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立李旦當上皇帝,太平公主覺得自己起了關鍵作用,立下大功。
睿宗李旦也對唯一的親妹妹十分敬重,遇到朝政大事,經常跟她商量。
太平公主入朝奏事,坐下說話的時間不長。
有幾天太平公主不來上朝,李旦就吩咐宰相去太平公主家裏,把幾天來的政事說給她聽,向她征求意見。
宰相有國事向李旦請示,李旦動不動就問宰相:
“這事和太平公主商議過了麽?”
李旦有時也問宰相:
“這事你和三郎商議過了麽?”
三郎就是太子李隆基,他是李旦的三兒子,所以稱為三郎。
太平公主一開始見李隆基年輕,不怎麽在意他。
李隆基隨著年齡增長,閱曆增加,臉上漸漸有英俊威武、氣宇昂然、睿智逼人的氣質,太平公主有些忌憚,很不喜歡他。太平公主想:這個三侄子太精明,不好控製,不能讓他當了皇帝。
太平公主造出傳言:
“太子李隆基不是長子,不應當被冊立,不改立太子,將來朝廷必有動亂。”
睿宗李旦知道後,不為所動。
景雲二年正月,太平公誅奏請李旦:
“陛下,該立個皇後了。”
睿宗李旦說:
“原來我的皇妃劉氏、德妃、竇氏,都死於非命,屍骨無存,朕怎麽忍心再立皇後呢?”
太平公主說:
“劉氏是陛下正妻,且生了宋王李成器,應該追封為皇後,竇氏名分不正,沒法和劉氏相比。”
睿宗李旦一聽,她這是暗示竇德妃生的太子李隆基 出身不正,心裏很反感,就沉默不再說話。
待太平公主退朝,李旦頒下詔旨:
“追封劉氏、竇氏並列為皇後。”
太平公主知道了很忿恨:我剛囑咐了竇氏立不得,你馬上就把她立成皇後了,這不是故意較勁麽?太平公主就暗暗囑咐私黨,到處散布流言,大致是說:
“宮廷內外,人心都傾向太子李隆基了。
姚元之、宋璟等人又在左右相助於他,不幾天朝廷必然發生事變。”
太平公主派女婿唐晙,前往邀請韋安石到家中敘話。
韋安石剛入職侍中,不肯去太平公主府上,不知道心裏顧忌什麽。
這事被睿宗李旦知道了,秘密召入韋安石問道:
“太平公主邀請你去她府上,你為什麽拒絕?”
韋安石說:
“去她府上必私議朝事,有暗結私黨、圖謀不軌嫌疑,所以臣不敢去。”
李旦又問韋安石:
“朝廷裏這些天都在傳大臣傾心依附太子,你為朕察訪一下,他們有沒有異常的企圖?”
韋安石說:
“陛下為什麽聽信這樣的流言?這是太平派人故意散布的。
太平公主的個人意圖是要讓太子陷入危險境地。
試想太子有功於社稷,友孝賢仁,天下共知。
為什麽民間沒有傳言,隻有皇宮流言蜚語不斷?他們這是故意傳給陛下您聽的。
明顯是奸人故意播弄,幸虧陛下不會輕信!”
睿宗李旦吃驚地說:
“朕知道了,請不用再說了。”
太平公主謀劃不成功,心裏著急,親自乘車輦到光範門,召集幾位宰相說:
“你們應該勸說皇上,另改立太子,這個太子不行!”
在場地人聽了大驚失色。
宋璟反駁說:
“太子撥亂反正,為國建立大功,才是應該主宰宗廟社稷的人,為什麽您有更換太子的想法?”
太平公主聽了很不高興,拂袖而去。
宋璟約同姚元之共同去見睿宗李旦:
“陛下,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禮留在京城,太平公主會挑撥他倆去爭太子位,將使東宮太子處境不安。
不如把宋王、豳王都外調為刺史。
並且請求陛下罷免岐王李隆範、薛王李隆業的左右羽林將軍職務。
再把太平公主、武儀暨,遷往洛陽安置,這樣才不會發生宮廷內變。”
睿宗李旦說:
“朕隻有太平公主這麽一個親妹妹,怎麽忍心把她遷往遙遠的洛陽?
諸王變動可以按你倆說的辦。”
宋璟、姚元之,本來意圖是調離太平公主,避免她在長安不停地搞事情。
因為睿宗李旦不肯聽,他倆隻好退出。
過了幾天,睿宗李旦對侍臣說:
“這幾天有術士說,五天內應該會發生兵變,有軍隊殺入皇宮,你們要得加意提防。”
這時張說已入朝擔任中書郎同平章事,聽到睿宗李旦這樣說,便進諫道:
“奸人想挑撥陛下和東宮太子的關係,才編出了這樣的流言。
如果陛下讓太子監國,這樣的說流言就不會有發生的借口了。”
姚元之接著說:
“張說剛才說的是國家大計,盼陛下立即實行。”
睿宗李旦認為他倆說得對,頒布詔令:
命太子監國。
外調:
宋王李成器為同州刺史。
豳王李守禮為幽州刺史。
太平公主及丈夫武攸暨,遷往蒲州。
睿宗李旦也對唯一的親妹妹十分敬重,遇到朝政大事,經常跟她商量。
太平公主入朝奏事,坐下說話的時間不長。
有幾天太平公主不來上朝,李旦就吩咐宰相去太平公主家裏,把幾天來的政事說給她聽,向她征求意見。
宰相有國事向李旦請示,李旦動不動就問宰相:
“這事和太平公主商議過了麽?”
李旦有時也問宰相:
“這事你和三郎商議過了麽?”
三郎就是太子李隆基,他是李旦的三兒子,所以稱為三郎。
太平公主一開始見李隆基年輕,不怎麽在意他。
李隆基隨著年齡增長,閱曆增加,臉上漸漸有英俊威武、氣宇昂然、睿智逼人的氣質,太平公主有些忌憚,很不喜歡他。太平公主想:這個三侄子太精明,不好控製,不能讓他當了皇帝。
太平公主造出傳言:
“太子李隆基不是長子,不應當被冊立,不改立太子,將來朝廷必有動亂。”
睿宗李旦知道後,不為所動。
景雲二年正月,太平公誅奏請李旦:
“陛下,該立個皇後了。”
睿宗李旦說:
“原來我的皇妃劉氏、德妃、竇氏,都死於非命,屍骨無存,朕怎麽忍心再立皇後呢?”
太平公主說:
“劉氏是陛下正妻,且生了宋王李成器,應該追封為皇後,竇氏名分不正,沒法和劉氏相比。”
睿宗李旦一聽,她這是暗示竇德妃生的太子李隆基 出身不正,心裏很反感,就沉默不再說話。
待太平公主退朝,李旦頒下詔旨:
“追封劉氏、竇氏並列為皇後。”
太平公主知道了很忿恨:我剛囑咐了竇氏立不得,你馬上就把她立成皇後了,這不是故意較勁麽?太平公主就暗暗囑咐私黨,到處散布流言,大致是說:
“宮廷內外,人心都傾向太子李隆基了。
姚元之、宋璟等人又在左右相助於他,不幾天朝廷必然發生事變。”
太平公主派女婿唐晙,前往邀請韋安石到家中敘話。
韋安石剛入職侍中,不肯去太平公主府上,不知道心裏顧忌什麽。
這事被睿宗李旦知道了,秘密召入韋安石問道:
“太平公主邀請你去她府上,你為什麽拒絕?”
韋安石說:
“去她府上必私議朝事,有暗結私黨、圖謀不軌嫌疑,所以臣不敢去。”
李旦又問韋安石:
“朝廷裏這些天都在傳大臣傾心依附太子,你為朕察訪一下,他們有沒有異常的企圖?”
韋安石說:
“陛下為什麽聽信這樣的流言?這是太平派人故意散布的。
太平公主的個人意圖是要讓太子陷入危險境地。
試想太子有功於社稷,友孝賢仁,天下共知。
為什麽民間沒有傳言,隻有皇宮流言蜚語不斷?他們這是故意傳給陛下您聽的。
明顯是奸人故意播弄,幸虧陛下不會輕信!”
睿宗李旦吃驚地說:
“朕知道了,請不用再說了。”
太平公主謀劃不成功,心裏著急,親自乘車輦到光範門,召集幾位宰相說:
“你們應該勸說皇上,另改立太子,這個太子不行!”
在場地人聽了大驚失色。
宋璟反駁說:
“太子撥亂反正,為國建立大功,才是應該主宰宗廟社稷的人,為什麽您有更換太子的想法?”
太平公主聽了很不高興,拂袖而去。
宋璟約同姚元之共同去見睿宗李旦:
“陛下,宋王李成器,豳王李守禮留在京城,太平公主會挑撥他倆去爭太子位,將使東宮太子處境不安。
不如把宋王、豳王都外調為刺史。
並且請求陛下罷免岐王李隆範、薛王李隆業的左右羽林將軍職務。
再把太平公主、武儀暨,遷往洛陽安置,這樣才不會發生宮廷內變。”
睿宗李旦說:
“朕隻有太平公主這麽一個親妹妹,怎麽忍心把她遷往遙遠的洛陽?
諸王變動可以按你倆說的辦。”
宋璟、姚元之,本來意圖是調離太平公主,避免她在長安不停地搞事情。
因為睿宗李旦不肯聽,他倆隻好退出。
過了幾天,睿宗李旦對侍臣說:
“這幾天有術士說,五天內應該會發生兵變,有軍隊殺入皇宮,你們要得加意提防。”
這時張說已入朝擔任中書郎同平章事,聽到睿宗李旦這樣說,便進諫道:
“奸人想挑撥陛下和東宮太子的關係,才編出了這樣的流言。
如果陛下讓太子監國,這樣的說流言就不會有發生的借口了。”
姚元之接著說:
“張說剛才說的是國家大計,盼陛下立即實行。”
睿宗李旦認為他倆說得對,頒布詔令:
命太子監國。
外調:
宋王李成器為同州刺史。
豳王李守禮為幽州刺史。
太平公主及丈夫武攸暨,遷往蒲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