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國起義軍在霍邑城,休整了兩天。李淵這兩天卻是顧不上休息,整天忙得不亦樂乎。
李淵義軍英勇善戰、論功行賞、救濟貧窮的消息迅速流傳,美名遠近皆知。
遊擊在附近山裏的大小多支農民起義軍,他們聞風而至,少則百人,多則千人,一波一波地前來投靠李淵義軍。加上霍邑投降的隋兵,義軍得以迅速擴軍壯大。
第三天早晨,這天是617年八月初八。
伴隨著一輪初升的太陽照徹大地,李淵率領大軍南下臨汾。
臨汾郡守張保太早已聞知李淵義軍威名,清晨就打開城門,迎接李淵大軍。
張保太帶領屬下眾官等在東門外迎候。
張保太遠遠望見“李”字帥旗下,騎棗紅馬的大將軍李淵,便彎腰拱手施禮,說道:
“早聞李大將軍威名,如雷貫耳。特意領一眾屬下,在此迎接。”
李淵拱手還禮,忙下馬相扶,兩人握手言歡。
言畢相約各自上馬,並馬而行。
張保太引領李淵入臨汾官署說話。
李淵授命張保太仍任臨汾太守。張保太手下眾官各司其職。
義軍張貼告示安撫百姓。打開臨汾官倉,救濟貧苦百姓。軍民一片歡悅。
八月十二日,大軍出臨汾前往絳郡。張保太禮送大軍出臨汾城。
李淵率軍圍攻絳郡。
絳郡太守陳叔達是陳高宗的兒子,自幼聰穎好學,成年後善寫詩詞,博學多才。
李淵率三萬大軍兵臨城下。城內守軍不足千人。陳叔達左思右想,決定不做毫無意義地抵抗。
八月十三日,陳叔達指揮守軍打開城門,迎接義軍進城。
陳叔達引導李淵到絳郡官署交談。
交談中李淵發現陳叔達談吐不凡,出口成章,才智過人。他對陳叔達禮敬相待,決定任用他當軍帳府幕僚,隨大軍同行,負責為李淵出謀劃策。
617年八月十五,李淵大軍到達龍門郡安營駐紮。
李淵正在龍門官署布署安民事宜,忽然下屬官員來報:
出使突厥的劉文靜迴來了。
此時劉文靜引領突厥部將康鞘利,率領500突厥精兵,一路管護著2000匹戰馬,輾轉奔波上千裏,到達龍門郡義軍駐地。
李淵聞訊趕忙出府迎接。他遠遠看見劉文靜,快走十幾步上前,拉住劉文靜的手說:
“一路風塵地奔波,辛苦你了。
突厥護送戰馬而來的這500援兵人數雖不多,但象征意義重大。
此番有突厥派精銳援兵相助,結好於我,突厥兵馬和劉武周聯合占領晉陽,抄襲我們大本營的可能性不大。
送來的2000匹戰馬正是我們急盼急需,咱們缺少優良戰馬壯大我們的騎兵。
文靜此去不辱使命啊。”
劉文靜說:“多謝李將軍誇獎讚許。”
李淵招唿劉文靜、突厥援兵將領康鞘利,饒有興致地說:
“走,咱們去看看戰馬。”
到了馬場,李淵但見2000匹戰馬壯闊一片,場麵讓人震撼。
戰馬看上去雖然黑、棕、紅、白,毛色各不不同,但都皮毛油光發亮,看上去威風凜凜,體格健壯。
見陌生人靠近,馬匹眼神機警靈動,敏捷地挪動馬蹄向人示警。
李淵大喜過望。當晚,李淵設酒肉宴席款待遠道而來的突厥將領康鞘利和他的500突厥兵,妥善安排他們住宿營帳,讓他們好好安歇休整。
八月十八日,李淵率部抵達汾陰。
他召集眾將商量向西渡過黃河的最佳行動計劃。
經過眾人分析,大軍越過黃河天險,過河西征的路有三條:
一、河東郡城西的蒲津黃河橋。
二、黃河風陵渡口乘船。
三、黃河東岸龍門鎮和西岸韓城的龍門山和梁山山間的渡口乘船。
蒲津橋被隋軍屈突通派兵把守,不可行。
風陵渡口在浦津橋南,離敵軍太近也不行。
看來隻能從龍門山和梁山間渡口乘船過黃河。
這時,李淵侍從忽報河東郡戶籍官任瑰來了。
李淵說:“快請他進來。”
任瑰和李淵是老朋友相見,也是先客氣地拱手施禮。
李淵任太原留守期間,李淵的親屬家人一直住在河東郡。
李淵當時就是托付任瑰幫助照料家人的。
後來李淵在晉陽起兵前,李世民派了車馬隊伍搬移家人親屬到晉陽那邊,任瑰再在那期間也多有協助。
老朋友見麵不繞彎子,說話開門見山。
任瑰對李淵說:
“關中一帶的英雄豪傑,名門望族,都仰著頭望東看,人人望眼欲穿期盼著救國起義軍趕快到來。
我在馮翊郡很多年,當地的名流豪傑,我認識一大半。
如果你安排我前去說服他們歸順義軍,他們必定紛紛聽從。
李大將軍你可以領兵從梁山渡口過河向西走,經過韓城,頜陽。
馮翔郡的太守蕭造,是個隻會舞文弄墨的文官,你大軍到時,他當然選擇屈服歸順。
就是關中大盜孫華,聽到你起義大軍到了,也必然大老遠前來迎接你,投奔你。
然後救國起義軍可以大搖大擺地前進,占領永豐糧倉,然後大軍西進占領長安,占住了長安,整個關中就占定了。”
李淵聽了心中大喜,說:“你的想法我認可,你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
當即任命任瑰為大將軍府銀青光祿大夫。讓任瑰以李淵本人名義撰寫書信,然後派任瑰帶上書信渡河到黃河西岸招降關中大盜孫華。
次日,李淵率部將隨從沿黃河東岸查看水情。
李淵騎在馬上,放眼望去,剛過了秋汛的黃河正是波瀾壯闊,震撼人心的時刻。
目測黃河足有幾十仗寬,河水滔滔,濁浪翻滾,令人頭暈目眩。水浪巨大的轟鳴聲很遠就能聽到。
察看了黃河水情,李淵命令部下將軍領安排兵士,從大軍駐地往北,沿黃河東岸村莊,一個村莊一個村莊地搜集渡河木船。
八月二十一日,義軍到達壺口山。
黃河東岸的老百姓聽說李淵大軍要渡黃河,自發地組織起來,幫助尋找搜集木船。
一天之間,幫助搜集到的大小船隻達幾百艘。
李淵命令部將組建撐船擺渡水軍。他親自到岸邊查看水軍撐船擺渡訓練情況。
八月二十四日,孫華接到任瑰送來的李淵書信,決定歸順李淵。
他率領心腹部下幾十人,乘坐八隻羊皮筏子。準備東渡黃河,去汾陰見李淵。
羊皮筏子是古代黃河岸邊農民自製的廉價渡河工具。
宰羊時扒羊皮成囫圇筒狀,取八隻好的羊皮筒,紮緊頭尾四肢破口,成筒狀氣袋。
羊皮氣袋充氣。一邊四隻氣袋排成兩排。頂部綁上木杆架子,氣袋和木杆架子綁定在一起,就是一隻很輕很容易搬來搬去的渡船。
孫華領四十多人上了八隻皮筏子,他們土生土長,不怕在風浪裏顛簸。
他的部下還有人興致勃勃,坐在船上唱起來了高亢悠揚的汾陰民歌。
隻聽得他們豪邁地吼唱道:
天下黃河喲——幾道彎,
忽東忽南喲——河道寬。
官府兇殘喲——逼民反,
昏君楊廣喲——要完蛋。
他們在驚濤駭浪裏勝似閑庭信步,談笑自如。
他們一群人過了河,上了岸,朝汾陰義軍駐地走去。
李淵正在東岸查看指揮水軍撐船訓練,遠遠看見走來一幫人。原來正是過了河來投奔義軍的孫華和他的幾十人心腹手下。
李淵趕忙向前走十幾步,一把拉起孫華的手說:
“謔!是我們的關中綠林大英雄來了。”
李淵邀請他們到軍帳,和他們親切交談。
授任孫華為左光祿武鄉縣令,同時擔任馮翊州留守。
孫華的部下也依次分封官職,並給他們豐厚的賞賜。
命令孫華為渡河前導先鋒,命令大將王長諧、劉弘基、陣演壽各率屬下部隊跟隨孫華渡河。
渡河先遣隊的任務是搶先占領黃河西岸,等待接應大軍渡河。
慮事周密的李淵還是不放心,先遣隊上船前,他囑咐劉弘基、王長諧說:
“隋大將屈突通駐守在河東郡,擁有精兵幾萬人。
你們過了河,還離他們很近。隔河相距隻有五十裏。
他的兵士從蒲津橋上一天就能朝你們撲過去。
他這個人老奸巨猾,他最擔心他表現不力被楊侑 怪罪。
所以我推斷你們過了河,他必然出擊,派兵從河東郡經過黃河橋往西打擊消滅你們。
他如果大隊出擊,我就率大軍往南打端了他的河東郡老窩。
他知道我還在黃河東岸這邊,所以他不敢傾巢出動對付你們。他的主力肯定守在河東郡原地。
你們過河以後就趕快到達蒲津,占領蒲津橋西頭。封鎖住橋梁西頭。
這樣我們可以隨時從河西過河消滅他。你們占牢橋西頭,就等於掐住了他的脖子。”
幾百艘木船同時出現在寬廣的河段裏,它們承載著幾千義軍將士渡過了波濤洶湧的黃河。
李淵義軍英勇善戰、論功行賞、救濟貧窮的消息迅速流傳,美名遠近皆知。
遊擊在附近山裏的大小多支農民起義軍,他們聞風而至,少則百人,多則千人,一波一波地前來投靠李淵義軍。加上霍邑投降的隋兵,義軍得以迅速擴軍壯大。
第三天早晨,這天是617年八月初八。
伴隨著一輪初升的太陽照徹大地,李淵率領大軍南下臨汾。
臨汾郡守張保太早已聞知李淵義軍威名,清晨就打開城門,迎接李淵大軍。
張保太帶領屬下眾官等在東門外迎候。
張保太遠遠望見“李”字帥旗下,騎棗紅馬的大將軍李淵,便彎腰拱手施禮,說道:
“早聞李大將軍威名,如雷貫耳。特意領一眾屬下,在此迎接。”
李淵拱手還禮,忙下馬相扶,兩人握手言歡。
言畢相約各自上馬,並馬而行。
張保太引領李淵入臨汾官署說話。
李淵授命張保太仍任臨汾太守。張保太手下眾官各司其職。
義軍張貼告示安撫百姓。打開臨汾官倉,救濟貧苦百姓。軍民一片歡悅。
八月十二日,大軍出臨汾前往絳郡。張保太禮送大軍出臨汾城。
李淵率軍圍攻絳郡。
絳郡太守陳叔達是陳高宗的兒子,自幼聰穎好學,成年後善寫詩詞,博學多才。
李淵率三萬大軍兵臨城下。城內守軍不足千人。陳叔達左思右想,決定不做毫無意義地抵抗。
八月十三日,陳叔達指揮守軍打開城門,迎接義軍進城。
陳叔達引導李淵到絳郡官署交談。
交談中李淵發現陳叔達談吐不凡,出口成章,才智過人。他對陳叔達禮敬相待,決定任用他當軍帳府幕僚,隨大軍同行,負責為李淵出謀劃策。
617年八月十五,李淵大軍到達龍門郡安營駐紮。
李淵正在龍門官署布署安民事宜,忽然下屬官員來報:
出使突厥的劉文靜迴來了。
此時劉文靜引領突厥部將康鞘利,率領500突厥精兵,一路管護著2000匹戰馬,輾轉奔波上千裏,到達龍門郡義軍駐地。
李淵聞訊趕忙出府迎接。他遠遠看見劉文靜,快走十幾步上前,拉住劉文靜的手說:
“一路風塵地奔波,辛苦你了。
突厥護送戰馬而來的這500援兵人數雖不多,但象征意義重大。
此番有突厥派精銳援兵相助,結好於我,突厥兵馬和劉武周聯合占領晉陽,抄襲我們大本營的可能性不大。
送來的2000匹戰馬正是我們急盼急需,咱們缺少優良戰馬壯大我們的騎兵。
文靜此去不辱使命啊。”
劉文靜說:“多謝李將軍誇獎讚許。”
李淵招唿劉文靜、突厥援兵將領康鞘利,饒有興致地說:
“走,咱們去看看戰馬。”
到了馬場,李淵但見2000匹戰馬壯闊一片,場麵讓人震撼。
戰馬看上去雖然黑、棕、紅、白,毛色各不不同,但都皮毛油光發亮,看上去威風凜凜,體格健壯。
見陌生人靠近,馬匹眼神機警靈動,敏捷地挪動馬蹄向人示警。
李淵大喜過望。當晚,李淵設酒肉宴席款待遠道而來的突厥將領康鞘利和他的500突厥兵,妥善安排他們住宿營帳,讓他們好好安歇休整。
八月十八日,李淵率部抵達汾陰。
他召集眾將商量向西渡過黃河的最佳行動計劃。
經過眾人分析,大軍越過黃河天險,過河西征的路有三條:
一、河東郡城西的蒲津黃河橋。
二、黃河風陵渡口乘船。
三、黃河東岸龍門鎮和西岸韓城的龍門山和梁山山間的渡口乘船。
蒲津橋被隋軍屈突通派兵把守,不可行。
風陵渡口在浦津橋南,離敵軍太近也不行。
看來隻能從龍門山和梁山間渡口乘船過黃河。
這時,李淵侍從忽報河東郡戶籍官任瑰來了。
李淵說:“快請他進來。”
任瑰和李淵是老朋友相見,也是先客氣地拱手施禮。
李淵任太原留守期間,李淵的親屬家人一直住在河東郡。
李淵當時就是托付任瑰幫助照料家人的。
後來李淵在晉陽起兵前,李世民派了車馬隊伍搬移家人親屬到晉陽那邊,任瑰再在那期間也多有協助。
老朋友見麵不繞彎子,說話開門見山。
任瑰對李淵說:
“關中一帶的英雄豪傑,名門望族,都仰著頭望東看,人人望眼欲穿期盼著救國起義軍趕快到來。
我在馮翊郡很多年,當地的名流豪傑,我認識一大半。
如果你安排我前去說服他們歸順義軍,他們必定紛紛聽從。
李大將軍你可以領兵從梁山渡口過河向西走,經過韓城,頜陽。
馮翔郡的太守蕭造,是個隻會舞文弄墨的文官,你大軍到時,他當然選擇屈服歸順。
就是關中大盜孫華,聽到你起義大軍到了,也必然大老遠前來迎接你,投奔你。
然後救國起義軍可以大搖大擺地前進,占領永豐糧倉,然後大軍西進占領長安,占住了長安,整個關中就占定了。”
李淵聽了心中大喜,說:“你的想法我認可,你和我的想法不謀而合。”
當即任命任瑰為大將軍府銀青光祿大夫。讓任瑰以李淵本人名義撰寫書信,然後派任瑰帶上書信渡河到黃河西岸招降關中大盜孫華。
次日,李淵率部將隨從沿黃河東岸查看水情。
李淵騎在馬上,放眼望去,剛過了秋汛的黃河正是波瀾壯闊,震撼人心的時刻。
目測黃河足有幾十仗寬,河水滔滔,濁浪翻滾,令人頭暈目眩。水浪巨大的轟鳴聲很遠就能聽到。
察看了黃河水情,李淵命令部下將軍領安排兵士,從大軍駐地往北,沿黃河東岸村莊,一個村莊一個村莊地搜集渡河木船。
八月二十一日,義軍到達壺口山。
黃河東岸的老百姓聽說李淵大軍要渡黃河,自發地組織起來,幫助尋找搜集木船。
一天之間,幫助搜集到的大小船隻達幾百艘。
李淵命令部將組建撐船擺渡水軍。他親自到岸邊查看水軍撐船擺渡訓練情況。
八月二十四日,孫華接到任瑰送來的李淵書信,決定歸順李淵。
他率領心腹部下幾十人,乘坐八隻羊皮筏子。準備東渡黃河,去汾陰見李淵。
羊皮筏子是古代黃河岸邊農民自製的廉價渡河工具。
宰羊時扒羊皮成囫圇筒狀,取八隻好的羊皮筒,紮緊頭尾四肢破口,成筒狀氣袋。
羊皮氣袋充氣。一邊四隻氣袋排成兩排。頂部綁上木杆架子,氣袋和木杆架子綁定在一起,就是一隻很輕很容易搬來搬去的渡船。
孫華領四十多人上了八隻皮筏子,他們土生土長,不怕在風浪裏顛簸。
他的部下還有人興致勃勃,坐在船上唱起來了高亢悠揚的汾陰民歌。
隻聽得他們豪邁地吼唱道:
天下黃河喲——幾道彎,
忽東忽南喲——河道寬。
官府兇殘喲——逼民反,
昏君楊廣喲——要完蛋。
他們在驚濤駭浪裏勝似閑庭信步,談笑自如。
他們一群人過了河,上了岸,朝汾陰義軍駐地走去。
李淵正在東岸查看指揮水軍撐船訓練,遠遠看見走來一幫人。原來正是過了河來投奔義軍的孫華和他的幾十人心腹手下。
李淵趕忙向前走十幾步,一把拉起孫華的手說:
“謔!是我們的關中綠林大英雄來了。”
李淵邀請他們到軍帳,和他們親切交談。
授任孫華為左光祿武鄉縣令,同時擔任馮翊州留守。
孫華的部下也依次分封官職,並給他們豐厚的賞賜。
命令孫華為渡河前導先鋒,命令大將王長諧、劉弘基、陣演壽各率屬下部隊跟隨孫華渡河。
渡河先遣隊的任務是搶先占領黃河西岸,等待接應大軍渡河。
慮事周密的李淵還是不放心,先遣隊上船前,他囑咐劉弘基、王長諧說:
“隋大將屈突通駐守在河東郡,擁有精兵幾萬人。
你們過了河,還離他們很近。隔河相距隻有五十裏。
他的兵士從蒲津橋上一天就能朝你們撲過去。
他這個人老奸巨猾,他最擔心他表現不力被楊侑 怪罪。
所以我推斷你們過了河,他必然出擊,派兵從河東郡經過黃河橋往西打擊消滅你們。
他如果大隊出擊,我就率大軍往南打端了他的河東郡老窩。
他知道我還在黃河東岸這邊,所以他不敢傾巢出動對付你們。他的主力肯定守在河東郡原地。
你們過河以後就趕快到達蒲津,占領蒲津橋西頭。封鎖住橋梁西頭。
這樣我們可以隨時從河西過河消滅他。你們占牢橋西頭,就等於掐住了他的脖子。”
幾百艘木船同時出現在寬廣的河段裏,它們承載著幾千義軍將士渡過了波濤洶湧的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