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建立王朝,大封百官
三國,我的係統不逆天 作者:悅寶兇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冬去春來,主持完春種祭奠,李駿開始為即將到來的登基大典做準備了。
原本李駿是想用玄色龍袍的,不過被所有人否決了。
最終李駿選擇了妥協,第一次啟用了杏黃色的龍袍服飾,杏黃色也被確定為皇家專屬顏色。
緊接著禮部的奏疏就又遞到了李駿的案頭,關於禁止民間穿黃袍,以及避諱的問題,這都是一些常規。
李駿看完以後忍俊不禁,提筆在奏疏上寫下朱批就發還了迴去。
魯肅沒想到李駿當天就會批複,打開奏疏一看,不禁有些驚訝
“禁用杏黃色即可,至於避諱大可不必,若是我大唐傳承萬世,百姓就不起名了?”
李駿用一種半調侃的語氣拒絕了禮部的提議,這是讓魯肅沒想到的。
因為這些都是帝王登基的常規,用以顯示皇帝獨一無二的至尊地位。
不過想想李駿好像一直不太在意這些,魯肅也就了然了。
在把情況匯報給了內閣其他成員,大家討論之後也決定接受李駿的建議。
大典前一夜,李駿徹夜未眠,和自己的女人們一起聊天,迴味這些年的經曆,迴憶這些年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李駿很慶幸自己能擁有這麽多獨一無二,國色天香的美人兒。
甚至有時候李駿在想,一輩子太短了,遠遠不夠自己陪著這些美人。
是……真的沒有睡夠,如果可以,他想向蒼天再借五百年。
女人們也很慶幸遇到李駿,這個全天下最厲害的男人疼愛她們,給了他們足夠的尊重,沒有把她們當做貨物、籌碼。
最讓李駿覺得慶幸的是,家中和睦,女人們時常會爭寵,但是卻沒有搞出什麽陰謀詭計。
孩子們之間也很和善,沒有為了那個位置而爭得麵紅耳赤,甚至兵戎相見。
李駿至今還記得,在李承出發去北疆任職的時候,李純一幫小家夥哭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
李駿想到了什麽,暗暗下了決心。
翌日清晨,李駿早早就在眾女的服飾開始更衣。
登基大典要穿的禮服不是一般的繁雜,像劉慕的鳳袍就更是誇張,一個拖尾長度超過了兩丈。
牽著劉慕的柔荑,帶著一群女人和孩子,李駿登上禦輦,前往城外受禪台。
今天駕車的是淩統、鄧艾和薑維三人,這三人的另一個身份就是李駿的駙馬都尉。
高台之下,數萬將士列隊,旌旗飛揚,數十萬百姓翹首以待,等待自己的新皇到來。
身穿明光鎧,外罩紅袍的宇文成都和典韋一馬當先,虎賁軍護衛著長長的車隊到達了受禪台前。
隨後身著杏黃色龍袍的李駿走下禦輦,牽著劉慕的手開始一步一步地登台。
每走一步,李駿都會迴想起這些年走過的征程。
表麵上他似乎很憊懶,但是其實他從來沒有耽誤過工作,隻是他懂得放權,知道作為主君應該做掌握大方向的事。
像曆史上諸葛亮那樣大事小事一把抓是管不好一個國家的。
腦海中像幻燈片一樣閃過自己的一個個對手。
從雁門關下的於夫羅,到遼東的丘力居、踏頓、樓班父子。
還有統領百萬黃巾的張角、張梁、張寶三人。
自己一步一步踏著他們走上高位,奠定了大唐今日的基礎。
然後是天下爭霸,有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袁家兄弟,也有雄才大略的曹操,堅韌不拔的劉備,懦弱無能的劉璋等等。
自己踩著一個個對手走到今天。
最後幾級台階的時候,李駿想到了那個無奈擺爛又被自己改寫命運的漢靈武帝劉宏,還有被自己保下來的少帝劉辯。
以及現在站在自己下方,一臉輕鬆的漢獻帝劉協。
可以說劉協是可悲的,他終究是沒有逃過亡國之君的命運。
唯獨和曆史上不同的是,現在他至少保全了妻兒,能夠一家人安穩的過下半輩子。
作為帝王,李駿覺得自己是心軟的,他不希望自己真的成為孤家寡人。
同時他也是自信的,他不怕劉協這些人的存在會影響自己。
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自己能給他們安定的生活,吃飽飯,甚至吃上肉,他們為什麽要造反。
自古以來,這個偉大而輝煌的民族是最包容,最堅韌,最能吃苦耐勞的。
沒有到吃不飽飯,沒有人會願意提著腦袋造反。
走上最後一級台階,李駿腦海中的畫麵終於結束。
轉身看向祭台下浩浩蕩蕩的人群,李駿心中反而異常平靜。
王猛出列,拿出劉協親筆的禪位詔書開始宣讀。
(具體的請恕作者能力有限,寫不出那麽大篇符合規矩的文言文)
無非是說自己才能淺薄,德行一般,難以承擔天下重任,為天下蒼生計,要重新選擇一個賢德之人為君。
而唐王李駿,多年以來抵禦外敵,征討不臣,是值得托付天下的不二人選。
所以劉協“自願”地選擇禪位於唐王李駿。
然後的流程就是李駿“謙虛”的說自己沒有劉協說得那麽好,擔不起如此重擔。
劉協和百官三請,李駿三辭,最後“不得已”接過劉協的禪讓詔書和傳國玉璽。
最後李駿攜劉慕帶領百官焚香祭天地,整個流程才終於走完。
最後的最後,李駿開始了自己的“就職演說”
“朕出身微末之中,原隻想苟全性命於亂世,然為上天所托,為天下蒼生,受命於危難之際,夜不能寐時也時常惶恐,怕擔不起如此重擔……”
(一堆官麵套話,實在水不下去,太惡心了)
“今日登基稱帝,立國號大唐,望諸公輔佐朕建立繁榮盛世,願天下從此以後,耕者有其田,織者有其杼,居者有其廬,老幼有從依,黔首不曾愚,言者無憂懼,各盡其才,承古萌新,我民之安將如日之恆久,與國之泰定如星之璀璨。”
下方的軍方將領帶頭,數萬將士和百姓開始高唿
“萬歲……萬歲……”
李駿也高舉右手握拳高喊
“大唐萬歲!”
黃昏時分,大典結束,眾人返迴皇宮,吃了些飯食,早早就休息了。
明日還要早朝,李駿還要養精蓄銳。
李駿不是那種瘋狂的皇帝,有事沒事都要開個朝會刷存在感。
有那時間搞早朝說點雞毛蒜皮的事情,不如多做點實事,那不香嗎?
在他的力主之下,早朝改為巳時召開,而且規定五日一次小朝會,一月一次大朝會,如果有特殊要求再另外通知。
第一次朝會,主題自然是冊封百官。
大家跟隨自己多年,勤勤懇懇,現在到了豐收的時候,自然是望眼欲穿。
大唐第一次大朝,在京六品以上文武官員都來了。
官職其實早就安排好了,畢竟是從王國升格而來,加上李駿放棄了以前的三公九卿製度,所以基本上沒什麽好說的。
由太子李純宣讀了官職的安排。
讓李純休息了一下,喝口水,然後到了重頭戲,爵位的冊封。
李純為東宮太子,劉慕為皇後,何蓮、張穎、穆桂英、黃月英和貂蟬為正一品貴妃,協助皇後執掌後宮。
剩下的女人們都被冊封為妃,享受正二品的品級俸祿。
都是跟隨自己多年的女人,李駿不想虧待誰,貴妃都是跟隨自己最久的女人,當然黃月英是個特殊的存在。
自己兩世的女人,哪怕因為一些情況不能封她為皇後,一個貴妃還是少不了的。
何蓮和張穎原本是不願意走到台前的,不過被李駿軟磨硬泡,加上炮火攻擊。
最後兩女無奈“妥協”了,這兩個女人妥協,像嚴槿、大小徐氏也就不說什麽了,安心接受了冊封。
不過李駿沒有給兒子們封王,隻是下令給內閣女兒們冊封公主,享受俸祿,但是沒有封地食邑。
李駿的理念就是兒子都是男人,要什麽得自己去爭取。
能夠從小享受皇家的供養已經很好了,成年以後,所有皇子必須自己努力,包括太子在內。
不努力的皇子就老老實實當個米蟲,拿點皇家產業分紅就行了,不要去禍害百姓。
接下來就是功臣的分封了。
第一檔是嶽飛、王猛、郭嘉、戲誌才、張遼、高順、於謙、海瑞、程昱、田豐、沮授、趙風、黃忠等人為正一品傳命侯,世襲罔替,與國同休;
第二檔是典韋、宇文成都、文聘、秦瓊、尉遲恭、甘寧、劉仁軌、諸葛瑾、甄儼、甄堯、糜竺、馬鈞、國淵等等一眾數十人為正二品品國公,爵位可傳三代,三代按推恩法,逐代遞減;
接下來一些投靠較晚,又有功績的文臣武將為正三品侯爵,爵位逐代遞減。
再下麵的爵位就不能傳代了,更多的屬於安慰性質了。
所有爵位隻有俸祿,沒有封地食邑。
“分贓”結束,進入了早朝最後一項,李駿宣布了關於政事的決定
“農部和學部自即日起獨立為部,不再隸屬於戶部和禮部,尚書同為內閣閣臣;”
“自今日起成立立法院,掌管大唐所有律法的製定,具體人員構成另外宣布。”
李駿最終確定的第三極就是立法院,將立法權從刑部、大理寺剝離出去,單獨成立機構。
這樣內閣及下屬機構就隻剩下行政權和執法權,這樣就形成了三權分立。
最後一項結束,李駿這就宣布了退朝,結束了大唐帝國第一次大朝。
迴到後宮,換上一身常服,李駿癱坐在床榻之上
“這上大朝還真是累,端坐在那裏這麽長時間。”
劉慕溫柔地幫李駿脫下靴子,白了他一眼,嗔怪道
“陛下還真是嬌貴,大臣們可是站了這麽久呢。”
“皇後可真是不給朕麵子。”
“時常勸誡陛下這本來就是臣妾作為皇後的責任。”
“還是我們慕兒最賢惠了,好了,朕也該忙了,皇後先退下吧。”
“諾,臣妾告退。”
等劉慕退下,黃月英和辛憲英兩個小秘書便捧著奏折前來了。
大部分事務都由內閣處理了,送到李駿案頭的都是一些比較重要的。
李駿打開奏折,第一項就是關於立法院的人選。
這個方麵李駿早就考慮好了,立法院長的後麵他寫下了曹操的大名,同時寫下了立法院長入內閣的批語。
打開第二本奏折,是關於交州刺史的人選問題。
李純作為太子不可能再擔任交州刺史了,那就需要一個人前往交州接任。
李駿思索片刻,寫下了刺史曹昂,交州長史兼南海太守李承。
隻不過這個任命的人選隻是提議,最終決定權在內閣全體會議。
十幾份奏折一份一份細細批閱完,便到了晚飯時間。
從一開始李駿就要求建一個大飯廳,讓自己的女人們還孩子們一起吃飯。
老是分開吃住,時間久了大家感情就生疏了,感情淡了,就容易生出齷齪來,這是李駿不想看到的。
登基之時的喧囂過去,剩下的就是平淡的日常。
太子李純迴朝之後的第一件事不是學著如何處理國政,而是被李駿直接打發到了江南坐鎮。
餘杭的一係列開發已經見到了成果,今年的糧食產量整整提高了五成,這還是大量荒地沒有完全開墾的結果。
因此李駿當初的江南開發計劃再次被提上了日程。
江南開發如此重要的事情,就必須有一個重要人物坐鎮,李駿沒有猶豫,直接選擇了李純這個太子。
李純在南下的路上還在迴味出京前李駿對他說的話。
在李純對於李駿讓他去江南之事提出疑問的時候,李駿一臉嚴肅地看著他,語重心長地說道
“我們大唐走到今天靠的是什麽?是強軍猛將?還是武器裝備?都不是,是民心歸附,這是根本,而你作為儲君就不能忘本,要知道百姓在意的是什麽。”
“百姓的要求很簡單,他們最在意的就是吃飽飯,誰如果砸了他們的飯碗,讓他們餓肚子,他們就會揭竿而起。”
“江南如果開發出來,其糧食可以喂飽天下半數百姓,如此重要的事情,就是朕親自去也不為過。”
“隻可惜朕走不開,這才讓你代表朕去,好了,你下去吧,去好好想想,如果你想不通朕會很失望。”
被父皇一頓教訓,讓李純感覺無地自容,迴到東宮之後晚飯都沒吃,坐在書房裏一遍一遍地在紙上寫著那句話
“民以食為天。”
原本李駿是想用玄色龍袍的,不過被所有人否決了。
最終李駿選擇了妥協,第一次啟用了杏黃色的龍袍服飾,杏黃色也被確定為皇家專屬顏色。
緊接著禮部的奏疏就又遞到了李駿的案頭,關於禁止民間穿黃袍,以及避諱的問題,這都是一些常規。
李駿看完以後忍俊不禁,提筆在奏疏上寫下朱批就發還了迴去。
魯肅沒想到李駿當天就會批複,打開奏疏一看,不禁有些驚訝
“禁用杏黃色即可,至於避諱大可不必,若是我大唐傳承萬世,百姓就不起名了?”
李駿用一種半調侃的語氣拒絕了禮部的提議,這是讓魯肅沒想到的。
因為這些都是帝王登基的常規,用以顯示皇帝獨一無二的至尊地位。
不過想想李駿好像一直不太在意這些,魯肅也就了然了。
在把情況匯報給了內閣其他成員,大家討論之後也決定接受李駿的建議。
大典前一夜,李駿徹夜未眠,和自己的女人們一起聊天,迴味這些年的經曆,迴憶這些年在一起的點點滴滴。
李駿很慶幸自己能擁有這麽多獨一無二,國色天香的美人兒。
甚至有時候李駿在想,一輩子太短了,遠遠不夠自己陪著這些美人。
是……真的沒有睡夠,如果可以,他想向蒼天再借五百年。
女人們也很慶幸遇到李駿,這個全天下最厲害的男人疼愛她們,給了他們足夠的尊重,沒有把她們當做貨物、籌碼。
最讓李駿覺得慶幸的是,家中和睦,女人們時常會爭寵,但是卻沒有搞出什麽陰謀詭計。
孩子們之間也很和善,沒有為了那個位置而爭得麵紅耳赤,甚至兵戎相見。
李駿至今還記得,在李承出發去北疆任職的時候,李純一幫小家夥哭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
李駿想到了什麽,暗暗下了決心。
翌日清晨,李駿早早就在眾女的服飾開始更衣。
登基大典要穿的禮服不是一般的繁雜,像劉慕的鳳袍就更是誇張,一個拖尾長度超過了兩丈。
牽著劉慕的柔荑,帶著一群女人和孩子,李駿登上禦輦,前往城外受禪台。
今天駕車的是淩統、鄧艾和薑維三人,這三人的另一個身份就是李駿的駙馬都尉。
高台之下,數萬將士列隊,旌旗飛揚,數十萬百姓翹首以待,等待自己的新皇到來。
身穿明光鎧,外罩紅袍的宇文成都和典韋一馬當先,虎賁軍護衛著長長的車隊到達了受禪台前。
隨後身著杏黃色龍袍的李駿走下禦輦,牽著劉慕的手開始一步一步地登台。
每走一步,李駿都會迴想起這些年走過的征程。
表麵上他似乎很憊懶,但是其實他從來沒有耽誤過工作,隻是他懂得放權,知道作為主君應該做掌握大方向的事。
像曆史上諸葛亮那樣大事小事一把抓是管不好一個國家的。
腦海中像幻燈片一樣閃過自己的一個個對手。
從雁門關下的於夫羅,到遼東的丘力居、踏頓、樓班父子。
還有統領百萬黃巾的張角、張梁、張寶三人。
自己一步一步踏著他們走上高位,奠定了大唐今日的基礎。
然後是天下爭霸,有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袁家兄弟,也有雄才大略的曹操,堅韌不拔的劉備,懦弱無能的劉璋等等。
自己踩著一個個對手走到今天。
最後幾級台階的時候,李駿想到了那個無奈擺爛又被自己改寫命運的漢靈武帝劉宏,還有被自己保下來的少帝劉辯。
以及現在站在自己下方,一臉輕鬆的漢獻帝劉協。
可以說劉協是可悲的,他終究是沒有逃過亡國之君的命運。
唯獨和曆史上不同的是,現在他至少保全了妻兒,能夠一家人安穩的過下半輩子。
作為帝王,李駿覺得自己是心軟的,他不希望自己真的成為孤家寡人。
同時他也是自信的,他不怕劉協這些人的存在會影響自己。
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自己能給他們安定的生活,吃飽飯,甚至吃上肉,他們為什麽要造反。
自古以來,這個偉大而輝煌的民族是最包容,最堅韌,最能吃苦耐勞的。
沒有到吃不飽飯,沒有人會願意提著腦袋造反。
走上最後一級台階,李駿腦海中的畫麵終於結束。
轉身看向祭台下浩浩蕩蕩的人群,李駿心中反而異常平靜。
王猛出列,拿出劉協親筆的禪位詔書開始宣讀。
(具體的請恕作者能力有限,寫不出那麽大篇符合規矩的文言文)
無非是說自己才能淺薄,德行一般,難以承擔天下重任,為天下蒼生計,要重新選擇一個賢德之人為君。
而唐王李駿,多年以來抵禦外敵,征討不臣,是值得托付天下的不二人選。
所以劉協“自願”地選擇禪位於唐王李駿。
然後的流程就是李駿“謙虛”的說自己沒有劉協說得那麽好,擔不起如此重擔。
劉協和百官三請,李駿三辭,最後“不得已”接過劉協的禪讓詔書和傳國玉璽。
最後李駿攜劉慕帶領百官焚香祭天地,整個流程才終於走完。
最後的最後,李駿開始了自己的“就職演說”
“朕出身微末之中,原隻想苟全性命於亂世,然為上天所托,為天下蒼生,受命於危難之際,夜不能寐時也時常惶恐,怕擔不起如此重擔……”
(一堆官麵套話,實在水不下去,太惡心了)
“今日登基稱帝,立國號大唐,望諸公輔佐朕建立繁榮盛世,願天下從此以後,耕者有其田,織者有其杼,居者有其廬,老幼有從依,黔首不曾愚,言者無憂懼,各盡其才,承古萌新,我民之安將如日之恆久,與國之泰定如星之璀璨。”
下方的軍方將領帶頭,數萬將士和百姓開始高唿
“萬歲……萬歲……”
李駿也高舉右手握拳高喊
“大唐萬歲!”
黃昏時分,大典結束,眾人返迴皇宮,吃了些飯食,早早就休息了。
明日還要早朝,李駿還要養精蓄銳。
李駿不是那種瘋狂的皇帝,有事沒事都要開個朝會刷存在感。
有那時間搞早朝說點雞毛蒜皮的事情,不如多做點實事,那不香嗎?
在他的力主之下,早朝改為巳時召開,而且規定五日一次小朝會,一月一次大朝會,如果有特殊要求再另外通知。
第一次朝會,主題自然是冊封百官。
大家跟隨自己多年,勤勤懇懇,現在到了豐收的時候,自然是望眼欲穿。
大唐第一次大朝,在京六品以上文武官員都來了。
官職其實早就安排好了,畢竟是從王國升格而來,加上李駿放棄了以前的三公九卿製度,所以基本上沒什麽好說的。
由太子李純宣讀了官職的安排。
讓李純休息了一下,喝口水,然後到了重頭戲,爵位的冊封。
李純為東宮太子,劉慕為皇後,何蓮、張穎、穆桂英、黃月英和貂蟬為正一品貴妃,協助皇後執掌後宮。
剩下的女人們都被冊封為妃,享受正二品的品級俸祿。
都是跟隨自己多年的女人,李駿不想虧待誰,貴妃都是跟隨自己最久的女人,當然黃月英是個特殊的存在。
自己兩世的女人,哪怕因為一些情況不能封她為皇後,一個貴妃還是少不了的。
何蓮和張穎原本是不願意走到台前的,不過被李駿軟磨硬泡,加上炮火攻擊。
最後兩女無奈“妥協”了,這兩個女人妥協,像嚴槿、大小徐氏也就不說什麽了,安心接受了冊封。
不過李駿沒有給兒子們封王,隻是下令給內閣女兒們冊封公主,享受俸祿,但是沒有封地食邑。
李駿的理念就是兒子都是男人,要什麽得自己去爭取。
能夠從小享受皇家的供養已經很好了,成年以後,所有皇子必須自己努力,包括太子在內。
不努力的皇子就老老實實當個米蟲,拿點皇家產業分紅就行了,不要去禍害百姓。
接下來就是功臣的分封了。
第一檔是嶽飛、王猛、郭嘉、戲誌才、張遼、高順、於謙、海瑞、程昱、田豐、沮授、趙風、黃忠等人為正一品傳命侯,世襲罔替,與國同休;
第二檔是典韋、宇文成都、文聘、秦瓊、尉遲恭、甘寧、劉仁軌、諸葛瑾、甄儼、甄堯、糜竺、馬鈞、國淵等等一眾數十人為正二品品國公,爵位可傳三代,三代按推恩法,逐代遞減;
接下來一些投靠較晚,又有功績的文臣武將為正三品侯爵,爵位逐代遞減。
再下麵的爵位就不能傳代了,更多的屬於安慰性質了。
所有爵位隻有俸祿,沒有封地食邑。
“分贓”結束,進入了早朝最後一項,李駿宣布了關於政事的決定
“農部和學部自即日起獨立為部,不再隸屬於戶部和禮部,尚書同為內閣閣臣;”
“自今日起成立立法院,掌管大唐所有律法的製定,具體人員構成另外宣布。”
李駿最終確定的第三極就是立法院,將立法權從刑部、大理寺剝離出去,單獨成立機構。
這樣內閣及下屬機構就隻剩下行政權和執法權,這樣就形成了三權分立。
最後一項結束,李駿這就宣布了退朝,結束了大唐帝國第一次大朝。
迴到後宮,換上一身常服,李駿癱坐在床榻之上
“這上大朝還真是累,端坐在那裏這麽長時間。”
劉慕溫柔地幫李駿脫下靴子,白了他一眼,嗔怪道
“陛下還真是嬌貴,大臣們可是站了這麽久呢。”
“皇後可真是不給朕麵子。”
“時常勸誡陛下這本來就是臣妾作為皇後的責任。”
“還是我們慕兒最賢惠了,好了,朕也該忙了,皇後先退下吧。”
“諾,臣妾告退。”
等劉慕退下,黃月英和辛憲英兩個小秘書便捧著奏折前來了。
大部分事務都由內閣處理了,送到李駿案頭的都是一些比較重要的。
李駿打開奏折,第一項就是關於立法院的人選。
這個方麵李駿早就考慮好了,立法院長的後麵他寫下了曹操的大名,同時寫下了立法院長入內閣的批語。
打開第二本奏折,是關於交州刺史的人選問題。
李純作為太子不可能再擔任交州刺史了,那就需要一個人前往交州接任。
李駿思索片刻,寫下了刺史曹昂,交州長史兼南海太守李承。
隻不過這個任命的人選隻是提議,最終決定權在內閣全體會議。
十幾份奏折一份一份細細批閱完,便到了晚飯時間。
從一開始李駿就要求建一個大飯廳,讓自己的女人們還孩子們一起吃飯。
老是分開吃住,時間久了大家感情就生疏了,感情淡了,就容易生出齷齪來,這是李駿不想看到的。
登基之時的喧囂過去,剩下的就是平淡的日常。
太子李純迴朝之後的第一件事不是學著如何處理國政,而是被李駿直接打發到了江南坐鎮。
餘杭的一係列開發已經見到了成果,今年的糧食產量整整提高了五成,這還是大量荒地沒有完全開墾的結果。
因此李駿當初的江南開發計劃再次被提上了日程。
江南開發如此重要的事情,就必須有一個重要人物坐鎮,李駿沒有猶豫,直接選擇了李純這個太子。
李純在南下的路上還在迴味出京前李駿對他說的話。
在李純對於李駿讓他去江南之事提出疑問的時候,李駿一臉嚴肅地看著他,語重心長地說道
“我們大唐走到今天靠的是什麽?是強軍猛將?還是武器裝備?都不是,是民心歸附,這是根本,而你作為儲君就不能忘本,要知道百姓在意的是什麽。”
“百姓的要求很簡單,他們最在意的就是吃飽飯,誰如果砸了他們的飯碗,讓他們餓肚子,他們就會揭竿而起。”
“江南如果開發出來,其糧食可以喂飽天下半數百姓,如此重要的事情,就是朕親自去也不為過。”
“隻可惜朕走不開,這才讓你代表朕去,好了,你下去吧,去好好想想,如果你想不通朕會很失望。”
被父皇一頓教訓,讓李純感覺無地自容,迴到東宮之後晚飯都沒吃,坐在書房裏一遍一遍地在紙上寫著那句話
“民以食為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