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非學無所折衷,這才是陛下讀書之必要。」


    「子瞻講學完畢來見我,告訴我陛下最近見程正叔則危襟正坐,然木然無所可;見他和明潤,則有神情。」


    「他說陛下天性本來好學,那就應當好好啟發陛下求索之心,引導陛下向道之意。準備將自漢至唐,擇其君臣大節政事之要,為一書以備進讀。」


    「雖然沒有言正叔不是,但是明顯對正叔直講的方式,有些不贊同。」


    程頤是司馬光和呂公著推薦給趙煦的,但是兩人都不是教育家,忽略了趙煦的基礎和接受程度。


    呂公著說道:「我也問過正叔,讓他學學文公和明潤,兩人對陛下非常恭敬,時常鼓勵,也讓陛下覺得可親。」


    司馬光點頭:「晦叔勸得不錯。」


    呂公著嘆了口氣:「我曾問他,君之倨,視蜀潞二公如何?」


    「他卻說:『二公三朝大臣,事幼主不得不恭。頤以布衣為上師傅,其敢不自重!此頤與二公,所以不同也。』」


    司馬光有些生氣:「這是什麽話!什麽叫不得不恭?!太師與司徒,豈是謀私之人?!」


    「有件事君實還不知道吧?」呂公著又將程頤指責趙煦折柳一事跟司馬光細細講了,說道:「這事情多得明潤事前事後,巧計緩頰,否則陛下當時就要下不來台,事後更要鬧出不仁之謗。」


    司馬光痛苦地閉上眼睛:「使人主不欲親近儒生,正為此等人也。」


    呂公著說道:「程正叔乃你我所薦,以師道自居,侍講色莊,言多諷諫,這本不是什麽過錯。」


    「錯就錯在,他沒有考慮陛下的年歲。」


    司馬光沉吟片刻:「明潤事務不少,要不讓子瞻也入內侍講吧。」


    「蘇家家學起自程夫人,你看二蘇,明潤,還有華容縣君,土地廟諸子,還有他們的子弟,盡皆成才,我覺得挺好的。」


    聽到這裏呂公著不禁莞爾:「要這麽論,老泉先生其實也算。」


    司馬光雖在病中,也不免一笑,不過終是厚道,轉移了話題:「嗬嗬,說說關於六部尚書的人選吧,還需要調整嗎?」


    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科舉改革


    呂公著說道:「如今吏部範純仁新進,工部蘇頌不可更易,禮部暫時空缺,我覺得太皇太後有些屬意大蘇。」


    「如今李常去了戶部,原戶部尚書曾布就得調整,我的意思是,讓他充任刑部?」


    司馬光說道:「曾布沒有做過提刑吧?」


    呂公著說道:「兵部就更不合適。」


    司馬光說道:「既然如此,那不能外放?」


    呂公著嘆了口氣:「君實,曾布之前雖然以附從安石入朝,但是之後提舉三司時因反對市易,與呂嘉問鬧翻,便去了兩浙,蘇明潤讓他料理銅政,又在寧夏做了一路轉運使。」


    「如今章惇守製,呂惠卿、蔡確、邢恕諸人已然不可起復。如無故再去曾布,太皇太後兼用人才之策就得落空,明潤那邊也不會同意。」


    「明潤給我私下說過,曾布舉刑部,總不會比李常舉戶部來得差,你覺得這話沒有所指嗎?」


    司馬光皺眉道:「那讓蘇頌去禮部,曾布舉工部呢?子瞻進拔太速,非駕馭人才之道。而且子瞻疏放,置於翰林已經是到頂,一部尚書,無論資歷才幹都有不足。」


    呂公著想了一下:「明潤也提出過擔憂,他說子瞻最好先在館閣做一任,然後放到外路再幹幹。」


    「子瞻一年已經四遷,的確是過速了。」


    「你看這樣行不行,我們先舉蘇頌入禮部,曾布入工部,看看太皇太後的意思再說?」


    司馬光道:「你把讓子瞻入經筵的意思也跟太皇太後講講,館閣清貴,可以兼顧。」


    呂公著點了點頭:「君實,國事尚繁,你要好好將養啊。」


    司馬光說道:「老朽殘軀,阻後進之路,實在慚愧,然四患未除,終不瞑目。」


    ……


    乙卯,程頤上疏曰:「今講讀官共五人,四人皆兼要職,獨臣不領別官,近差修國子監條例,是亦兼也,乃無一人專職輔導者。」


    「執政之意,蓋惜人材,不欲使之閑爾,又以為雖兼它職,不妨講讀,此尤不思之甚也。」


    「今諸臣所兼皆要官,若未能遽罷,且乞免臣修國子監條例,俾臣夙夜精思竭誠,專在輔導。」


    這篇上書很有意思,程頤要求,負責皇帝教育的師長必須是專職。


    趙煦都嚇壞了,又寫信給蘇油告狀,這死老頭要使壞,司徒怎麽辦?


    蘇油覺得好笑,迴信告訴趙煦:


    首先太皇太後對理工已經很重視,其次程夫子對理工一竅不通。


    因此這道奏章等於白寫,陛下你別怕,相信很快就會有出頭鳥懟他。


    結果等來的出頭鳥讓蘇油好鬱悶。


    不是別人,正是蘇軾。


    蘇軾已經入經筵,立刻上書反對,皇帝學習任務是通義理,明實務,體民生,又不是為了考狀元。


    那麽不好意思,如果隻靠冬烘先生來負責皇帝的教育,就算將皇帝教育成精通章典義理的牛人,對國家就一定有益嗎?


    別忘了王莽可也是學問精深,但是在國政上一塌糊塗;


    劉邦雖然不文,可是日日實務經手,最後也成了開創有漢數百年基業的君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廚(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