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個夢想,他不惜重用王安石,不惜在王安石被攻擊下台後,咬著牙繼續僵持改革,與群臣相抗。


    為了國庫充實一些,他背負了一身的罵名,被潑了太多的汙水。


    他有宏大的誌願,為了它一步步堅持和努力。


    他走過彎路,不敢過於信任與自己一樣年輕的蘇油的主張。


    直到兩人都徹底成長起來,直到蘇油用他的實踐徹底證明了他的理論,直到烏台詩案之後那次長談。


    那是元豐二年,到那一天為止,他已經堅持了整整十二年的時間。


    二十歲,到三十歲,他曾經因為自己的執念付出沉重的代價,也幾乎讓這個國家陷入政治分裂的深淵,他親手罷黜了無數他非常欣賞的人,也親手提拔了無數自己非常厭惡的人,甚至幾乎毀了自己的健康。


    親小人,遠賢臣,這是每個欲有所作為的君王,都背負不起的罵名。


    直到有一位賢臣站出來,坦然地說,我也不是什麽君子,我的身體裏,永遠存在小人的那一麵,我將一輩子努力和那一麵作鬥爭,爭取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會得到一聲讚譽,說我在這場和自己的戰鬥中,我贏了。


    他想到了自家兒子的畫冊裏,那個叫做《皇帝的新衣》的故事。


    那個蠻夷之邦的君主,和世間大多數人一樣,對自身的缺點,第一時間想要的是遮掩,遮掩不住的時候,看到真相的人們就必須說謊。


    誰敢說出真相,誰就是他的敵人。


    因此給別人貼上標籤然後打擊,是這個朝堂的常態。


    直到蘇油說,我不是百分之百的君子,我也有缺點,但我會努力去改,你們發現哪裏不對,隻管指出來。


    蘇油還有一句常說的話,趙頊覺得那句話更加重要。


    我自己都做不到的,我不會苛刻地要求別人做到。


    在很多人的眼中,蘇油已經是道德標杆,範仲淹、王安石、司馬光那樣的道德標杆。


    不納妾侍,與自己的原配恩愛和睦,敬重非常,光這一條,就勝過大宋百分之九十的士大夫。


    他對皇帝的要求,是最低的,他從來不會聲色俱厲地逼迫自己,端著各種各樣的大道理來教訓自己。


    當然他也不會如王珪、蔡確那樣唯命是從,他會心平氣和地跟你講道理,剖析利弊,從各個角度出發,去找出政策的各種漏洞,讓你知道那樣做不穩妥,有問題,然後建議糾正。


    其實趙頊有時候對蘇油很無奈,他總覺得,蘇油是將朝廷的爵祿當做了一種行當或者營生,就跟醫生,屠戶,商賈一般,是一種職業,最多就是準入門檻比較高,需要以進士資格準入的職業。


    其實趙頊的理解沒錯,在蘇油心目中,當官真就是一種職業,這個職業後世叫公務員,和其它職業並沒有什麽高低貴賤之別。


    是職業,那就是可以隨時拋棄更換,對蘇油來說,當官的收入,怕是還不如做生意,教書寫書,甚至……哪怕他再開個方知味,恐怕都比現在的俸祿要高。


    趙頊心裏暗自想到,將朝廷爵祿當做營生的人,幹得比所有將之視為生命的官僚們都幹得更加的出色,這還真是見了鬼了。


    「陛下?」


    呂公著念完了捷報,王珪念完了賀表,都僵在了那裏,眼巴巴地等著他發話。


    沒有人知道,趙頊剛剛腦子裏,並沒有享受什麽榮耀,他想的那些,甚至跟這場大捷一文錢關係都沒有。


    趙頊迴過神:「叫大家來,就是分享一下這個好消息,事情還沒完,梁氏還在,興慶府還在。」


    孫固拱手道:「大軍克復靈武,全收河套,夏人大軍五去其四,興慶府彈丸之地,指日克平。」


    呂公著說道:「此戰尤為可貴的,是夏軍屠滅幾五十萬,而我軍陣亡不過數千,傷兵也才萬餘,大部分都得到妥善救治,還能重上戰場。」


    王從之是管國家財政的:「根據六路都經略司的奏報,是靈州囤積河套一年之積,盡數落入我手,計有糧食三十萬石,草芻六十萬石,馬五萬匹,牛四萬頭,還有駝、驢、騾、羊無算。對接下來的軍事後勤,大有裨益,甚至不勞轉運。」


    王珪也很高興,雖然蘇油是政敵,但是一朝去掉宋朝百年大患,這是普天同慶的事情,拱手道:「陛下,我們中書,計司,樞密商議了一下,六路都經略司,當以獎掖為主,命其上報此役功臣,頒布恩賞。」


    「至於蘇油的請罪文書,大家都覺得過於苛刻了,還請陛下留中,好生撫慰。」


    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 作戰計劃


    跟隨蘇油的捷報一起送來的,還有一份罪表,李文釗在呂家渡屠殺三萬夏軍,蘇油認為太過分了。


    但是李文釗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夏軍的罪行太殘暴,戰後發現,仁多零丁,梁永能因為糧道中斷,為了籌集糧秣,在三百裏旱海大開殺戒,幾乎殺光了綠洲中各處部落,同時驅趕男丁編伍,充當炮灰。


    粗略統計,三十多萬人,慘死在這場人道大災難中,老弱婦孺,無一孓遺。


    李文釗是夏國富平侯之後,是夏國少有的崇奉仁義之人,聞知這場災難之後,心中悲憤,絕眥流血,因此在靈州呂家渡,對殘留夏軍實施了報復。


    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手段絕對錯誤,李文釗雖然崇奉仁義,但是終究是夏人,新附大宋之後,對大宋的政策法令尚不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廚(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二子從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二子從周並收藏蘇廚(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