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保密工作做得不行,要起兵逼迫李隆基退位這件事,行動前走漏了風聲。
左散騎常侍魏知古,探聽得明明白白,哪些人參與了商議,哪些人要參加兵變,什麽時候發動兵變,他全知道了。
魏知古把這一切緊急報告了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一看情況都這樣了,也管不了許多了。當下傳召:
岐王李隆範、
薛王李隆業、
兵部尚書郭元振、
龍武將軍王毛仲、
殿中少監薑皎、
太仆少卿李令問,
尚乘奉禦王守一、
內給事高力士、
及果毅將李守德等,商議討逆大計。
王琚、崔日用,魏知古等人也參與商議。
大家商定方法,即於第二天行動。
第二天為七月初三,李隆基命王毛仲率兵三百人,從武德殿進入虔化門,先行埋伏。
李隆基召禁衛將軍常元楷、李慈入見。
兩人未發現異常,放心大膽地從武德殿宮門進入。
王毛仲領兵一齊殺出,先把常元楷,李慈撲倒按住,也不審問,直接把他倆斬首。這還是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時的抓住就殺的做派。
殺死了他倆,李隆基又令左右侍衛拘捕來上朝的蕭至忠、岑羲、賈膺福等文臣。
捉住他們幾個文臣毫不費力氣,侍衛們動手一捉就是。
李隆基也不盤問,直接下令推出斬首。
竇懷貞看事不好,拚命往宮外逃跑,跳進護城河中,自己淹死了。
李隆基下令對竇懷貞砍屍解恨,並且下令給他改姓為“毒”。
給有罪的人改姓這一手,李隆基大概是跟他奶奶武則天學的,武則天在世時習慣這樣做。
太上皇李旦得到宦官奏報,說是發生了事變。
李旦領著隨從登上承天門樓,一邊查看動靜,一邊問發生了什麽事。
被李隆基命令看護太上皇的兵部尚書郭元振這才告訴李旦:
“竇懷貞、常元楷,李慈等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兵變,逼迫皇帝退位,所以臣等執行皇帝敕令,全部捕殺他們。
皇帝囑咐我來保護好太上皇,此外沒有別的事。
李旦聽了長歎一聲,望著遠處的天空,什麽話也沒說。
過了半響,李旦對侍從說:
“咱迴宮去吧。”
第二天早晨,太上皇頒布他從政以來的最後一道誥旨:
“自今日起,軍、國、政、刑一切事務,全部由皇帝決定。
朕從此遷居百福殿,頤養天年。”
李隆基得到這個誥旨,命令王毛仲、高力士:
“你倆領兵拘捕太平公主,她府上的人一個都不能逃脫。”
王毛仲領騎兵隊伍先圍住太平公主宅府,然後領兵衝入府門搜查。
搜查發現,公主宅府隻有仆役還在家裏,太平公主已不見蹤影。
王毛仲急忙領兵出門四處搜尋,探聽太平公主下落。一個看到過太平公主的人說:
“她領一大群人趕往南山寺廟那邊去了。”
王毛仲對部下騎兵說:
“大家跟我快去南山寺!路上要快!”
趕到南山寺,王毛仲命令:
“包圍寺院,進去搜查!”
太平公主以及太平公主所有家人親屬,都在南山寺院中,一個也沒有走脫。
連胡僧慧範、戶部尚書李晉、太平公主女婿唐晙,也和公主一起,都躲藏在寺院裏。
王毛仲命兵士把他們全部押解迴長安城,聽候皇帝處置。
李隆基下詔令賜死太平公主。
行刑處死胡僧慧範、李晉、唐晙等人。
隨後又下詔將太平公主的幾個兒子賜死。經查,薛崇簡曾極力反對太平公主謀反,他可以無罪免死,仍擔任原來官職。
詔令抄沒太平公主的所有家產。
她家的財物堆積如山,比州府官署府庫存財產還多。
太平公主家裏馬牛欄圈裏飼養的牛馬,糧倉裏的存糧,錢庫裏存的錢,多得清點不過來。
官府去沒收胡僧慧範個人財產,他存的錢多達六十萬緡,累壞了清點數錢的官員。
李晉是唐太祖李虎玄孫,世襲新興郡王,本來日子過得好好的,因投靠依附太平公主,牽連被判死刑。
李晉臨刑前哭著說:
“發起兵變逼迫皇帝退位,本是崔湜給太平公主出的主意。
如今我被處死,主謀崔湜還活著,我死得冤不冤啊!”
行刑官把他的話轉告給了李隆基。
李隆基已下詔流放崔湜到竇州,不想再更改。
這時審案官審問宮人元氏,元氏招供說:
“都是崔湜
吩咐我幹的。他吩咐我在皇帝愛喝的天麻粉裏下毒,毒死皇上。”
李隆基聽了,派使者去竇州傳詔令:
“崔湜謀大逆,罪不可赦,賜死於竇州。”
趨炎附勢、內心齷齪卑鄙的崔湜總算死了。正義來得很遲,那個年代也是。
又查出薛稷知道太平公主謀反不舉報,李隆基賜死薛稷在萬年獄。史書上說薛稷是當時的大書法家。
薛稷的兒子薛伯陽,娶了睿宗李旦的女兒荊山公主,免死流放嶺南。薛伯陽受不了流放的的苦日子,絕望地自殺了。
盧藏用流放瀧州戍邊,他覺得一條命還在,就樂觀地往下活。後來戍邊立功,升為黔州長史,後來病死在黔州官署工作崗位上。
唐玄宗李隆基登臨承天門樓,宣布大赦天下。
賞賜功臣郭元振等官爵。
又召見陸象先,對他說:
“聽說你極力勸阻太平公主不要謀逆,你算得上歲寒的鬆柏了。”
陸象先拜謝而退。不知道陸象先性子太直還是真有些傻,隨後他為太平公主黨羽開脫辯護,遭到大臣彈劾,被貶為益州長史。
李隆基下詔召還張說、劉幽求。
任命:
張說為中書令。
劉幽球為左仆射。
升任高力士為右監門將軍,負責管理內侍省。
唐太宗李世民時規定:
內侍省設置三品官員,他們隻是身穿黃色衣服,吃官府飯而已,負責看守宮廷,傳遞詔命,幹些雜差。
中宗李顯時,宮中太監七品以上達一千多人。
李隆基提升高力士為將軍,竟列三品以上。
老百姓一看,當太監得到富貴的比例高,願意忍受閹割之疼,淨身當宦官的越來越多,宦官聲勢逐漸顯赫。
除掉了太平公主,皇位穩固,李隆基打算在軍中立威了。
713年十月,李隆基駕臨驪山兵營,親自指揮大規模軍事演習,調動參加軍演兵力二十萬人。
操演中,李隆基親自揮舞鼓槌,奮力敲擊戰鼓以壯軍威。
軍演高潮的節骨眼上,兵部尚書郭元振不看情勢,突然出列奏事,打亂了軍演節奏。
李隆基見軍隊突然暫停,陣形混亂不堪,非常生氣,大聲喊左右侍衛:
“來人!把郭元振拖下去斬了!”
郭元振被李隆基的幾名侍衛按倒在正唿啦啦飄舞的軍旗下麵,將要被砍頭。
後人評說李隆基想殺大將在軍中樹立皇帝天威,有人說李隆基這人心不厚道,自己帝位穩了,斬殺幫他政變成功的功臣了。
為打亂軍演節奏而發怒,隻是他除掉功臣的一個借口。
劉幽求、張說見李隆基要處斬郭元振,立即上前勸說:
“郭元振是名將,多次為國立下大功,就算犯了重罪,也應當格外開恩寬恕。”
李隆基這才免了郭元振死罪,說:
“撤去郭元振官職,流放新州服刑。”
隻是折殺了給事中知禮儀事唐紹。
受閱參演各軍將士見二位大臣被流放被斬殺,心中驚慌,都在害怕自己不小心犯下過錯,軍陣更加混亂無序。
李隆基從檢閱台上遠遠看去,隻有薛納、解琬指揮的兩支軍隊軍陣嚴整,絲毫不受影響。
李隆基立刻對侍衛說:
“你去告知那兩位將軍,讓他倆來見朕。”
衛兵騎上馬奔去傳遞口詔。
沒有想到兩軍號令森嚴,不允許傳遞皇上命令的騎馬衛兵靠近軍陣。
李隆基見口詔不行,又派人去傳遞他親手寫的詔旨,二位將軍這才應令前來。
李隆基當即嘉獎他倆治軍有方,賞給他倆綢緞。
將軍薛訥是唐朝名將薛仁貴的大兒子。
武則天曾因薩訥是名將後代,讓他擔任右威衛將軍。他先後任幽州都督、安東都護、並州長史、左衛大將軍。
解琬是元城人士,熟習軍事。曾任禦史中丞、北庭都護、朔方大總管、右武衛將軍、晉州刺史。
軍演結束,李隆基親自領一部分禁衛軍兵士,在渭河邊狩獵。
李隆基偶然記起前兵部尚書姚元之,問屬下將領:
“姚元之就在附近,對吧?”
部將迴答:
“他現任同州刺史,同州官署離我們打獵的這兒,隻有二百多裏。”
姚元之自貶任申州,又調任同州刺史。
姚元之接到快馬傳遞詔令,騎馬跟隨使者前來。
他見到正在行獵的李隆基行過了叩見禮。
李隆基問:
“你熟悉打獵的事麽?”
姚元之說:
“打獵我本是我喜歡的事,我二十歲的時候,曾經使喚獵鷹,捕捉野兔狐狸。
有個朋友張憬藏,說我應當飽讀詩書,服侍帝王,後來我放走獵鷹專心讀書,成為將領朝臣。
隻是舊的打獵愛好還在,雖外年老還沒遺忘。
今天願意跟隨陛下一起打獵。”
李隆基大喜,和姚元之各騎駿馬在草原上縱橫馳騁。
姚元之老當益壯,騎馬射箭操縱自如,騎在奔跑顛簸的馬背上,連發三支箭,射中了三隻野兔。
左散騎常侍魏知古,探聽得明明白白,哪些人參與了商議,哪些人要參加兵變,什麽時候發動兵變,他全知道了。
魏知古把這一切緊急報告了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一看情況都這樣了,也管不了許多了。當下傳召:
岐王李隆範、
薛王李隆業、
兵部尚書郭元振、
龍武將軍王毛仲、
殿中少監薑皎、
太仆少卿李令問,
尚乘奉禦王守一、
內給事高力士、
及果毅將李守德等,商議討逆大計。
王琚、崔日用,魏知古等人也參與商議。
大家商定方法,即於第二天行動。
第二天為七月初三,李隆基命王毛仲率兵三百人,從武德殿進入虔化門,先行埋伏。
李隆基召禁衛將軍常元楷、李慈入見。
兩人未發現異常,放心大膽地從武德殿宮門進入。
王毛仲領兵一齊殺出,先把常元楷,李慈撲倒按住,也不審問,直接把他倆斬首。這還是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時的抓住就殺的做派。
殺死了他倆,李隆基又令左右侍衛拘捕來上朝的蕭至忠、岑羲、賈膺福等文臣。
捉住他們幾個文臣毫不費力氣,侍衛們動手一捉就是。
李隆基也不盤問,直接下令推出斬首。
竇懷貞看事不好,拚命往宮外逃跑,跳進護城河中,自己淹死了。
李隆基下令對竇懷貞砍屍解恨,並且下令給他改姓為“毒”。
給有罪的人改姓這一手,李隆基大概是跟他奶奶武則天學的,武則天在世時習慣這樣做。
太上皇李旦得到宦官奏報,說是發生了事變。
李旦領著隨從登上承天門樓,一邊查看動靜,一邊問發生了什麽事。
被李隆基命令看護太上皇的兵部尚書郭元振這才告訴李旦:
“竇懷貞、常元楷,李慈等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兵變,逼迫皇帝退位,所以臣等執行皇帝敕令,全部捕殺他們。
皇帝囑咐我來保護好太上皇,此外沒有別的事。
李旦聽了長歎一聲,望著遠處的天空,什麽話也沒說。
過了半響,李旦對侍從說:
“咱迴宮去吧。”
第二天早晨,太上皇頒布他從政以來的最後一道誥旨:
“自今日起,軍、國、政、刑一切事務,全部由皇帝決定。
朕從此遷居百福殿,頤養天年。”
李隆基得到這個誥旨,命令王毛仲、高力士:
“你倆領兵拘捕太平公主,她府上的人一個都不能逃脫。”
王毛仲領騎兵隊伍先圍住太平公主宅府,然後領兵衝入府門搜查。
搜查發現,公主宅府隻有仆役還在家裏,太平公主已不見蹤影。
王毛仲急忙領兵出門四處搜尋,探聽太平公主下落。一個看到過太平公主的人說:
“她領一大群人趕往南山寺廟那邊去了。”
王毛仲對部下騎兵說:
“大家跟我快去南山寺!路上要快!”
趕到南山寺,王毛仲命令:
“包圍寺院,進去搜查!”
太平公主以及太平公主所有家人親屬,都在南山寺院中,一個也沒有走脫。
連胡僧慧範、戶部尚書李晉、太平公主女婿唐晙,也和公主一起,都躲藏在寺院裏。
王毛仲命兵士把他們全部押解迴長安城,聽候皇帝處置。
李隆基下詔令賜死太平公主。
行刑處死胡僧慧範、李晉、唐晙等人。
隨後又下詔將太平公主的幾個兒子賜死。經查,薛崇簡曾極力反對太平公主謀反,他可以無罪免死,仍擔任原來官職。
詔令抄沒太平公主的所有家產。
她家的財物堆積如山,比州府官署府庫存財產還多。
太平公主家裏馬牛欄圈裏飼養的牛馬,糧倉裏的存糧,錢庫裏存的錢,多得清點不過來。
官府去沒收胡僧慧範個人財產,他存的錢多達六十萬緡,累壞了清點數錢的官員。
李晉是唐太祖李虎玄孫,世襲新興郡王,本來日子過得好好的,因投靠依附太平公主,牽連被判死刑。
李晉臨刑前哭著說:
“發起兵變逼迫皇帝退位,本是崔湜給太平公主出的主意。
如今我被處死,主謀崔湜還活著,我死得冤不冤啊!”
行刑官把他的話轉告給了李隆基。
李隆基已下詔流放崔湜到竇州,不想再更改。
這時審案官審問宮人元氏,元氏招供說:
“都是崔湜
吩咐我幹的。他吩咐我在皇帝愛喝的天麻粉裏下毒,毒死皇上。”
李隆基聽了,派使者去竇州傳詔令:
“崔湜謀大逆,罪不可赦,賜死於竇州。”
趨炎附勢、內心齷齪卑鄙的崔湜總算死了。正義來得很遲,那個年代也是。
又查出薛稷知道太平公主謀反不舉報,李隆基賜死薛稷在萬年獄。史書上說薛稷是當時的大書法家。
薛稷的兒子薛伯陽,娶了睿宗李旦的女兒荊山公主,免死流放嶺南。薛伯陽受不了流放的的苦日子,絕望地自殺了。
盧藏用流放瀧州戍邊,他覺得一條命還在,就樂觀地往下活。後來戍邊立功,升為黔州長史,後來病死在黔州官署工作崗位上。
唐玄宗李隆基登臨承天門樓,宣布大赦天下。
賞賜功臣郭元振等官爵。
又召見陸象先,對他說:
“聽說你極力勸阻太平公主不要謀逆,你算得上歲寒的鬆柏了。”
陸象先拜謝而退。不知道陸象先性子太直還是真有些傻,隨後他為太平公主黨羽開脫辯護,遭到大臣彈劾,被貶為益州長史。
李隆基下詔召還張說、劉幽求。
任命:
張說為中書令。
劉幽球為左仆射。
升任高力士為右監門將軍,負責管理內侍省。
唐太宗李世民時規定:
內侍省設置三品官員,他們隻是身穿黃色衣服,吃官府飯而已,負責看守宮廷,傳遞詔命,幹些雜差。
中宗李顯時,宮中太監七品以上達一千多人。
李隆基提升高力士為將軍,竟列三品以上。
老百姓一看,當太監得到富貴的比例高,願意忍受閹割之疼,淨身當宦官的越來越多,宦官聲勢逐漸顯赫。
除掉了太平公主,皇位穩固,李隆基打算在軍中立威了。
713年十月,李隆基駕臨驪山兵營,親自指揮大規模軍事演習,調動參加軍演兵力二十萬人。
操演中,李隆基親自揮舞鼓槌,奮力敲擊戰鼓以壯軍威。
軍演高潮的節骨眼上,兵部尚書郭元振不看情勢,突然出列奏事,打亂了軍演節奏。
李隆基見軍隊突然暫停,陣形混亂不堪,非常生氣,大聲喊左右侍衛:
“來人!把郭元振拖下去斬了!”
郭元振被李隆基的幾名侍衛按倒在正唿啦啦飄舞的軍旗下麵,將要被砍頭。
後人評說李隆基想殺大將在軍中樹立皇帝天威,有人說李隆基這人心不厚道,自己帝位穩了,斬殺幫他政變成功的功臣了。
為打亂軍演節奏而發怒,隻是他除掉功臣的一個借口。
劉幽求、張說見李隆基要處斬郭元振,立即上前勸說:
“郭元振是名將,多次為國立下大功,就算犯了重罪,也應當格外開恩寬恕。”
李隆基這才免了郭元振死罪,說:
“撤去郭元振官職,流放新州服刑。”
隻是折殺了給事中知禮儀事唐紹。
受閱參演各軍將士見二位大臣被流放被斬殺,心中驚慌,都在害怕自己不小心犯下過錯,軍陣更加混亂無序。
李隆基從檢閱台上遠遠看去,隻有薛納、解琬指揮的兩支軍隊軍陣嚴整,絲毫不受影響。
李隆基立刻對侍衛說:
“你去告知那兩位將軍,讓他倆來見朕。”
衛兵騎上馬奔去傳遞口詔。
沒有想到兩軍號令森嚴,不允許傳遞皇上命令的騎馬衛兵靠近軍陣。
李隆基見口詔不行,又派人去傳遞他親手寫的詔旨,二位將軍這才應令前來。
李隆基當即嘉獎他倆治軍有方,賞給他倆綢緞。
將軍薛訥是唐朝名將薛仁貴的大兒子。
武則天曾因薩訥是名將後代,讓他擔任右威衛將軍。他先後任幽州都督、安東都護、並州長史、左衛大將軍。
解琬是元城人士,熟習軍事。曾任禦史中丞、北庭都護、朔方大總管、右武衛將軍、晉州刺史。
軍演結束,李隆基親自領一部分禁衛軍兵士,在渭河邊狩獵。
李隆基偶然記起前兵部尚書姚元之,問屬下將領:
“姚元之就在附近,對吧?”
部將迴答:
“他現任同州刺史,同州官署離我們打獵的這兒,隻有二百多裏。”
姚元之自貶任申州,又調任同州刺史。
姚元之接到快馬傳遞詔令,騎馬跟隨使者前來。
他見到正在行獵的李隆基行過了叩見禮。
李隆基問:
“你熟悉打獵的事麽?”
姚元之說:
“打獵我本是我喜歡的事,我二十歲的時候,曾經使喚獵鷹,捕捉野兔狐狸。
有個朋友張憬藏,說我應當飽讀詩書,服侍帝王,後來我放走獵鷹專心讀書,成為將領朝臣。
隻是舊的打獵愛好還在,雖外年老還沒遺忘。
今天願意跟隨陛下一起打獵。”
李隆基大喜,和姚元之各騎駿馬在草原上縱橫馳騁。
姚元之老當益壯,騎馬射箭操縱自如,騎在奔跑顛簸的馬背上,連發三支箭,射中了三隻野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