等易燃物,桓溫的想法是一旦敵軍衝到前麵,就放火點燃戰車,以形成一道火牆,盡可能多的給後方的弓箭強弩兵爭取更多的時間,以殺傷更多的敵軍。
也就是說,桓溫布陣的思想還是圍繞著弓弩兵而來的,這是基於敵我雙方的作戰特點而來的,同時桓溫針對方陣進攻能力弱的特點,又特意設計了一個進攻方陣,這個方陣全是手持大砍刀的兵,這些大砍刀機動靈活,殺傷力強,待到大混戰時,這些砍刀兵就可以分散突進各個戰鬥方位,與鐵戟兵等其他兵種配合,給予敵人最大殺傷。
桓溫並沒有等多久,冉閔就如期而至,這次他隻留下一萬守衛壽春,其他的全部被他帶到了彭城,足足七萬人,他決定殺雞用牛刀,集中優勢兵力,在最短的時間內,解決掉彭城問題。
顯然他還是沒有重視彭城,沒有重視桓溫,他依然認為王基的失敗隻是一個巧合,或者說是王基實在太笨,彭城依然不足為慮。
當坐鎮彭城的桓溫得知冉閔帶著整整七萬人來攻打彭城的時候,驚訝的說不出話來;他想過最壞的結局,但是沒有想到結局竟然這麽壞;整整七萬人,而自己手頭隻有七千人,七千對七萬,無論怎麽說,都很難取勝。
況且第一次的奇招已經用過一次了,再用可能就不靈了,雖然自己又對陣型做了調整,但依然不能保證就能取勝,畢竟整整十倍的兵力差距,而且都是能征善戰之士,又有冉閔親自帶隊,桓溫自己都覺得很難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