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識黃埔,就要提及古人以及筆者的家鄉增城。仍記得小時候,老一輩兒提到“增城的永和、鎮龍劃給黃埔,當地人搖身一變成省城人(廣州人)”。誠然,相比於1953年第一次建立區級建製的黃埔,增城2015年“撤市改區”,區級建製資曆尚欠,但各花入各眼,作為兄弟區,兩地實屬鄰居,親密關係古來有之。俗話說得好:“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此次采風行,筆者驚喜地發現了“熟麵孔”:南宋名臣崔與之。崔與之,字正子,宋理宗賜號“菊坡”,出生於增城中新鎮坑背村崔屋社清貧的醫生家庭,其開創的“菊坡學派”被認為是嶺南曆史上的第一個學術流派,留下了“八辭參知政事,十三辭右丞相”的佳話。此行,因季節關係,雖未能一睹香雪美景,但漫步在香雪公園梅林深處,書院熠熠生輝。走進玉喦書院大門,左右各有一座樓閣,左邊刻有“種德”,即為“種德庵”,就蘿峰腳下綠蔭縈繞的玉喦是鍾玉喦與崔與之同窗共讀的地方。當年,彼時的玉喦書院名喚“種德庵”,時年9歲的崔與之被父親送來,與鍾玉喦共度了24載苦讀歲月。二人後來為官均政績卓著,官聲清廉,彼此經常相互書信往來,至死兩家的交情匪淺。鍾崔二人情誼延續至今,有古人示範帶動在前,增城和黃埔尚德崇文、友誼千古。筆者此行收獲的“熟麵孔”除了崔與之,還有增城新塘籍的明代大儒湛若水,在異地遇到熟人還湊成了“好事成雙”,頓時對鍾玉喦、玉喦書院、乃至黃埔多了幾分親切之感。繞過古樸的麻石路,來到書院的最高處便是文昌廟的所在之處,它高兩層,寓意出人頭地。相傳湛若水在玉喦書院賞梅期間,認為此地是一塊風水寶地,便想購下書院一側的空地作為自己日後長眠的墓地。鍾氏族人礙於湛尚書的權勢地位,計從心來,在此地修建了祠堂供奉讀書人備受推崇的文昌帝,以此婉拒湛尚書的要地之請。得悉此事的湛若水不但不惱,反而欣然題寫了“山高水長”牌匾送予書院。以上種種,先賢們的君子之交、高風亮節留給後人巨大的精神財富。讓人不禁莞爾一笑的是,前段時間采寫當季稀有食材“五月春”(荔枝菌)時,筆者了解到晚晴重臣張之洞少年時期竟是個吃貨,曾寫下洋洋灑灑五百餘言的《雞樅菌賦》,來到玉喦書院,沒想到還偶遇了張大人的墨寶,驚悉他還是“旅遊達人”,為欣賞此處的梅花勝景,不辭辛勞,曾乘船沿珠江而下,至黃埔港登陸後,改乘轎馬,沿烏衝新圍一帶的崎嶇山路,經蘿崗的火村輾轉來到蘿峰山腳的十裏梅林,最終抵達書院,還即興吟誦長詩一首,後人用雲石刻成詩碑,矗立於“山高水長”亭內,供世人觀賞傳誦。這裏的文人軼事之多,言之不盡。(三)深識黃埔,黃埔港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海上絲綢之路存在2000多年,並且不斷地發展,它不可避免地對廣州城市的文化風格產生非常大的影響。一種文化能夠容納2000多年的曆史積澱,這種文化會有很多特點。可以說,海上絲綢之路是形成、造就廣州文化的一個最大動力。”筆會上,作家陳崇正指出,珠江筆會的第一期之所以選擇在黃埔舉辦,是因為黃埔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這裏孕育著城市發展的未來力量,用珠江這條母親河來凝聚廣州文學的新動能。作家王威廉則認為,在黃埔,南海神廟有著隋唐時代的胸懷與麵向海洋的氣魄,波羅誕的傳說跟南海神廟的關係,讓大家對古代文明有了全新認識,也說明了古代文明不僅是大陸文明,更有海洋文明。宋朝詩人楊萬裏有詩雲:“南來若不到東廟,西宮未睹建章宮。”一句話:來黃埔,到南海神廟去!“快來呀,撿紅豆!”唐朝詩人王維曾寫下百姓口耳相傳的詩篇:“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值此采風行,筆者欣喜發現南海神廟內栽種著一株海紅豆,這顆古樹竟有280多年的曆史,是南海神廟最古老的樹,贈送紅豆自古以來就受到世人青睞,此時此地,筆者和一眾文友也情不自禁地爭相撿拾這人間晶瑩紅亮的“寶石”,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作家蒲荔子表示:黃埔是一座能把緊張和安靜結合在一起的城市。誠然,在安靜祥和的書院和神廟之外,僅一隅之隔就是現代化的生物島、科學城。在喧囂中存放著沁人心脾的安寧,這裏有世俗,也有詩,以及我們想要的遠方。在南海神廟的正門,“海不揚波”石牌坊附近,種植了高大魁梧的波羅樹,相傳是古波羅國的朝貢使達溪帶到南海神廟並親自種下的。當下正是波羅成熟的季節,陣陣濃鬱的果香傳來,這是不是一種冥冥中的召喚?未能乘船返迴波羅國的達溪,注定留在這裏,留在黃埔,成為中外友好曆史的見證。南海神廟作為我國古代皇帝祭海的場所,蘊含著古海絲路、古建築、古碑刻、古樹名木、嶺南民俗、民間故事等豐富曆史人文元素。“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在這裏寫下名篇《南海浴日亭》:劍氣崢嶸夜插天,瑞光明滅到黃灣。坐看暘穀浮金暈,遙想錢塘湧雪山。已覺蒼涼蘇病故骨,更煩沆瀣洗衰顏。忽驚鳥動行人起,飛上千峰紫翠間。”詩人有感而發,大筆一揮,索性將此地的“看海亭”更名為“浴日亭”,“浴日亭”自此沿襲至今。筆者自認沒能做到大文豪東坡先生的超脫,但是人生得意須盡歡,潮起潮落,人當有海一般的胸懷和膽識,方能從容不迫麵對來時路。朋友們,埔上行,來一場與曆史和海洋的對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許你錦瑟,予我華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耳朵朵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耳朵朵並收藏許你錦瑟,予我華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