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康王繼承大統
挑戰曆史:在宋朝建設現代化國家 作者:昆工第一深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構退迴相州以後,廣招兵馬,整頓軍威,人數很快達到數萬。
隨即輾轉大名府,東平,濟州等地整合抗金力量。各路廂軍,義軍,俠客紛紛來投奔。
東京留守宗澤,東道副總管朱勝非、宣撫司統製官韓世忠、侍衛馬軍都虞候劉光世等文官武將相繼而至。
高陽關路安撫使黃潛善、總管楊惟忠也率數千士兵來會。
此時的河北東路,京東東路和京東西路三大行政區的軍隊人數號稱百萬,他們分布在華北諸州府,直接受趙構統率的士兵也有八萬餘人。
靖康二年五月,以趙構為核心的抗金力量集結於大名府。一眾文官武將齊聚府衙正廳,商討事宜。
眾人無不掩麵泣涕:“如今二聖北狩生死未卜,大宋百姓慘遭蹂躪,值此群龍無首之際,國不可一日無君啊……”
汪伯彥率先站出來信誓旦旦地說道:“康王殿下在金營為質時險些喪命,隻見天上祥雲四起,康王所騎之神駒霎時直衝九霄雲天,方才脫離險境,實乃天命所歸啊!”
趙構心想:“這家夥果然是個奸臣,吹牛逼都不打個草稿,別太離譜好吧~_~”
宗澤單膝下跪,拱手而曰:“康王殿下繼承大統,上服天道,下順民心,請殿下擇日登基。”
趙構踉踉蹌蹌上前攙扶:“宗老將軍快快請起,小王何德何能,恐難以擔此大任啊!”
韓世忠等人也紛紛跪下:“請殿下不為個人計而為天下計,擇日登基,繼承大統!”
眾人麵麵相覷,確認過眼神後齊刷刷跪倒在地,就像提前彩排過似的,高聲唿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構早有預料,倒也沒有玩三辭三讓那一套,正了下衣冠,點了點頭,張開雙臂道:“眾愛卿平身。朕願接此重任。重整大宋河山,重鑄漢人榮光!”
畢竟其他親王都被擄走,也就隻有自己夠格了,再推辭反而顯得虛偽。
次日,趙構於大名府登壇祭天,繼承皇位,改元“興漢”。
雖然繼承了皇位,但這個位子像個燙手山芋,搞不好就要被抓去跟徽欽二帝團聚了,趙構壓力還是蠻大的。
宋朝有三個世界第一,人口,經濟,軍隊數量。一億多人口,世界gdp的一半,120萬軍隊。
然而,體量如此龐大的國家為何會被周邊異族小邦輪番摩擦?主要因為兩點:以文製武和強幹弱枝政策。
太祖皇帝趙匡胤就是武將出身,黃袍加身奪了柴氏孤兒寡母的江山,因此從宋朝建立之初就十分忌憚武將。
先是“杯酒釋兵權”奪了武將的兵;又設立樞密院、“兩殿三衙”、兵部、監軍來分化武將的權;再通過文官集團進一步打壓武將,美其名曰“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三衙具體指殿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和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三衙統兵體製的建立,巧妙地把兵權一分為三。
兵符出於密院,而不得統其眾;兵眾隸於三衙,而不得專其製。
有調兵權的樞密院不直接掌管軍隊,掌管軍隊的三衙卻調不動兵,遇到戰事,由皇帝任命將領帶兵出征,從而實現了“發兵之權”與“握兵之權”的分離。
這一體製的確立,雖然客觀上消除了唐末以來200多年藩鎮割據的局麵,起到了一定穩定政局的作用。
但弊端卻遠遠大於益處,由於過分地集權於中央,統製過嚴,機構重疊,造成了主兵機構與非主兵機構之間、主兵機構與將帥之間、將帥與將帥之間、主將與副將之間、部隊與部隊之間權限不明,各自為政,無法互相協調。
不止於此,將領外出打仗還必須按照皇帝和兵部事先做好的戰略部署和作戰圖來打仗,完全不考慮戰局瞬息萬變。如果武將不按照作戰部署行動,即使打贏了也要被治罪。
更離譜的是,深居宮中毫無軍事理論知識的一個小小的監軍太監都能指揮前線將領。
宋朝雖有120萬軍隊,然而都城附近的禁軍就有80萬,邊軍卻隻有區區40萬。
禁軍是正規軍,拱衛京師的精銳部隊;邊軍則多為失去土地後無法生存的自耕農,組織度低,戰鬥力弱,分散在邊疆防線充當炮灰。
把全國的資源都集中在都城開封,一切圍繞著都城轉,一旦失守,也就亡國了。
其根本原因在於宋朝江山是偷來的,得國不正,心裏有鬼,總有被害妄想症。
也正是從宋朝開始,中原王朝才逐漸由擴張文明轉變為防禦文明。
趙構深知,要想恢複軍隊的戰鬥力,必須廢除以文製武的製度,賦予武將足夠的權力,提高士兵的待遇。
而身邊的從龍之臣多是武將,提高武將地位對自己利大於弊,更能籠絡人心,集中皇權。
於是,趙構迅速開始了大刀闊斧的軍事製度改革,廢除了樞密院和兩司三衙,取消了監軍製,隻保留了兵部。
軍隊的訓練、征調、鎮戍、邊防、儀仗、禁衛、驛傳、廄牧、軍械、偵查、兵籍、等軍事職能,陟罰臧否的職權通通賦予兵部。
任命韓世忠為兵部尚書,宗澤、劉錡、吳玠、李顯忠、餘玠為兵部主事,主管兵部一切事務。
本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趙構徹底放權,讓有識之士能夠大展拳腳,也讓自己能夠偷得浮生半日閑。
此外,趙構還積極調動各類資源向強軍建設工作傾斜,大力實施比武選將計劃,返聘優秀武將,提高軍人及其家屬的地位。
並且重啟大秦帝國“二十級軍工爵位製”,並輔以冉閔天王的“殺胡令”。
軍營裏的士兵一個個像打了雞血一樣,恨不得立刻北上殺幾個野人女真來領賞。
田間地頭的老百姓也舉起了鐮刀鋤頭躍躍欲試。
池塘邊,大樹下的孩童也都拿著竹杆嗷嗷叫,嘴裏傳唱著“殺女真,封王侯”的歌謠。
……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漢人從來都不是一個懦弱的民族。今天這960萬平方公裏的領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一代代漢人祖先們用鮮血打下來的!
趙構零零星星收到了一些反對的奏折,但並不能掀起什麽浪花,內容千篇一律,大多是什麽
“祖宗之法不可違”。
“祖宗不以兵權歸有司,故專命官統之,互相維製,不可廢也”。
“不受祖宗之成規,而自此五季衰亂之政”。
……之流的廢話。
新組建的朝廷,大多是武將出身,這倒也為趙構的軍政改革減輕了不少阻力,可由不得腐孺指手畫腳。張口閉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一打仗就tm第一個投降。
隨後,趁著金軍休養生息之際,趙構瘋狂刷存在感,立明君人設,為自己日後的一唿百打下基礎。
安撫百姓,慰問群臣,犒賞三軍;
舉行鄉試,取士納才,重開武舉,選拔將才;
身著布衣巡視各州府,老百姓們紛至遝來,爭瞻人君
團結了一大批抗金力量,一時間,大名府成為了大宋的根據地,久雨忽霽,人心踴躍。
趙構一係列的行動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宋朝人民的幸福感、成就感和榮譽感,增強了大宋軍隊的影響力、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就連趙構也感到激情澎湃!
隨即輾轉大名府,東平,濟州等地整合抗金力量。各路廂軍,義軍,俠客紛紛來投奔。
東京留守宗澤,東道副總管朱勝非、宣撫司統製官韓世忠、侍衛馬軍都虞候劉光世等文官武將相繼而至。
高陽關路安撫使黃潛善、總管楊惟忠也率數千士兵來會。
此時的河北東路,京東東路和京東西路三大行政區的軍隊人數號稱百萬,他們分布在華北諸州府,直接受趙構統率的士兵也有八萬餘人。
靖康二年五月,以趙構為核心的抗金力量集結於大名府。一眾文官武將齊聚府衙正廳,商討事宜。
眾人無不掩麵泣涕:“如今二聖北狩生死未卜,大宋百姓慘遭蹂躪,值此群龍無首之際,國不可一日無君啊……”
汪伯彥率先站出來信誓旦旦地說道:“康王殿下在金營為質時險些喪命,隻見天上祥雲四起,康王所騎之神駒霎時直衝九霄雲天,方才脫離險境,實乃天命所歸啊!”
趙構心想:“這家夥果然是個奸臣,吹牛逼都不打個草稿,別太離譜好吧~_~”
宗澤單膝下跪,拱手而曰:“康王殿下繼承大統,上服天道,下順民心,請殿下擇日登基。”
趙構踉踉蹌蹌上前攙扶:“宗老將軍快快請起,小王何德何能,恐難以擔此大任啊!”
韓世忠等人也紛紛跪下:“請殿下不為個人計而為天下計,擇日登基,繼承大統!”
眾人麵麵相覷,確認過眼神後齊刷刷跪倒在地,就像提前彩排過似的,高聲唿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構早有預料,倒也沒有玩三辭三讓那一套,正了下衣冠,點了點頭,張開雙臂道:“眾愛卿平身。朕願接此重任。重整大宋河山,重鑄漢人榮光!”
畢竟其他親王都被擄走,也就隻有自己夠格了,再推辭反而顯得虛偽。
次日,趙構於大名府登壇祭天,繼承皇位,改元“興漢”。
雖然繼承了皇位,但這個位子像個燙手山芋,搞不好就要被抓去跟徽欽二帝團聚了,趙構壓力還是蠻大的。
宋朝有三個世界第一,人口,經濟,軍隊數量。一億多人口,世界gdp的一半,120萬軍隊。
然而,體量如此龐大的國家為何會被周邊異族小邦輪番摩擦?主要因為兩點:以文製武和強幹弱枝政策。
太祖皇帝趙匡胤就是武將出身,黃袍加身奪了柴氏孤兒寡母的江山,因此從宋朝建立之初就十分忌憚武將。
先是“杯酒釋兵權”奪了武將的兵;又設立樞密院、“兩殿三衙”、兵部、監軍來分化武將的權;再通過文官集團進一步打壓武將,美其名曰“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三衙具體指殿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和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三衙統兵體製的建立,巧妙地把兵權一分為三。
兵符出於密院,而不得統其眾;兵眾隸於三衙,而不得專其製。
有調兵權的樞密院不直接掌管軍隊,掌管軍隊的三衙卻調不動兵,遇到戰事,由皇帝任命將領帶兵出征,從而實現了“發兵之權”與“握兵之權”的分離。
這一體製的確立,雖然客觀上消除了唐末以來200多年藩鎮割據的局麵,起到了一定穩定政局的作用。
但弊端卻遠遠大於益處,由於過分地集權於中央,統製過嚴,機構重疊,造成了主兵機構與非主兵機構之間、主兵機構與將帥之間、將帥與將帥之間、主將與副將之間、部隊與部隊之間權限不明,各自為政,無法互相協調。
不止於此,將領外出打仗還必須按照皇帝和兵部事先做好的戰略部署和作戰圖來打仗,完全不考慮戰局瞬息萬變。如果武將不按照作戰部署行動,即使打贏了也要被治罪。
更離譜的是,深居宮中毫無軍事理論知識的一個小小的監軍太監都能指揮前線將領。
宋朝雖有120萬軍隊,然而都城附近的禁軍就有80萬,邊軍卻隻有區區40萬。
禁軍是正規軍,拱衛京師的精銳部隊;邊軍則多為失去土地後無法生存的自耕農,組織度低,戰鬥力弱,分散在邊疆防線充當炮灰。
把全國的資源都集中在都城開封,一切圍繞著都城轉,一旦失守,也就亡國了。
其根本原因在於宋朝江山是偷來的,得國不正,心裏有鬼,總有被害妄想症。
也正是從宋朝開始,中原王朝才逐漸由擴張文明轉變為防禦文明。
趙構深知,要想恢複軍隊的戰鬥力,必須廢除以文製武的製度,賦予武將足夠的權力,提高士兵的待遇。
而身邊的從龍之臣多是武將,提高武將地位對自己利大於弊,更能籠絡人心,集中皇權。
於是,趙構迅速開始了大刀闊斧的軍事製度改革,廢除了樞密院和兩司三衙,取消了監軍製,隻保留了兵部。
軍隊的訓練、征調、鎮戍、邊防、儀仗、禁衛、驛傳、廄牧、軍械、偵查、兵籍、等軍事職能,陟罰臧否的職權通通賦予兵部。
任命韓世忠為兵部尚書,宗澤、劉錡、吳玠、李顯忠、餘玠為兵部主事,主管兵部一切事務。
本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趙構徹底放權,讓有識之士能夠大展拳腳,也讓自己能夠偷得浮生半日閑。
此外,趙構還積極調動各類資源向強軍建設工作傾斜,大力實施比武選將計劃,返聘優秀武將,提高軍人及其家屬的地位。
並且重啟大秦帝國“二十級軍工爵位製”,並輔以冉閔天王的“殺胡令”。
軍營裏的士兵一個個像打了雞血一樣,恨不得立刻北上殺幾個野人女真來領賞。
田間地頭的老百姓也舉起了鐮刀鋤頭躍躍欲試。
池塘邊,大樹下的孩童也都拿著竹杆嗷嗷叫,嘴裏傳唱著“殺女真,封王侯”的歌謠。
……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漢人從來都不是一個懦弱的民族。今天這960萬平方公裏的領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一代代漢人祖先們用鮮血打下來的!
趙構零零星星收到了一些反對的奏折,但並不能掀起什麽浪花,內容千篇一律,大多是什麽
“祖宗之法不可違”。
“祖宗不以兵權歸有司,故專命官統之,互相維製,不可廢也”。
“不受祖宗之成規,而自此五季衰亂之政”。
……之流的廢話。
新組建的朝廷,大多是武將出身,這倒也為趙構的軍政改革減輕了不少阻力,可由不得腐孺指手畫腳。張口閉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一打仗就tm第一個投降。
隨後,趁著金軍休養生息之際,趙構瘋狂刷存在感,立明君人設,為自己日後的一唿百打下基礎。
安撫百姓,慰問群臣,犒賞三軍;
舉行鄉試,取士納才,重開武舉,選拔將才;
身著布衣巡視各州府,老百姓們紛至遝來,爭瞻人君
團結了一大批抗金力量,一時間,大名府成為了大宋的根據地,久雨忽霽,人心踴躍。
趙構一係列的行動極大地激發了廣大宋朝人民的幸福感、成就感和榮譽感,增強了大宋軍隊的影響力、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就連趙構也感到激情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