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李清照離婚案(二)
挑戰曆史:在宋朝建設現代化國家 作者:昆工第一深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到李清照的報案後,江寧(南京)監察司第一時間核實證據,捉拿張汝舟親自審問,張汝舟對自己“妄增舉數入官”的作弊行為供認不諱。
至於這個“妄增舉數入官”則是一種比較特別的舞弊行為,“舉數”也大有來頭。
科舉考試中,明清兩朝有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總共六級;宋朝隻有解試、省試、殿試,總共三級。
表麵上看好像宋朝的科舉考試比明清簡單得多,可宋朝在省試這一級的淘汰率非常高,禮部直接出題,難度特大,上岸率不足1%。
絕大多數考生會長期滯留在京城,年複一年地溫習、考試,碰碰運氣。其中一些考生屢考不中,就會對朝廷心懷不滿,然後鋌而走險選擇起義甚至叛國。
宋仁宗年間,有一個名叫張元的考生,就是因為每次都落榜,一怒之下叛逃西夏,成了李元昊的第一謀士。在好水川之戰中,帶領西夏軍隊把宋軍十幾萬精銳野戰軍殺得人仰馬翻,奠定了西夏王朝的基礎。
後來,這位落榜生張元還寫下了“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的名句,這便是“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的出處。不得不承認,每個國家的落榜生都是有點東西的,阿道夫直唿內行。
有鑒於此,宋仁宗就為那些多次落榜的考生打開了一道特別通道:多次在省試中落榜的考生,可以向朝廷申請,參加一種“特奏名”殿試。
這種殿試仍然由皇帝親自主持,但是考題要比正常殿試簡單得多,隻要書寫工整、文筆通順、不出現大的錯誤,就能取得低等進士的身份。張汝舟就是通過“特奏名”殿試取得低等進士身份,當上了八品小官。
但是,張汝舟並沒有達到朝廷要求的省試落榜次數,本來是沒資格參加特奏名殿試的。而他弄虛作假,偽造檔案,偷偷謊報年齡,增加了自己的落榜次數。
虛增落榜次數繞過正常省試,取得低等進士身份後進入官場,這就是李清照告發張汝舟的罪名:“妄增舉數入官。”
按照《宋刑統》,張汝舟被法院判處流刑,將被流放到印度,李清照和張汝舟之間的婚姻關係也宣告解除。
同時,李清照也因為違背了《宋刑統》中的“親親互隱”條例,被張汝舟告上法庭,法院判處她兩年徒刑,關進了江寧監獄。
古代中國是精耕的、高密度的熟人社會,維係這樣社會依靠的是人情世故,依靠的是道德倫理進行治理,這也為何今天依然是人情社會占主導,為什麽曆代統治者會強調以德治國的原因。
對於古代普通人來說,世世代代都居住在一個村莊裏,村裏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親戚朋友,交通基本靠走,輸出基本靠吼。
十裏不同俗,一縣十八腔,走出村子可能連話都聽不懂,大部分人一輩子可能都走不出二十裏地,見過的最大世麵無非也就是到鎮上趕個集。
在這種低流動性的農耕文明體係中,當然是麵子大過天,凡事兒都講究個情分,如果不是天大的罪過,自然是要親親相隱的。
從秦開始,秦法就規定子告父母、臣告主、妻告夫都是罪一直到唐宋也是如此。
不管是子女告父母、祖父母,還是妻子告丈夫,即便成功,那麽訴訟人也都要坐牢。
得知李清照坐牢,她的親友們不淡定了,李清照的家世強大,她的父親與外祖父都在朝為官多年,認識的人一大堆,家裏有本事的親戚朋友也是一抓一大把,眼看著李清照入獄,當然不能不管。
這些人多方奔走,疏通關係想把她撈出來,然而,新的司法體係獨立於行政機構之外,天大的官來說話也不好使。
後來實在沒辦法了,他們才想起已經被儒家除名的表妹夫秦檜,秦檜與皇帝關係甚好,隻要他懇求皇帝,釋放李清照不就一道聖旨的事兒。
王氏整天在家裏哭哭啼啼,軟磨硬泡,秦檜不勝其煩,不得已才對趙耀說了這件事。
想著有這麽多人撈自己,李清照也在不斷上訴,不認可判決書。
這麽個小小的案子,一直從江寧法院捅到了最高法院,最高法院他認為李清照這是大義滅親之舉,功過相抵可以免去處罰,對江寧法院下發了釋放的命令。
而禦史台卻不幹了,他們把法院“有法不依”的枉法行為彈劾到趙耀麵前,現在又有秦檜求情,趙耀陷入了兩難。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踐行法律精神的基本方針,如果趙耀下令釋放李清照,那豈不是啪啪打自己臉?
但秦檜都出麵了,趙耀肯定不能置之不理,正好借著這個機會可以下江南浪一下。
於是,趙耀又一次喬裝打扮出宮,乘著火車趕往江寧,七百多公裏的路程,一日即達。
由於爭議過大,引起了廣泛關注,江寧法院不得不重審案件,組織了十人陪審團。這十個人的身份不一,由農民、工人、廚師、郎中、學生、和尚、商人、小吏、漁民、屠夫組成。
前來聽審的群眾擠滿了法庭,趙耀也混在其中。
李清照坐在被告席上,手腳戴著鐐銬,哭得梨花帶雨,遠看倒還風韻猶存,一點也看不出五十歲的模樣。
輪到被告陳辭時,李清照一直哭訴張汝舟如何家暴自己,圍觀群眾也為之動容,紛紛對她表示同情。
法官喝到:“被告,請不要陳述與本案無關內容!”
……
輪到陪審團發言。
農民操著一口江淮話說道:“丈夫辛苦賺錢養家,妻子還要轉過頭來告丈夫,還有王法嗎?還有公道嗎?必須坐牢!”
工人、廚師、小吏等人也表示附和,支持坐牢,畢竟這是男權社會。
而學生卻表示反對,他情緒激動地說道:“李清照沒有錯,錯的是法律!什麽親親互隱,與官官相護有什麽區別……”
聽到這話,法官虎軀一震,重重敲了一下錘子道:“請陪審員注意自己的言辭!”
學生的話讓人們明白了什麽,一時間竟被李清照大義滅親的壯舉感動了,那些原本支持有罪論的也開始變得搖擺不定。
和尚發言時,則大多說了些“慈悲為懷”,“七級浮屠”之類與案子毫不沾邊的話。
至於這個“妄增舉數入官”則是一種比較特別的舞弊行為,“舉數”也大有來頭。
科舉考試中,明清兩朝有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總共六級;宋朝隻有解試、省試、殿試,總共三級。
表麵上看好像宋朝的科舉考試比明清簡單得多,可宋朝在省試這一級的淘汰率非常高,禮部直接出題,難度特大,上岸率不足1%。
絕大多數考生會長期滯留在京城,年複一年地溫習、考試,碰碰運氣。其中一些考生屢考不中,就會對朝廷心懷不滿,然後鋌而走險選擇起義甚至叛國。
宋仁宗年間,有一個名叫張元的考生,就是因為每次都落榜,一怒之下叛逃西夏,成了李元昊的第一謀士。在好水川之戰中,帶領西夏軍隊把宋軍十幾萬精銳野戰軍殺得人仰馬翻,奠定了西夏王朝的基礎。
後來,這位落榜生張元還寫下了“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的名句,這便是“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的出處。不得不承認,每個國家的落榜生都是有點東西的,阿道夫直唿內行。
有鑒於此,宋仁宗就為那些多次落榜的考生打開了一道特別通道:多次在省試中落榜的考生,可以向朝廷申請,參加一種“特奏名”殿試。
這種殿試仍然由皇帝親自主持,但是考題要比正常殿試簡單得多,隻要書寫工整、文筆通順、不出現大的錯誤,就能取得低等進士的身份。張汝舟就是通過“特奏名”殿試取得低等進士身份,當上了八品小官。
但是,張汝舟並沒有達到朝廷要求的省試落榜次數,本來是沒資格參加特奏名殿試的。而他弄虛作假,偽造檔案,偷偷謊報年齡,增加了自己的落榜次數。
虛增落榜次數繞過正常省試,取得低等進士身份後進入官場,這就是李清照告發張汝舟的罪名:“妄增舉數入官。”
按照《宋刑統》,張汝舟被法院判處流刑,將被流放到印度,李清照和張汝舟之間的婚姻關係也宣告解除。
同時,李清照也因為違背了《宋刑統》中的“親親互隱”條例,被張汝舟告上法庭,法院判處她兩年徒刑,關進了江寧監獄。
古代中國是精耕的、高密度的熟人社會,維係這樣社會依靠的是人情世故,依靠的是道德倫理進行治理,這也為何今天依然是人情社會占主導,為什麽曆代統治者會強調以德治國的原因。
對於古代普通人來說,世世代代都居住在一個村莊裏,村裏都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親戚朋友,交通基本靠走,輸出基本靠吼。
十裏不同俗,一縣十八腔,走出村子可能連話都聽不懂,大部分人一輩子可能都走不出二十裏地,見過的最大世麵無非也就是到鎮上趕個集。
在這種低流動性的農耕文明體係中,當然是麵子大過天,凡事兒都講究個情分,如果不是天大的罪過,自然是要親親相隱的。
從秦開始,秦法就規定子告父母、臣告主、妻告夫都是罪一直到唐宋也是如此。
不管是子女告父母、祖父母,還是妻子告丈夫,即便成功,那麽訴訟人也都要坐牢。
得知李清照坐牢,她的親友們不淡定了,李清照的家世強大,她的父親與外祖父都在朝為官多年,認識的人一大堆,家裏有本事的親戚朋友也是一抓一大把,眼看著李清照入獄,當然不能不管。
這些人多方奔走,疏通關係想把她撈出來,然而,新的司法體係獨立於行政機構之外,天大的官來說話也不好使。
後來實在沒辦法了,他們才想起已經被儒家除名的表妹夫秦檜,秦檜與皇帝關係甚好,隻要他懇求皇帝,釋放李清照不就一道聖旨的事兒。
王氏整天在家裏哭哭啼啼,軟磨硬泡,秦檜不勝其煩,不得已才對趙耀說了這件事。
想著有這麽多人撈自己,李清照也在不斷上訴,不認可判決書。
這麽個小小的案子,一直從江寧法院捅到了最高法院,最高法院他認為李清照這是大義滅親之舉,功過相抵可以免去處罰,對江寧法院下發了釋放的命令。
而禦史台卻不幹了,他們把法院“有法不依”的枉法行為彈劾到趙耀麵前,現在又有秦檜求情,趙耀陷入了兩難。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是踐行法律精神的基本方針,如果趙耀下令釋放李清照,那豈不是啪啪打自己臉?
但秦檜都出麵了,趙耀肯定不能置之不理,正好借著這個機會可以下江南浪一下。
於是,趙耀又一次喬裝打扮出宮,乘著火車趕往江寧,七百多公裏的路程,一日即達。
由於爭議過大,引起了廣泛關注,江寧法院不得不重審案件,組織了十人陪審團。這十個人的身份不一,由農民、工人、廚師、郎中、學生、和尚、商人、小吏、漁民、屠夫組成。
前來聽審的群眾擠滿了法庭,趙耀也混在其中。
李清照坐在被告席上,手腳戴著鐐銬,哭得梨花帶雨,遠看倒還風韻猶存,一點也看不出五十歲的模樣。
輪到被告陳辭時,李清照一直哭訴張汝舟如何家暴自己,圍觀群眾也為之動容,紛紛對她表示同情。
法官喝到:“被告,請不要陳述與本案無關內容!”
……
輪到陪審團發言。
農民操著一口江淮話說道:“丈夫辛苦賺錢養家,妻子還要轉過頭來告丈夫,還有王法嗎?還有公道嗎?必須坐牢!”
工人、廚師、小吏等人也表示附和,支持坐牢,畢竟這是男權社會。
而學生卻表示反對,他情緒激動地說道:“李清照沒有錯,錯的是法律!什麽親親互隱,與官官相護有什麽區別……”
聽到這話,法官虎軀一震,重重敲了一下錘子道:“請陪審員注意自己的言辭!”
學生的話讓人們明白了什麽,一時間竟被李清照大義滅親的壯舉感動了,那些原本支持有罪論的也開始變得搖擺不定。
和尚發言時,則大多說了些“慈悲為懷”,“七級浮屠”之類與案子毫不沾邊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