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單論領土麵積和人口,肯定是要留下渤海郡,但是魏郡又緊鄰巨鹿郡,靠近信都,不拿迴來可以說寢食難安。


    司馬朗提議拿迴渤海,他認為人口錢糧是關鍵,楊彪提出要魏郡,否則信都安全不能保證,到時候還需要花費大量錢糧去防備唐軍。


    兩個方案都有不少人支持,一時之間爭執不下。


    退朝之後,雙方開始拜訪各家,拉攏各家支持自己的方案。


    派係之爭到最後總會脫離初衷,變成臉麵、立場之爭,所有人都會被裹挾進去,被迫站隊,否則就是不識時務,成為眾矢之的。


    這一次信都的爭執也是如此,半個多月,雙方都在忙著拉攏更多的世家和官員,已經沒人在意事情本身。


    這種事情自然是鬧得沸沸揚揚,人盡皆知,李駿也就通過暗衛得知了這個消息


    “黨爭,黨爭,這些世家,這些讀書人啊,還真是劣根性。”


    一旁的黃月英白了他一眼


    “曆史上文人黨爭還少啊,滅國的也不是一個兩個,想想你身邊的於謙。”


    敵人內訌是喜聞樂見的事情,李駿瓜子花生小板凳都準備好了


    “他們鬥得熱鬧,我也得幫忙加把火才行,不然估計鬧不了多久就要平息了。”


    接到李駿傳信的郭嘉開始思考如何繼續搞事情,想來想去,發現這種主意還是讓賈詡這個老陰貨出最好。


    賈詡一聽又是這種陰人的勾當,立馬不開心了


    “郭奉孝,怎麽這種壞人又是我來當,你不是參謀長嗎?”


    郭嘉陪笑著


    “哎呀,文和你怕什麽,主意你出,迴頭執行我來可好?”


    “這還差不多,我看這樣,不是又過了半個月嘛,我們可以問他們要軍糧啊,多要點。”


    郭嘉眼珠子一轉,馬上就明白了其中的關鍵,一邊向外走去一邊大笑


    “毒士就是毒士,陰毒得很啊。”


    “郭嘉,你……”


    當天許攸就接到了郭嘉的召見


    “許子遠,不知道你們那邊有迴複沒有,這可是半個月過去了。”


    許攸也急,他可是有經驗,知道又要被坑了,可是他又不能做主,隻能擠出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


    “郭總長,還……還沒有,您放心,您放心,快了,快了。”


    “我不急,就是今天戶部和兵部都來找我了,十萬大軍出征在外,每天要多消耗二十萬斤糧食,一萬斤肉,還有其他食鹽這些,耗費甚大。”


    許攸看著微笑的郭嘉,心中不禁吐槽,你們唐軍都是飯桶嗎,每天要吃這麽多,可是嘴上又不敢說


    “這……這……我們出,我們出。”


    郭嘉目的達到,微微一笑


    “那就好,希望你們快一些,我們士兵急著迴家過中秋節呢。”


    “是,是。”


    郭嘉一走,許攸馬上派人送信迴信都匯報這個新情況,也是催促在信都的大佬們盡快拿定主意。


    果然不出李駿所料,信都的兩派的爭執開始升級,互相指責對方拖延時間,才會導致損失擴大。


    楊彪和司馬家兄弟也發現了問題所在,知道這是李駿的計謀,可是現在騎虎難下,誰都不可能先服軟,隻能硬著頭皮繼續僵持著。


    為了家族臉麵、威信,雙方隻能往李駿的陷阱裏跳。


    派係的爭執開始逐步蔓延到軍隊方麵,甚至出現了一城的守軍各守半城老死不相往來的情況。


    這種情況又持續了半個月。


    夜間,信都,司馬府後院書房之中。


    “再鬧下去,恐怕就要兵戎相見了”


    司馬朗看完下麵人匯報的書信,不禁感歎道


    “仲達,現在怎麽辦?”


    “大兄,為今之計,隻有找楊彪商議和解了,否則我們都要吃不了兜著走。”


    “好,我這就下書給楊彪,明日晚上宴請於他,商議和解之事。”


    “好,我親自跑一趟以示誠意。”


    “好。”


    第二天一早,司馬懿就趕到楊府,親自下了請帖。


    楊修代表父親接待了司馬懿,雙方商業互吹了一波,楊修收下了請帖,表示一定會準時赴宴。


    等司馬懿走後,楊修拿著請帖迴到書房


    “父親,司馬家兄弟這是準備服軟低頭?”


    “服軟低頭不一定,但是一定是想議和,再這麽鬧下去高興的隻會是別人。”


    楊修也知道時間緊迫,否則以他心高氣傲的個性,斷不會接下請帖


    “是啊,一天可是數十萬斤糧食啊,再鬧一個月,我們傾家蕩產也賠不起。”


    “德祖,明日你陪為父一起去。”


    “諾。”


    一場晚宴牽動著整個信都所有人的心,這種毫無結果的爭執爭了一個多月,大家也都累了。


    雙方大佬會晤成了雙方互遞的台階。


    這一夜,信都無眠。


    沒有人知道雙方到底是怎麽談的,隻知道第二天司馬家同意放棄渤海郡。


    但是司馬家三弟司馬孚很快被任命為魏郡太守,楊家的嫡子楊修任青州刺史。


    一場利益交換,平息了一個多月來的爭執,而在薊縣焦急等待的許攸也接到了來自信都的詔書。


    一刻不敢多耽擱,楊修馬上找到了郭嘉


    “郭總長,朝廷詔書,言明由唐公接管渤海郡。”


    郭嘉滿意地點點頭


    “嗯,不錯,早就應該這樣了,還有關於軍費補償的問題有沒有說法。”


    “有說法有說法,陛下同意補償給唐公二十萬石糧草,金一千斤,您看……”


    郭嘉眼睛一瞪,聲音提高,不滿地說道


    “二十萬石?你們打發叫花子呢?十萬大軍一個月就是喝米湯都不止這麽點消耗。”


    許攸也不敢和郭嘉頂嘴,生怕惹怒了郭嘉,唐軍又不退了


    “那您看多少合適?”


    “這樣吧,也不為難你們,你們拿二十五萬石糧草出來,剩下的我們自己會在魏郡府庫裏拿。”


    許攸心中盤算了一下,一郡府庫大約也就十幾萬石,還勉強能接受,便點頭同意了。


    雙方簽訂文書,許攸當天就離開了薊縣,快馬加鞭趕迴信都交差,這些日子他愁得頭發都快掉光了。


    十日之後,第一兵團在魏郡接收了補償的糧食,直接運迴了洛陽府庫。


    隻是當司馬孚到達鄴城接手了魏郡之後差點沒罵娘了。


    唐軍哪裏是隻搬空府庫,魏郡所有世家豪族都被唐軍刮地皮一般刮了一遍,人口、糧食幾乎搜刮一空,比異族還要狠。


    事後司馬孚統計了一遍,除了那二十五萬石糧食,唐軍還從魏郡帶走了近五十萬石糧食。


    一萬多戶佃戶,還有世家的青壯仆役三千餘人,年輕侍女兩千餘人,以及自發的百姓,總共近十萬人被拐走了。


    這些從世家身上刮下來的人口糧食,全部被於謙轉運去了京兆三郡地區。


    有了這波人口遷移,再加上這幾年的治理恢複,京兆三郡總算人口破百萬,勉強接近了鼎盛時期。


    看到三弟的訴苦信,司馬朗和司馬懿差點沒吐血,他們想到唐軍一定會摟草打兔子順手刮一些好處帶走,誰能想到李駿會這麽狠,這哪裏是打兔子,這是扛了頭牛走啊。


    咬著牙,司馬懿安排了家族,調了五千青壯去魏郡,否則明年春耕估計不少土地要撂荒了。


    聽說了魏郡的事情,楊修的嘴炮又開炮了,一起開炮的還有楊修的朋友禰衡,朝會之上,司馬朗差點被噴暈過去。


    現在冀州之地李駿已經掌握四郡了,再由幽州並州監管不合適了,必須組建獨立的團隊,也是為以後做準備。


    兵團將軍自然是張合,刺史的人選,李駿選定了劉仁軌,原本李駿是把劉仁軌留在荊州操練水軍的,隻是沒想到荊州平定這麽快,因此李駿用諸葛瑾把劉仁軌換了迴來。


    冀州雖然目前隻掌控了四郡,但是防務壓力很大,渤海的世家又盤根錯節,劉仁軌這種能文能武,又沒有利益牽扯的召喚人才最合適了。


    一封書信,把正在海軍學習的劉仁軌給招了迴來。


    一同前往渤海郡的還有淩操率領的兩百海鶻船,李駿準備在渤海郡修建大型港口,這樣可以隨時封鎖黃河的入海口。


    渤海郡的世家很多,都是一些和大世家關係緊密的家族,這是最讓李駿頭疼的。


    這些世家不僅不聽話,關鍵時候還容易背刺自己,想來想去,最好的辦法就是拿他們去換點什麽。


    司馬懿當然知道李駿的主意,對於李駿拿世家換人口的提議斷然拒絕。


    “主上,司馬懿大概知道我們的困境,拒絕了我們的提議,接下來怎麽辦?”


    劉仁軌把信都的迴信交給李駿,開口說道。


    “看樣子得給他點壓力了,正則,你和儁乂說一下,讓郡兵每天到這些世家的莊園府邸附近溜達,記得要帶兵器”


    李駿這是準備逼這些世家主動去求救,去給信都方麵壓力


    “對於那些不老實的世家,該收拾收拾,該抄家抄家,那些不學無術的紈絝,抓住以後一律重判;


    不過有一點你要注意,不允許這些世家逃跑,一粒糧食也不允許運出去。”


    “諾,主上你這是要逼死他們啊。”


    “不逼死他們,他們怎麽能逼死信都的那些人呢?既然他們和信都那邊關係緊密,我們就要好好利用。”


    “那我下去安排。”


    接下來的日子,整個渤海郡開始了雞飛狗跳的日子,官府、郡兵隔三差五找茬收拾這些世家。


    有兩個世家想包庇家中子侄,準備和官府對抗,很快就被大批郡兵攻破了塢堡,被抄家滅族了。


    深夜,渤海郡,南皮城,楊府內。


    一群世家在楊家旁支的組織下聚在一起商議對策。


    “怎麽辦,這官府像瘋狗一樣,天天盯著我們咬啊。”


    “是啊,我家一個侄子就因為調戲了一個賤民女子,就被打了五十大板,還罰了五十金。”


    “我家更慘,我一個庶子昨天被活活打死在公堂之上。”


    “我聽說是李駿想讓信都那邊把我們贖走,被信都那邊拒絕了”


    楊家家主緩緩開口道


    “看來李駿是想逼我們求救啊,人家這次玩得是陽謀啊。”


    “那還能怎麽辦?像那兩個小家族一樣反抗,然後身死族滅?”


    “人家有軍隊在手,那就是硬道理。”


    “求救吧,我們的生路隻有信都那邊能給了,不然估計大家今年都過不了年了。”


    接下來幾天,渤海郡各地都有世家的信使快馬加鞭往信都趕,各地郡兵受到指示,並沒有阻攔。


    司馬家和楊家難得表現出一次強硬,結果就遇到了一眾世家的強烈反對,甚至楊家和司馬家內部都出現了反對的聲音。


    沒辦法,作為冀州人口大郡的渤海,怎麽可能沒有各家布下的棋子,這些旁係家族受損,那麽他們本家的利益也會跟著受損。


    這些世家別看家大業大,都是一點虧都不肯吃的主,於是信都的世家們行動起來了。


    楊家和司馬家雖然地位超然,但也要靠這些世家支持,肯定架不住這麽多家族的施壓,加上家族之中也頗有微詞,兩家不得已妥協了。


    許攸再次離開信都,直奔薊縣,討論換世家的事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我的係統不逆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悅寶兇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悅寶兇猛並收藏三國,我的係統不逆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