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永簡簡單單一個攝影師的自我標記,那淡漠卻又深沉的語調,讓人動容。相比於林樹聲這傢夥,蕭永的確是純粹得太多了。大家可能未必完全贊成蕭永所有的那些行動,未必喜歡他的那種直接得近乎莽撞的行為,但大家卻都非常明白,蕭永在攝影領域是多麽專注和深入,傾注了多少感情。他們敢說,蕭永絕不會像愛攝影那樣去愛任何一個女人了。


    「會拍點照片算什麽?現在大家盯著電視、視頻,你以為還是以前啊。攝影師現在能頂什麽用?新聞報不過電視台,玩藝術玩不過畫家,不就是個不尷不尬的中間派嘛。攝影師能幹什麽?」林樹聲一看自己並沒有得到大家的支持,冷哼著耍起了橫。


    「哦,」蕭永將手裏的杯子拍在了桌子上,他非常冷靜地說:「無所謂啊,我可以讓你們看看,照片能夠幹什麽。我就擅長這個了。我不介意讓你們看到,讓我魂牽夢繞矢誌不渝的事業,到底能做些什麽。這些可不是嘴上說說的。」


    「嗯,這個好像沒什麽問題。」譚維嚴撇著嘴說,「算我一份好了。大賽的資源調度我還是說得上話的。」


    林樹聲還想說什麽,卻瞥見總製片和總導演透射而來的嚴厲的目光。他雖然拉來了2000萬的贊助,但第一批到帳的款項也就兩百來萬而已。要是真的惹惱了大家,恐怕晚上的碰頭會就得變成表決是不是踢他出局的會議了。林樹聲冷哼了一聲,怒視著蕭永,卻不再說什麽了。


    第三集 第八十二章 什麽事都在發生:瞬間遊戲


    要證明攝影能做些什麽……蕭永說這話的時候擲地有聲,自然不會是說說而已。如果,蕭永隻是個普通的攝影師,可能他不會有什麽感覺。或許,他在麵對林樹聲這樣的人的質疑,質疑他隻是個攝影師、隻能拍拍照片卻不能幹點其他什麽的時候,也就是聳聳肩,說一句:是啊,我也就是混口飯吃。但是蕭永不是這樣的攝影師。對於蕭永來說,攝影絕不僅僅隻是用來餬口的工具,對於他來說,攝影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了。在那光與影的世界裏,他度過了豐富得讓人無法想像的童年,他漸漸從這個世界的浮光掠影裏提煉出了屬於自己的見解,通過解析這些光影,才有了今天的蕭永。這是他絕對不容冒犯的一麵。


    而作為一個攝影師,蕭永對於攝影在大眾傳媒領域的影響力的消褪有著深刻的了解。攝影相對於電視、相對於視頻信號,到底什麽更能讓觀眾們印象深刻,這還真不好說。在闡述新聞、紀實內容的時候,大眾的確更容易接受電視信號。在有限時間裏,通過聲音和畫麵的配合,傳達出來的信息量的確大得讓人無法拒絕。可是,當那些事件漸漸從人們的印象裏消褪,當在一段時間之後,變成了大家會點點頭說「哦,我記得這個事情」的時候,他們的腦海裏停留著的,卻可能隻是一張強烈得讓他們無法忘卻的照片。


    作為一個攝影師,從技術上來說。蕭永絕對不會輸給那些前輩地攝影大師們。攝影技術是一門隨著技術的演進不斷在發展的技術,一個攝影師需要了解什麽樣的影像是攝影技術能夠製作出來的,而如果可能製作出來,需要什麽樣的技術,僅此而已。蕭永並不缺乏這樣的技術準備,他缺乏地是那樣一個機會,讓他麵對足夠大足夠強烈的事件地機會。他不缺乏技術,也不缺乏膽量去捕捉那樣的畫麵……但是。在那之前,他還是需要不斷為那樣一個機會的出現做準備,同時,做一些攝影師能做的事情。


    一個攝影師能做什麽?蕭永或許無法定義自己到底是個什麽類型的攝影師,因為在攝影師的各種工作類型上他都太遊刃有餘了。他這些年裏拍攝的很多風光、地理、建築類地照片大概有一萬張在各個商業圖庫裏,每個月還能給他帶來可能不很多、卻足夠零用的收入。要說gg攝影方麵,蕭永如果說想要拍什麽類型的產品。什麽牌子的東西,許多廠商業協會趨之若鶩,在一定範圍裏,那些小品牌的擁有者恐怕都會有受寵若驚的感覺。尤其在時尚類的商業人像方麵和肖像方麵,蕭永的技術早就獲得了全世界地認可,那個年度最佳人像攝影師的稱號,絕不是隨便什麽媒體的宣傳噱頭,而是大批攝影師和圖片編輯的共同認可。要說在紀實攝影、新聞攝影方麵。蕭永不必炫耀自己是馬格南圖片社的簽約攝影記者,和路透社、共同社、塔斯社都有非常紮實的合作關係。甚至於在野生動物攝影方麵,能夠讓岩合光召這樣地行家稱讚不已,絕不是簡單的事情。蕭永不知道,自己更喜歡幹什麽,對他來說。手裏有相機,能夠去捕獲最美好的光線才是重要的。但是,他卻非常了解,這被記錄下來的瞬間,這些光影的組合,到底有著什麽樣的力量,什麽樣的魔力。


    如果他需要證明這些精心構造起來的光影能夠做到別人無法做到的事情,那麽,他會地。如何讓靜態地影響更具表達力,是許許多多攝影師都在考慮的問題。他們中間地許多人或許隻是出於飯碗的考慮。讓攝影繼續成為很有錢途的工作。而許多人,是和蕭永一樣。對著攝影有著深沉得讓人無法想像的熱愛,絕不容許這樣一門將技術和藝術完美結合的表現手段淪落。


    蕭永在這方麵也有許許多多的思考,也有很多種預想中或許有效的方法。和一般攝影師不同的是,蕭永並不執著於攝影作品的某種表達方式,也不是從攝影師的某種執念出發,既然這一次是要在大眾傳播領域挑戰,自然要用大家最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呈現。而一個念頭,在蕭永的腦子裏升騰起來,那是他一直想要玩,而覺得力有所不逮的把戲。以前他一直一個人打拚,而現在,他迴到了上海,這裏有很多朋友能幫上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暗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格子裏的夜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格子裏的夜晚並收藏暗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