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滉奉命去外地赴任,沒多久就死在外地。


    他臨行前,向李適推薦兵部侍郎柳渾擔任宰相。


    德宗即令柳渾為平章事(宰相)。


    柳渾秉性剛正,素有美好名聲,當時人們都說這次皇帝用對人了。


    道不同不相為謀,隻是張延賞和柳渾兩人不對付。


    德宗李適是非好壞不分,要起用大貪官白誌貞為浙西觀察使。


    柳渾說:


    “白誌貞是個大奸、大惡、大貪,不能再重新起用。”


    張延賞明知白誌貞是大貪,為了迎合李適,主張封任白誌貞高官。


    張延賞又密奏李適,說李晟權力太重,不應該讓他手下有重兵。


    李適就隻讓李晟在朝廷當太尉,不讓他去外地領兵。


    張延賞又推薦鄭雲逵出鎮鳳翔。


    李適還算沒忘記李晟為國家立下的大功,讓李晟自主選人接替他的兵權。


    李適又命馬燧領河東官軍打擊吐蕃軍隊,去收複河曲胡族六州。


    吐蕃宰相尚結讚,退駐鳴沙山一帶,得知馬燧領兵大舉出擊,心裏驚惶不安。


    這時雲南王異牟(閻羅鳳孫),已為西川節度使韋皋招撫歸唐。


    尚結讚少了一個經常和他一起出兵襲擾唐朝的作惡小夥伴。


    尚結讚覺得形勢對他不利,派使者和唐朝廷求和。


    吐蕃犯下罪惡多多,你們想和談就和談麽?李適沒有允許。


    尚結讚又態度謙卑結交馬燧,賄賂給馬燧一箱黃金。


    給錢能使鬼推磨,馬燧領兵駐紮在石州,不僅不打擊吐蕃軍隊了,還上奏表給李適,請求和吐蕃議和。


    馬燧收了錢財,就不關心國家利益了。唉,一個人變壞,他就這麽容易。


    李晟對李適說:


    “吐蕃是野獸,不長人心,不知廉恥,從來不講信用。


    虎狼在困境,是趕緊猛揍它,不是放過它,讓它緩過勁來再咬人。


    我認為不應允許同他們講和,應趁他的弱時,狠狠打擊他們。


    打得他們長時間沒法恢複元氣,能換來我國邊境幾十年安寧。”


    張延賞故意和李晟唱反調,主張議和。


    國家禍福,在皇帝或昏呆或睿智一念之間。


    李適沒有膽識遠見,傾向苟且安寧,派左庶子崔浣,出使吐蕃。


    崔浣同尚結讚相見,首先指責尚結讚違反先前兩國不交戰盟約。


    尚結讚說:


    “我國派兵助力唐朝平叛朱泚,唐朝皇帝說話不算數,說好的事成之後,割讓國土給我國。


    事後他又反悔不給我們了,所以我領兵來質問這事。


    一路上唐朝各州守軍,不能包容理解我們, 我們搶劫時,唐軍居然打我們,導致了兩國軍隊交戰。


    如今你來同我國談判修好,也是我的期盼。


    你國侍中渾瑊,遠近聞名,應該請他主持締結盟約。


    他來談,更能說話算數,相互信任哩。”


    崔浣派人萬裏迢迢,迴報德宗李適。


    李適召渾瑊入朝,任他為會盟正使(和談代表團團長),兵部尚書崔漢衡為副使。


    唐朝和吐蕃約定平涼為會盟地點。


    渾瑊即將從長安出發,李晟不放心,趕去囑咐渾瑊:


    “吐蕃狗種奸詐陰險,你這次出行十分危險,要嚴密設置應對預案,應對各種突事變。”


    張延賞聽說了這事,對德宗李適說:


    “李晟不願意看見兩國友好結盟,才囑咐渾瑊嚴加防備,要知道我國不信任人家,人家也不信任我們。


    抱著這種心態,和好結盟的事怎麽會成功呢?”


    德宗李適真傻,張延賞前不久誣告李晟和吐蕃是一夥的,他信。


    張延賞現在又誣陷李晟仇視吐蕃,這麽前後矛盾的誣告,他居然又信了。


    李適再召渾瑊入宮,特意囑咐他:


    “應該誠心誠意對待吐蕃,不要這樣那樣防備人家,寒了吐蕃人的心。”


    渾瑊答應下來。


    崔浣派使者報知:


    兩方已訂好會盟日期,時間定在五月十六日。


    張延賞召集百官聚到一起,他高舉著崔浣的奏表,展示給大家看。


    一邊展示,他一邊得意地喊叫:


    “李晟太尉說人家吐蕃不講信用、不肯議和。


    如今崔浣有奏表送來,說是會盟時間已經商定!


    我說吐蕃不會搞欺騙吧?”


    李晟也在張延賞身邊,他急得忍不住流著眼淚說:


    “我生長在西部邊陲,知道吐蕃為人做事,像禽獸一樣狠毒。


    他們定下個會盟日期,有什麽值得高興的?


    誰能保證他們不會臨時變卦,暗藏欺詐?


    我認為朝廷粗心大意,不做好預案防備他們使詐,難免被吐蕃狗種羞辱戲耍。”


    傻人都沒有主見,李適耳根子軟,一會兒東,一會兒西的。


    李適又覺得李晟說得有道理,命令駱光領兵駐紮在潘原,韓遊環領兵駐紮在洛口。


    兩支軍隊作為渾瑊的談判後援,以備處置突發事變。


    駱元光著急地去見渾瑊說:


    “我覺得這樣還不行啊!


    潘原離你們談判地七十多裏,你如果遇到有生命危險的緊急情況,等我得到消息,趕去救援也來不及啊。”


    渾瑊說:


    “皇上囑咐我推心至誠,如果派兵離我很近,便是違反詔令了。”


    駱元光說:


    “做事得有應對各種不測的萬全準備,一旦遇到不測,危及人身安全,後悔無及。


    我派兵就近保護你,如果事後皇上問罪,我來擔罪。”


    駱元光派一千騎兵到渾瑊的唐朝和談代表團駐地,在駐地兩邊暗暗埋伏。


    駱元光又約韓遊環派騎兵五百人,兩軍並列在一起埋伏。


    駱元光囑咐韓遊環:


    “一旦發生事變,你領兵向西,往柏泉快跑,作為吸引敵人的疑兵。


    我守在這邊,可以分散敵虜的攻勢。”


    韓遊環依計而行。


    尚結讚派兵到平涼,派去全副武裝吐蕃兵士三千人,分列會盟壇附近。


    派四百人身穿平常衣服,跟隨尚結讚到達會盟壇下。


    渾瑊一一許可。


    十六日清晨,尚結讚又向渾瑊請求互派巡邏騎兵,互相偵察。


    渾瑊又答應下來。


    渾瑊是名將,為什麽這時傻了一般全不戒備?


    他大約是被傻皇帝立規矩約束傻了。


    渾瑊不知吐蕃已在唐朝代表團營地附近,又埋伏兵馬近萬人。


    唐軍巡邏騎兵去吐蕃營地巡視,全被包圍扣押,一個也沒能迴來。


    吐蕃兵來迴穿梭在唐朝代表團營地巡視,一點都不受限製。


    渾瑊和崔漢衡,全然不知吐蕃設下了詭計,他們步履從容地到達會盟壇,走入幕後更換會談簽約禮服,準備相互行禮。


    突然聽到一陣鼓響,隨後萬馬嘶鳴,仿佛怒潮轟鳴,震動盟壇。


    唐朝代表團成員宋奉朝剛要查看,沒想到吐蕃騎兵飛馬撲來,先把他一刀砍殺。


    啊呀,他們殺人了!崔漢衡慌忙失措,惶急之中找路逃跑,被吐蕃騎兵追上,把他拽倒在地上。


    幾名吐蕃騎兵縱身跳下馬背,掏出事先準備的繩子,像捆豬一般把崔漢衡捆綁結實,急匆匆地把他抬了出去。


    渾瑊見情況不妙,不敢走營門,迴逃進營帳,掀開營帳幕布,從營帳後麵逃出。


    渾瑊緊急張望,發現附近有一匹馬,立即縱身上馬,抓住馬鬃,催馬向前飛速奔馳,疾速衝出營門。


    背後吐著兵騎馬追趕,他們邊追邊射箭,羽箭從渾瑊身邊嗖嗖飛過。


    渾瑊伏身趴在馬背上,才沒被射中。


    跑到自己代表團營地前一眼看去,隻剩一座空營。


    身後吐蕃仍然緊追不舍。


    馬背的渾瑊心裏著急起來,喊到:


    “哎呀,天要讓我死了!


    估計我是逃不脫了!”


    說話未完,代表團營地西側,有一員唐朝大將喊道:


    “渾侍中快來!”


    我已經在這裏等你!”


    側身西看,見有一隊官員騎兵,整齊列陣,才覺得絕境中有了生還的希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堯天舜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堯天舜日並收藏唐朝那些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