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讓呂大防很欣賞,即於尚書省創立吏額房,讓任永壽與幾個吏員籌備此事。
但是呂大防犯了個錯誤,想吃獨食,又因為吏額房是新成立的部門,沒有告知門下省,「凡奏上行下,皆大防自專,不復經由兩省」。
但是高滔滔是必須知曉這件事情的,一天,內中出了兩封高滔滔簽署同意的文書到中書,其中一封就是同意一個部門吏額的事情。
門下省收到這封文書後,當值的吏員去找本省侍郎劉摯,請封送尚書省,不予處理。
劉摯說道:「凡是內中當時文書,必錄黃過門下,照章辦理就是。」
那名吏員說道:「尚書省主吏額事,徑下其省已久了,這封文書是因為失誤才送到了這裏的。」
劉摯迴答:「本省不知其它,一切當如法令。」
於是門下省便將這封文書納入覆核範圍,遂作錄黃,就是簽署了意見,然後再轉給任永壽他們。
任永壽見到門下錄黃不禁愕然:「兩省之前都沒有參與此事,現在上麵怎麽出現了錄黃?」
應該說任永壽還是比較謹慎的,於是去找呂大防,讓呂大防通知門下省,選吏員赴局同領其事。
呂大防去找劉摯說明意思,劉摯說道:「門下行錄黃那是法度,並非有意對處理此事的吏員表示不滿。如今讓我們兩省的人去都省分功,沒有這個必要。」
呂大防也就不為己甚,等到定吏額的事請下來,任永壽等獲得了朝廷的嘉獎。
但是任永壽急於功利,又勸呂大防即以所定吏額,在短期內將多餘的吏員裁掉,得到同意後,還按照自己的喜好和交情,私下調整諸吏局次。
被排斥的吏員當然不平,跑去禦史台向劉正夫訴不平。
劉正夫立即上章,彈劾任永壽等人冒賞徇私,不可不懲,禦史台眾官紛紛跟進。
任永壽等因此既逐,而被排斥的吏員們訴額祿事終未能決。
蘇轍知道後上書:「之前後省所詳定的方法,皆人情所便,非常容易施行。到了吏額房被改掉,皆人情所不便,執行起來最難。」
「且朝廷大信不可失,應當趕快命有司改為執行便利的方法,以安群吏之誌。」
呂大防也知道大家不服,隻好命都司再加詳定,大略皆如蘇轍前議行之。
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未來宰相
在台諫彈劾吏額房事的時候,呂大防按照製度,稱疾不出。
反倒是劉摯每每都在高滔滔之前開解,陳述本末,說這件事情本來是給朝廷減輕負擔,清理冗員的好辦法,隻是在執行上出了偏差,導致被減者鼓怨,而禦史台又風聞過實。
按照蘇轍的建議,改過來了就好了。
這項製度得以最終推行,其實得了劉摯的大力。
就連呂大防都感慨:「使上意曉然不疑,劉門下之力居多。」
然而官場上卻開始傳言兩人有隙,造為朋黨之論。
劉摯去找呂大防:「吾曹心知無它,然外議如此,非朝廷所宜有,願引避。」
呂大防表示同意:「行亦有請矣。」
庚寅,奏事畢,摯少留,奏曰:「臣久處近列,器滿必覆,願賜骸骨,避賢者路。」
既退,連上章,出就外第,期必得請。
未幾,呂大防亦辭位。
這事情卻引來了呂大防一係的手下不滿,認為劉摯是以去位拿捏呂大防,聯合起來反對劉摯,捏造劉摯朋黨。
癸酉,禦史中丞鄭雍、侍禦史楊畏對甚久,議論劉摯,甚至攀扯到了蘇轍。
鄭雍上奏:「摯善牢籠士人,不問善惡,雖贓汙久廢之人,亦以甘言誘致。」
並具摯黨人姓名:王岩叟、劉安世、韓川、硃光庭、趙君錫、梁燾、孫升、王覿、曾肇、賈易、楊康國、安鼎、張舜民、田子諒、葉仲、趙挺之、盛陶、龔原、劉概、楊國寶、杜純、杜紘、詹適、孫諤、朱京、馬傳慶、錢世榮、孫路、王子韶、吳立禮,凡三十人。
左正言姚勔入奏,並言摯朋黨不公。
右正言虞策言摯親戚趙仁恕、王鞏犯法,施行不當。
劉摯和王鞏是親家,蘇轍是王鞏的推薦人,到此連蘇轍都上書自劾。
但是蘇轍同時也提出台諫構陷:「頃復見台官安鼎亦論此事,謂臣欺罔詐謬,機械深巧,則臣死有餘責,有何麵目尚在朝廷!」
「然鼎與趙君錫、賈易等同構飛語,誣罔臣兄軾以惡逆之罪,賴聖鑒昭察,君錫與易即時降黜。」
「鼎今在言路,是以盡力攻臣,無所不至。伏乞早賜責降,使鼎私意得伸。」
丁醜,轍與摯俱宣押入對,對已,押赴都堂。
摯先出,待命於僧舍,乞賜罷免。
劉正夫大怒,上章一股腦彈劾了劉摯、呂大防、鄭雍、楊畏、姚勔:「方今戮力盡忠之臣,呂、劉居其最,豈可因一二偏辭,輕示遐棄,安知其間無朋邪挾私,而陰與陽具為地者?」
然後分析了最近這場事件,認為本來起於吏額事,是呂大防處置不公,才導致這場風波。
二公本無芥蒂,而群下妄造事端,導致一場大風波。
禦史台不是任何人的工具,彈劾皆須依照法度,鄭雍、楊畏、姚勔拿不出證據,捏造名單,不是出於公心,不能再在台諫待下去。
彈劾呂大防的原因,卻是因為呂公著、司馬光、蘇油、範純仁前後四相,辛辛苦苦創立議事之製,呂大防為了以定吏為己功,獨斷專行,拋棄製度,導致朝中這場愈加猛烈的大風浪。
但是呂大防犯了個錯誤,想吃獨食,又因為吏額房是新成立的部門,沒有告知門下省,「凡奏上行下,皆大防自專,不復經由兩省」。
但是高滔滔是必須知曉這件事情的,一天,內中出了兩封高滔滔簽署同意的文書到中書,其中一封就是同意一個部門吏額的事情。
門下省收到這封文書後,當值的吏員去找本省侍郎劉摯,請封送尚書省,不予處理。
劉摯說道:「凡是內中當時文書,必錄黃過門下,照章辦理就是。」
那名吏員說道:「尚書省主吏額事,徑下其省已久了,這封文書是因為失誤才送到了這裏的。」
劉摯迴答:「本省不知其它,一切當如法令。」
於是門下省便將這封文書納入覆核範圍,遂作錄黃,就是簽署了意見,然後再轉給任永壽他們。
任永壽見到門下錄黃不禁愕然:「兩省之前都沒有參與此事,現在上麵怎麽出現了錄黃?」
應該說任永壽還是比較謹慎的,於是去找呂大防,讓呂大防通知門下省,選吏員赴局同領其事。
呂大防去找劉摯說明意思,劉摯說道:「門下行錄黃那是法度,並非有意對處理此事的吏員表示不滿。如今讓我們兩省的人去都省分功,沒有這個必要。」
呂大防也就不為己甚,等到定吏額的事請下來,任永壽等獲得了朝廷的嘉獎。
但是任永壽急於功利,又勸呂大防即以所定吏額,在短期內將多餘的吏員裁掉,得到同意後,還按照自己的喜好和交情,私下調整諸吏局次。
被排斥的吏員當然不平,跑去禦史台向劉正夫訴不平。
劉正夫立即上章,彈劾任永壽等人冒賞徇私,不可不懲,禦史台眾官紛紛跟進。
任永壽等因此既逐,而被排斥的吏員們訴額祿事終未能決。
蘇轍知道後上書:「之前後省所詳定的方法,皆人情所便,非常容易施行。到了吏額房被改掉,皆人情所不便,執行起來最難。」
「且朝廷大信不可失,應當趕快命有司改為執行便利的方法,以安群吏之誌。」
呂大防也知道大家不服,隻好命都司再加詳定,大略皆如蘇轍前議行之。
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 未來宰相
在台諫彈劾吏額房事的時候,呂大防按照製度,稱疾不出。
反倒是劉摯每每都在高滔滔之前開解,陳述本末,說這件事情本來是給朝廷減輕負擔,清理冗員的好辦法,隻是在執行上出了偏差,導致被減者鼓怨,而禦史台又風聞過實。
按照蘇轍的建議,改過來了就好了。
這項製度得以最終推行,其實得了劉摯的大力。
就連呂大防都感慨:「使上意曉然不疑,劉門下之力居多。」
然而官場上卻開始傳言兩人有隙,造為朋黨之論。
劉摯去找呂大防:「吾曹心知無它,然外議如此,非朝廷所宜有,願引避。」
呂大防表示同意:「行亦有請矣。」
庚寅,奏事畢,摯少留,奏曰:「臣久處近列,器滿必覆,願賜骸骨,避賢者路。」
既退,連上章,出就外第,期必得請。
未幾,呂大防亦辭位。
這事情卻引來了呂大防一係的手下不滿,認為劉摯是以去位拿捏呂大防,聯合起來反對劉摯,捏造劉摯朋黨。
癸酉,禦史中丞鄭雍、侍禦史楊畏對甚久,議論劉摯,甚至攀扯到了蘇轍。
鄭雍上奏:「摯善牢籠士人,不問善惡,雖贓汙久廢之人,亦以甘言誘致。」
並具摯黨人姓名:王岩叟、劉安世、韓川、硃光庭、趙君錫、梁燾、孫升、王覿、曾肇、賈易、楊康國、安鼎、張舜民、田子諒、葉仲、趙挺之、盛陶、龔原、劉概、楊國寶、杜純、杜紘、詹適、孫諤、朱京、馬傳慶、錢世榮、孫路、王子韶、吳立禮,凡三十人。
左正言姚勔入奏,並言摯朋黨不公。
右正言虞策言摯親戚趙仁恕、王鞏犯法,施行不當。
劉摯和王鞏是親家,蘇轍是王鞏的推薦人,到此連蘇轍都上書自劾。
但是蘇轍同時也提出台諫構陷:「頃復見台官安鼎亦論此事,謂臣欺罔詐謬,機械深巧,則臣死有餘責,有何麵目尚在朝廷!」
「然鼎與趙君錫、賈易等同構飛語,誣罔臣兄軾以惡逆之罪,賴聖鑒昭察,君錫與易即時降黜。」
「鼎今在言路,是以盡力攻臣,無所不至。伏乞早賜責降,使鼎私意得伸。」
丁醜,轍與摯俱宣押入對,對已,押赴都堂。
摯先出,待命於僧舍,乞賜罷免。
劉正夫大怒,上章一股腦彈劾了劉摯、呂大防、鄭雍、楊畏、姚勔:「方今戮力盡忠之臣,呂、劉居其最,豈可因一二偏辭,輕示遐棄,安知其間無朋邪挾私,而陰與陽具為地者?」
然後分析了最近這場事件,認為本來起於吏額事,是呂大防處置不公,才導致這場風波。
二公本無芥蒂,而群下妄造事端,導致一場大風波。
禦史台不是任何人的工具,彈劾皆須依照法度,鄭雍、楊畏、姚勔拿不出證據,捏造名單,不是出於公心,不能再在台諫待下去。
彈劾呂大防的原因,卻是因為呂公著、司馬光、蘇油、範純仁前後四相,辛辛苦苦創立議事之製,呂大防為了以定吏為己功,獨斷專行,拋棄製度,導致朝中這場愈加猛烈的大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