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燕「哦?」了一聲,打量了陸錚幾眼,顯然絕沒有想到陸錚能有這番見識,甚至比她想的更遠。
「你認為我們該怎麽做?」江海燕明顯對這個話題產生了興趣,不再是剛剛的心不在焉。
陸錚卻是端起茶杯喝了口水,說:「我認為,我們現在就應該開始打破國企和集體經濟的僵化機製,進行承包責任製的改革,我們先走一小步,就可以為將來國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探索做出大貢獻。」
「所以,我是這樣想的,國有企業改製,試點就定在縣化肥廠,實行承包責任製……」
江海燕皺眉打斷了陸錚的話,「化肥廠是廣寧的明星企業,年年盈利,為什麽要承包出去,你這想法……」後麵的話沒說,想來對陸錚的動機大為懷疑,想叫國家的大金庫變成私人的小金庫麽?
陸錚能猜到她心裏想什麽,琢磨著,說道:「化肥廠現在盈利,是因為它壟斷,這麽說吧?它從建廠到現在,多少年沒更換新生產線了?將來怎麽麵對市場的競爭?而且,從盈利企業下手改革,我們才好真正摸索這種承包責任製的成敗,如果是虧損企業,承包出去,繼續虧,年年虧,我們也就沒有什麽先進的經驗可以總結。」
擺擺手,阻止了江海燕要說的話,陸錚繼續道:「海燕縣長,你先聽我說完。我是這麽想的,它盈利不要緊,我們把承包上繳利潤定為去年的盈利額就是了,當然,上繳承包額後的利潤,咱們也用合同註明,比如什麽比例應該投入擴大再生產,什麽比例給工人發獎金等等。」
「而且,我希望承包出去的工廠成立監督委員會,就掛在工會下麵,監督委員會成員要由廠裏職工一人一票選出,而且,工廠管理層不得入選。這個監督委員會職責便是監督被承包後的企業財政,可以清查工廠帳目,但不許幹涉工廠的經營。」
「這就是為了杜絕承包者做假帳,明明盈利了,帳目上卻是虧損,最後錢都進了承包者的腰包,甚至,最後把企業賤賣,占為己有。」
「工廠監督委員會委員都是本廠老職工,定然對廠裏經營狀態一清二楚,如此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監督承包者。」
「所以,我才準備從化肥廠著手,進行企業承包,這樣可以一步步探索經驗。如果先拿虧損企業開刀,這些構想便很難實現。」
江海燕半晌沒吱聲,想來,在考慮陸錚說的每一句話。
陸錚最後又道:「當然,這些都是我的個人想法,就說這個監督委員會吧,在實際操作中如何保證委員們的清廉,工廠實際經營中又會不會因為這個委員會的存在產生負麵影響,這些,都是未知數,我們隻能在實踐中探索,慢慢完善它。」
江海燕沉默了一會兒,微微點頭:「你的想法不錯,裘書記,也同意?」
陸錚點點頭:「是,我昨天就跟裘書記匯報了。」
江海燕道:「那行,你就再好好想想,拿出個可行的方案給我看。」
難得的,陸錚出門的時候江海燕起身相送。
隻是就算江海燕對陸錚的印象略有改觀,在下午的常委會議上,這種改變便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轉。
因為常委班子和副縣級幹部的大調整,縣直部門不可避免的也隨之進行人事調整,大多數職務都是裘大和一言而決,唯有計經委副主任,江海燕提出了一個自己心目中的人選,原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蔡明國,江海燕覺得這人思想開明,很有頭腦,是可塑之才,而且,原本,兩人便接觸過幾次。
對蔡明國的任命江海燕和裘大和碰過頭,裘大和也表示支持,所以,江海燕才會在常委會議上提出來。
誰知道她話音未落,陸錚便旗幟鮮明的表示了反對,接著,早就憋了一肚子氣的宣傳部老丁跟陸錚一唱一和的提出不同意見,然後,縣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商榮華講了兩句,指出蔡明國同誌不太成熟雲雲,雖未明確反對,但意思也差不多。
裘大和這時就隻能摩挲著腦袋,說:「那就先擱著吧,看有沒有更適合的人選?」
江海燕能看出裘大和的得意,根本不用他出麵,自己這個縣長就不夠瞧。
陸錚,很明顯,就是給裘大和搖旗助威的急先鋒、馬前卒、惡棍打手!
走出會議室經過陸錚身邊時,江海燕深深看了陸錚一眼。
陸錚無奈的攤攤手,看得出,海燕縣長的意思是你別得意,咱們走著瞧。
陸錚並不是想做裘大和的頭馬,實在是因為蔡明國這個人,他怎麽都看不上,而且,兩人有些舊怨。廣寧推動改革在即,計經委是何等重要部門,陸錚不希望有人進去和自己唱反調。
第四十八章 準備上學
周日上午,陸錚來到了縣化肥廠。
寬闊的鐵門,進門便是噴泉水池,接著,就是職工宿舍樓、廠辦公區,再後麵,便是廠區,高高聳立的銀色金屬罐,直插雲霄的煙囪噴著黑煙。
化肥廠廠長高大友四十多歲,精明強幹,轉業軍人出身,很有魄力的樣子。
高大友原本擔任縣工業局副局長兼化肥廠廠長(正科級),一個月前,縣工業局改組為工業公司,割裂產權,同化肥廠僅僅存在業務指導關係,高大友本想進工業公司,畢竟還和行政幹部沾邊,但組織上一紙公函,他不得不繼續做這個化肥廠廠長,當然,正科待遇不變。
「你認為我們該怎麽做?」江海燕明顯對這個話題產生了興趣,不再是剛剛的心不在焉。
陸錚卻是端起茶杯喝了口水,說:「我認為,我們現在就應該開始打破國企和集體經濟的僵化機製,進行承包責任製的改革,我們先走一小步,就可以為將來國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探索做出大貢獻。」
「所以,我是這樣想的,國有企業改製,試點就定在縣化肥廠,實行承包責任製……」
江海燕皺眉打斷了陸錚的話,「化肥廠是廣寧的明星企業,年年盈利,為什麽要承包出去,你這想法……」後麵的話沒說,想來對陸錚的動機大為懷疑,想叫國家的大金庫變成私人的小金庫麽?
陸錚能猜到她心裏想什麽,琢磨著,說道:「化肥廠現在盈利,是因為它壟斷,這麽說吧?它從建廠到現在,多少年沒更換新生產線了?將來怎麽麵對市場的競爭?而且,從盈利企業下手改革,我們才好真正摸索這種承包責任製的成敗,如果是虧損企業,承包出去,繼續虧,年年虧,我們也就沒有什麽先進的經驗可以總結。」
擺擺手,阻止了江海燕要說的話,陸錚繼續道:「海燕縣長,你先聽我說完。我是這麽想的,它盈利不要緊,我們把承包上繳利潤定為去年的盈利額就是了,當然,上繳承包額後的利潤,咱們也用合同註明,比如什麽比例應該投入擴大再生產,什麽比例給工人發獎金等等。」
「而且,我希望承包出去的工廠成立監督委員會,就掛在工會下麵,監督委員會成員要由廠裏職工一人一票選出,而且,工廠管理層不得入選。這個監督委員會職責便是監督被承包後的企業財政,可以清查工廠帳目,但不許幹涉工廠的經營。」
「這就是為了杜絕承包者做假帳,明明盈利了,帳目上卻是虧損,最後錢都進了承包者的腰包,甚至,最後把企業賤賣,占為己有。」
「工廠監督委員會委員都是本廠老職工,定然對廠裏經營狀態一清二楚,如此就可以最大限度的監督承包者。」
「所以,我才準備從化肥廠著手,進行企業承包,這樣可以一步步探索經驗。如果先拿虧損企業開刀,這些構想便很難實現。」
江海燕半晌沒吱聲,想來,在考慮陸錚說的每一句話。
陸錚最後又道:「當然,這些都是我的個人想法,就說這個監督委員會吧,在實際操作中如何保證委員們的清廉,工廠實際經營中又會不會因為這個委員會的存在產生負麵影響,這些,都是未知數,我們隻能在實踐中探索,慢慢完善它。」
江海燕沉默了一會兒,微微點頭:「你的想法不錯,裘書記,也同意?」
陸錚點點頭:「是,我昨天就跟裘書記匯報了。」
江海燕道:「那行,你就再好好想想,拿出個可行的方案給我看。」
難得的,陸錚出門的時候江海燕起身相送。
隻是就算江海燕對陸錚的印象略有改觀,在下午的常委會議上,這種改變便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轉。
因為常委班子和副縣級幹部的大調整,縣直部門不可避免的也隨之進行人事調整,大多數職務都是裘大和一言而決,唯有計經委副主任,江海燕提出了一個自己心目中的人選,原縣政府辦公室副主任蔡明國,江海燕覺得這人思想開明,很有頭腦,是可塑之才,而且,原本,兩人便接觸過幾次。
對蔡明國的任命江海燕和裘大和碰過頭,裘大和也表示支持,所以,江海燕才會在常委會議上提出來。
誰知道她話音未落,陸錚便旗幟鮮明的表示了反對,接著,早就憋了一肚子氣的宣傳部老丁跟陸錚一唱一和的提出不同意見,然後,縣委副書記、組織部部長商榮華講了兩句,指出蔡明國同誌不太成熟雲雲,雖未明確反對,但意思也差不多。
裘大和這時就隻能摩挲著腦袋,說:「那就先擱著吧,看有沒有更適合的人選?」
江海燕能看出裘大和的得意,根本不用他出麵,自己這個縣長就不夠瞧。
陸錚,很明顯,就是給裘大和搖旗助威的急先鋒、馬前卒、惡棍打手!
走出會議室經過陸錚身邊時,江海燕深深看了陸錚一眼。
陸錚無奈的攤攤手,看得出,海燕縣長的意思是你別得意,咱們走著瞧。
陸錚並不是想做裘大和的頭馬,實在是因為蔡明國這個人,他怎麽都看不上,而且,兩人有些舊怨。廣寧推動改革在即,計經委是何等重要部門,陸錚不希望有人進去和自己唱反調。
第四十八章 準備上學
周日上午,陸錚來到了縣化肥廠。
寬闊的鐵門,進門便是噴泉水池,接著,就是職工宿舍樓、廠辦公區,再後麵,便是廠區,高高聳立的銀色金屬罐,直插雲霄的煙囪噴著黑煙。
化肥廠廠長高大友四十多歲,精明強幹,轉業軍人出身,很有魄力的樣子。
高大友原本擔任縣工業局副局長兼化肥廠廠長(正科級),一個月前,縣工業局改組為工業公司,割裂產權,同化肥廠僅僅存在業務指導關係,高大友本想進工業公司,畢竟還和行政幹部沾邊,但組織上一紙公函,他不得不繼續做這個化肥廠廠長,當然,正科待遇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