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實際上卻是庸調已收,役務照常,這就是重複徵收。」


    「服役超過三十日,租庸調全免,勞役之重,僅從唐初稅法就能夠看出來。」


    「我朝亦是如此,自遼、夏軍事以來,徭役比唐初尤甚,幾近唐末。此故相王安石行免役法的初衷。」


    「然這並不是百姓的負擔就沒了,而是役務轉化成了免役錢。」


    「更甚的是,百姓繳納免役錢後,役務並沒有減少,朝廷照樣繼續給百姓派役。」


    「這就相當於我朝百姓,要承受唐末役法的兩倍,酷烈難言。此陝西河北,衰弊之根!」


    「說到底,就是國家處境艱難,國用空虛,無錢雇役,外敵又不斷入侵,必須抵擋,最後隻能是苦了老百姓。」


    「這種狀況,直到安石相公去後,先帝神睿,奮力改製,率身節用,裁撤冗餘,廣辟財源,舉興百業,厲兵秣馬,四戰皆捷,國家才得以擺脫積弊,邁越漢唐。」


    「先帝諡號為神,非有絲毫過譽,真乃千秋之一帝,萬古之明君,實至而名歸也!」


    高滔滔不禁流下了淚水,趙煦童鞋更是淚流滿麵心神激盪。


    給父親這樣的評價,文太師是大好人!


    就聽文彥博繼續說道:「我朝稅法,承於唐末五代,丁稅於立國之初,乃我朝一項非常重要的稅源。」


    「然丁稅所設,實有不合情理之處,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按照丁口收取,有丁無產者,亦在其列。」


    「我朝早有名臣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明潤治夔州,就作過詩文,所謂』十裏編民百戶寒,邑中誰與共溪山』。」


    「當時夔州有丁無產而輸丁稅者,凡五有其三。因稅賦過重,都去跟夷人種地去了。」


    「其實我朝丁稅,總計有多少呢?」


    「老臣給陛下算算帳,我朝如今人口一億六千萬,男女參半,則有男八千萬。」


    「其中二十以上六十以下,算作丁口,則三去其一,合五千三百萬。」


    「我朝丁稅,一日一文,一年三百六十五錢,這樣滿打滿算,兩千萬貫有差。」


    「而我朝如今歲入,已經高達兩億六千萬貫,丁稅所入,已從熙寧年間的五分之一,下降為十三分之一。」


    「而老臣還要提醒陛下的是,明年寧夏三路免稅政策到期,歲入還會增加五千萬貫有餘。」


    「也就是說,明年歲入,妥妥超過三億大關,丁稅所入比例,更將下降到十五分之一。」


    趙煦突然開口:「如今一年從新宋東勝運來的金銀,就高達近三千萬貫,那這丁稅,就應該給百姓免了!大不了這些金銀,宮中不要了!」


    高滔滔輕咳一聲:「官家,先聽太師說完。」


    文彥博不禁熱淚盈眶,微笑道:「陛下有此愛人之心,實乃天下萬民之福,老臣……老臣真是欣喜異常。臣,為天下賀,為皇宋賀。」


    對趙煦行過一禮,方才說道:「但是不行。」


    趙煦愣了:「為何?」


    文彥博說道:「陛下,治大國如烹小鮮,燥急不得。」


    「皇宋一年歲入,之前就已經做好了預算,樁樁件件,皆有去處。」


    「突然減少兩千萬貫,許多安排計劃好的事情,就做不成了。」


    「故而哪怕陛下有此心,也隻能慢慢去做。」


    「何況一項新政,不先試行,實難見利弊,當年安石相公之法,施行之前不也是大言炎炎,其後又如何?」


    「故相呂公有句話,老臣以為實在是至理,他說為政之要,不過去其過甚而已。」


    「今事務最急者,莫過於河北,而河北最急者,莫過於役務。」


    「而四路人口不滋,丁稅本不多。」


    「所以免或不免,對朝廷國用幾無影響。」


    「免除丁稅,對人丁增長肯定是有好處的,然時間會很長。」


    「明潤言其能短期見效,還能解決役務問題,利鈍非老臣所能立睹。」


    「但既然明潤有信心,便不妨讓他試試看。」


    「不過事情拖得有些久了,導致民間沸議紛紛,不如命明潤兼行於四路,不單以一路為限。」


    「這比明潤所請範圍為大,一來可示天下以朝廷拳拳愛民之心,非不作為,以平息眾議;二來可試大臣治政之能,先人之見。」


    「以明潤如今歷練出來的宰執之才,鍋子給小了,怕是反而不好做菜;而以其通達明敏,也斷不會見弊而不止,釀不成大錯。」


    「朝廷亦可緩緩觀其後效,再定行止。」


    高滔滔笑了:「蘇明潤於呂公任相時,經常在我麵前念叨『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今日聽太師分析,可真真是領教到了。」


    「此真議論可以定國者,一切當如公言。」


    第一千六百二十章 狗日的章狀元


    壬寅,朝廷下詔,四路亟待振興,尤賴民力,即從四路節度使蘇油所請,河北諸路丁稅,一體罷除!


    收到朝廷詔書,蘇油終於鬆了口氣,搞大工業的人力,有了!


    ……


    三月,丙寅朔,中大夫、同知樞密院事趙瞻卒,諡懿簡。


    丁卯,賜故龍圖閣直學士孫覺家緡錢,以給喪事。


    辛未,提舉鐵路局高士林奏,蘭州至洛陽的鐵路,終於貫通!


    壬申,西域都護劉昌祚奏稱,玉門到八蕃鎮的鐵路,也全線告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廚(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