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宗李適正式任命李楚琳為鳳翔節度使、田希鑒為涇原節度使。
李適把他倆此前曾和朱泚結成一夥的罪惡,一概棄置不問。
他倆朝秦暮楚,趨利忘義,反複無常,本不應封他們官。
但是朝廷勢弱,自身難保,李適柔弱無能,顧不上做事硬氣、講求是非原則了。
李適想:不用費力去討伐,他們能先反叛再歸順,這就很不錯了,哪還顧不上查究前罪?
李適封授李晟為司徒、中書令,封渾瑊為侍中。
駱元光、尚可孤、韓遊環、戴休顏,也都升了官。
李適下詔啟程迴長安。從梁州出發,路過鳳翔,正巧遇上官軍拿住了朱泚將領李忠臣。
李忠臣空有個好名字,一點都不忠於朝廷。
官軍押著李忠臣到李適麵前,李適說:
“把他處斬正法。”
一會兒功夫,李忠臣被砍了頭。
李晟又派兵抓獲喬琳、蔣鎮、張光晟等朱泚手下將領。
李晟對李適奏報說:
“張光晟雖是賊臣,但在滅叛賊時他為官軍出力不少。
這次又是他主動返迴投降,應該免他一死。”
德宗李適不允許,下詔把他仨都斬殺。
張光晟投降免死的想法落了空。
李適在鳳翔稍作休整,直往長安而去,久違了舒服的皇宮生活,他已歸心似箭。
渾瑊、韓遊環、戴休顏,從鹹陽城趕來迎接拜見李適,然後跟隨李適去長安。
李晟、駱元光,尚可孤領兵出城十裏路,恭迎皇上聖駕。
參加迎接李適的,還有官軍步兵、騎兵十二萬人。
李適這有點像舉行威武莊嚴的閱兵入城儀式了。
此刻,李適心裏明白,今天他威嚴和自信,都是忠於他的李晟等忠臣給他創造的。
旌旗獵獵,排列幾十裏路那麽長。軍容嚴整,隊伍整齊劃一。
李晟見到李適,先向李適祝賀說:
“托皇上洪福,平定了叛賊。
臣收複京城太晚,請求皇上治罪。”
李適說:
“你在危難中拯救國家,收複京城, 立下了曠世奇功,哪有什麽罪,愛卿快快請起。”
說著,李適緩步走下車輦,彎腰伸手扶起李晟。
李晟緩緩起身,兩人相互扶著,百感交集,哭作一團。
兩人哭了一會,收住感慨萬千的喜淚。
李適吩咐左右侍從扶李晟上馬。
皇帝先行,大家伴隨。
入城的入城,還宮的還宮。
第二天,李適設酒宴,犒賞救國功臣。
德宗李適以下,李晟坐在上座,當之無愧。
渾瑊次之,其它將領依次列座。
這頓盛宴,大家品嚐的不僅是美酒好菜,也是護國成功的萬千喜悅。
這時國內還有兩個叛賊未除。一個是李懷光,一個是李希烈。
李希烈占據汴州,自稱大楚國皇帝。
他派兵侵略陳州,想順道搶掠占領項城縣。
縣令這個官不大,也是朝廷命官。
項城縣令李侃,麵對叛軍大敵壓境,不知道該怎麽辦,打算丟棄縣城逃命。
李侃的妻子楊氏說:
“你是縣令,項城百姓的當家人,大眾的主心骨。
賊寇來了,你應當領兵堅守,守不住就應當以死報國。
為什麽光想著逃走保命?”
古代女子經常有姓沒名,這麽重男輕女很不公平。
我從史書上沒查到李侃妻子楊氏女的名字,我們就稱唿她楊大嫂吧。
李侃聽了妻子楊大嫂話,皺皺眉頭說:
“一個小縣城兵馬少,存錢存糧又不多,怎麽守得住?”
楊大嫂說:
“項城如果你連守都不守,這方土地就被賊寇占有。
賊寇占城,項城倉庫存糧變成賊寇用糧。
庫存銅錢變成賊寇們的錢。
老百姓變成供養賊寇的賊民。
國家丟失這個縣,你這個縣令,不就是國家的罪人麽?
如今趕快放糧發錢,招募不怕死的勇士,大家齊心同守項城,或許有保全的希望。”
於是李侃召本縣守兵和百姓在項城官署衙門小廣場集會,叫做全民抗賊總動員。
李侃懦弱內向,負責主持大會,基本閉著嘴巴不發聲。
楊大嫂豁達開朗,負責發表激情演講。
楊大嫂站在講台上,氣宇昂然地對大家說:
“今天我項城縣兵民,在此隆重集會,誓師抵禦叛國反賊。
我丈夫李侃是一縣之主,但他是一隻飛來飛去的候鳥!
為什麽這麽說呢?
朝廷命官調來調去,這個家夥任期滿了就調走了!
他和我們不一樣!
我和你們都是土生土長,祖祖輩輩、子子孫孫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我們的農田和房屋在這裏,我們祖宗的墳墓在這裏。
我們深沉地愛著這片土地,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如今賊寇要來占有這片土地,難道我們願意忍氣吞聲受盡屈辱地活下去,給賊寇當奴隸麽?
大家淒哀又憤怒地表示:
“我們不同意做奴隸!
死也不願意!
我們和賊寇拚到底!”
楊大嫂說:
“我丈夫李侃大縣令,老實內向,不善言辭。
我倆昨夜枕在一個枕頭上商量,商量好了,今天我來替他發令:
我項城百姓,勇於彎腰撿起石頭、瓦片、石頭蛋,向賊寇頭上砸去,打得賊寇頭破血流的,賞銅錢一千!
拿起刀槍弓箭殺死叛賊的,賞銅錢一萬!”
大家知道,平民身份扔石頭,即便打破了叛賊的頭,賞錢少。當了兵真刀真槍殺死叛賊,賞錢多。
於是,青壯年踴躍報名參軍。
縣城守軍偵察兵報告李侃:叛軍正向這邊趕來。
李侃令關閉四麵城門,領眾兵士上了城牆,進入備戰狀態。
楊大嫂親力親為,組織婦女生火做飯,烙餅炒菜,她想讓兵士們吃飽吃好,有力氣有精神,殺死叛賊一大群。
很快李希烈手下一名賊將,領著一群兵士,呐喊著跑來攻城。
楊大嫂爬上城牆,對前來攻城的賊兵賊將喊話:
“賊兵賊將們聽著!
我們項城的父老鄉親,和別處的百姓不一樣!
有什麽不一樣呢?我們是組織起來的,不好對付的。
我們懂得氣節大義,為國家、為家庭、為自己!
你們即便攻下項城這個小縣城,也不會顯得你們又多麽威風!
你們如果識好歹,知進退,不如去別的地方,免得你們在這裏費心費力,白白丟了性命!”
賊兵賊將看她是個婦道人家,又聽她說話不著調,忍不住一起大笑起來。
賊兵賊將看見楊大嫂風風火火走下城牆,組織婦女們做飯去了,便開始攻城。
李侃領守軍抵禦賊兵,倉促間中了一箭,忍不住疼,迴身走下城牆。
正好被不放心守城情況,又上來查看的楊大嫂碰上。
楊大嫂說:
“夫君為什麽走下城牆?
你想想守城兵士和百姓,如果看見你這個主心骨離去,哪個願意繼續苦守?
就算戰死在城牆上,也得以留下千古英名,比躺著死在家裏床上,榮耀得多了!”
李侃於是用布包紮傷口,又登上城牆,帶領守軍一齊往賊兵人群裏射箭。城牆下的賊兵被射傷射死不少。
繼續相持下去,城下賊兵死傷更多。叛賊部隊的將領命令兵士架上雲梯攻城。
賊將身先士卒,首先登上梯子往城上爬來。
他沒有防護好,突然被被城上守兵一箭射中臉頰,頓時鮮血直流。
他疼得扶不住梯子,從高高地雲梯上摔下去跌死了。
賊寇將領死了,賊兵沒了士氣。
城牆上射下的箭像下雨一樣密集,每時每刻都有賊兵死傷。
賊兵知道碰上罕見的硬茬了,大家相約逃散退走,項城得以保全下來。
州刺史給德宗李適寫了奏章,給項城縣令李侃上報戰功,說他守城有功,還誇李侃夫人智勇雙全。
李適下詔令,升李侃為太平令,封楊大嫂為“神勇夫人”。
李適把他倆此前曾和朱泚結成一夥的罪惡,一概棄置不問。
他倆朝秦暮楚,趨利忘義,反複無常,本不應封他們官。
但是朝廷勢弱,自身難保,李適柔弱無能,顧不上做事硬氣、講求是非原則了。
李適想:不用費力去討伐,他們能先反叛再歸順,這就很不錯了,哪還顧不上查究前罪?
李適封授李晟為司徒、中書令,封渾瑊為侍中。
駱元光、尚可孤、韓遊環、戴休顏,也都升了官。
李適下詔啟程迴長安。從梁州出發,路過鳳翔,正巧遇上官軍拿住了朱泚將領李忠臣。
李忠臣空有個好名字,一點都不忠於朝廷。
官軍押著李忠臣到李適麵前,李適說:
“把他處斬正法。”
一會兒功夫,李忠臣被砍了頭。
李晟又派兵抓獲喬琳、蔣鎮、張光晟等朱泚手下將領。
李晟對李適奏報說:
“張光晟雖是賊臣,但在滅叛賊時他為官軍出力不少。
這次又是他主動返迴投降,應該免他一死。”
德宗李適不允許,下詔把他仨都斬殺。
張光晟投降免死的想法落了空。
李適在鳳翔稍作休整,直往長安而去,久違了舒服的皇宮生活,他已歸心似箭。
渾瑊、韓遊環、戴休顏,從鹹陽城趕來迎接拜見李適,然後跟隨李適去長安。
李晟、駱元光,尚可孤領兵出城十裏路,恭迎皇上聖駕。
參加迎接李適的,還有官軍步兵、騎兵十二萬人。
李適這有點像舉行威武莊嚴的閱兵入城儀式了。
此刻,李適心裏明白,今天他威嚴和自信,都是忠於他的李晟等忠臣給他創造的。
旌旗獵獵,排列幾十裏路那麽長。軍容嚴整,隊伍整齊劃一。
李晟見到李適,先向李適祝賀說:
“托皇上洪福,平定了叛賊。
臣收複京城太晚,請求皇上治罪。”
李適說:
“你在危難中拯救國家,收複京城, 立下了曠世奇功,哪有什麽罪,愛卿快快請起。”
說著,李適緩步走下車輦,彎腰伸手扶起李晟。
李晟緩緩起身,兩人相互扶著,百感交集,哭作一團。
兩人哭了一會,收住感慨萬千的喜淚。
李適吩咐左右侍從扶李晟上馬。
皇帝先行,大家伴隨。
入城的入城,還宮的還宮。
第二天,李適設酒宴,犒賞救國功臣。
德宗李適以下,李晟坐在上座,當之無愧。
渾瑊次之,其它將領依次列座。
這頓盛宴,大家品嚐的不僅是美酒好菜,也是護國成功的萬千喜悅。
這時國內還有兩個叛賊未除。一個是李懷光,一個是李希烈。
李希烈占據汴州,自稱大楚國皇帝。
他派兵侵略陳州,想順道搶掠占領項城縣。
縣令這個官不大,也是朝廷命官。
項城縣令李侃,麵對叛軍大敵壓境,不知道該怎麽辦,打算丟棄縣城逃命。
李侃的妻子楊氏說:
“你是縣令,項城百姓的當家人,大眾的主心骨。
賊寇來了,你應當領兵堅守,守不住就應當以死報國。
為什麽光想著逃走保命?”
古代女子經常有姓沒名,這麽重男輕女很不公平。
我從史書上沒查到李侃妻子楊氏女的名字,我們就稱唿她楊大嫂吧。
李侃聽了妻子楊大嫂話,皺皺眉頭說:
“一個小縣城兵馬少,存錢存糧又不多,怎麽守得住?”
楊大嫂說:
“項城如果你連守都不守,這方土地就被賊寇占有。
賊寇占城,項城倉庫存糧變成賊寇用糧。
庫存銅錢變成賊寇們的錢。
老百姓變成供養賊寇的賊民。
國家丟失這個縣,你這個縣令,不就是國家的罪人麽?
如今趕快放糧發錢,招募不怕死的勇士,大家齊心同守項城,或許有保全的希望。”
於是李侃召本縣守兵和百姓在項城官署衙門小廣場集會,叫做全民抗賊總動員。
李侃懦弱內向,負責主持大會,基本閉著嘴巴不發聲。
楊大嫂豁達開朗,負責發表激情演講。
楊大嫂站在講台上,氣宇昂然地對大家說:
“今天我項城縣兵民,在此隆重集會,誓師抵禦叛國反賊。
我丈夫李侃是一縣之主,但他是一隻飛來飛去的候鳥!
為什麽這麽說呢?
朝廷命官調來調去,這個家夥任期滿了就調走了!
他和我們不一樣!
我和你們都是土生土長,祖祖輩輩、子子孫孫都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我們的農田和房屋在這裏,我們祖宗的墳墓在這裏。
我們深沉地愛著這片土地,在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如今賊寇要來占有這片土地,難道我們願意忍氣吞聲受盡屈辱地活下去,給賊寇當奴隸麽?
大家淒哀又憤怒地表示:
“我們不同意做奴隸!
死也不願意!
我們和賊寇拚到底!”
楊大嫂說:
“我丈夫李侃大縣令,老實內向,不善言辭。
我倆昨夜枕在一個枕頭上商量,商量好了,今天我來替他發令:
我項城百姓,勇於彎腰撿起石頭、瓦片、石頭蛋,向賊寇頭上砸去,打得賊寇頭破血流的,賞銅錢一千!
拿起刀槍弓箭殺死叛賊的,賞銅錢一萬!”
大家知道,平民身份扔石頭,即便打破了叛賊的頭,賞錢少。當了兵真刀真槍殺死叛賊,賞錢多。
於是,青壯年踴躍報名參軍。
縣城守軍偵察兵報告李侃:叛軍正向這邊趕來。
李侃令關閉四麵城門,領眾兵士上了城牆,進入備戰狀態。
楊大嫂親力親為,組織婦女生火做飯,烙餅炒菜,她想讓兵士們吃飽吃好,有力氣有精神,殺死叛賊一大群。
很快李希烈手下一名賊將,領著一群兵士,呐喊著跑來攻城。
楊大嫂爬上城牆,對前來攻城的賊兵賊將喊話:
“賊兵賊將們聽著!
我們項城的父老鄉親,和別處的百姓不一樣!
有什麽不一樣呢?我們是組織起來的,不好對付的。
我們懂得氣節大義,為國家、為家庭、為自己!
你們即便攻下項城這個小縣城,也不會顯得你們又多麽威風!
你們如果識好歹,知進退,不如去別的地方,免得你們在這裏費心費力,白白丟了性命!”
賊兵賊將看她是個婦道人家,又聽她說話不著調,忍不住一起大笑起來。
賊兵賊將看見楊大嫂風風火火走下城牆,組織婦女們做飯去了,便開始攻城。
李侃領守軍抵禦賊兵,倉促間中了一箭,忍不住疼,迴身走下城牆。
正好被不放心守城情況,又上來查看的楊大嫂碰上。
楊大嫂說:
“夫君為什麽走下城牆?
你想想守城兵士和百姓,如果看見你這個主心骨離去,哪個願意繼續苦守?
就算戰死在城牆上,也得以留下千古英名,比躺著死在家裏床上,榮耀得多了!”
李侃於是用布包紮傷口,又登上城牆,帶領守軍一齊往賊兵人群裏射箭。城牆下的賊兵被射傷射死不少。
繼續相持下去,城下賊兵死傷更多。叛賊部隊的將領命令兵士架上雲梯攻城。
賊將身先士卒,首先登上梯子往城上爬來。
他沒有防護好,突然被被城上守兵一箭射中臉頰,頓時鮮血直流。
他疼得扶不住梯子,從高高地雲梯上摔下去跌死了。
賊寇將領死了,賊兵沒了士氣。
城牆上射下的箭像下雨一樣密集,每時每刻都有賊兵死傷。
賊兵知道碰上罕見的硬茬了,大家相約逃散退走,項城得以保全下來。
州刺史給德宗李適寫了奏章,給項城縣令李侃上報戰功,說他守城有功,還誇李侃夫人智勇雙全。
李適下詔令,升李侃為太平令,封楊大嫂為“神勇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