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記] 《曹雪芹傳》作者:周汝昌【完結】
《曹雪芹傳》是著名學者周汝昌先生有關紅學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該書既反映了曹雪芹祖輩與清朝皇族的各種聯繫,也表現了曹雪芹悽苦曲折的一生,同時還描述了《紅樓夢》成書的過程,生動翔實,故事性強。
《曹雪芹傳》對曹雪芹這個人物本身進行係統深入探討,從曹雪芹這個「圓心」 出發,不斷伸出半徑,延伸到他的整個家族和他所處的整個時代背景,濃化對曹雪芹思想、人格和藝術追求的渲染。
目錄
前言
出生
少年時代
潦倒的生活
曹雪芹之死
死後揚名
兩情世界
前言
《紅樓夢》這部融合了人間各種情愛的巨著一經問世,似乎也就意味著作者的馳名中外。可是令人遺憾的是,時至今日,我們麵對著如此偉大的巨著,竟然對作者本人缺少必要的了解。他生於何時?當時的背景是什麽樣子?我想最初人們感興趣的僅隻是《紅樓夢》本身,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越來越發現如果不了解作者的身世,那麽於《紅》隻能算是了解了一點皮毛而已。所以要研究《紅》,必然要研究曹本人,二者必須同時得兼,才能真正實現對《紅》靈與肉的結合。
為了研究曹雪芹所書的《紅樓夢》,已經形成了一大學派稱為紅學,研究她的學者被稱為紅學家。
隻是「曹雪芹」這三個字,從幹隆四十年後才開始較為普遍地為人所知,直到今天,是作為極受歡迎的小說家的名字而流傳的;可是在此之前人們似乎無處能找尋得到有關曹公的一些記載。這並不是說人們對他的文學天才不承認,也不是說他的文章是他過世後才被人們所看到,而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關於這一點人們可以從如下幾點來進行分析:
其一,在當時,人們接受的教育都是「八股製藝」,而把諸如「水滸」這樣的小說稱為「雜書」,如果誰閱讀了此類書籍,就被認為是不務正業,如果誰再稱讚一下此類書籍的話,那將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因為在當時,小說這種文學還遠遠沒有取得它在今天所享有的地位,大家隻不過把它當作「閑書」,最多也隻是欣賞,思想上絕對沒有把它當作可以登「大雅之堂」的東西,朋友們即使是愛惜他,也沒有想把他這一方麵的才能擺在第一位;
其二,曹的小說,寓意甚深,牽涉頗廣,由於當時的種種政治、社會原因,大家不敢明白地提起它,正如與曹同時代的一宗室就曾表示:「第紅樓夢非傳世小說,餘聞之久矣,終不欲一見,恐其中有礙語也。」同時最始的幾年,人們閱《紅樓夢》,隻是通過私下裏的手抄本來流傳的,並沒有獲得一個正常的流通渠道;
其三,曹多才多藝,除了作小說,他還有許多方麵的文學才能,例如他的詩句就深得大家的讚賞,在人們的心裏,他首先是一名詩人,然後才是文學藝術家。
多少年以後人們能考察到的關於曹公的記載也是和他的詩文聯繫在一起的:敦敏在曹生時有詩句說他:「尋詩人去留僧舍,賣畫錢來付酒家」;在他死後有詩句說他:「逝水不留詩客杳,登臨空憶酒徒非。」許多人在迴憶起與曹的相交時提的原因之一基本上都是「愛君詩筆有奇氣」。
當然其詩也隻有真正懂詩的人才能賞識。
出生
在雍正二年即1724年,中國的文學天空中忽有一顆光芒四射、璀璨奪目的巨星,冉冉升起。
這顆巨星,就是中國最偉大的小說家曹雪芹。他的誕生,是中華民族的極大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那是雍正二年的夏天,閏四月的二十六日下午,二時左右,南京織造府的內院,傳來了喜訊:「皇天喜賜麟兒」,曹家有了新後代!
於是乎,曹府出現了中國老式家庭中新增一子的那種歡樂場麵:
從內院走出幾位衣著相對整齊一些的大丫環和高等僕婦,興高采烈地來到外書房——小曹雪芹的父親日常辦事和休息的地方,求見得到允許後,恭身進入,行著滿人的雙屈膝請安:
「迴稟老爺,天大的喜事,給老爺叩喜!」
「什麽事?」曹大人有點兒驚訝。
「迴老爺,未時二刻,太太生了一位哥兒,母子平安。這是咱們全家的大喜事!」
「噢,知道啦!新來的嬤嬤都齊了嗎?」
「迴老爺,都齊了。老爺一切放心。太太吩咐,等哥兒七日後,主老爺再賜他名字。」
「知道了。你們去吧。等取名的那天賞你們。」
「是,是!謝老爺的恩賞。」
曹父心頭起了一個小小的波瀾,又得一子,也覺可喜;可是十分鎮靜,麵無多大喜色。他心裏不自禁地發出了一個問句:
「這孩子——偏生趕這日月下生?來的怕不是時候!」他的微喜被堆在心頭的焦慮給壓倒了,他直覺地感到這個孩子是「生不逢辰」,未必是個通常值得慶賀的好兆頭。
曹父的焦慮,非自尋煩惱。京城裏不斷傳來催逼款項的訊息。本年開年的一件奏摺中的一段話,可以表明他的處境與愁緒:
「江寧織造,奴才曹頫跪奏:為恭謝恩事.切(竊)奴才前以織造補庫一事,具文諮部,求分三年帶。……凡可以省得一分,即補一分虧欠,務必於三年之內,清補全完,以無負萬歲開恩矜全之意。……!」
《曹雪芹傳》是著名學者周汝昌先生有關紅學研究的重要著作之一,該書既反映了曹雪芹祖輩與清朝皇族的各種聯繫,也表現了曹雪芹悽苦曲折的一生,同時還描述了《紅樓夢》成書的過程,生動翔實,故事性強。
《曹雪芹傳》對曹雪芹這個人物本身進行係統深入探討,從曹雪芹這個「圓心」 出發,不斷伸出半徑,延伸到他的整個家族和他所處的整個時代背景,濃化對曹雪芹思想、人格和藝術追求的渲染。
目錄
前言
出生
少年時代
潦倒的生活
曹雪芹之死
死後揚名
兩情世界
前言
《紅樓夢》這部融合了人間各種情愛的巨著一經問世,似乎也就意味著作者的馳名中外。可是令人遺憾的是,時至今日,我們麵對著如此偉大的巨著,竟然對作者本人缺少必要的了解。他生於何時?當時的背景是什麽樣子?我想最初人們感興趣的僅隻是《紅樓夢》本身,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越來越發現如果不了解作者的身世,那麽於《紅》隻能算是了解了一點皮毛而已。所以要研究《紅》,必然要研究曹本人,二者必須同時得兼,才能真正實現對《紅》靈與肉的結合。
為了研究曹雪芹所書的《紅樓夢》,已經形成了一大學派稱為紅學,研究她的學者被稱為紅學家。
隻是「曹雪芹」這三個字,從幹隆四十年後才開始較為普遍地為人所知,直到今天,是作為極受歡迎的小說家的名字而流傳的;可是在此之前人們似乎無處能找尋得到有關曹公的一些記載。這並不是說人們對他的文學天才不承認,也不是說他的文章是他過世後才被人們所看到,而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關於這一點人們可以從如下幾點來進行分析:
其一,在當時,人們接受的教育都是「八股製藝」,而把諸如「水滸」這樣的小說稱為「雜書」,如果誰閱讀了此類書籍,就被認為是不務正業,如果誰再稱讚一下此類書籍的話,那將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因為在當時,小說這種文學還遠遠沒有取得它在今天所享有的地位,大家隻不過把它當作「閑書」,最多也隻是欣賞,思想上絕對沒有把它當作可以登「大雅之堂」的東西,朋友們即使是愛惜他,也沒有想把他這一方麵的才能擺在第一位;
其二,曹的小說,寓意甚深,牽涉頗廣,由於當時的種種政治、社會原因,大家不敢明白地提起它,正如與曹同時代的一宗室就曾表示:「第紅樓夢非傳世小說,餘聞之久矣,終不欲一見,恐其中有礙語也。」同時最始的幾年,人們閱《紅樓夢》,隻是通過私下裏的手抄本來流傳的,並沒有獲得一個正常的流通渠道;
其三,曹多才多藝,除了作小說,他還有許多方麵的文學才能,例如他的詩句就深得大家的讚賞,在人們的心裏,他首先是一名詩人,然後才是文學藝術家。
多少年以後人們能考察到的關於曹公的記載也是和他的詩文聯繫在一起的:敦敏在曹生時有詩句說他:「尋詩人去留僧舍,賣畫錢來付酒家」;在他死後有詩句說他:「逝水不留詩客杳,登臨空憶酒徒非。」許多人在迴憶起與曹的相交時提的原因之一基本上都是「愛君詩筆有奇氣」。
當然其詩也隻有真正懂詩的人才能賞識。
出生
在雍正二年即1724年,中國的文學天空中忽有一顆光芒四射、璀璨奪目的巨星,冉冉升起。
這顆巨星,就是中國最偉大的小說家曹雪芹。他的誕生,是中華民族的極大驕傲,也是全人類的驕傲。
那是雍正二年的夏天,閏四月的二十六日下午,二時左右,南京織造府的內院,傳來了喜訊:「皇天喜賜麟兒」,曹家有了新後代!
於是乎,曹府出現了中國老式家庭中新增一子的那種歡樂場麵:
從內院走出幾位衣著相對整齊一些的大丫環和高等僕婦,興高采烈地來到外書房——小曹雪芹的父親日常辦事和休息的地方,求見得到允許後,恭身進入,行著滿人的雙屈膝請安:
「迴稟老爺,天大的喜事,給老爺叩喜!」
「什麽事?」曹大人有點兒驚訝。
「迴老爺,未時二刻,太太生了一位哥兒,母子平安。這是咱們全家的大喜事!」
「噢,知道啦!新來的嬤嬤都齊了嗎?」
「迴老爺,都齊了。老爺一切放心。太太吩咐,等哥兒七日後,主老爺再賜他名字。」
「知道了。你們去吧。等取名的那天賞你們。」
「是,是!謝老爺的恩賞。」
曹父心頭起了一個小小的波瀾,又得一子,也覺可喜;可是十分鎮靜,麵無多大喜色。他心裏不自禁地發出了一個問句:
「這孩子——偏生趕這日月下生?來的怕不是時候!」他的微喜被堆在心頭的焦慮給壓倒了,他直覺地感到這個孩子是「生不逢辰」,未必是個通常值得慶賀的好兆頭。
曹父的焦慮,非自尋煩惱。京城裏不斷傳來催逼款項的訊息。本年開年的一件奏摺中的一段話,可以表明他的處境與愁緒:
「江寧織造,奴才曹頫跪奏:為恭謝恩事.切(竊)奴才前以織造補庫一事,具文諮部,求分三年帶。……凡可以省得一分,即補一分虧欠,務必於三年之內,清補全完,以無負萬歲開恩矜全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