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大為、薛仁貴和蘇慶節等人是兄弟交情,他們的下一代,平日自不陌生。
就連程處嗣和尉遲寶琳,也各自帶了長子加入軍中。
展現與蘇大為共同進退的意思。
帶著兒子入軍,要麽打贏這一仗,要麽大家一起死,連子嗣都不得保全。
這是存了破釜沉舟之念。
「慎言,在想什麽?」
蘇大為的聲音驚醒了差點走神的薛訥,他忙向蘇大為叉手道:「總管,方才斥候迴報,距離龜茲隻有四日路程。」
蘇大為微微點頭,目光掃過在場眾人:「時間差不多了,再往前,雙方的斥候會糾纏在一起,對方會察覺到我們到來。」
數萬大軍,甚至數十萬大軍,斥候都遠放數十裏至百裏。
有一些嚴謹的將軍,甚至會將斥候放得更遠。
與大營隔著一兩日的路程,不斷有斥候來迴交織,交換著情報。
在古代戰場上,雙方在陣勢接觸以前,都是瞎子和聾子。
隻能憑經驗感覺,大勢去判斷,敵人應該會來。
應該會有一場大戰。
但具體什麽時候遭遇,敵人規模如何,這些,始終籠罩在迷霧中。
隻有雙方軍隊交鋒的那一刻,才會清晰起來。
這就叫「戰場迷霧」。
迷霧建立在對敵人一無所知的前提上。
一旦彼此斥候交鋒,那秘密將不再是秘密。
「為了應對接下來的形勢變化,我召集諸將來此,打算做最後的戰局推演,決定與大食人作戰時的最終方略。」
蘇大為目光掃了一圈後,重新落迴到麵前的沙盤上。
拿起手裏的竹杆向沙盤中一點。
「目前我們在這個位置,數日後,在龜茲城北七十裏,我們將與大食人的軍隊遭遇……」
聽到話音,圍繞沙盤所有大唐將領,都不由背脊一挺。
一種肅殺之氣,油然而生。
誰都知道,如今大唐最強的兩位名將,一位是裴行儉,一位是蘇大為。
兩人用兵,都各自有蘇定方的影子。
裴行儉得了「不動如山」,「其徐如林」。
蘇大為則得了「其疾如風」,「侵略如火」。
若說裴行儉擅謀全局,攻守自如。
那麽蘇大為便是謀定而後動。
不動則已,動如雷霆。
其攻勢如江河不竭,層層推進,而且其中不斷有出人意表的奇計。
比如對百濟叛軍時,以趙胡兒為首的斥候從高山穿飛行翼裝飛入山城,神兵天降。
對高句麗時崛開江水,倒灌平壤。
對吐蕃時,將計就計,將吐蕃主力引入山穀,製造雪崩。
蘇大為常與身邊將領說自己用兵是「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先隱藏住自己的破綻,去掉任何導致失敗的可能。
再等敵人露出破綻,發動致命一擊。
「眼下局麵,敵強而我弱。
二十萬大食和突厥人,西域胡人的聯軍,就在眼前。
我軍精銳隻有府兵七千餘人。
加上徵召的吐蕃和吐穀渾等僕從軍,也不過八萬。」
蘇大為凝視地圖,緩慢而沉著道:「以弱勝強,更要一擊必殺。」
眾將紛紛點頭。
心知此次情況特殊,屬於大唐自己的精銳不多。
軍中僕從占了絕大多數。
指揮上和配合度,都是唐軍對外征戰,有史以來最差的一次。
一旦戰局僵持,僕從軍將會暴露指揮層級混亂,作戰調度不如唐軍靈便,做戰意誌薄弱,戰術素養偏弱,對陣型不熟悉,甚至對蘇大為發出指令反應不及,各種問題。
在這種程度的戰爭裏。
任何一個細小的失誤,都可能導致敗相。
一角潰敗,將迅速波及全局。
薛訥與蘇炎作為場中最年輕的將領,豎耳傾聽,用心去記。
或許蘇大為一些推演和指令,他們現在受於年紀還不能全部理解。
但也一定要強記住,慢慢迴憶和消化。
這種名將隨口一句,往往是千錘百鍊,戰場中智慧的凝結。
若能悟透,對各將自身,將是莫大的造化。
這便是所謂貴人指引。
若無人點這一句,要憑自己在戰場中磨鍊出來,不知要耗費多少時光。
但若高手點一句,一旦在戰場中結合實用參悟出來,立刻便有質的飛躍。
並不是人人都有聆聽名將教誨的機會。
像程家和尉遲家的小子,因為在外麵執行軍務,便無法在現場親耳聽到。
之後雖說能聽到程處嗣和尉遲兩位將軍的轉述,但那畢竟轉了一道,沒有這種臨場感,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薛訥很快收懾心神。
壓抑住心中的激盪。
這次參軍,是他自己主動央求蘇大為加入。
一方麵想尋得父親薛禮的消息。
另一方麵,想以自己的戰功,洗涮薛禮戰敗之恥。
做名將!
將來某一天,一定要像阿叔一樣,指揮千軍萬馬,替大唐滅國開疆。
薛訥的眼裏,隱隱有火光在閃動。
……
嗚嗚嗚~~
蒼涼而雄渾的號角吹動。
那是吐蕃人進攻的序曲。
狂風捲起狂沙。
就連程處嗣和尉遲寶琳,也各自帶了長子加入軍中。
展現與蘇大為共同進退的意思。
帶著兒子入軍,要麽打贏這一仗,要麽大家一起死,連子嗣都不得保全。
這是存了破釜沉舟之念。
「慎言,在想什麽?」
蘇大為的聲音驚醒了差點走神的薛訥,他忙向蘇大為叉手道:「總管,方才斥候迴報,距離龜茲隻有四日路程。」
蘇大為微微點頭,目光掃過在場眾人:「時間差不多了,再往前,雙方的斥候會糾纏在一起,對方會察覺到我們到來。」
數萬大軍,甚至數十萬大軍,斥候都遠放數十裏至百裏。
有一些嚴謹的將軍,甚至會將斥候放得更遠。
與大營隔著一兩日的路程,不斷有斥候來迴交織,交換著情報。
在古代戰場上,雙方在陣勢接觸以前,都是瞎子和聾子。
隻能憑經驗感覺,大勢去判斷,敵人應該會來。
應該會有一場大戰。
但具體什麽時候遭遇,敵人規模如何,這些,始終籠罩在迷霧中。
隻有雙方軍隊交鋒的那一刻,才會清晰起來。
這就叫「戰場迷霧」。
迷霧建立在對敵人一無所知的前提上。
一旦彼此斥候交鋒,那秘密將不再是秘密。
「為了應對接下來的形勢變化,我召集諸將來此,打算做最後的戰局推演,決定與大食人作戰時的最終方略。」
蘇大為目光掃了一圈後,重新落迴到麵前的沙盤上。
拿起手裏的竹杆向沙盤中一點。
「目前我們在這個位置,數日後,在龜茲城北七十裏,我們將與大食人的軍隊遭遇……」
聽到話音,圍繞沙盤所有大唐將領,都不由背脊一挺。
一種肅殺之氣,油然而生。
誰都知道,如今大唐最強的兩位名將,一位是裴行儉,一位是蘇大為。
兩人用兵,都各自有蘇定方的影子。
裴行儉得了「不動如山」,「其徐如林」。
蘇大為則得了「其疾如風」,「侵略如火」。
若說裴行儉擅謀全局,攻守自如。
那麽蘇大為便是謀定而後動。
不動則已,動如雷霆。
其攻勢如江河不竭,層層推進,而且其中不斷有出人意表的奇計。
比如對百濟叛軍時,以趙胡兒為首的斥候從高山穿飛行翼裝飛入山城,神兵天降。
對高句麗時崛開江水,倒灌平壤。
對吐蕃時,將計就計,將吐蕃主力引入山穀,製造雪崩。
蘇大為常與身邊將領說自己用兵是「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先隱藏住自己的破綻,去掉任何導致失敗的可能。
再等敵人露出破綻,發動致命一擊。
「眼下局麵,敵強而我弱。
二十萬大食和突厥人,西域胡人的聯軍,就在眼前。
我軍精銳隻有府兵七千餘人。
加上徵召的吐蕃和吐穀渾等僕從軍,也不過八萬。」
蘇大為凝視地圖,緩慢而沉著道:「以弱勝強,更要一擊必殺。」
眾將紛紛點頭。
心知此次情況特殊,屬於大唐自己的精銳不多。
軍中僕從占了絕大多數。
指揮上和配合度,都是唐軍對外征戰,有史以來最差的一次。
一旦戰局僵持,僕從軍將會暴露指揮層級混亂,作戰調度不如唐軍靈便,做戰意誌薄弱,戰術素養偏弱,對陣型不熟悉,甚至對蘇大為發出指令反應不及,各種問題。
在這種程度的戰爭裏。
任何一個細小的失誤,都可能導致敗相。
一角潰敗,將迅速波及全局。
薛訥與蘇炎作為場中最年輕的將領,豎耳傾聽,用心去記。
或許蘇大為一些推演和指令,他們現在受於年紀還不能全部理解。
但也一定要強記住,慢慢迴憶和消化。
這種名將隨口一句,往往是千錘百鍊,戰場中智慧的凝結。
若能悟透,對各將自身,將是莫大的造化。
這便是所謂貴人指引。
若無人點這一句,要憑自己在戰場中磨鍊出來,不知要耗費多少時光。
但若高手點一句,一旦在戰場中結合實用參悟出來,立刻便有質的飛躍。
並不是人人都有聆聽名將教誨的機會。
像程家和尉遲家的小子,因為在外麵執行軍務,便無法在現場親耳聽到。
之後雖說能聽到程處嗣和尉遲兩位將軍的轉述,但那畢竟轉了一道,沒有這種臨場感,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薛訥很快收懾心神。
壓抑住心中的激盪。
這次參軍,是他自己主動央求蘇大為加入。
一方麵想尋得父親薛禮的消息。
另一方麵,想以自己的戰功,洗涮薛禮戰敗之恥。
做名將!
將來某一天,一定要像阿叔一樣,指揮千軍萬馬,替大唐滅國開疆。
薛訥的眼裏,隱隱有火光在閃動。
……
嗚嗚嗚~~
蒼涼而雄渾的號角吹動。
那是吐蕃人進攻的序曲。
狂風捲起狂沙。