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被廢前,李世民安排杜正倫為左庶子,負責教育太子。
李世民囑咐杜正倫:
“我兒子腿腳有病,這不是大問題。
但他狎昵小人,所以名聲很壞,你要時時規勸。
他不聽,你就來告訴我。”
杜正倫多次勸說李承乾,李承乾一概不聽。
杜正倫才把李世民說的話告訴了李承乾,這引起了李承乾給李世民寫奏章進行逐條反駁。
李世民很生氣,質問杜正倫:
“你為什麽把咱倆說的話告訴太子?”
杜正倫迴答:
“我勸導他,他不聽。我就用陛下的話嚇唬他,希望他有所畏懼,改惡從善。”
李世民很生氣,把杜正倫貶官外放為穀州刺史,又貶為交州都督。
李承乾謀反案,經刑審官員查證,李承乾曾經托侯君集送了一條黃金腰帶給杜正倫。
李世民於是把杜正倫撤職,流放驩州。(今越南境內)
魏征在世時,曾向李世民推薦,說杜正倫是古今未有之人才,侯君集也是文武兼備的宰相之才。
李世民懷疑魏征同他們有勾連,涉嫌結黨營私。
於是下詔取消了衡山公主和魏征兒子魏叔玉的婚約,命人推倒了魏征墓碑。
李世民又把他和長孫皇後生的三個兒子分別安置在三個不同的地方。
命廢為庶人的李承乾搬家到黔州,李泰搬家到均州。李治留在長安。
李承乾到了黔州鬱鬱寡歡,活下去的精氣神沒有了,整天處在抑鬱絕望裏,過了兩年就病死了。
李世民用國公禮厚葬了大兒子李承乾。
李泰封東萊郡王,又改封順陽王,又封濮王。和父親李世民當初對他的無限寵愛相比,他的日子也算是今昔冰火兩重天。高宗三年,他病死在鄖鄉。
李世民三兒子李治被封為太子這年,隻有16歲。
李世民讓李治服侍自己日常起居,以便耳提麵命,隨時教導。
吃飯的時候,李世民指著桌子上的飯菜對李治說:
“你知道老百姓種莊稼多麽艱難麽?
農民頭頂烈日在莊稼地裏鋤草,揮汗如雨。
他們吃苦受累又交稅,咱們才能吃上這麽好的飯。”
李世民看見李治騎馬,又對李治說:
“你應該知道馬多麽勞累,它隻是不會說話,它有喜怒哀樂。
你坐在它的後背上,你舒服可它不舒服。它感到很沉重,就像人整天背著一塊大石頭,它能好受麽?
你要知道心疼馬,別把馬累死,你才能繼續騎它。”
看見李治在水上劃船,李世民對李治說:
“水能承載著船,也能把船掀翻。
老百姓如比是水, 皇帝好比是船,皇帝要小心謹慎,善待老百姓。”
李治聽了都是“嗯嗯是是”答應下來,自己不說話,看上去特別老實乖順。
吳王李恪,是李世民和楊妃(隋煬帝的女兒)生的兒子。
李恪善於騎馬射箭,文武雙全,英武霸氣那股勁兒很像年輕時的李世民。
李世民見太子李治實在太柔弱,又開始喜愛李恪,打算改立李恪為太子。
李世民秘密跟長子無忌說:
“雉奴(李治乳名)這個孩子,過於老實懦弱,他這個樣子恐怕沒有能力治理國家。
我打算改立吳王李恪為太子。”
長孫無忌說:“不行。不行。”
李世民說:
“李治是你的親外甥,李恪和你啥也不是,你才不讓改立麽?”
長孫無忌跪下磕頭說:
“李治仁德厚道,將來必是文治天下的好皇帝。
願陛下別懷疑他的能力!
譬如一個人在下棋時總是猶豫悔棋,尚且導致失敗。
李治是陛下鄭重改立的 ,怎麽好自己推翻自己的決定,再改一次呢?”
李世民於是打消了立李恪當太子的想法。
李世民隨後讓太子李治了解軍事。
帶他進部隊,下軍營,了解如何領兵作戰。
643年,新羅國派使者來唐朝,請求派兵討伐高麗。
唐時朝鮮半島分三國,北部為高麗,半島南部是百濟和新羅。
半島南部的西側為百濟,東側為新羅。
三國都受唐邊冊封,還是相互攻擊。
弱小的新羅國王金白淨(真平王)憂愁而死,隻剩女兒金德曼(善德女王)被擁立為王,勉強支撐危局。
在北邊的高麗國土最大,不僅占了朝鮮半島一大半,還占據當今中國遼寧的絕大部分。
當時高麗東部酋長泉蓋蘇文,為人兇狠殘暴。高麗國王高建武和群臣商量除掉他。
這事被泉蓋蘇文察知,他竟派兵入宮,殺死高建武,把他剁成好幾段。
蓋蘇文還殺死了參與商議除掉他的那些大臣,立高建武哥哥的兒子高藏為王,自己當了宰相。
高藏隻是他扶植的提線木偶,蓋蘇文專權國事,他同百濟和親,再次攻打新羅。
新羅女王金德曼,惶急萬分,派人向唐朝求救。
李世民派使者傳詔,敕令高麗立即停止攻打新羅。
蓋蘇文不理睬唐朝詔令,態度傲慢張狂。
李世民於是召集群臣商議討伐高麗。
褚遂良勸阻說:
“如今國家清平安寧,周邊國家也都畏服。
陛下威望越來越好,這種局麵從古未有。
如果遠渡遼河和渤海去討伐小國,能很快建立戰功還行,萬一受到挫折,反而損害大唐國威。
再引發別處兵亂,國家安危就不知道成啥樣了。”
李世民說:
“蓋蘇文犯有殺死國君的大罪,如今又違背我的詔命,粗暴侵犯鄰國,以強大欺負弱小,為什麽不能討伐?”
李世績說:
“前一陣子,薛延陀進犯,陛下想發兵往死裏揍 它。
因為采納了魏征的話,失去消滅薛延陀的機會。
要不薛延陀這個國早就不存在了。”
李世民點點頭說:
“真像你說得那樣,這次我打算親自領兵出征,一定掃清東部蠻夷。”
於是命令掌管修建的大臣閆立德等人,去洪州、饒州、江川監督施工,製造戰船四百艘,用來運載軍糧。
且派營州都督張儉,指揮幽州、營州的軍隊,以及契丹、奚族等東北少數民族各部落軍隊,開始攻打高麗。
讓他們小股部隊先打打試試,為的是試探高麗軍力虛實。
這時鴻臚卿(外交部)奏報李世民:高麗國進獻了白金(錫)。
褚遂良進諫說:
“這是《春秋傳》中郜國鑄造的大鼎,不是啥珍貴物件,陛下不應該接受。”
李世民於是召見高麗使臣,當麵責問他說:
“是蓋蘇文讓你來的嗎?”
高麗使臣答:“是。”
李世民憤怒地說:
“你們都是高建武的臣子,當官領取俸綠。
蓋蘇文大逆不道,殺了你們國王高建武,你們不能為高建武報仇,反替蓋蘇文前來遊說。
欺辱我天朝上國,你們捫心自問,你有罪呢?還是無罪呢?!”
高麗使者被問得啞口無言。
當下李世民吩咐左右侍衛:
“抓起他來,投進監獄。”
當即下詔親征高麗。
褚遂良再次勸詛說:
“要征討高麗,隻需派一兩名猛將,幾萬精兵,便可足夠,不必皇上禦駕親征。”
李世民不聽。群臣接連勸諫,一概不聽。
雄才大略的李世民,不顧自己五十多歲,不怕辛勞艱險,執意要親自攻打高麗,為什麽呢?
高麗本是漢朝一個郡縣,它一直不斷擴張,逐漸強大。
高麗同時具備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兩種特性,它即善築城防守,又善騎射機動。進可攻退可守,他們作戰能力很強。
中原穩定時,它就表麵上俯首稱臣,主動納貢,暗暗積蓄力量。
中原內亂時,它便趁機搶奪取遼寧及東北廣大地區,威脅華夏中原內地。
隋朝兩代皇帝都看見了高麗對中原的嚴重威脅,多次攻打高麗,但是都遭到失敗。一百多萬中原男兒喪命在遼河兩岸、鴨綠江南北。
高麗人對中原王朝極度羞辱,隋軍大敗撤走之後,它們把百萬中原男兒的遺骸搜集堆積起來,形成令人毛骨悚然的屍骨山景觀,供他們國人觀賞。
無恥地用國民觀賞屍骨山,借以提升他們國民“天下第一大國”狂妄自豪感。
李世民知道後,義憤滿胸 ,於631年派人去收葬了大隋百萬陣亡將士骸骨。並命人祭奠中原男兒亡靈。
收葬壯士骸骨、祭奠亡靈本來天經地義,這引起了高麗人萬分恐懼。
高麗耗費人力物力,曆時十六年,沿唐邊境修築了高麗長城。
高麗長城自夫餘城(今吉林四平以西)至渤海,長達一千多裏。
他們還在高麗長城周邊,修築遼東城、白岩城,銀城、高句麗城,蓋牟城,沙卑城。
這些堅固城池和高麗長城坐落沃野千裏遼東平原上,構成高麗第一道防線。
在鴨綠江和千山山脈之間,有一城叫丸都,是鴨綠江上遊重鎮,和石城、熊山城,大行城構成第二道防線。
第三道防線就是江麵很寬的鴨綠江。
每年秋雨季,遼河泛濫,產生幾百裏沼澤,對善於陸戰的唐軍阻礙極大。
冬天冰天雪地,東北地區比中原冷得多,士兵無法承受嚴寒。
一但唐軍攻城遲滯,陷入天寒、兵疲、糧絕困窘境地,習慣嚴寒的高麗人占盡天時地利,伺機反攻。
攻打高麗風險極大,李世民心裏明白,為中原王朝千秋萬代安寧,這一仗能打就打。
為了防止出現隋朝征高麗,國內發生楊玄感之亂的情況,李世民出兵前進行周密部署。
命令仆射房玄齡坐鎮長安,危急情況不必請示皇上,可以自主緊急處置。
特令蕭瑀進守洛陽。
為防薛延陀趁機進犯,命宋州都督宋思明,派兵對勝州、夏州加強防守。
這時候薛延陀派使者入朝進貢。
李世民對使者說:
“你迴去告訴你們國王,今我父子將要東征高麗,你們如果有能力入侵,可趁此機會趕緊來。”
使者迴去告知了可汗夷男,夷男很惶恐,又派使者迴來對李世民說:
“我們不僅不敢有入侵唐朝的邪念,並且願意派兵協助唐朝攻打高麗。”
李世民說:
“我國攻打高麗兵力足夠了,不用煩勞你們可汗費心。
你們國王如果能誠心對待我,我就很欣慰了。哪裏還有別的要求?”
使者聽命迴複夷男去了。
李世民查出隋朝時刺史鄭元壽曾經跟著隋煬帝東征,估計他熟悉高麗情況。
就命人把鄭元壽召來,詢問他隋朝征討高麗時得失情形。
鄭元壽說:
“去遼東幾千裏路,運糧也繞路行進,高麗人城池堅固,他們又善長守城,很難攻破,希望陛下三思!”
李世民聽了很不高興地說:
“唐朝和隋朝不一樣,你等著看我怎麽攻破敵人吧!”
鄭元壽說:
“我渾身是病,又老得走不動了,實在去不了了。感謝陛下還向我征求意見。”
說完就辭別迴家了。
644年十月,李世民命令,遼東行軍大總管李世績、江夏王李道宗率軍出柳城,直逼遼東,開始陸路進攻。
命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率江淮、嶺南、三峽地區四萬人為水軍,乘戰船五百艘,從山東萊州出發,橫渡黃海,進擊高麗國首都平壤。
張亮部隊就是唐朝的海軍陸戰隊。
李世民親自撰寫征討高麗詔令:
蓋蘇文對內殺害國君,虐待百姓,此戰一是解救高麗百姓。
蓋蘇文對外以大欺小,侵略弱小的新羅。此戰二是除霸扶弱。
東北自古以來是中華之地,我華夏國土被高麗逐漸蠶食。此戰三是收複我國國土。
高麗屢次羞辱我華夏,我國必須為前朝百萬陣亡中原子弟報仇。此戰四是扞衛華夏民族尊嚴。
詔令一出,全國一心。遠近勇士,逐日召募,出征將士都是自願出戰,大家士氣高昂。百姓主動貢獻攻城器械不計其數。
李世民剛剛打算從洛陽出發,忽然由京師長安傳來急報,報稱副留守李大亮病故,並送來李大亮生前寫的勸阻東征奏書。
李世民驚訝悲痛,追贈李大亮為兵部尚書秦州都督,恩賜陪葬在昭陵。
隻是李世民不相信李大亮生前寫的奏表上的話,於是自領各軍從洛陽出發,直至定州。
詔令太子監國留住在定州城。令高士廉、張行成、高季輔、劉洎、馬周,同時輔助太子李治處理國家政務。
李世民親征高麗是否順利,咱下一章接著說。
李世民囑咐杜正倫:
“我兒子腿腳有病,這不是大問題。
但他狎昵小人,所以名聲很壞,你要時時規勸。
他不聽,你就來告訴我。”
杜正倫多次勸說李承乾,李承乾一概不聽。
杜正倫才把李世民說的話告訴了李承乾,這引起了李承乾給李世民寫奏章進行逐條反駁。
李世民很生氣,質問杜正倫:
“你為什麽把咱倆說的話告訴太子?”
杜正倫迴答:
“我勸導他,他不聽。我就用陛下的話嚇唬他,希望他有所畏懼,改惡從善。”
李世民很生氣,把杜正倫貶官外放為穀州刺史,又貶為交州都督。
李承乾謀反案,經刑審官員查證,李承乾曾經托侯君集送了一條黃金腰帶給杜正倫。
李世民於是把杜正倫撤職,流放驩州。(今越南境內)
魏征在世時,曾向李世民推薦,說杜正倫是古今未有之人才,侯君集也是文武兼備的宰相之才。
李世民懷疑魏征同他們有勾連,涉嫌結黨營私。
於是下詔取消了衡山公主和魏征兒子魏叔玉的婚約,命人推倒了魏征墓碑。
李世民又把他和長孫皇後生的三個兒子分別安置在三個不同的地方。
命廢為庶人的李承乾搬家到黔州,李泰搬家到均州。李治留在長安。
李承乾到了黔州鬱鬱寡歡,活下去的精氣神沒有了,整天處在抑鬱絕望裏,過了兩年就病死了。
李世民用國公禮厚葬了大兒子李承乾。
李泰封東萊郡王,又改封順陽王,又封濮王。和父親李世民當初對他的無限寵愛相比,他的日子也算是今昔冰火兩重天。高宗三年,他病死在鄖鄉。
李世民三兒子李治被封為太子這年,隻有16歲。
李世民讓李治服侍自己日常起居,以便耳提麵命,隨時教導。
吃飯的時候,李世民指著桌子上的飯菜對李治說:
“你知道老百姓種莊稼多麽艱難麽?
農民頭頂烈日在莊稼地裏鋤草,揮汗如雨。
他們吃苦受累又交稅,咱們才能吃上這麽好的飯。”
李世民看見李治騎馬,又對李治說:
“你應該知道馬多麽勞累,它隻是不會說話,它有喜怒哀樂。
你坐在它的後背上,你舒服可它不舒服。它感到很沉重,就像人整天背著一塊大石頭,它能好受麽?
你要知道心疼馬,別把馬累死,你才能繼續騎它。”
看見李治在水上劃船,李世民對李治說:
“水能承載著船,也能把船掀翻。
老百姓如比是水, 皇帝好比是船,皇帝要小心謹慎,善待老百姓。”
李治聽了都是“嗯嗯是是”答應下來,自己不說話,看上去特別老實乖順。
吳王李恪,是李世民和楊妃(隋煬帝的女兒)生的兒子。
李恪善於騎馬射箭,文武雙全,英武霸氣那股勁兒很像年輕時的李世民。
李世民見太子李治實在太柔弱,又開始喜愛李恪,打算改立李恪為太子。
李世民秘密跟長子無忌說:
“雉奴(李治乳名)這個孩子,過於老實懦弱,他這個樣子恐怕沒有能力治理國家。
我打算改立吳王李恪為太子。”
長孫無忌說:“不行。不行。”
李世民說:
“李治是你的親外甥,李恪和你啥也不是,你才不讓改立麽?”
長孫無忌跪下磕頭說:
“李治仁德厚道,將來必是文治天下的好皇帝。
願陛下別懷疑他的能力!
譬如一個人在下棋時總是猶豫悔棋,尚且導致失敗。
李治是陛下鄭重改立的 ,怎麽好自己推翻自己的決定,再改一次呢?”
李世民於是打消了立李恪當太子的想法。
李世民隨後讓太子李治了解軍事。
帶他進部隊,下軍營,了解如何領兵作戰。
643年,新羅國派使者來唐朝,請求派兵討伐高麗。
唐時朝鮮半島分三國,北部為高麗,半島南部是百濟和新羅。
半島南部的西側為百濟,東側為新羅。
三國都受唐邊冊封,還是相互攻擊。
弱小的新羅國王金白淨(真平王)憂愁而死,隻剩女兒金德曼(善德女王)被擁立為王,勉強支撐危局。
在北邊的高麗國土最大,不僅占了朝鮮半島一大半,還占據當今中國遼寧的絕大部分。
當時高麗東部酋長泉蓋蘇文,為人兇狠殘暴。高麗國王高建武和群臣商量除掉他。
這事被泉蓋蘇文察知,他竟派兵入宮,殺死高建武,把他剁成好幾段。
蓋蘇文還殺死了參與商議除掉他的那些大臣,立高建武哥哥的兒子高藏為王,自己當了宰相。
高藏隻是他扶植的提線木偶,蓋蘇文專權國事,他同百濟和親,再次攻打新羅。
新羅女王金德曼,惶急萬分,派人向唐朝求救。
李世民派使者傳詔,敕令高麗立即停止攻打新羅。
蓋蘇文不理睬唐朝詔令,態度傲慢張狂。
李世民於是召集群臣商議討伐高麗。
褚遂良勸阻說:
“如今國家清平安寧,周邊國家也都畏服。
陛下威望越來越好,這種局麵從古未有。
如果遠渡遼河和渤海去討伐小國,能很快建立戰功還行,萬一受到挫折,反而損害大唐國威。
再引發別處兵亂,國家安危就不知道成啥樣了。”
李世民說:
“蓋蘇文犯有殺死國君的大罪,如今又違背我的詔命,粗暴侵犯鄰國,以強大欺負弱小,為什麽不能討伐?”
李世績說:
“前一陣子,薛延陀進犯,陛下想發兵往死裏揍 它。
因為采納了魏征的話,失去消滅薛延陀的機會。
要不薛延陀這個國早就不存在了。”
李世民點點頭說:
“真像你說得那樣,這次我打算親自領兵出征,一定掃清東部蠻夷。”
於是命令掌管修建的大臣閆立德等人,去洪州、饒州、江川監督施工,製造戰船四百艘,用來運載軍糧。
且派營州都督張儉,指揮幽州、營州的軍隊,以及契丹、奚族等東北少數民族各部落軍隊,開始攻打高麗。
讓他們小股部隊先打打試試,為的是試探高麗軍力虛實。
這時鴻臚卿(外交部)奏報李世民:高麗國進獻了白金(錫)。
褚遂良進諫說:
“這是《春秋傳》中郜國鑄造的大鼎,不是啥珍貴物件,陛下不應該接受。”
李世民於是召見高麗使臣,當麵責問他說:
“是蓋蘇文讓你來的嗎?”
高麗使臣答:“是。”
李世民憤怒地說:
“你們都是高建武的臣子,當官領取俸綠。
蓋蘇文大逆不道,殺了你們國王高建武,你們不能為高建武報仇,反替蓋蘇文前來遊說。
欺辱我天朝上國,你們捫心自問,你有罪呢?還是無罪呢?!”
高麗使者被問得啞口無言。
當下李世民吩咐左右侍衛:
“抓起他來,投進監獄。”
當即下詔親征高麗。
褚遂良再次勸詛說:
“要征討高麗,隻需派一兩名猛將,幾萬精兵,便可足夠,不必皇上禦駕親征。”
李世民不聽。群臣接連勸諫,一概不聽。
雄才大略的李世民,不顧自己五十多歲,不怕辛勞艱險,執意要親自攻打高麗,為什麽呢?
高麗本是漢朝一個郡縣,它一直不斷擴張,逐漸強大。
高麗同時具備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兩種特性,它即善築城防守,又善騎射機動。進可攻退可守,他們作戰能力很強。
中原穩定時,它就表麵上俯首稱臣,主動納貢,暗暗積蓄力量。
中原內亂時,它便趁機搶奪取遼寧及東北廣大地區,威脅華夏中原內地。
隋朝兩代皇帝都看見了高麗對中原的嚴重威脅,多次攻打高麗,但是都遭到失敗。一百多萬中原男兒喪命在遼河兩岸、鴨綠江南北。
高麗人對中原王朝極度羞辱,隋軍大敗撤走之後,它們把百萬中原男兒的遺骸搜集堆積起來,形成令人毛骨悚然的屍骨山景觀,供他們國人觀賞。
無恥地用國民觀賞屍骨山,借以提升他們國民“天下第一大國”狂妄自豪感。
李世民知道後,義憤滿胸 ,於631年派人去收葬了大隋百萬陣亡將士骸骨。並命人祭奠中原男兒亡靈。
收葬壯士骸骨、祭奠亡靈本來天經地義,這引起了高麗人萬分恐懼。
高麗耗費人力物力,曆時十六年,沿唐邊境修築了高麗長城。
高麗長城自夫餘城(今吉林四平以西)至渤海,長達一千多裏。
他們還在高麗長城周邊,修築遼東城、白岩城,銀城、高句麗城,蓋牟城,沙卑城。
這些堅固城池和高麗長城坐落沃野千裏遼東平原上,構成高麗第一道防線。
在鴨綠江和千山山脈之間,有一城叫丸都,是鴨綠江上遊重鎮,和石城、熊山城,大行城構成第二道防線。
第三道防線就是江麵很寬的鴨綠江。
每年秋雨季,遼河泛濫,產生幾百裏沼澤,對善於陸戰的唐軍阻礙極大。
冬天冰天雪地,東北地區比中原冷得多,士兵無法承受嚴寒。
一但唐軍攻城遲滯,陷入天寒、兵疲、糧絕困窘境地,習慣嚴寒的高麗人占盡天時地利,伺機反攻。
攻打高麗風險極大,李世民心裏明白,為中原王朝千秋萬代安寧,這一仗能打就打。
為了防止出現隋朝征高麗,國內發生楊玄感之亂的情況,李世民出兵前進行周密部署。
命令仆射房玄齡坐鎮長安,危急情況不必請示皇上,可以自主緊急處置。
特令蕭瑀進守洛陽。
為防薛延陀趁機進犯,命宋州都督宋思明,派兵對勝州、夏州加強防守。
這時候薛延陀派使者入朝進貢。
李世民對使者說:
“你迴去告訴你們國王,今我父子將要東征高麗,你們如果有能力入侵,可趁此機會趕緊來。”
使者迴去告知了可汗夷男,夷男很惶恐,又派使者迴來對李世民說:
“我們不僅不敢有入侵唐朝的邪念,並且願意派兵協助唐朝攻打高麗。”
李世民說:
“我國攻打高麗兵力足夠了,不用煩勞你們可汗費心。
你們國王如果能誠心對待我,我就很欣慰了。哪裏還有別的要求?”
使者聽命迴複夷男去了。
李世民查出隋朝時刺史鄭元壽曾經跟著隋煬帝東征,估計他熟悉高麗情況。
就命人把鄭元壽召來,詢問他隋朝征討高麗時得失情形。
鄭元壽說:
“去遼東幾千裏路,運糧也繞路行進,高麗人城池堅固,他們又善長守城,很難攻破,希望陛下三思!”
李世民聽了很不高興地說:
“唐朝和隋朝不一樣,你等著看我怎麽攻破敵人吧!”
鄭元壽說:
“我渾身是病,又老得走不動了,實在去不了了。感謝陛下還向我征求意見。”
說完就辭別迴家了。
644年十月,李世民命令,遼東行軍大總管李世績、江夏王李道宗率軍出柳城,直逼遼東,開始陸路進攻。
命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率江淮、嶺南、三峽地區四萬人為水軍,乘戰船五百艘,從山東萊州出發,橫渡黃海,進擊高麗國首都平壤。
張亮部隊就是唐朝的海軍陸戰隊。
李世民親自撰寫征討高麗詔令:
蓋蘇文對內殺害國君,虐待百姓,此戰一是解救高麗百姓。
蓋蘇文對外以大欺小,侵略弱小的新羅。此戰二是除霸扶弱。
東北自古以來是中華之地,我華夏國土被高麗逐漸蠶食。此戰三是收複我國國土。
高麗屢次羞辱我華夏,我國必須為前朝百萬陣亡中原子弟報仇。此戰四是扞衛華夏民族尊嚴。
詔令一出,全國一心。遠近勇士,逐日召募,出征將士都是自願出戰,大家士氣高昂。百姓主動貢獻攻城器械不計其數。
李世民剛剛打算從洛陽出發,忽然由京師長安傳來急報,報稱副留守李大亮病故,並送來李大亮生前寫的勸阻東征奏書。
李世民驚訝悲痛,追贈李大亮為兵部尚書秦州都督,恩賜陪葬在昭陵。
隻是李世民不相信李大亮生前寫的奏表上的話,於是自領各軍從洛陽出發,直至定州。
詔令太子監國留住在定州城。令高士廉、張行成、高季輔、劉洎、馬周,同時輔助太子李治處理國家政務。
李世民親征高麗是否順利,咱下一章接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