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收入增加,讓國家有財力發給遣散費;」
「軍力的增強,讓國家減少軍隊的數量成為可能。」
「因此曾公的建議,其實可行,換一種做法,將時間拉長一些,其目標,我認為是可以實現的。」
「陛下,軍事,要求簡潔高效,令行禁止。與文官改製涉及地方治理不同,軍事改製,沒有那麽多的雜務糾纏。」
「而之前我們已然做過一些探索,因此臣以為,曾公建議的價值在於,在文官改製之前,我們可以結合新軍創建,軍事學院創建,軍機處創建,實施軍事改革,同時三班體製的改革也納入其中,全麵地,係統化地,不顯山不露水地解決問題。」
趙頊心裏有些難受:「按照明潤你的思路,這財政就是立竿見影的節省不了?」
蘇油躬身道:「陛下,事情沒有做起來之前,最好先不要預期得過於美好。相比裁撤人員節省費用,我倒是認為讓文武群臣責權明確,職能相稱更加重要。」
「說一句難聽的話,現在這麽多人都做不好事情,怎麽就能確定人少了之後,事情反而能辦好呢?」
「因此臣的建議,是先教會他們做事,盡量減少反對的聲音。要裁員,那也要等到職權明確,而且確定其不能勝任之後。」
「到那個時候,也沒人再能夠用不教而誅,絕情寡義之類的理由來反對。」
趙頊一時間非常感動:「明潤這是在為君上考慮,不願意輿情歸咎於我啊……」
蘇油都沒好意思說陛下你想多了,我隻是不想讓改革失敗而已。拱手道:「陛下,百年積重,企望一朝反之,難度實在是太大。朝中大事,諸公往往以為輕易,而每每出乎意料,還是宜緩不宜急。」
「好在大宋這幾年經濟向好,我們也不是消耗不起,先培育人才,在去蕪存菁,事情換一個順序,損失的也就是三班兩萬多人兩三年的俸祿而已。」
「我大宋的問題,不是官員太多,而是官員這麽多還不做事。因此我們應該先解決官員不做事的問題,再解決官員太多的問題。」
「引入獎勵機製,形成競爭機製,之後才談得到淘汰機製。」
「說一句醜話,八公說的,步子邁得大了,容易扯蛋。」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臣才天授
「啊?哈哈哈哈……」
趙頊捧腹大笑,笑過之後一邊抹眼角一邊點頭:「八公的道理,比王相公的易懂多了,頗有自然之道。哈哈哈哈……」
說完對蘇油說道:「詔書再下,萬不可推辭了。」
蘇油拱手道:「陛下,軍機處的提舉人選,確定了嗎?」
趙頊很尷尬:「沒人啊……軍政皆通的,朝中就那幾位,章惇算一個,不過他那脾氣……王韶算一個,不過現在還在南海……熊本,章栥……資望又不足……」
「明潤,既然這是你的建議,那要不……由你來提舉?」
蘇油正色道:「臣固不敢辭,那臣請陛下收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職任命。」
趙頊有些惱怒:「我是昏庸之君嗎?不值得明潤你效力?章惇都能任參知政事,你幹敏如此,焉可置國計於不顧?」
蘇油躬身道:「陛下待臣以腹心,臣感激涕零,然軍機處乃機衡中書,樞密,計司之要。」
「如果臣還擔任中書要職,以後對樞密院和計司有什麽要求配合的地方,則有以中書壓製樞密,三司之嫌,難免不會引起他們的非議。」
「隻有獨立於三處之外,方能公允處事。」
趙頊問道:「這個軍機處,一定得有嗎?」
蘇油說道:「陛下,我朝之待武臣,厚其祿而薄其禮。當年賈昌朝在彈劾恩幸子弟垂涎三衙職位章奏中,就曾經說過:『其誌不過利轉遷之速,俸賜之厚耳。』」
「雖然難聽,卻也是事實。」
「以祖宗之宏烈,尤有高粱河,好水川之失,軍機不振,就是主因。」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豈可不慎?」
「我朝軍製,兵符出於樞密,而不得統其眾;兵眾隸於三衙,而不得專其製;率臣皆臨時委任,事畢撤銷。」
「這種方法好處在於武臣難成藩鎮,壞處卻在於將不知兵,兵不知將,仰地方文臣鼻息,戰力難得施展。」
「陛下親政之後,銳意改之,由王相公行保甲,置將,更戊諸法,雖然遇到了一些問題,但也獲得了不少實效。」
「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如今新軍的戰力已然表現了出來,我大宋軍製已經到了轉型的關鍵時期。」
「對武將的製衡,應當從『厚其祿而薄其禮』,轉變成『尊其位而扼其耗』。」
「新軍打的就是後勤,失去了後勤的新軍,戰力還比不上一支蕃騎,而後勤平時有文官監督,戰時有軍需官監督,新軍將士有文化,有信仰,不會再是某名將領的私兵,也不易被作亂的武將蠱惑收買。」
「加上由監軍發展出來的憲兵體係,軍隊內部就有完善的監督機製,將領除了帶領軍隊為國效力時成為指揮統帥,專精作戰外,其餘時候,會有全方位的監督與製衡。」
「這才是久安之策。」
「與之相適應的,就是新軍的體製,後勤,戰略,機宜,訓練,將領培養,這是一整套體係的構建。」
「還關係到優禮元戎,備上谘詢,規劃韜略,獎掖忠勇,激勵氣節,蕩滌風氣諸多事務。」
「軍力的增強,讓國家減少軍隊的數量成為可能。」
「因此曾公的建議,其實可行,換一種做法,將時間拉長一些,其目標,我認為是可以實現的。」
「陛下,軍事,要求簡潔高效,令行禁止。與文官改製涉及地方治理不同,軍事改製,沒有那麽多的雜務糾纏。」
「而之前我們已然做過一些探索,因此臣以為,曾公建議的價值在於,在文官改製之前,我們可以結合新軍創建,軍事學院創建,軍機處創建,實施軍事改革,同時三班體製的改革也納入其中,全麵地,係統化地,不顯山不露水地解決問題。」
趙頊心裏有些難受:「按照明潤你的思路,這財政就是立竿見影的節省不了?」
蘇油躬身道:「陛下,事情沒有做起來之前,最好先不要預期得過於美好。相比裁撤人員節省費用,我倒是認為讓文武群臣責權明確,職能相稱更加重要。」
「說一句難聽的話,現在這麽多人都做不好事情,怎麽就能確定人少了之後,事情反而能辦好呢?」
「因此臣的建議,是先教會他們做事,盡量減少反對的聲音。要裁員,那也要等到職權明確,而且確定其不能勝任之後。」
「到那個時候,也沒人再能夠用不教而誅,絕情寡義之類的理由來反對。」
趙頊一時間非常感動:「明潤這是在為君上考慮,不願意輿情歸咎於我啊……」
蘇油都沒好意思說陛下你想多了,我隻是不想讓改革失敗而已。拱手道:「陛下,百年積重,企望一朝反之,難度實在是太大。朝中大事,諸公往往以為輕易,而每每出乎意料,還是宜緩不宜急。」
「好在大宋這幾年經濟向好,我們也不是消耗不起,先培育人才,在去蕪存菁,事情換一個順序,損失的也就是三班兩萬多人兩三年的俸祿而已。」
「我大宋的問題,不是官員太多,而是官員這麽多還不做事。因此我們應該先解決官員不做事的問題,再解決官員太多的問題。」
「引入獎勵機製,形成競爭機製,之後才談得到淘汰機製。」
「說一句醜話,八公說的,步子邁得大了,容易扯蛋。」
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臣才天授
「啊?哈哈哈哈……」
趙頊捧腹大笑,笑過之後一邊抹眼角一邊點頭:「八公的道理,比王相公的易懂多了,頗有自然之道。哈哈哈哈……」
說完對蘇油說道:「詔書再下,萬不可推辭了。」
蘇油拱手道:「陛下,軍機處的提舉人選,確定了嗎?」
趙頊很尷尬:「沒人啊……軍政皆通的,朝中就那幾位,章惇算一個,不過他那脾氣……王韶算一個,不過現在還在南海……熊本,章栥……資望又不足……」
「明潤,既然這是你的建議,那要不……由你來提舉?」
蘇油正色道:「臣固不敢辭,那臣請陛下收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職任命。」
趙頊有些惱怒:「我是昏庸之君嗎?不值得明潤你效力?章惇都能任參知政事,你幹敏如此,焉可置國計於不顧?」
蘇油躬身道:「陛下待臣以腹心,臣感激涕零,然軍機處乃機衡中書,樞密,計司之要。」
「如果臣還擔任中書要職,以後對樞密院和計司有什麽要求配合的地方,則有以中書壓製樞密,三司之嫌,難免不會引起他們的非議。」
「隻有獨立於三處之外,方能公允處事。」
趙頊問道:「這個軍機處,一定得有嗎?」
蘇油說道:「陛下,我朝之待武臣,厚其祿而薄其禮。當年賈昌朝在彈劾恩幸子弟垂涎三衙職位章奏中,就曾經說過:『其誌不過利轉遷之速,俸賜之厚耳。』」
「雖然難聽,卻也是事實。」
「以祖宗之宏烈,尤有高粱河,好水川之失,軍機不振,就是主因。」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豈可不慎?」
「我朝軍製,兵符出於樞密,而不得統其眾;兵眾隸於三衙,而不得專其製;率臣皆臨時委任,事畢撤銷。」
「這種方法好處在於武臣難成藩鎮,壞處卻在於將不知兵,兵不知將,仰地方文臣鼻息,戰力難得施展。」
「陛下親政之後,銳意改之,由王相公行保甲,置將,更戊諸法,雖然遇到了一些問題,但也獲得了不少實效。」
「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如今新軍的戰力已然表現了出來,我大宋軍製已經到了轉型的關鍵時期。」
「對武將的製衡,應當從『厚其祿而薄其禮』,轉變成『尊其位而扼其耗』。」
「新軍打的就是後勤,失去了後勤的新軍,戰力還比不上一支蕃騎,而後勤平時有文官監督,戰時有軍需官監督,新軍將士有文化,有信仰,不會再是某名將領的私兵,也不易被作亂的武將蠱惑收買。」
「加上由監軍發展出來的憲兵體係,軍隊內部就有完善的監督機製,將領除了帶領軍隊為國效力時成為指揮統帥,專精作戰外,其餘時候,會有全方位的監督與製衡。」
「這才是久安之策。」
「與之相適應的,就是新軍的體製,後勤,戰略,機宜,訓練,將領培養,這是一整套體係的構建。」
「還關係到優禮元戎,備上谘詢,規劃韜略,獎掖忠勇,激勵氣節,蕩滌風氣諸多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