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李治於龍朔四年正月,再改年號為麟德元年,令眾臣製定泰山封神禮儀。
這時李義府權勢逆天,公然收錢賣官。給他送線多的人能買到工資高、事務清閑的官職。
李義府以權謀私,瘋狂斂財。他兒子女婿依仗他權勢,橫行霸道。
他在皇帝麵前討好獻媚,在外肆意枉法、大施官威。
百官對他心懷恐懼,沒人敢對皇上說他不好。
高宗李治對此略有所知,當麵告誡他說:
“聽說你兒子女婿橫行枉法,我都替你掩蓋,你該對他們嚴加管教。”
李義府聽了勃然變色說:
“誰告訴的陛下?”
李治說:
“你知道戒免就行!不必追問我是怎麽知道的!”
李義府也不謝罪,昂著頭就走了。
李治越發厭惡他。
不久,李義府請術士杜元紀望運勢、看風水。
杜元紀說:
“您的府宅有冤獄造成的怨氣,你得猛存錢!
你攢錢兩千萬,才能把對您不利的冤氣壓住。”
李義府對杜大師深信不疑,更加急切地搜刮錢財。
他老娘死去,他還趁哭喪他娘之時,穿上平民衣服和杜元紀出城。
時人都認為李義府窺測災異,圖謀不軌。
這時,李義府又向長孫無忌的孫子長孫延索取七百貫錢,授給他司津監的官職。
結果這事被右金吾倉曹參軍楊行穎向皇帝告發。
663年四月,李治將李義府下獄,會刑部尚書劉祥道聯合禦史台、大理寺,共同審訊。李治還派司空李績監督審案。
審出他製造冤案,陷害 忠良,收錢賣官、瘋狂斂財,買美宅包養多位美女等一大堆罪狀,於是李治把他撤職除名,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他的兒子女婿也犯法被流放。
朝臣得知李義府倒台,有的在家裏喝喜酒寫詩吟唱。
老百姓心裏高興,非年非節的,在家裏燒青竹竿發出“砰”的巨響,來慶祝皇帝捉了大奸大惡。
有人寫了名叫《神將軍劉祥道破大賊李義府》文章,張貼在行人多的街頭給大夥兒看。
隨後唐高宗封禪泰山,大赦天下,但不赦免長期流放的罪犯,李義府憂憤不已,吃不下飯罵天罵地,發病而死。
他確實死了,擔心他東山再起的朝臣們才徹底放心,彼此奔走相告,歡唿:
“李貓死了!
李貓真的死了!
李貓確實死了!”
李義府殘忍陰險,笑裏藏刀,世人都叫他為“李貓”。
大奸臣許敬宗仍然被寵信,權勢熏天,所有封禪禮儀,多經許敬宗親手製定。
李治又令精通天文和占卜的李淳風作麟德曆。
麟德二年,武皇後先在枕頭邊上同李治商量好了,又正式上表請求女子參加封禪,率內外有封號的女子也去泰山祭祀天地,李治當然應允。
封禪順序為皇上第一,武皇後第二,先帝李世民越國太妃燕氏第三。
封禪文舞用《功成慶善樂》,武舞用《神功破陣樂》。
儀製已定,於是下詔去山東封禪。
定洛陽宮為東都。李治先同武皇後、先帝太妃燕氏等赴洛陽,休息幾天。
然後從洛陽啟程,皇帝所有侍從儀衛,分列隊伍長達幾十裏。
從十月出行,直至十二月間,到達泰山。
李治皇帝車駕經過壽張縣(今山東聊城),他早聽說張公藝九代同居,九百多口人和睦相處,是治家有方的典範。
李治即命令大隊人馬在大路稍作停留等待,李治本人隻帶幾個隨從,去張公藝村莊看看究竟。
李治怕皇帝禦駕驚擾了張公藝家,自己扮作道士,隨從也扮作道士。
一行人來到了占地相當於一個村莊的張公藝家院門口。張公藝聽門童說有幾個道士來訪,趕到門口熱情迎接。
老壽星張公藝已經90歲。他是577年出生,已跨越北齊、北周、隋朝、唐朝四個朝代。
李治饒有興致地問張公藝:
“老人家,聽說你家900多口人,九代同住,還是你來當家麽?”
張公藝說:
“非也。非也。我隻是顧問。”
老人家指了指走來的一個十二歲模樣的小男孩說:
“這是我家推選的當家人。”
李治感到奇怪:
“為什麽你們家選這麽年輕的人來當家?”
張公藝說:
“這是我們張家的祖傳的治家方法。年輕人沒有結婚成家,沒有私心,辦事公道。”
張公藝隨後領“道士”李治參觀他的大家庭。
隻見他家有食堂,聽到鍾聲大家一起吃飯。
他家有裁縫房,全家人的衣服鞋襪統一製作分配。
孩子統一看管,有出門探親的婦女出門時無論誰的孩子抱起一個就走,探親迴來再放迴“托兒所”。
“道士”李治看了,讚不絕口。對隨從說:
“聖人先賢說得大同天下,在張公藝家率先實現了麽?”
張公藝說:
“我家不僅人義氣,狗也和別家不同。”
他又領李治看了他家喂狗的情景。
張家養了六隻狗,如有一隻不到,其餘五條狗不吃食,等到齊了再吃。
李治問:
“你們家九代共居,為什麽能和諧共處?”
張公藝拿來紙筆,寫了十個“忍”字,給李治看。
李治連聲說:
“好啊。好啊。”
從他家離開的時候,李治吩咐隨從賜給他家絲絹一百匹。
從他家走出來的路上,李治感慨地對隨從說:
“治國跟治家道理一樣啊,就是人人護家,家護人人。
各人能力不一,分工不同,各自盡責盡能。
利益分配公平,長幼尊卑公正有序,人人心情舒暢。”
李治率領封禪隊伍,到了泰山山脈的社首山。
他們在這裏住宿,等待的新年來臨。
到了大年初一,李治登上泰山,在泰山南麓,恭祭昊天上帝。
第二天祭泰山,第三日祭土地神。
於是改元乾封,大赦天下。文武百官各晉爵加階,賜百姓上山采石七天。
泰山封禪結束,返途經曲阜,李治拜竭孔子家祠。用羊、豬祭祠。贈孔子為“太師”稱號。
再到亳州,拜道教先賢老子廟。
到了春夏之交,迴到了京城長安。
這時李義府權勢逆天,公然收錢賣官。給他送線多的人能買到工資高、事務清閑的官職。
李義府以權謀私,瘋狂斂財。他兒子女婿依仗他權勢,橫行霸道。
他在皇帝麵前討好獻媚,在外肆意枉法、大施官威。
百官對他心懷恐懼,沒人敢對皇上說他不好。
高宗李治對此略有所知,當麵告誡他說:
“聽說你兒子女婿橫行枉法,我都替你掩蓋,你該對他們嚴加管教。”
李義府聽了勃然變色說:
“誰告訴的陛下?”
李治說:
“你知道戒免就行!不必追問我是怎麽知道的!”
李義府也不謝罪,昂著頭就走了。
李治越發厭惡他。
不久,李義府請術士杜元紀望運勢、看風水。
杜元紀說:
“您的府宅有冤獄造成的怨氣,你得猛存錢!
你攢錢兩千萬,才能把對您不利的冤氣壓住。”
李義府對杜大師深信不疑,更加急切地搜刮錢財。
他老娘死去,他還趁哭喪他娘之時,穿上平民衣服和杜元紀出城。
時人都認為李義府窺測災異,圖謀不軌。
這時,李義府又向長孫無忌的孫子長孫延索取七百貫錢,授給他司津監的官職。
結果這事被右金吾倉曹參軍楊行穎向皇帝告發。
663年四月,李治將李義府下獄,會刑部尚書劉祥道聯合禦史台、大理寺,共同審訊。李治還派司空李績監督審案。
審出他製造冤案,陷害 忠良,收錢賣官、瘋狂斂財,買美宅包養多位美女等一大堆罪狀,於是李治把他撤職除名,流放巂州(今四川西昌)。他的兒子女婿也犯法被流放。
朝臣得知李義府倒台,有的在家裏喝喜酒寫詩吟唱。
老百姓心裏高興,非年非節的,在家裏燒青竹竿發出“砰”的巨響,來慶祝皇帝捉了大奸大惡。
有人寫了名叫《神將軍劉祥道破大賊李義府》文章,張貼在行人多的街頭給大夥兒看。
隨後唐高宗封禪泰山,大赦天下,但不赦免長期流放的罪犯,李義府憂憤不已,吃不下飯罵天罵地,發病而死。
他確實死了,擔心他東山再起的朝臣們才徹底放心,彼此奔走相告,歡唿:
“李貓死了!
李貓真的死了!
李貓確實死了!”
李義府殘忍陰險,笑裏藏刀,世人都叫他為“李貓”。
大奸臣許敬宗仍然被寵信,權勢熏天,所有封禪禮儀,多經許敬宗親手製定。
李治又令精通天文和占卜的李淳風作麟德曆。
麟德二年,武皇後先在枕頭邊上同李治商量好了,又正式上表請求女子參加封禪,率內外有封號的女子也去泰山祭祀天地,李治當然應允。
封禪順序為皇上第一,武皇後第二,先帝李世民越國太妃燕氏第三。
封禪文舞用《功成慶善樂》,武舞用《神功破陣樂》。
儀製已定,於是下詔去山東封禪。
定洛陽宮為東都。李治先同武皇後、先帝太妃燕氏等赴洛陽,休息幾天。
然後從洛陽啟程,皇帝所有侍從儀衛,分列隊伍長達幾十裏。
從十月出行,直至十二月間,到達泰山。
李治皇帝車駕經過壽張縣(今山東聊城),他早聽說張公藝九代同居,九百多口人和睦相處,是治家有方的典範。
李治即命令大隊人馬在大路稍作停留等待,李治本人隻帶幾個隨從,去張公藝村莊看看究竟。
李治怕皇帝禦駕驚擾了張公藝家,自己扮作道士,隨從也扮作道士。
一行人來到了占地相當於一個村莊的張公藝家院門口。張公藝聽門童說有幾個道士來訪,趕到門口熱情迎接。
老壽星張公藝已經90歲。他是577年出生,已跨越北齊、北周、隋朝、唐朝四個朝代。
李治饒有興致地問張公藝:
“老人家,聽說你家900多口人,九代同住,還是你來當家麽?”
張公藝說:
“非也。非也。我隻是顧問。”
老人家指了指走來的一個十二歲模樣的小男孩說:
“這是我家推選的當家人。”
李治感到奇怪:
“為什麽你們家選這麽年輕的人來當家?”
張公藝說:
“這是我們張家的祖傳的治家方法。年輕人沒有結婚成家,沒有私心,辦事公道。”
張公藝隨後領“道士”李治參觀他的大家庭。
隻見他家有食堂,聽到鍾聲大家一起吃飯。
他家有裁縫房,全家人的衣服鞋襪統一製作分配。
孩子統一看管,有出門探親的婦女出門時無論誰的孩子抱起一個就走,探親迴來再放迴“托兒所”。
“道士”李治看了,讚不絕口。對隨從說:
“聖人先賢說得大同天下,在張公藝家率先實現了麽?”
張公藝說:
“我家不僅人義氣,狗也和別家不同。”
他又領李治看了他家喂狗的情景。
張家養了六隻狗,如有一隻不到,其餘五條狗不吃食,等到齊了再吃。
李治問:
“你們家九代共居,為什麽能和諧共處?”
張公藝拿來紙筆,寫了十個“忍”字,給李治看。
李治連聲說:
“好啊。好啊。”
從他家離開的時候,李治吩咐隨從賜給他家絲絹一百匹。
從他家走出來的路上,李治感慨地對隨從說:
“治國跟治家道理一樣啊,就是人人護家,家護人人。
各人能力不一,分工不同,各自盡責盡能。
利益分配公平,長幼尊卑公正有序,人人心情舒暢。”
李治率領封禪隊伍,到了泰山山脈的社首山。
他們在這裏住宿,等待的新年來臨。
到了大年初一,李治登上泰山,在泰山南麓,恭祭昊天上帝。
第二天祭泰山,第三日祭土地神。
於是改元乾封,大赦天下。文武百官各晉爵加階,賜百姓上山采石七天。
泰山封禪結束,返途經曲阜,李治拜竭孔子家祠。用羊、豬祭祠。贈孔子為“太師”稱號。
再到亳州,拜道教先賢老子廟。
到了春夏之交,迴到了京城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