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晨,睿宗李旦上朝,頒布他親手寫的詔旨:


    “傳位於太子李隆基。”


    李隆基昨天晚上也沒閑著,搜腸刮肚想出各種理由拒絕繼位,連夜寫成奏章一千字,一上朝就遞上去,極力表示推辭。


    睿宗李旦看後表示:


    “不許太子抗旨!”


    太平公主後悔無及,無可奈何地對睿宗說:


    “陛下,內禪雖已決定,您還得親自過問大政,太子年小不懂事,恐怕他施政太不靠譜。”


    睿宗李旦囑咐太子李隆基說:


    “你隻需以天下為重,去處理朝政。


    古代舜帝讓位給了大禹,他還親自巡察大禹的施政情況。


    我雖然傳位給你,不是一下子撒手不管,徹底丟下國事不再過問。


    所有軍國大事,我還會幫你看著,你不用憂慮。”


    李隆基勉強應承下來。


    過了幾天,經術士推算的吉日良辰到來,太子李隆基即皇位,尊睿宗李旦為太上皇。曆史上稱李隆基為唐玄宗或者“唐明皇”。


    太上皇李旦,仍自稱為“朕”。他發的詔書改叫“誥”(帝王的命令)。


    李旦每過五天,就臨朝太極殿處理朝政一天,沒有全退休。


    皇帝李隆基自稱為“予”(我),詔命叫“製敕”。每日處理朝政在武德殿。


    (當年李淵讓位李世民也是這樣,太上皇李淵仍暫住在太極殿,李世民暫在武德殿理政)。


    凡是三品以上官員任免,審核死刑犯這些大事兒,都奏報太上皇再過審,才決定執行。


    其他的事由皇帝決定。李隆基頒製敕大赦,稱為“玄宗先天元年”。


    立皇妃王氏為皇後。李隆基的王皇後是同州下邽人,他父親叫王仁皎。


    王皇後是李隆基任臨淄王時,聘為王妃的。


    唐玄宗又授任王琚為中書侍部,時常和他商議國事,一段時間內,大事小情都找他拿主意。


    王琚是河內人,年紀輕輕有才華謀略,精通天文天象。


    從前李顯女婿王同皎,器重王琚才能,他倆結為親密朋友。


    王同皎事敗身亡,朝廷搜捕同黨,王琚逃命逃到江都,找了個活幹,給富商當賬房先生(會計)。


    富商從王琚言行舉止判斷他不是一般人,看好他這個人才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


    富商女兒嫁給王琚時,帶去豐厚的陪嫁財產,王琚算是“財色雙收”,一個逃犯過得很滋潤地存活下來。


    睿宗李旦繼位後,王琚同妻子、嶽父說明情況,嶽父又給他一些錢,資助他們去長安覓前程,王琚和妻子來了長安。


    李隆基這時為太子,領著人外出打獵,射獵追趕野兔,一上午又累又餓,一群人下馬,讓馬去吃草,人都坐在樹底下歇息。


    李隆基這時看見王琚風度翩翩地走來。走近了,見王琚身穿儒生服裝,雍容大氣,氣質不凡。


    李隆基好奇地問王琚:


    “你是誰,家在哪裏?”


    王鋸才思敏捷,有心被人賞識,越發跟李隆基談吐不凡,說話間展現才華學識。


    王琚估計他們餓了,邀請李隆基說:


    “我家就在不遠處,到我家吃飯去吧。”


    李隆基非常欣賞他的才學,高興地答應去他家。


    王琚喊來鄰居幫忙,匆匆忙忙殺了自家的一頭驢,燉了一鍋驢肉,設酒招待李隆基。


    李隆基見他把家裏唯一的驢殺了招待他,很是感動,願意向父皇舉薦入朝當官。


    兩人依依惜別,李隆基迴城進見睿宗李旦,說:


    “我遇見一個叫王琚的書生,很有才學,請父皇任用他。”


    睿宗覺得王琚沒有考中舉人、進士之類,沒啥正式“學曆文憑”,隻是對李隆基說:


    “諸暨縣缺個管賬主簿(現在叫財務主管),讓這個王琚去繼任吧。”


    李隆基聽了默然退出。


    王琚知道李隆基向皇帝推薦了自己,自己得了一個地方小官,那兒離長安幾千裏,想想都愁去。


    又一想,得到的官職再小也得去表達推薦之恩啊,於是前往東宮答謝太子李隆基。


    王琚到了東宮府院中,故意慢慢地行走,裝出好奇的樣子,左瞧瞧右看看。


    東宮侍衛一看他行為不規矩,嗬止他說:


    “殿下在內室,你不用胡亂逛胡亂看,直往裏走!”


    王琚笑著說:


    “今天哪裏有什麽殿下,我隻知道有太平公主呢。”


    話還沒說完,李隆基聽到說話聲,從裏麵走出來,迎接王琚入內室。


    王琚說:“感謝太子舉薦,讓我當上了朝廷命官。”


    然後兩人促膝交談。


    王琚對李隆基說:


    “韋庶人敢毒殺先帝,激怒了天下人心,天下心不服,所以殿下那次舉事能一唿百應,成功得那叫一個幹脆利落。


    如今太平公主自恃有功,兇惡狡猾無比,如今朝廷皇帝身邊的大臣,一多半都依附了她。


    皇帝又因為和她兄妹關係,格外縱容忍讓,眼下這個樣子,我很為殿下你的處境擔憂呢。”


    李隆基對王琚說:


    “和皇上心氣相通的,隻有太平公主了。


    我如果傷害我姑姑太平公主,不符合孝道。”


    王琚說:


    “小孝道不值一提,您遵守它幹啥?殿下應該考慮大孝道。”


    李隆基說:“什麽是大孝道?”


    王琚說:


    “安定宗廟社稷,護佑國運,這是大孝道。


    試想您除逆立下大功,理應統領天下。


    如今太平公主還敢心存狂妄圖謀,營結私黨,有把太子您廢黜的盤算。


    一旦發生事變,難道她不是禍害宗廟社稷麽?


    宗廟社稷被她禍亂,殿下就算你想盡孝道,您自身難保,什麽孝道也做不到了。”


    李隆基搓著手說:


    “你說應該怎麽辦?”


    王琚說:


    “我聽說朝延內外大臣,隻剩張說、劉幽求、郭元振幾個正直的人,不肯依附太平公主。


    殿下如果和他們商議,應當能解除憂患。”


    李隆基大喜,對王琚說:


    “幾千裏之外那個外地小官,你就別去赴任了。


    你留在我的詹事府中,給我出謀劃策吧。”


    隨後,太子李隆基受詔命監國,五品以下官吏,太子有權任免。


    於是李隆基升任王琚為五品太子舍人。


    李隆基受禪讓即皇帝位,又特別提拔王琚為中書侍郎。


    王琚和劉幽求開始謀劃鏟除太平公主勢力。


    劉幽求吩咐羽林將軍張瑋入宮對李隆基說:


    “竇懷貞、崔湜、岑義,都因為太平公主舉薦,升為重要官職,他們在日夜謀劃叛逆。


    如果不除掉他們,恐怕眼下他們就發起叛亂,叛亂一起,廢黜皇帝,連太上皇都說了不算了。


    我已同劉幽求定下計策,隻等了陛下頒布敕令,便可采取行動。”


    李隆基點點頭,對張瑋說:


    “你們稍緩一下, 我隨時戒備。”


    張瑋走出武德殿,迎頭碰見侍禦史鄧光檳。


    鄧光檳說:


    “張將軍,反正也不偏路,到我家聊會兒天你再迴家。”


    他倆在鄧光檳的家裏坐談,鄧光檳盤問說:


    “剛才你去武德殿做什麽事來?”


    張瑋腦子裏缺根弦,心裏不藏事,傻傻地實話相告。


    張瑋離開後,鄧光檳趕忙把這事報告了竇懷貞、崔湜。


    竇懷貞、崔湜,又趕忙去報告了太平公主。


    太平公主進見睿宗李旦:


    “三郎李隆基容不下自己的親姑,正和他底下那幫人商量著害我呢。


    陛下也該管管了吧?”


    睿宗李旦召見李隆基:


    “你身為皇帝,哪有皇帝的肚量?怎麽連自己的姑姑都容不下?


    你夥同奸人禍害你姑姑麽?”


    李隆基害怕父親責問,又無法辨解,說:


    “我沒有傷害我姑姑的意思,都是劉幽求、張瑋他倆私下做的事。”


    李隆基太不義氣,把一直鐵心維護他的劉幽求供出來,給自己擋災。


    李旦說:


    “他們挑拔親情,離間骨肉,你來懲辦他們吧!\\\"


    李隆基沒有辦法,頒下敕令:


    把劉幽求、張瑋逮捕入獄。


    竇懷貞、崔湜,傳話給禦史台審案官員重判他倆。


    審案官員對睿宗李旦說:


    “劉幽求、王瑋居心惡毒,離間骨肉,應當判處死刑。”


    李旦打算批準,李隆基勸阻說:


    “鏟除韋氏逆黨,劉幽求立過大功,應當減罪免死。”


    睿宗李旦頒布誥旨說:


    流放劉幽求去封州。


    流放張瑋去峰州。


    封州在嶺南,崔湜又寫信派人快馬送往廣州,暗囑他表哥廣州都督周利貞:


    “劉幽求發配到了你的地界,你得想個法兒把他弄死,徹底除去這個禍害。”


    劉幽求命不該絕,發配途中經過桂州,桂州都督王晙,和劉幽求是好朋友,把他留在桂州妥善相待。


    周利貞寫信要人,王晙迴複說:


    “劉幽求在我的地界又犯事了,我得讓他在我這兒服刑!


    我不能放過他,我來處置他!”


    劉幽求這才保住了一條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那些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堯天舜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堯天舜日並收藏唐朝那些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