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李適即位,朝政煥然一新。


    李適拜郭子儀為尚父,類似拜為幹爹。郭子儀是朝廷棟梁支柱,李適有倚仗他守護江山的意思。


    李適給郭子儀加職為太尉,兼中書令,封官到頂也就這樣。又封朱泚遂寧王,兼任宰相。


    兩人位兼將相,實際不怎麽參與朝政。


    隻有常袞天天到政事堂按時上下班,他才是常務宰相。


    常袞每遇事奏請李適,往往他先簽上自己的名字,再代簽上郭子儀、朱泚兩人的名字。


    這樣遞上的奏章內容,好像是經過三人商量過達成的共識。


    其實常袞奏了什麽內容,郭子儀、朱泚壓根不知道。


    中書舍人崔佑甫,和常袞相互不欣賞,還多次發生爭吵。


    從前朱泚獻來一隻母貓,這隻母貓帶著四隻小老鼠。


    母貓把小老鼠當成自己的孩子,樂意給四隻小老鼠喂奶。


    喂奶時,母貓眼神裏充滿愛意,看著吃奶的小老鼠們。


    朱泚稱這是祥瑞之兆,用木箱子端著這窩母貓小鼠,給代宗李豫看。


    母貓給四隻小老鼠喂奶,本來是讓人哭笑不得怪事兒。


    常袞心裏實在沒正事,他居然率領朝廷百官,為這事向李豫祝賀,說是發生了罕見的祥瑞。


    (發生這事時,代宗李豫還沒死)


    滿堂群臣都歡唿,隻有崔佑甫站出來駁斥說:


    “事出反常必有妖。


    貓本來是捉拿老鼠的,今天發生了母貓給小老鼠喂奶的怪事, 確實反常。


    應該認定為妖邪之事,怎麽值得慶賀呢?”


    常袞從此氣恨崔佑甫,有了在朝中排擠崔佑甫的意圖。


    到德宗李適繼位,君臣們商議為代宗李豫的服喪時間。


    崔佑甫說:


    “應該遵從先帝遺詔,大臣和百姓服喪三天就行。”


    常袞說:


    “老百姓可以服喪三天,群臣應穿白色孝服二十七天才能解除喪期。”


    兩人為此爭論不休。


    常袞於是寫奏章彈劾崔佑甫,說崔佑甫隨意改變禮製法度,應該貶斥懲罰他。


    彈劾崔佑甫的奏章末尾,常袞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又簽上了郭子儀、朱泚的名字。


    當然,郭子儀和朱泚是他冒充代簽。


    他覺得這樣做,表示奏章內容是三個人的同識,這樣奏章更有份量。


    德宗李適打開一看,謔,這三個人一致要求把崔佑甫貶官呢。


    李適於是罷免崔佑甫的中書舍人官職,貶他去當河南少尹。


    郭子儀和朱泚見人品正直的崔佑甫無罪被貶,各自都給李適寫奏章,說:


    “崔佑甫無罪無過錯,不應被貶官,請求陛下收迴成命。”


    德宗李適很納悶,這郭郭子儀、朱泚兩人怎麽都這樣反複無常?


    他倆的奏章都和前些天他們三人奏章自相矛盾,李適感到奇怪,召問他倆這是怎麽迴事。


    郭子儀、朱泚都說:


    “前麵的奏章我倆都沒有簽名認可,是常袞私自代簽。”


    德宗李適想:你個常袞,攜私心報複崔佑甫不算,還欺君罔上,敢用假簽名,欺騙我,糊弄我!


    常袞常袞,倒是不用常袞,滾一次就行了。


    李適下詔令撤了常袞的宰相官職,貶他為潮州刺史。


    這是常袞有小聰明,沒大胸襟,抱起石頭砸別人,砸爛了他自己的腳。


    本來是算計擠走崔佑甫來著,倒把自己擠走了。


    德宗李適下詔令召迴崔佑甫,升任他為宰相,格外信任他,對他言聽計從,把他當做最佳理政助手。


    李適又下詔令,禁止全國各地進獻奇珍異寶。


    令朝廷梨園歌舞藝術團所有團員,一律劃歸太常寺管理,不再單獨發工資供養。


    又詔令全國各級官員,不允許奏報這樣祥瑞了、那樣祥瑞了,這些華而不實的事兒。


    在他看來:


    他爹李豫當皇帝時,母貓給小老鼠喂奶這樣的事,也當做祥瑞,滿朝官員煞有介事地慶賀一番,朝政已經到了十分荒唐可笑的程度。


    李適又命令:


    釋放中央梨園藝術團馬戲分團的馴養的六頭大象,派宦官專程護送大象迴到南方原始森林。


    讓它們迴歸大自然,迴歸它們的故鄉,自己找草找樹葉子吃,心情舒暢地過它們自己的日子。


    從這一點看,德宗李適是我國動物保護主義者的早期前輩。


    李適又下令,釋放他爹李豫養在宮中的千名宮女。


    多少平民男青年,到了結婚年齡娶不上妻子,宮裏養那麽宮女幹什麽用?


    朝廷派宦官用馬車護送宮女們各迴各家,讓她們和爹娘兄弟姐妹團圓。


    鼓勵釋放迴家宮女嫁人,讓她們和民間優秀男士們組建家庭,生兒育女。


    李適又命令:在全國各級官署衙門,一律設置擂鼓台。


    老百姓有冤屈,可以擊鼓告狀,各級官員不得不理睬、不受理。


    老百姓認為判案不公正,有冤案冤情的,可以申請三司複審複查。


    新皇帝,新氣象。朝廷上下,大為歡悅。民間百姓,歡唿雀躍。


    鄉村的老人們湊到一起悄悄議論:


    “看樣子這個新皇帝算是賢德英明,比他那個老實傻爹強太多!”


    大家久經戰亂之苦,朝野上下,都盼望天下大治的那一天到來。


    皇帝詔令傳到淄州、青州,詔旨貼到城門一側的城牆上,大家都踴躍觀看。


    唐軍兵士們看了詔旨,都把手裏的兵器往地上當啷一扔說:


    “如今聖明天子繼位了,我們怎麽還敢在街上狂妄橫行,欺負老百姓?我們得從此遵守國法軍紀了!”


    李正己兼任管轄淄州青州,代宗李豫時,他見李豫憨傻懦弱,毫無威嚴氣魄,他李正己就沒少蔑視朝廷,肆意橫行,做了不少搶占地盤、欺負百姓的壞事。


    得知新任皇帝很英明,不太好對付,他也不由得害怕起來。


    李正己為了表示臣服恭順德宗李適,上奏表表示,願意進獻銅錢三十萬緡,資助朝廷財政開支。


    這是賦稅之外的額外進獻,德宗李適覺得直接推辭不收不太好。


    李正己這家夥手握重兵,李適如果拒絕接受進獻,有悖這貨的人情。


    接受了他的進獻也不好,這不符合朝廷財稅法規,這可是額外亂收。


    李正己也是給李適出了一道執政能力測試題,他要借這事兒看看新皇帝怎麽處理。


    想試試新皇帝李適是能力真的厲害,還是智力平平、不足為懼。


    德宗李適猶豫良久,拿不定主意怎麽辦,於是找崔佑甫商議妥善處置辦法。


    崔佑甫說:


    “這個好辦。


    先收下他孝敬朝廷的三十萬緡銅錢,不悖他的心意,表示對他維護朝廷的做法認可。


    然後朝廷派使者宣慰淄州青州的將士們,就把這三十萬緡銅錢再還迴去, 公平公正地分發給將士們。


    這樣合情、合理、合法,朝廷的做法讓誰看了都無懈可擊。”


    這個計策還算棒,但是聰明的崔佑甫能想到,德宗李適自己想不出來,可見他能力都不如臣子。


    德宗李適聽了崔佑甫的說:


    “妙啊!妙啊!取之於彼,用之於彼!”


    果然,李正己見他的進獻拐個彎又返還迴來,既對自己違反賦稅法規,送錢討好新皇帝的做法感到慚愧,又對李適把他的進獻返還迴來的做法感到敬佩。


    他對身邊的連聲說:


    “那個憨傻老實的廢物皇帝死了,換上了個新皇帝,這迴朝堂上真有能人了。”


    德宗李適生日那天,全國各地官府,為了敬奉討好他,給他送來各種奇珍異寶,當做生日獻禮。


    李適命令把這些生日獻禮全部退還。


    他爹代宗李豫生日時,是全部接受下來,臣子勸諫也不聽。就這一點,李適做得比他爹強太多。


    他這一律拒收退還,影響很大。全國各地官員,一下子都知道他跟他爹李豫大不一樣。


    為祝賀李適生日,李正己又獻來細絹三萬匹,田悅也獻來細絹三萬匹。


    德宗命令把這些絲絹全部轉交國庫,記賬充抵他們屬地的租賦,他抵減稅賦的的做法令李正己、田悅佩服。


    國庫收入支出賬目,錢財的調度支配,德宗李適命吏部尚書劉晏兼管,授任劉晏為左仆射。


    劉晏本來和戶部侍郎韓滉,分管全國財政賦稅收支。韓滉負責征收,劉晏負責開支。


    韓滉對百姓壓榨太苛刻,天下百姓都聲討咒罵韓滉,這事傳到皇帝李適耳朵裏,李適想,韓滉這人名聲已經臭了,實在不能再用了。


    德宗李適改任韓滉為晉州刺史,讓劉晏主管全國的收入開支,他就成了大權在握的“財政總長”。


    劉晏理財有智慧才能、變通調濟有無,調控精巧微妙。


    他曾曆任朝廷稅賦轉運使,鹽鐵租庸使,是當時管經濟的一把好手。


    他的財稅做法是,上不妨礙國家財政收支,下不壓榨百姓太重。


    他說:


    “國家理財得以養百姓為先,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有盼頭,他們才敢生兒育女。


    人口是財稅來源,人口增多,國家財政收的賦稅自然增多。


    賦稅負擔過重,生活壓力太大,老百姓不敢生小孩了。人口越來越少,人都沒了,誰創造財富?


    沒了人口,官府跟誰要賦稅去?”


    劉晏命令在全國各道官署,設置知院官。


    知院官工作量很大。每月每旬,劉晏必令各地詳細報告各地下雨下雪情況。


    各地風調雨順的豐收年要如實報告,發生旱災澇災、糧食歉收更要如實報告。


    豐年時,朝廷高價買入地租賦稅之外的糧食。


    災荒年月,除了免費發放救災糧,國庫還低價放糧,讓老百姓買得起糧食救命。


    劉晏有時用國庫存糧,換購其他物資供給官府使用。


    地方上遇到大災之年,不用州縣官府向朝廷申請,劉晏早就了解各地情況,他向皇帝奏請批準,對災區免除租賦,開展救災賑災,發放救濟糧。


    這樣調濟得法,戰亂中人口還有緩慢增長,老百姓沒有唿天搶地哭喊日子過不下去的。


    劉晏又嚐試平鹽法,撤除地區階限,裁撤光拿工資不幹事的鹽官。


    隻在產鹽區沒置官吏收鹽,讓商人往各地調運。


    個別地方,地處偏僻,運輸困難,由官府負責運鹽。


    有的地方食鹽短缺,鹽商賣高價,也由官府調運平抑鹽價。


    官府販鹽掙了錢,老百姓不缺鹽吃。


    自安史之亂起,朝廷連年用兵征戰,軍糧給養花費甚多,老百姓不堪重負。


    幸虧朝廷重用了劉晏,得以微妙調濟、以盈補虛。


    劉晏每年經手的錢財,不計其數,他廉潔節儉,毫厘不貪。


    他家裏不花閑錢養奴仆婢女,守住清貧過日子。


    他工作勤懇,大事小情,立即解決,絕不拖延。


    後世人們推崇他是理財能臣高人。


    如果說戰亂的唐朝廷是一個衣服破爛的巨人,劉晏就是手法高明的縫補匠。


    他縫縫補補,朝廷的日子總能過得下去。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劉晏在管錢財的位置上任職太久,他在各種利益紛爭的風頭浪尖上,得罪不少人,擋了許多人貪腐財路。


    他的位置讓人眼紅,他大公無私,引起了想貪腐的人仇恨他。


    管理錢財的重要官員,多是他教出來的弟子,別人安插不上。這也免不得連累劉晏受到嫉妒怨恨,誣蔑誹謗。


    這時崔佑甫推薦楊炎為 宰相。


    楊炎本來和劉晏關係不好,元載被處死後,楊炎受到牽連被貶官。


    楊炎受到元載牽連,就是劉晏在審案組給他定的罪。


    楊炎當上了宰相,心裏不忘懷恨,天天想報複劉晏。


    他見劉晏善於理財受到李適信任,於是請求實行財政改革,出台兩大計劃,報請德宗李適試行。


    第一措施是請求把天下錢財,全部貯存在國庫。


    肅宗李亨時期,第五錡擔任度支使,因為長安將領,領取錢財隨意無度,第五錡供應不上。


    第五錡奏請肅宗李亨把天下稅賦租庸錢糧絲綢,統一存儲國庫,免得自己沒得開支。


    那時皇帝沒有精力過問錢財收支,當然要委托宮廷宦官理財。


    但是宦官都不清廉,都當了國庫蛀蟲,他們監守自盜,中飽私囊。戶部沒法詳細查他們。


    這次楊炎請求,不再在外庫存錢存糧存物,避免中央地方兩本收支賬,兩套倉庫,地方私設錢財庫府支用無度。


    第二措施是實行兩稅法。唐初是分為租庸調三項。按地收租,按人收庸,按戶收調。


    兩稅法收商稅是三十稅一。國民照章納稅,一年分兩次收。夏天收一次,秋天收一次。


    租庸調合並,按田畝收稅。


    第一措施,發號施令就能推行。大曆十四年冬季,地方外庫資產移交國庫。


    第二措施比較費事,核查各家各戶田畝數,不得虛報多報農民田畝。地方官多報田畝,多收一錢,便是違法犯罪。


    民間百姓都情願實行,楊炎的財稅改革成功實施。


    為了進一步削弱劉晏管理財政的權力,楊炎對李適說:


    “尚書省是國政根本,職能應該更專業,不能兼職太多。”


    於是把劉晏兼任度支使等職權,全部撤銷。


    楊炎步步進逼得手,幹脆向劉晏本人發起攻擊。


    德宗李適做太子時,代宗李豫曾寵愛獨孤妃,獨狐妃生了個兒子叫李迴,曾封為韓王。


    宦官劉清潭等人,秘密向代宗李豫請求,請求立獨孤妃道為皇後。


    劉清潭多次對代宗李豫說李迴是天選之人,應該立李迴為太子,他們這麽做,是為了動搖李適太子地位。


    事情還沒做成,獨孤妃就已生病死去。這另立太子的事因此擱置,太子李適受了一場虛驚。


    楊炎實行財稅改革讓劉晏失寵後,入內宮見德宗李適,一邊磕頭一邊哭著說:


    “陛下您幸虧有祖宗英靈及天神保護,才沒有被奸賊排擠禍害。


    當時宮內宦官早有奸謀,要廢去您的太子地位。


    劉晏那時候是這事的主謀主使。


    如今陛下已經當上皇帝,劉晏這個奸賊還沒有受到懲罰。


    他劉晏至今還傲驕自大、趾高氣揚地進出朝堂。


    我不指出他這個當時密謀廢黜您太子地位的幕後元兇不行,如今我請求嚴厲懲辦他。”


    太子地位受到威脅這事,本來李適已經忘懷。


    突然被楊炎又提起來,李適不禁憤怒滿胸,要傳詔立即逮捕劉晏入獄。


    宰相崔佑甫在一旁勸解:


    “這事來龍去脈模糊不清,不應輕易相信,且朝廷已實行大赦,不應追究過往。”


    朱泚也上奏表化解此事。


    德宗李適始終懷恨劉晏,把劉晏貶為忠州刺史。


    楊炎還不肯罷休,定要置劉晏於死地,他才心裏痛快。


    楊炎提升他的同黨庚準為荊南節度使,囑咐他想辦法除掉劉晏。


    庾準就給李適寫奏章說:


    “劉晏被貶官後內心不服,對皇帝心懷怨恨。


    官員對皇上的處置心懷怨恨,按刑律應該處死。”


    庚準還偽造了劉晏寫給朱泚流露對皇帝懷有怨恨的書信,作為證據。把這封信連同奏章一起,派人送給德宗李適看。


    楊炎這時又催促德宗李適從速處死劉晏。


    這時崔佑甫已經病死,沒有人營救劉晏。


    德宗李適不查真假,派宮中使者,騎馬到忠州,向劉晏也傳達聖旨,令劉晏上吊把自己勒死。


    劉晏被賜死後,劉晏的妻子兒女都發配嶺南,包括他的親戚,受到牽連的達幾十人。


    官員和百姓都為劉晏喊冤。


    劉晏死了,隻有楊炎心滿意足。


    他在家中哼著小曲,在飯桌上擺上幾碟菜,自鳴得意地喝著小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堯天舜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堯天舜日並收藏唐朝那些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