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蠶食草原,三輔大旱
三國,我的係統不逆天 作者:悅寶兇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大量的戰利品,很多都是幽州用不上的,必須盡快換成有用的東西。
那些異族的皮甲實在是簡陋了一些,李駿準備反手賣給軻比能和步度根。
二人很是開心,這些皮甲漢人看不上,他們可是當寶貝一樣,一萬多件皮甲被二人平分了,每人又多出了三千匹次等戰馬。
這下光次等戰馬,李駿就有五萬多匹了,拿來做駑馬實在太浪費了,為此李駿特地找來了甄堯
“舅兄,這五萬多匹次等戰馬,對於那些諸侯來說可是寶貝,你把消息傳出去,就說我們送貨上門,讓他們派人來薊縣交易。”
“好,不知道主上想要些什麽?”
“人口,糧食,鐵礦石,土地都行。”
“放心吧,我這就去辦。”
“去吧,我等你好消息。”
甄堯下去馬上就安排所有商隊把消息傳播出去,各地諸侯都轟動了,現在有騎兵的諸侯不多隻是因為缺馬,現在被李駿這麽一勾搭,大家立刻就進入了軍備競賽。
以前大家都沒騎兵,那也就無所謂,現在如果不組建騎兵,而別人有了,那就是巨大的劣勢。
各地諸侯紛紛派出使節,前來購買戰馬,除了這些次等戰馬,李駿還拿出了一些閹割過的優質戰馬,畢竟大家的將領們還是需要好馬的。
第一個趕到的反而是孫策,他跟隨李駿的商隊到了薊縣,除了買馬,他也很想來看看幽州騎兵,學習一下幽州騎兵的戰術。
對於這個大舅子,李駿還是蠻喜歡的,曆史上的小霸王也算個性情之人,比他那個世家傀儡的弟弟孫十萬更加討喜,可惜不善於處理內部矛盾,最後死的不明不白。
不過生意歸生意,李駿和孫策爭執一番,最後確定以兩萬山越年輕女人,換取五千次等戰馬,一百匹優質戰馬。
對於孫策的要求,李駿也欣然答應,派人送孫策去騎一軍學習半個月,走的時候再把馬帶走。
至於袁術等人就更加簡單粗暴,這些世家豪族支持的大諸侯,都有大量隱戶人口和存糧,不到兩個月,在夏收之前,所有戰馬銷售一空。
李駿的商隊大搖大擺地前往各地,送馬,然後把人口糧食運送了迴來。
五萬餘匹次等戰馬,一千匹優質戰馬,一共為李駿換取了五萬餘戶人口,一百二十萬石糧食,至於那些珠寶玉器之類的奢侈品,除了一部分給將領們作為賞賜,剩下的都暗中和各地世家換成了金銀、生鐵、糧食、人口這些。
這些人口糧食全部被塞進了並州,這些年並州努力發展,再加上移民,總算有了一百一十餘萬人口,比曆史上東漢末年全盛時期的在冊人口還多三十餘萬。
(東漢末年,人口鼎盛時期,並州在冊人口也隻有七十餘萬,當然如果包括那些被異族奴役的漢人,還有世家的隱戶,個人相信絕對超過百萬。)
就在甄堯主持交易戰利品的時候,甄儼已經帶著工部官員,指揮著幾十萬異族奴隸,開始往草原上建立受降城和道路。
按李駿的規劃,這些受降城以後會開放榷場,用商品和鮮卑人長期交易牛羊馬匹,還有皮草羊絨,在這裏交易還能免除大部分稅賦。
每個受降城都按各郡之名,例如漁陽境內的就叫漁陽受降城,每個城池都會按照一個中等縣城建設,四周配置十到二十個烽火台,由各州兵團駐軍,各州刺史派人管理。
隨著幾十萬奴隸的辛勤勞作,兩個月之內,西起並州朔方,五原郡,東至幽州昌黎,玄菟郡,十座受降城,上百個烽火台,拔地而起。
緊接著就是通往各城的道路也逐漸修通,優惠的政策,吸引了大量鮮卑人前來交易。
以前收購鮮卑人的產品還要自己組建商隊深入草原,運氣不好遇上不講理的,命都要丟了,現在受降城就有榷場,還有軍隊保護,政策也優惠,各地商人紛紛前來交易。
商人一多,需求也就多了,不少移民在官府的幫助下在城中搞起食肆,客棧,沒有本錢開店的就出力,很快各城就因為商業而興盛起來。
李駿還和蔡邕商議之後,在十座城池裏開設學堂,教異族人學漢語,並且聲明,會漢語之人可以再免除一些稅收,那些異族商人為了方便交易都開始學習漢語,慢慢地也開始接受了一些漢族的文化,習俗。
忙完一切,已經是夏收之後了,李駿看了一下自己的係統
“宿主:李駿
領地:幽州,並州,遼州,瀛洲;
人口:一千一百二十七萬五千三百一十七人;
兵力:地方兵團十八萬人,野戰兵團二十萬人,合計三十八萬人;
存糧:七百三十五萬二千一百七十三萬石。”
李駿心想,現在自己的實力就算不是最強也絕對是前三了吧,雖然兵力可能不是最多,不過自己的兵馬那都是精銳,不像無腦爆兵的袁術,仗著自己占據著膏腴之地,糧食產量大,也是差不多一千萬人口,居然有五十多萬兵馬。
現在各地已經完成了對草原的第一次推進,不僅建立了城池,沿途的草場也被很多家族承包,開始種植牧草,開設養殖場。
在李駿看來,對草原的征服絕對不是簡單的打一頓,或是驅逐就行的。
你看匈奴人,被衛霍打得那麽慘,最後還不是緩過勁來,東漢末年占據了並州大片土地,後來更是建立了趙漢政權,開啟了五胡亂華的至暗時刻。
包括後來的大唐,建立都護府的羈縻統治,最後安西軍主力迴去平定安史之亂,那些西域小國立馬開始反複橫跳,最後那滿頭白發還堅守的悲壯安西軍,讓人扼腕歎息。
(作者看過一本關於最後的安西軍的小說《唐騎》,很熱血。)
因此李駿的計劃就是逐步推進,移民充塞,逐漸蠶食掉草原,在當地建立穩定的漢人聚集點,同時逐步漢化異族人,讓他們逐步定居下來,接受漢人的文化習俗,才能真正解決這些異族之人。
鮮卑大戰之後,步度根和軻比能渡過了幾個月的蜜月期,但是草原民族的特性,使得他們很快就出現了矛盾。
在李駿的刻意扶持下,各地已經有了十幾家羊毛加工廠,他們收購羊毛,然後做成毛衣,毛毯,再賣迴草原換取牛羊皮革,再運迴幽州售賣,十分賺錢。
這些家族倒是很默契地沒有和李駿家搶羊絨生意,這讓李駿家的羊絨工坊還是能保持日進鬥金的效率。
李駿授意兵部大量收購皮革,製作成皮甲,再售賣給兩部鮮卑和各地諸侯,賺得盆滿缽滿。
那些柔軟輕便,價格便宜又沒有膻味的羊毛製品比那些皮草便宜多了,不僅是鮮卑人,就連羌人和西域人都十分喜歡,不少大漢底層百姓也會購買,因此銷量很大。
這就導致現在鮮卑人每年和漢族人交易鹽糖糧食和禦寒衣物的主要產品,已經從戰馬和牛羊,變成了羊絨,羊毛。
羊吃草不像牛那麽溫柔,那可是連根拔起的,一塊草場一年隻能放牧一次,因此對草場的需求就會更大,部落之間就很容易發生矛盾。
逐漸的,一些部落之間也就會為了草場發生小規模衝突,後麵發展到數千人的廝殺。
作為各自的單於,兩邊一開始還能互相對話,以此來解決一些矛盾和問題,逐漸的,矛盾越來越多,衝突愈加頻繁,兩人的矛盾也就越來越深了。
兩部鮮卑從蜜月期到反目成仇,這是李駿願意看到的,他最希望這些鮮卑人天天打,把狗腦子都打出來,省得還要他耗費錢糧去打。
就在李駿搞定鮮卑人的同時,建安元年夏,三輔之地發生大旱。
眼見夏收在即,在最需要水的時候整個五月一滴雨沒有下,糧食大幅度減產已經是必然了。
劉協和那些世家大臣一開始根本沒有在意,隻有曹操一個人著急上火,數次上表希望朝廷重視,也被忽視了。
百姓們隻能采用挑水灌溉的方式,希望能多保住一些糧食,收效甚微,大量田地因為缺水都幹裂了。
看著收獲在即的莊稼枯萎而死,百姓們欲哭無淚,夏收的糧食連交租都不夠,別說稅糧了,不少人被逼無奈,賣兒賣女,或者幹脆舉家逃荒。
收不上佃租和稅糧,這些世家大臣終於有些慌了,紛紛上表,希望皇帝下詔減免稅收,開倉賑災。
劉協剛剛穩定了一兩年,日子過得奢侈,原本還指望稅糧上來嗨一波呢,哪有錢糧賑災。
曹操從兗州各地抽調了十幾萬石糧食用於賑災,也是杯水車薪。
劉協趕快召開朝會,商議對策。
“各位愛卿,關中大旱,數十萬百姓們流離失所,現在該怎麽辦?”
董承昨夜就和劉協商議過了,因此第一個站出來表態
“陛下,臣家中還有些餘糧,願意捐獻五千石,用以賑濟災民。”
有董承帶頭,其他人也紛紛站出來,捐獻糧食,勉強湊了二十萬石糧食,其實這些糧食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是九牛一毛,再多一倍都拿得出來。
就在劉協有些興奮之時,楊彪出來潑了一盆冷水
“陛下,加上曹太尉送來的十幾萬石糧食,不過三十幾萬石,隻能吃到冬季,臣測算過,一個災民每日兩頓稀粥,三輔地區四十餘萬災民,每日需要消耗糧食近五十萬斤,就算補種一季豆子,到明年夏收,至少需要糧食八十萬石,再加上軍糧,我們至少還有籌集八十萬石糧食才夠用。”
“什麽,這麽多?”
劉協第一次應對這種情況,哪裏能想到賑災的花費如此之大,有些泄氣地看向董承。
董承心中大致的算了一下,就知道楊彪不是危言聳聽,隻得朝劉協點了點頭。
劉協癱坐在那裏,好一會才迴過神來
“各位還有什麽辦法?”
王允趕快出列
“臣有幾個辦法。”
“王愛卿請說。”
“第一,請陛下削減宮中開支,大概能省出五萬石糧食;
第二,打開內帑府庫,購買糧食,關中世家應該還有些餘糧,臣想買個十萬石不是問題;
第三,派人去豫州等地買糧。”
聽說用花內帑的錢,還要削減開支,那就是要過苦日子,劉協有些不願意了,糾結了好久才下定決心
“好,傳詔,自即日起,宮中開支已經很緊張了,就不再削減了,打開內帑府庫,購糧之事就全權交於王愛卿了。”
“諾。”
“好了,退朝吧”
劉協好不容易攢的一點錢全沒了,心情很不好,迴後宮準備找妃嬪們安慰一下。
王允帶人去內帑,取了金銀珠寶,開始四處購糧,那些關中世家雖然貪心,還是要給王允麵子的,“隻是”翻了十倍的價格。
劉協的內帑不過兩千多萬錢,加上王允從國庫裏調的一點錢,勉強湊了三千萬錢,麵對高達一千錢一石的“友情價”糧食,隻買到了三萬多石糧食,遠遠低於預期。
那些異族的皮甲實在是簡陋了一些,李駿準備反手賣給軻比能和步度根。
二人很是開心,這些皮甲漢人看不上,他們可是當寶貝一樣,一萬多件皮甲被二人平分了,每人又多出了三千匹次等戰馬。
這下光次等戰馬,李駿就有五萬多匹了,拿來做駑馬實在太浪費了,為此李駿特地找來了甄堯
“舅兄,這五萬多匹次等戰馬,對於那些諸侯來說可是寶貝,你把消息傳出去,就說我們送貨上門,讓他們派人來薊縣交易。”
“好,不知道主上想要些什麽?”
“人口,糧食,鐵礦石,土地都行。”
“放心吧,我這就去辦。”
“去吧,我等你好消息。”
甄堯下去馬上就安排所有商隊把消息傳播出去,各地諸侯都轟動了,現在有騎兵的諸侯不多隻是因為缺馬,現在被李駿這麽一勾搭,大家立刻就進入了軍備競賽。
以前大家都沒騎兵,那也就無所謂,現在如果不組建騎兵,而別人有了,那就是巨大的劣勢。
各地諸侯紛紛派出使節,前來購買戰馬,除了這些次等戰馬,李駿還拿出了一些閹割過的優質戰馬,畢竟大家的將領們還是需要好馬的。
第一個趕到的反而是孫策,他跟隨李駿的商隊到了薊縣,除了買馬,他也很想來看看幽州騎兵,學習一下幽州騎兵的戰術。
對於這個大舅子,李駿還是蠻喜歡的,曆史上的小霸王也算個性情之人,比他那個世家傀儡的弟弟孫十萬更加討喜,可惜不善於處理內部矛盾,最後死的不明不白。
不過生意歸生意,李駿和孫策爭執一番,最後確定以兩萬山越年輕女人,換取五千次等戰馬,一百匹優質戰馬。
對於孫策的要求,李駿也欣然答應,派人送孫策去騎一軍學習半個月,走的時候再把馬帶走。
至於袁術等人就更加簡單粗暴,這些世家豪族支持的大諸侯,都有大量隱戶人口和存糧,不到兩個月,在夏收之前,所有戰馬銷售一空。
李駿的商隊大搖大擺地前往各地,送馬,然後把人口糧食運送了迴來。
五萬餘匹次等戰馬,一千匹優質戰馬,一共為李駿換取了五萬餘戶人口,一百二十萬石糧食,至於那些珠寶玉器之類的奢侈品,除了一部分給將領們作為賞賜,剩下的都暗中和各地世家換成了金銀、生鐵、糧食、人口這些。
這些人口糧食全部被塞進了並州,這些年並州努力發展,再加上移民,總算有了一百一十餘萬人口,比曆史上東漢末年全盛時期的在冊人口還多三十餘萬。
(東漢末年,人口鼎盛時期,並州在冊人口也隻有七十餘萬,當然如果包括那些被異族奴役的漢人,還有世家的隱戶,個人相信絕對超過百萬。)
就在甄堯主持交易戰利品的時候,甄儼已經帶著工部官員,指揮著幾十萬異族奴隸,開始往草原上建立受降城和道路。
按李駿的規劃,這些受降城以後會開放榷場,用商品和鮮卑人長期交易牛羊馬匹,還有皮草羊絨,在這裏交易還能免除大部分稅賦。
每個受降城都按各郡之名,例如漁陽境內的就叫漁陽受降城,每個城池都會按照一個中等縣城建設,四周配置十到二十個烽火台,由各州兵團駐軍,各州刺史派人管理。
隨著幾十萬奴隸的辛勤勞作,兩個月之內,西起並州朔方,五原郡,東至幽州昌黎,玄菟郡,十座受降城,上百個烽火台,拔地而起。
緊接著就是通往各城的道路也逐漸修通,優惠的政策,吸引了大量鮮卑人前來交易。
以前收購鮮卑人的產品還要自己組建商隊深入草原,運氣不好遇上不講理的,命都要丟了,現在受降城就有榷場,還有軍隊保護,政策也優惠,各地商人紛紛前來交易。
商人一多,需求也就多了,不少移民在官府的幫助下在城中搞起食肆,客棧,沒有本錢開店的就出力,很快各城就因為商業而興盛起來。
李駿還和蔡邕商議之後,在十座城池裏開設學堂,教異族人學漢語,並且聲明,會漢語之人可以再免除一些稅收,那些異族商人為了方便交易都開始學習漢語,慢慢地也開始接受了一些漢族的文化,習俗。
忙完一切,已經是夏收之後了,李駿看了一下自己的係統
“宿主:李駿
領地:幽州,並州,遼州,瀛洲;
人口:一千一百二十七萬五千三百一十七人;
兵力:地方兵團十八萬人,野戰兵團二十萬人,合計三十八萬人;
存糧:七百三十五萬二千一百七十三萬石。”
李駿心想,現在自己的實力就算不是最強也絕對是前三了吧,雖然兵力可能不是最多,不過自己的兵馬那都是精銳,不像無腦爆兵的袁術,仗著自己占據著膏腴之地,糧食產量大,也是差不多一千萬人口,居然有五十多萬兵馬。
現在各地已經完成了對草原的第一次推進,不僅建立了城池,沿途的草場也被很多家族承包,開始種植牧草,開設養殖場。
在李駿看來,對草原的征服絕對不是簡單的打一頓,或是驅逐就行的。
你看匈奴人,被衛霍打得那麽慘,最後還不是緩過勁來,東漢末年占據了並州大片土地,後來更是建立了趙漢政權,開啟了五胡亂華的至暗時刻。
包括後來的大唐,建立都護府的羈縻統治,最後安西軍主力迴去平定安史之亂,那些西域小國立馬開始反複橫跳,最後那滿頭白發還堅守的悲壯安西軍,讓人扼腕歎息。
(作者看過一本關於最後的安西軍的小說《唐騎》,很熱血。)
因此李駿的計劃就是逐步推進,移民充塞,逐漸蠶食掉草原,在當地建立穩定的漢人聚集點,同時逐步漢化異族人,讓他們逐步定居下來,接受漢人的文化習俗,才能真正解決這些異族之人。
鮮卑大戰之後,步度根和軻比能渡過了幾個月的蜜月期,但是草原民族的特性,使得他們很快就出現了矛盾。
在李駿的刻意扶持下,各地已經有了十幾家羊毛加工廠,他們收購羊毛,然後做成毛衣,毛毯,再賣迴草原換取牛羊皮革,再運迴幽州售賣,十分賺錢。
這些家族倒是很默契地沒有和李駿家搶羊絨生意,這讓李駿家的羊絨工坊還是能保持日進鬥金的效率。
李駿授意兵部大量收購皮革,製作成皮甲,再售賣給兩部鮮卑和各地諸侯,賺得盆滿缽滿。
那些柔軟輕便,價格便宜又沒有膻味的羊毛製品比那些皮草便宜多了,不僅是鮮卑人,就連羌人和西域人都十分喜歡,不少大漢底層百姓也會購買,因此銷量很大。
這就導致現在鮮卑人每年和漢族人交易鹽糖糧食和禦寒衣物的主要產品,已經從戰馬和牛羊,變成了羊絨,羊毛。
羊吃草不像牛那麽溫柔,那可是連根拔起的,一塊草場一年隻能放牧一次,因此對草場的需求就會更大,部落之間就很容易發生矛盾。
逐漸的,一些部落之間也就會為了草場發生小規模衝突,後麵發展到數千人的廝殺。
作為各自的單於,兩邊一開始還能互相對話,以此來解決一些矛盾和問題,逐漸的,矛盾越來越多,衝突愈加頻繁,兩人的矛盾也就越來越深了。
兩部鮮卑從蜜月期到反目成仇,這是李駿願意看到的,他最希望這些鮮卑人天天打,把狗腦子都打出來,省得還要他耗費錢糧去打。
就在李駿搞定鮮卑人的同時,建安元年夏,三輔之地發生大旱。
眼見夏收在即,在最需要水的時候整個五月一滴雨沒有下,糧食大幅度減產已經是必然了。
劉協和那些世家大臣一開始根本沒有在意,隻有曹操一個人著急上火,數次上表希望朝廷重視,也被忽視了。
百姓們隻能采用挑水灌溉的方式,希望能多保住一些糧食,收效甚微,大量田地因為缺水都幹裂了。
看著收獲在即的莊稼枯萎而死,百姓們欲哭無淚,夏收的糧食連交租都不夠,別說稅糧了,不少人被逼無奈,賣兒賣女,或者幹脆舉家逃荒。
收不上佃租和稅糧,這些世家大臣終於有些慌了,紛紛上表,希望皇帝下詔減免稅收,開倉賑災。
劉協剛剛穩定了一兩年,日子過得奢侈,原本還指望稅糧上來嗨一波呢,哪有錢糧賑災。
曹操從兗州各地抽調了十幾萬石糧食用於賑災,也是杯水車薪。
劉協趕快召開朝會,商議對策。
“各位愛卿,關中大旱,數十萬百姓們流離失所,現在該怎麽辦?”
董承昨夜就和劉協商議過了,因此第一個站出來表態
“陛下,臣家中還有些餘糧,願意捐獻五千石,用以賑濟災民。”
有董承帶頭,其他人也紛紛站出來,捐獻糧食,勉強湊了二十萬石糧食,其實這些糧食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是九牛一毛,再多一倍都拿得出來。
就在劉協有些興奮之時,楊彪出來潑了一盆冷水
“陛下,加上曹太尉送來的十幾萬石糧食,不過三十幾萬石,隻能吃到冬季,臣測算過,一個災民每日兩頓稀粥,三輔地區四十餘萬災民,每日需要消耗糧食近五十萬斤,就算補種一季豆子,到明年夏收,至少需要糧食八十萬石,再加上軍糧,我們至少還有籌集八十萬石糧食才夠用。”
“什麽,這麽多?”
劉協第一次應對這種情況,哪裏能想到賑災的花費如此之大,有些泄氣地看向董承。
董承心中大致的算了一下,就知道楊彪不是危言聳聽,隻得朝劉協點了點頭。
劉協癱坐在那裏,好一會才迴過神來
“各位還有什麽辦法?”
王允趕快出列
“臣有幾個辦法。”
“王愛卿請說。”
“第一,請陛下削減宮中開支,大概能省出五萬石糧食;
第二,打開內帑府庫,購買糧食,關中世家應該還有些餘糧,臣想買個十萬石不是問題;
第三,派人去豫州等地買糧。”
聽說用花內帑的錢,還要削減開支,那就是要過苦日子,劉協有些不願意了,糾結了好久才下定決心
“好,傳詔,自即日起,宮中開支已經很緊張了,就不再削減了,打開內帑府庫,購糧之事就全權交於王愛卿了。”
“諾。”
“好了,退朝吧”
劉協好不容易攢的一點錢全沒了,心情很不好,迴後宮準備找妃嬪們安慰一下。
王允帶人去內帑,取了金銀珠寶,開始四處購糧,那些關中世家雖然貪心,還是要給王允麵子的,“隻是”翻了十倍的價格。
劉協的內帑不過兩千多萬錢,加上王允從國庫裏調的一點錢,勉強湊了三千萬錢,麵對高達一千錢一石的“友情價”糧食,隻買到了三萬多石糧食,遠遠低於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